福州三牧中学,现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风景秀丽的五凤山麓。是一所由百年名校--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福州—中)于1995年(1997年停办, 2001年复办至今)独自创办的民办初级中学(社会上人们习惯称之为福州一中的初中部)。作为实践福州一中办学理念的窗口,三牧中学秉承福州一中的优良传统,以福州一中“植基立本、成德达才”和“勤奋、严谨、活跃、竞取”作为学校的校训、校风,并承担为福州一中高中输送优质生源的任务。 2005年学校被福州市教育局授予“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被福建省民办教育协会、福建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授予“福建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福州市民办教育‘A级’学校”荣誉称号。 自2001年恢复办学以来短短几年,学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至2006-2007学年时全校已有23个教学班,近1300名在校生和90多名教职工;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如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体育、音乐、美术等)配备齐全。 几年来,由于学校坚持福州一中严格而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结合“民办”自身具有的灵活机制等先天优势,逐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育教学为载体,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办学特色,办学质量令人瞩目,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成为福州市最优秀的民办中学之一。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支力量雄厚且非常优秀的师资队伍(全校90余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20名、一级教师16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0%以上),教师中曾有多人、多次(含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如:杨卫民老师获得第五届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张气老师指导学生李竞欣参加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左名淼老师在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数学教育优秀园丁”…… 几年来,学校还培养、组识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级各项重要学科竞赛活动,如在香港、澳门、菲律宾、台湾等地举办的世界级数学邀请赛、全国性的信息学、数学、化学、物理、创新大赛等,共有近350多人次获奖。 此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声乐器乐、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等各项赛事中也多有佳绩。 发展提升实力,实力铸造辉煌。伴随教育春天的脚步,沐浴时代的春风,新时期的三牧人正以昂扬的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扎实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扬起理想之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6年,择于山北麓为校址,是西方教会在福建创办的最早的中等学校。其前身为“格致书院”、“福州私立格致中学”和“福州第五中学”。1992年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福州格致中学。 格致中学校名取古代经典《大学》中“格物致知”之意。“格物致知”是全校师生躬行的准则,也是百年老校精神和传统的体现。学校治学严谨,蜚声八闽。格致 校友中有在中华大地洒下殷殷热血的志士英烈,有共和国的将军和省部级领导,有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著名爱国人士,有成绩卓著的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有 知名的书画家、艺术家和体育健将,更有数以万计的格致校友活跃在海内外的各行各业,为祖国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福州格致中学是省“一级达标中学”。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被评为“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第八 届、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学校”,省、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以及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学校办学条件上乘,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依山而建,校园由法海校园、鳌峰校园组成,占地面积33380平方米(约51亩), 校舍建筑总面积26057平方米,建有多媒体交互式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设备现代化。学校现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设41个教学班(其中体艺特长班5个), 在校生1939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特级教师4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 (教学)带头人9人、市名学科带头人1人、省市优秀青年教师34人,获“硕士学位”教师27人、中学高级教师54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 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福州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的实践中,学校继承优良传统,以“传承文化、探索真知、培育新人”为办学理念,发扬“和谐、严谨、求 是、创新”的校风,“博学、笃行、至诚、至善”的教风和“诚实、勤奋、合作、进取”的学风,逐步形成以“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为主题的课内 外教学一体化、教学指挥机构设置合理化、常规管理制度化、管理行为科学化、师资培训经常化的办学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初、高中新课改衔接”研究方 面走在全市前列。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含天文观测、走进三坊七巷等几十项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取得丰硕 成果。