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山腰中学创办于1996年,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湄洲湾南岸,泉港经济开辟扶植都会中间区;东依泉港科技园区"中间产业区",背靠港口园区,面对金山贸易街,西接宽广,平坦的驿峰公路.地理地位上风凸起,交通便利,七通八达.现有在校生2040人,32个讲授班.黉舍率先在全区实施兼任西席公开雇用制,现聘就西席100多人,具有一支高本质的西席步队.党支部,行政班子连合合作,勤政廉洁,勇于开辟,构成了固执的带领核心.黉舍建立"办理高效,特性凸起,科研先行,质量一流"的办学指导思惟,建章立制,各天性机能部分按章量化评比,以轨制管人.几年的实际,使黉舍的各项办理轨制已更加标准化,迷信化. 黉舍按区委,区当局提出的把山腰中学办成一所省级树模校的近期办学目标,实施"团体打算,过度超前,分步实施,逐年推动"的准绳,前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以高标准打算建成讲授楼,师生食堂,西席楼,门生宿舍楼,行政办公楼,尝试综合楼.具有400米标准活动场,设置有篮球场,排球场和室外活动场合.黉舍具有门生电脑室,西席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养课堂,各种仪器,设备配套齐备.装备音乐,美术公用课堂,设置卫生室,阅览室,藏书楼,开端建立起电教收集,校园"三区"(讲授区,活动区,糊口区)布局公道.绿化面积逐年增加,门路硬化面积不竭扩展,校园德育环境已经构成,育人环境达到优化.在城区中制作出一所设置公道,环境美好,气味恼人的新校园. 黉舍重视走课程鼎新之路,走讲授教研,迷信研讨兴校之路,扎踏实实地推动本质教诲和课程鼎新,教科研活动蔚然成风.黉舍青年西席多,尽力向上,勇于创新,不懈朝长进步,已培养了一股活力兴旺的教书育人新风.西席超周备课,备课组每周一次个人备课,教研组每二周一次教研;长年展开公开讲授活动,春季停止"讲授树模周",春季停止"青年西席优良课评比","多媒体讲授树模周"活动,展开以"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展开"西席指导放门生自主学习","分层讲授,分类推动"讲授测验测验,各教研组建立专题,每学期一次专题教研,并及时汇总讲授经历.讲授成绩博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吸引了国表里侨胞前来捐帮助学.有一多量讲授论文颁发于市,省,国度级教研刊物.骨干西席插手市,区的讲授比武都获得优良的成绩.德育事情展开得头头是道,丰富多彩.充分操纵校表里德育资本,尽力构建黉舍,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收集.实在展开各个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用丰富多彩校园糊口,促进门生安康生长,从而全面推动本质教诲.法制教诲,国防教诲,军民共建活动,"爱心助孤寡"活动门生社会实际活动等曾在中心电视台,省,市台报导,黉舍已成为全区德育事情的基地.特别是美术教研组,耐久构造兴趣小组活动,每一年节日,记念日停止校园文明艺术活动,为有艺术特长和欢愉爱好的门生供应活动空间和揭示,熬炼,生长的舞台,几年来,近百人次在天下,省,市,区各级比赛中,比年篡夺大奖,特长生,优良生层见叠出. 2003年来,教诲讲授成绩明显,黉舍前后被评为省级读书树模校,市级"文明黉舍",市级达标初中校,市级本质教诲先进校,市级课程鼎新尝试基地校,市级"先进教工之家",区级"先进党支部",区级"教诲事情先进单位",区级"行风评断先进单位",区级师德教诲先进校, 区级"德育规程办理先进单位",区级"体育卫生事情先进单位",区级"综治先进单位",区级"安然黉舍",区级"创安先进单位",总计17项区级以上个人嘉奖.一分耕耘一分收成,该校从冷静无闻的新校慢慢生长为全区初中讲授树模窗口,现筹办请求省级达标黉舍.