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和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频频获奖,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被授予“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省青少 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还是市体育传统学校和音乐、美术活动“综合先进学校”,是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的“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及“音乐教育实践 基地”,并拥有乒乓球运动、篮球运动、交响乐团等富有格致特色的育才基地。 近年来,福州格致中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 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更新的观念、更实的举措,更高的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 育,为实现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又称福建师大二附中。该校坐落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岛北侧,马尾区文体路一号,是开发区区属公立中学。创办于1988年6月29日,学校前身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英学校。原有中学和小学,后把小学迁出与闽渔中学小学部合并,建校为师大二附小。中学则与闽渔中学中学部合并。中学1996年9月和福建师大联合办学,改为现名。该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州市足球传统学校。2008年,建校20周年。 福州师大二附中坐落在福州马尾君山下、马江畔,创建于1997年,学校现有52个班级,学生2500人左右,教职工207人,二附中现占地60多亩,环境优美。学校主体建筑为教学大楼和科学实验楼,另有办公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和餐厅;学校辟有文体活动区。校园四季常绿、绿树成茵、鲜花绽放,被评为市绿色学校。治学严谨,校风好,环境优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出教师儒雅的学者气,学生勃发的书卷气。学校以丰厚的办学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是福州市马尾区公立完全中学规模最大的学校,是福州市马尾区唯一一所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级达标的学校。 福州师大二附中拥有国家田联验收的标准田径场、省级中学示范图书馆、能容纳600多人的学生公寓楼,信息技术设施完备,拥有校园局域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专用教室、探究室配备齐全。我校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省一级达标学校的目标,努力办成“办学条件标准高,育人环境品味高,教师队伍素质高,管理规范档次高,全面发展质量高”的福州东区名校。 学校在传承中求发展,在改革中谋跨越。
闽侯第一中学即闽侯县第一中学。 闽侯一中,源自福州三牧坊,始于1902年的“全闽大学堂”。抗战期间,迁往沙县,同年8月,学校分初、高中两部办学,高中部校址在沙县城关;初中部迁往沙县泽滨,1943年9月,又迁到闽清六都(坂东)办学,1950年5月再迁至闽侯南屿镇办学,并改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省闽中")。1954年7月闽侯专区决定将福建省闽侯中学高中部迁往闽侯县甘蔗街道城门独立办学,后更名为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 八闽首邑闽侯县的第一中学,屹立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经过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拥有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如今呈现出一派壮丽的风采。闽侯一中创建于1902年,历史久远,人才辈出。以优质的办学质量享誉省内外,进入新世纪,更焕发勃勃生机。如今已拥有36个高中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是闽侯县高中的龙头学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
厦门第二中学位于"海上花园"鼓浪屿的笔架山麓,毗邻八卦楼。校园环境优美,校舍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是读书的好地方。这是一所走出林巧稚、王应睐、黄祯祥、顾懋祥、卓仁禧、洪伯潜、张乾二等七位院士(学部委员)的学校,培育出殷承宗、陈佐湟等名家的百年老校。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由英华书院(1898年创办)、毓德女中(1870年创办)、怀仁女中(1877年创办)、厦大校友中学(1949年创办)等鼓浪屿岛上诸中学几经组合而成的。1949年6月底,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院士创办了私立厦大校友中学,1951年2月26日厦大校友中学公立,改名为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1952年8月私立厦门英华书院并入,原英华书院所在地成为厦门二中永久校址;1951年毓德与怀仁女中合并,校名为"鼓浪屿女子中学",1952年4月改称为"厦门女子中学",并于1959年并入厦门二中;1969年,鼓浪屿区侨办中学又并入厦门二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创办英语试点班的基础上,学校于1982年10月承接创办"厦门市英语中学",至1985年5月英语中学独立办学(即厦门外国语学校)。1990年以我校为依托又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 1960年9月学校被福建省教委确定为省重点全日制完全中学,1981年我校再次被列为福建省90所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学校曾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福建省十佳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福建省高中会考先进单位、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教育系统工会先进集体、厦门市文明单位、厦门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厦门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6年3月被授予厦门市首批"平安校园"称号。 百余年来,厦门二中及前身各校共培育毕业生3万余人。学校英才辈出,校友遍布海内外。校友中不少人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如著名生物化学家、原中科院生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应睐;著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懋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中国工程院院士洪伯潜;华侨将军、炮兵少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登保;中国第一位海洋学女博士、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人大副主任洪华生;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乐队指挥艺术博士、现任中央交响乐团指挥陈佐湟等。还有不少校友曾任中央、省、市党政领导。 近十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广大海内外校友也为学校的发展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使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拥有高标准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的电子教室和多媒体专用教室、校园语音广播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拥有200M塑胶跑道的田径场,设施完备的室内体育场馆以及有11万册藏书的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保证。 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教职工共129人,专任教师大部分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师德修养高尚。其中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56人,包括特级教师1人,厦门市杰出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7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3人。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学校素以严谨的管理,优质的教学深获各方面好评,1985年高考,张琦同学荣获福建省文科状元,黄颖获厦门市理科状元;1987年郭海毅同学以数学满分获全省第一名,同时获厦门市文科状元。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1996年高考,黄玲毅同学荣获厦门市高考文科状元,魏微同学以福建省文科投档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外交学院就读;2000年高考,叶文同学勇摘福建省语文单科状元(理工类);学校每年均有大批优秀学生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深造。在各重点中学争相扩招,学校招生空间倍受挤压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仍稳步提升,显示了百年老校浑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办学实力。 学校以 "勤、诚、智、洁"(即勤以奋进,诚以待人,智以处事,洁以自善)为校训,坚持"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以课改实验为契机,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注重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景,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加强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发展特色长项学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足球、英语、音乐、航海等方面的办学特色。足球运动是厦门二中的长项学科,久负盛名。1984年学校足球队曾获华东六省一市传统项目学校足球赛冠军,近年来,在福建省重点体育传统学校足球赛中获得了9次冠军,2次亚军;在厦门市中学生足球赛中连续18次荣获冠军,并多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赛。 岁月轮回,百年沧桑。厦门二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8月,我校高中部将整体搬迁至有"厦门新客厅"美誉的五缘湾新片区。届时厦门二中将拥有五缘湾和鼓浪屿两个校区,办学空间大为拓展,为厦门二中这所百年老校的腾飞提供新的契机。 厦门市委、市政府对二中高中部的定位是"一流的、高水平的品牌中学",为此,对二中新校区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新校区教学楼建筑面积达1816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3796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2374平方米,露天游泳池2625平方米,学生公寓9450平方米,教师公寓3570平方米,宿舍区食堂面积4228平方米,以及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5个蓝球场等体育设施;和音乐厅、活动中心等共用活动设施;新校区将建成一个拥有42个高中教学班规模的"一流的、高水平的品牌中学"。 新校区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设施、良好的住宿条件、完善的生活配套、多彩的校园生活将为厦门二中学子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位于芗城区芝山南麓。1996年经由过程省一级达标黉舍验收。师资力量薄弱。具有被誉为“一大、二美、三整齐”的占地143亩的校园。黉舍因山而建,气势弘大。黉舍团体布局以建于1930年的新华楼为中间,以校道为中轴线,均匀公道而又整齐风雅。比来几年来,黉舍新建讲授楼、综合楼和体育馆,建立网管中间,对东西两个操场停止改建,校园面孔有了很大窜改。在市委、市当局的支撑下,与香港毅达国际无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和谈,扶植漳州一平分校,完成高初平分设,在对交际换、开放中更好的阐扬一中的社会效益。 一百年的光辉过程,使黉舍构成“爱国、朝长进步、务虚、创新”的校风、“敬业、爱岗、松散、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奋、朝长进步”的学风。黉舍订峙“育人至上,人文为先”的德育事情理念,推行“实际、参与”的自我教诲准绳,安身创新,建立起以黉舍教诲为主体、家庭教诲为根本、社会教诲为持续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教诲收集。按照本质教诲的需求,黉舍提出“深化鼎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教改思路,开设近200门研讨性学习课程和选修课,为门生主动学习、全面生长供应了宽广广大旷达的空间。百年的办学过程使黉舍构成“以报酬本、全面生长、科研兴校、鼎新创新”的办学理念,新的教诲理念已渗入到讲授的每个环节,并获得骄人的成绩。自鼎新开放以来,黉舍获省级以上表扬共45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黉舍自1985年以来一向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名誉。 在2000年,黉舍教代会就经由过程了《漳州一中2001-2005年鼎新与生长打算》,到2005年,黉舍将完成讲授手腕当代化、校内办理迷信化的目标,完成师资步队向学者形、专家形的窜改,促进门生本质全面生长,并建立国度级树模校。黉舍的生长将为福建省建立“三条计谋通道”培养出尽能够多的高本质人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现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历届省级文明学校,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模范教工之家、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称号。 旧校区占地60多亩,现有高、初中学生数4800多人;学园南街校区占地160多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公办高中48个班,学生2594人,教师100%本科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54人,有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有54名。