泉港二中(原惠安二中)创建于1952年,是泉港区办学历史最久、迄今第二所省二级达标中学。现有教职工179人,其中高、中级教师51名,具有本科学历教师111名。在校学生2362人。学校占地面积39亩,拥有教学主楼“旅星乡贤楼”和“旅马实验楼”等主要建筑。 泉港二中具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学业绩显著,学科竞赛屡获全国、省、市嘉奖。中国科学院士黄荣辉、著名计算机专家庄志荣、医学博士庄志雄等杰出人物,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过。 泉港区政府将“巩固和提高泉港二中达标水平”作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重点之一,在资金、人才、政策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区旅外华侨和港台同胞对泉港二中更是情有独钟、关爱有加。旅星乡贤庄右铭、庄重文、庄添桂和旅马乡贤庄添文、陈玉进、庄宗龙诸先生慷慨捐资,相继兴建旅星乡贤楼和旅马实验楼。台胞庄绍生先生率先捐资50万元在二中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今秋又捐资200万元兴建玉法科技大楼。
永春第一中学,1906年创建于州城内考棚,初名为永春州中学堂,经过几次更名,1951年定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1999年5月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标志着永春一中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永春一中已为我国各条战线培养4万多名高素质人才,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校友中已有几十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中教育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先生,核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林俊德院士,原复旦大学副校长、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蔡尚思等校友更是享誉海内外。永春一中被人们誉为“桃谷黉宫,栋梁洪炉”,真可谓梅峰毓秀,桃李满天下。 十几年来,各级政府拨款兴建了教学大楼、教工住宅楼、学生膳厅和运动场。以郑文尧、梁良斗先生为首的海外侨亲、校友捐建了郑信顺纪念堂、披云楼等建筑,学校还筹资兴建现代化的综合实验楼,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按一级达标标准配齐,并按示范性高中的要求不断完善。目前,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已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学校在校园外西南区征地18000平方米,将用于建设体育馆、图书馆、学生食堂、师生宿舍等。 永春一中拥有一支素质优良、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代化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校园占地67500平方米,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70人,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一级教师48人。 学校确立“以科研树名校、创新求发展、改革增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向。认真实施“名校工程、名师工程、育人工程、凝聚力工程、现代化教育工程和美化工程”六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倡导教学、研究、服务、交往四大功能并举的发展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泉州第十中学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明湖路,是一所位于汗青文明名城泉州的新中间城区的省级达标初中校,与青少年宫、侨乡体育馆、东湖公园为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黉舍创办于1997年,占地近30亩,修建面积9000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79人,此中兼任教员69人,(初级职称教员4人,中级职称教员18人),有22个讲授班,1007论理门生。目前,黉舍总修建面积9000多平方米,具有讲授楼,迷信楼各一座,配有一批当代化讲授公用课堂:多媒体课堂、语音室、电脑室、理化生尝试等。教诲讲授东西、设备、图书按I类标准根基配齐,藏书楼藏书3万多册,还建有300米环形跑道的活动场,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等室外活动园地。校园“三区”(讲授区、办公区、活动区)布局迷信公道,“五化”(污染警惕、丑化、绿化、亮化、教诲化)根基达标,硬化园地3600多平方米,绿化地1822平方米。目前,生均校园面积20.19m2,生均校舍面积9.08m2,生均绿化面积1.81m2。五年多来,黉舍以校园各项活动为载体,熏陶情操,促进门生本质全面进步。至今,黉舍与已经胜利停止了五次全校性的文艺会演、三届校园文明艺术节和四届校活动会,个人演出赛获得丰泽区教诲体系新年文艺会演的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黉舍获得省郊区各级“三好门生”和“优良门生干部”共有50人次,获得省郊区各级“先进班个人”共有12次;在学科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省级表扬的有6人次,市级表扬的有48人次、区级表扬的有81人次;体育小我获得区级以上嘉奖有39人次,此中在市第六届活动会上为我区夺得了5金4银4铜,在第十二届省活动会上为泉州夺得了两银一铜。 比来几年来该校在升学测验成绩逐年进步,此中2002年中考良好率达到19.87%。我校正视抓好西席停业学习事情,有43位西席插手了自考、函授等各种的学历学习和测验,占兼任西席的63%;西席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省级嘉奖1人次、市级嘉奖1人次、区级嘉奖12人次;西席颁发在区级以上刊物的论文有21篇。语文、数学教研组的2个课题在2001年3月被确以为区级教研课题。
石狮第一中学创办于1992年。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太平绅士杨孙西先生捐资,石狮市人民政府创建的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地处中国地域面积最小的县级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石狮市市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9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福建省40个县市。其中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1名、高级教师56名。学校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2632人。