历届校友4万多人,其中有院士5人,教授级专家、学者、博士生等2000多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成绩蜚声海内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形成特色。创新强校、教研强校、科学育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核心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人本和制度相结合的学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辉煌成绩。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强化教育人功能,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强化、体验、养成、自觉”的德育模式,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与内容,超前进行主题教育、引领教育和预防性教育,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寓德于社会实践,开展家、校、社区的合作,积极构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和优秀品质的形成。2006年,《人民教育》第10期以“打好学生生命底色”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外延发展,探索教学改革新路,追求特色发展,全面提高质量。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扎实抓好教学常规,强调“精耕细作”,做到“严、细、实”,推崇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成功,要求老师们要尽心尽责,尽善尽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经验、知识的互动,研究性学习成为全省的典型。历年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每年学科奥赛创新大奖等有10多位学生获省一等奖以上奖项。2004年,周腾同学荣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这是我校继卢国强同学荣获国际化学奥赛铜牌之后的又一辉煌成绩。加强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学生在国际、国内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夺金摘银。多次获世界锦标赛比赛金银牌,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两项冠军、一项亚军。学校体育底蕴深厚,群体活动红红火火,校运会举办了133届,元旦环城跑和“五四”火炬长跑等传统体育项目,至今已坚持了四十几年了;竞技体育保持高水平,多次获得省体育传统校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男篮在省赛中五夺冠,2009年获得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亚军,是福建省中学生篮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建设艺术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组建学生合唱团、青春艺术团,成立舞蹈等兴趣小组,形成了传统特色,师生广泛参与,营造出健康、和谐、文明的氛围。以文化引领人,打造具有一中特色、风格、气派的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以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倡导和谐、敬业、责任、荣誉的价值取向,打造“参与、互动、共享”的教研文化,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指数。学校的“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和科技教育、体育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新时期更加凸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实践。2010年3月,我校启动实施“高效阅读”和“作文学评”两个课题实验,并成为课题实验基地学校,积极结合学校实际展开两个课题研究与实验。 学校以“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办学理念,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把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优秀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套“适用+特色”的办学经验、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营建一方“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带动一批“薄弱+后进”的市内学校作为办学的六大任务,积极探索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文明和谐校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兼具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培养全面发展且兼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创办于1925年,4月7日是校庆日,前身是福清县立初级中学,后与私立文光中学、私立闽海初级中学合并而成。1980年确定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6年成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现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州市“双文明”标兵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省高中课改样本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现正在创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座落于著名侨乡福清市融城北隅的凤凰山麓,占地面积80580M2,建筑面积61727M2。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省花园式单位、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高中三个年级39个班级,学生20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素质良好,现有教职员工173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一级教师43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人,福州市骨干教师18人。办学条件完备优越,拥有省级示范图书馆、先进的校园“三网”、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集标准游泳池、球类场所以及艺术教室于一身的体艺馆等。 全校师生秉承一中人自强不息、拼搏争先的精神,努力践行“严勤实活”的校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朝着“现代化、有特色、第一流、可持续”的办学目标挺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且稳步提升,高考成绩位居福州地区前列。学校是社会公认的培养人才的摇篮,教书育人的胜地,师生生活的乐园,改革示范的榜样,各界赞誉的名牌。八十多年来,已为高校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政界精英、科技专家、著名学者,校友遍布海内外。 “凤凰一日乘内起,光芒万丈耀千里”,凤凰展翅,需赖您东风助行。朋友们,您的支持和帮助将使福清一中的明天更美好。