该校是根据市政府2000年6月出台的《泉州市加快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市政府正式批准于2001年8月创办的,学校始称“泉州五中分校”,2004年5月更名为“泉州实验中学”,2005年5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设高中部。学校目前分两个校区,圣湖校区坐落于圣湖社区,校园占地42亩;滨江校区坐落于东海法石社区,校园占地58亩。学校现有90多个教学班共4766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校舍按现代化达标中学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教学设备齐全,校园布局有序,楼群壮美,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泉州五中初中部原有教师队伍基础上,学校近年来又通过严格的遴选从全国各地招聘了大量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名牌院校优秀毕业生,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德高艺精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12人,其中高级教师90人,硕士研究生3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3人。校秉承百年名校泉州五中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结合民办学校的特点,形成了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坚持“优良校风、优质教学、优化个性、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创设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型育人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了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管理氛围,形成了丰富多彩、高雅博大的校园文化,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道路,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从容大气的名校气质。优良校风的熏陶下,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勤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七年多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全校共有1800多人次获得全国及省、市级奖励。学校办学迄今四届毕业生参加中考,群体创优,尽得风流。曾蔚萍、曾滢江、庄亦洋、张翔雁、林超超同学分别夺取了04、05、07、09、10届泉州市中考状元,一级达标中学上线率保持在83%以上,各项评估指标以绝对性的优势高居全市中学榜首。 初办高中部,办学成果高。各项评估指标居泉州市前列。 八年来,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各级各类评估,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和“泉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泉州市平安校园”、“福建省文明学校”等40多项荣誉称号,锻造了“校风正、管理严、师资优、质量高”的教育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1943 年陈嘉庚女婿李光前独资创办,原名国专中学。1944年改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光前又捐建南侨、星洲、梅山、芙蓉四座教学楼以及师生宿舍、礼堂、食堂、电厂、自来水厂等。1952年增办高中,1961年由国家接办。至“文革”前,先后接受侨生千余名来校就读。1981 年,泰国德美行职工捐资 64 万元建泰华楼作为教学实验大楼。 1982年定为省重点侨校。 1984年评为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国光中学系由著名侨领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办于1943年。学校位于闽南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195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元旦,尊重校主的意愿,学校由国家接办,当时任中央侨委主任的廖承志指示:国光中学接办后要办得比原来更好。1982年重新定为省重点中学、省重点侨校,1996年初晋升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是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的农村中学,被《福建日报》誉为“侨乡第一校”。李鹏委员长亲笔题词鼓励师生“继往开来,振兴教育”。 国光中学现为独立高中,有三个年级24个班,在校学生1108名,有教职工107名,其中专任教师77名,有高级教师23名,一级教师30名,学校占地约120亩。90年代以来,校主哲嗣李成义先生昆仲继续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通过芙蓉基金会慷慨捐输2千万元改建校舍,先后兴建综合楼一座,教学大楼二座,图书馆一座,艺术馆一座,教师住宅楼六座,学生宿舍楼二座,食堂一座,雨盖跑道一座,同时修建花园景点和水泥校路。目前校舍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景色优美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 国光中学历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不仅聚精会神抓教学,而且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注意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小组、省教委授予的“五无”学校,泉州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先进单位、省学籍管理先进单位、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泉州市美术教育先进单位、省劳技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办出“五育和谐发展”的特色。
南星中学创办于1927年。当时,南安教育界先驱、水头观海小学校长吕梓材先生邀请地方贤达商议,倡议假水头朱祠为校舍创办中学。此举得到诸先贤赞许,并推举郑明新、吕尚直、吴敬忠、高长耀诸先生协助筹办。于是,南安第一所中学诞生了,定名为“南星中学”,吕梓材先生任校长。1928年,吕梓材校长亲赶菲律宾筹集建校资金两万元,并成立“旅菲南星中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为吴记藿,董事长为吕珠生,董事柯孝爻、蔡长椎、苏必辉、柯贻以、高墀圆、高铭炮、陈照火、陈照聘、王载伟、王宣化、王新秀等。1930年首届学生毕业,升学、就业均得到社会好评。1934年学校副董事长郑明新、校董吕达民、陈苑植等多方筹款备材,计划构筑校舍,地方贤士吕尚盒、陈坚恩、陈坚摺、陈光焦、陈照叟、高标慈、陈光耀等捐献土地,新建校舍一座(原同字壳靠西部分),成为有独立校舍的中学。1938年抗战期间,海内外失去联系,经费告缺,众乡贤推举吕达民先生代理董事长,承担经费,聘请名师,学校得以继续。生源来自溪美、洪濑、丰州、安海、东石、内坑、石狮、鲤城、惠安、同安、金门、漳浦,以及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这期间为防避敌机轰炸,学校曾迁至官桥漳里,1943年秋,学校迁回水头原址,此时,校舍面积已扩建一倍。官桥漳里、丰州歧山各设南星分校(官桥漳里分校于1951年独立建校,改名为五星中学;丰州歧山分校于1946年停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转为公办,在党的领导下,经费、设备、师资等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1958年秋,学校增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文革”期间,学校一度改名为“前卫中学”。1973年恢复“南星中学”校名。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学校步入正轨,日见发展。1979年,学校校董会恢复,长期担任过董事长的爱国华侨、校友吕达民、吕超民、吕振河先生昆仲膺任名誉董事长,其弟爱国华侨、校友吕振万先生任董事长。自此,吕振万昆仲家族,投入巨资,全面规划南星中学的改建工程。南星中学进入第二次建校时期。