莆田第十三中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湄洲湾畔,地处忠门半岛中心地带,岳兜山南麓,紧邻新文公路,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人才辈出的完全中学,高考红旗学校,被誉为“妈祖故里的明珠”。2004年莆田市第九届“文明学校”,2005年莆田市少年军警总校示范校,2006年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拥有2幢教学楼,2幢配有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楼,1幢省II类标准的实验科学楼,理、化、生实验室齐全,1个可容纳近1500名学生就餐的食堂;近年来学校加大校园建设投入,现有有多功能语音室2个共120座,可同时容纳两个班学生上课,有电脑室2间,先进的电脑120台,100兆宽带互联网一座,2百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投影教学室1个,能容纳120多人同时上课。 学校现有教师1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明星等数十人,师资队伍结构年轻,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校重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现有高档次的教师公寓2栋120套(二室一厅和一室一厅一卫),光纤上网免费入室。此外,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完善齐备,有300米环形跑道,2个标准篮球场、1个排球场、1间乒乓球室,1间教职工娱乐室,另有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禀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作为办学目标,致力于为高校输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创建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2003年以来,随着“组合聘任制”在我校的率先试行,校长竞聘上岗,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教师积极奋进,用人机制灵活有效,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学校多次荣获殊荣: 2004年莆田市第九届“文明学校”,2005年莆田市少年军警总校示范校,2006年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2008年,学校与莆田二十六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手”,成立了新的莆田第十三中学。 原莆田二十六中学﹙原忠门中学﹚坐落于秀屿区忠门镇中心的岳秀山腰,占地86亩,现有建筑面积47000多㎡、绿化面积近2万多㎡, 学生近3400人、教职工203人,是秀屿区先进教育工作单位、莆田市十佳学校、莆田市文明学校、莆田市文明学校标兵、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绿化先进单位。学校规模宏大,规划科学,建筑群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幽静整洁,整洁美丽的校园无时不在感召、陶冶着莆田第二十六中学的莘莘学子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努力做到环境育人。 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紧抓质量,超前决策,与时俱进,打造品牌,坚持“不误人子弟、使群众放心、让学生成才、造福于社会”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德厚、体健、学笃、志远”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校训,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教师爱岗敬业, 学生尊师好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师生来校任教、学习。 学校发扬务真求实的精神,引进“后勤社会化”办学力量,加快校园建设, 学校以人为本, 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竞争激励机制,特聘名校名师执教, 铸造“名师工程”。广大教师关注学科前沿,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扎实。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佳绩,近四年获全国奖项2人次、获省级奖项4人次、获市级奖项42人次;近四届高考成绩均居秀屿区同类学校第一位, 2004届上本科线160人、2005届高考上本科线218人,两位毕业生获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位,2006届高考上本科线161人,一位毕业生获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成绩居全区同类学校第一位,深受社会各届人士的好评, 被广泛认作秀屿区二中。俩校的牵手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湄屿仰止,潮涌大港。学校不仅有着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而且还有着高效能的管理,有着远大的理想。在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厚爱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奋斗下,新莆田第十三中学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争取成为省级重点中学,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争取出经验、出人才、出名师,为秀屿区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泉州五中是坐落于的一所百年老校。前身福建泉州府官立中学堂是一九O二年八闽大地最早开办的八年公立中学堂之一。是全省首批重点高中,2003年被确立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泉州五中是坐落于良田沃土之中。 该校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高级教师59人(含特级教师3人,“选青”晋高26人),一级教师44人。在校学生1768人(其中正式生1185人)。校园面积3515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507平方米。校园布局规整合理,高楼矗立,绿树掩映,满园花草纷呈,常年春意盎然。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国家级标准,建有面积各为2111平方米的图书楼和以及师生生活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和艺术中心大楼已于2002年底竣工。 泉州五中是泉州最好的高中,也是福建鼎鼎大名的高中。十年出了五位省状元,几乎年年包揽市状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