1981年三十四间教室的四层教学楼“毓忠楼”落成,南星中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其后,“建南科学楼”、“达民楼”、“校董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综合楼相继落成,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南星校舍高楼建筑群。吕振万昆仲家族在南星校园共建筑新校舍25468平方米,此外还设置奖教金及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物理、化学、生物仪器、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图书和电脑等设备达到和超过二级达标中学的标准。海内外校友反哺情切,蔚然成风。菲律宾、香港、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柳城等地的校友也为母校的教学设施、校舍建设等做出贡献。吕振万先生为发展南星中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93年他亲自写了关于《办好南星中学意见》万言书,从办学方向,学校规划,教学设施,师资培养,生源质量,学生管理,校园绿化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培养家乡子女,创造就业机会,吕振万董事长倡议南星与南益集团、蟠龙开发区联合办学,于1992年创办“南星职业中专学校”,在南星校园内有实验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1997年省、市、县、镇各级政府为表彰吕振万先生对本省市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特倡议并筹集大部分资金在南星校园内建设四千余平方米的六层实验综合大楼——吕振万楼,以资纪念。在吕振万董事长加强对南星中学指导的同时,党政各级领导也十分关心南星中学,先后有陈丕显、叶飞、王汉斌、陈明义、贺国强、胡平、伍洪祥、黄明、许集美、苏昌培等领导同志为学校题词。香港中国银行董事长黄涤岩,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原厦门大学校长林祖庚,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省教委原主任郭荣辉、副主任马长冰、王豫生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先后莅校视察、指导工作。福建师大教授,省普教室及泉州教育学院教师也来校授课,或指导教学工作。 南星中学现占地面积75418.1平方米,建筑面积33351平方米。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2人,其中初中12班,700人,普通高中34班,1752人。全校教职员工180人,其中行政人员15人。在扎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的方针,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大改革力度,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了新局面。南星中学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已成为一所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崭新中学。由于办学效益高,成绩突出,1992年12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1996年9月,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宏伟工程里,学校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施工蓝图,以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为目标,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合格人才的口号,制定了南星中学的发展战略,实行整改、创新、跨跃三步走的方案,提出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南星建设的九大工作项目,发展了绿色教育和文体特色。一阶段以来,我们坚持“注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注意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与特色的弘扬”的创新原则,从整体改革入手,构建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两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爱心单位”、“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先进单位”、“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学校学生会工作先进单位”、“南安市五好党支部”、“南安市五四红旗团委”、“校园绿化先进单位”、“水头镇先进教育单位”等。学校体育工作较为突出。我校是福建省田径传统校之一,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中学生运动会均获得优异成绩。1987年以来,多次被福建省评为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集体个人多次多人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频频获奖。如王胜杰获全国青少年田径赛400米栏冠军,陈华强获全国“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征文一等奖。两年来我校高考、中考都获得丰收。2001年中、高考成绩优异,高考录取总数达260人,本科录取104人,理科居南安市第四名,文科第三名。2002年专科线上218人,其中本科91人,吴嘉嘉以全市总分第二名考取清华大学。2004年本科达线175人,其中郑友江以总分668分夺取南安市理科状元。多年来学校整体成绩保持位居同类学校首位。我校是省田径传统项目重点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每年向高校输送众多的体育艺术人才。历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显著,校男子篮球队获南安市四连冠,女子篮球队获市二连冠,2001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2002年中学生田径运动第二名,省田径传统校甲组第三名、乙组第四名……。学校常年都举行全校性的体育、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办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各自的兴趣,又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优秀成果,推进我校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南星建校七十八年来,在历任校董、校领导和几十年辛勤耕耘的园丁的努力下,在广大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的关心支持下,为社会培养了近三万名人才,他们中有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科研人员;有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有体育健将,更有一大批活跃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海”。南星中学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喜瞻未来,沿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指示,群策群力,向着一级达标学校的目标奋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