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岭中学是泉州市唯一的村办中学。她地处永春西部边陲,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麓,她是业已脱贫致富的美岭人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壮举。中学创办于2000年,先后投资1.2亿元,2003年,又由初中校升格为完中校,她占地面积150多亩,绿化面积31108m2,建筑面积15537m2,其中办公大楼、初中部教学楼 各一座、高中部教学楼2座,教师宿舍楼5座,学生宿舍楼5座,教职工、学生食堂4个,各楼均为框架结构,布局合理,既牢固又美观。中学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初中部14个班,高中部(高一)6个班;学生1056名,其中初中部777名,高中部279名;教师58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5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高中部教师19人,第一学历均为本科。中学教学设备齐全,现配有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阅览室、资料室、音乐室、美术室、各类多功能实验室、劳技室等。每间教室均配有29寸彩电,图书馆于2001年3月通过验收,被授予省达标图书馆,现已建起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工程。同时,学校拥有运动场1个,排球、篮球场各2个,健身房1间,各类器材均达省标配备。学校实行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美岭村隶属一都镇,地处永春西部山区。一都北毗大田县,西接漳平市,南连安溪县,是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这里的农民生活较为贫因,孩子们的上学读书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孩子因家贫而失学、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作为美岭村,美岭集团的当家人,苏新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让孩子们身受上一代人缺乏知识的苦,解决包括美岭村在内的附近几个县边远山区孩子的就学问题,营造良好的读书育人的环境,让孩子们能享有同城里孩子一样良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于是便萌发了投资办中学的想法,但是,要办一所中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用于土地的平整,教舍及其他备配设施的建设,校园的的绿地,教师的引进等甚至包括以后的不间断投资,将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资金,对于苏新添的这种大胆而富有挑战的想法,引来不少的不解和疑惑,有人怀疑过,有人劝过,有人甚至阻挠过,有的说:“老苏,你现在已是功成名就,该是坐享清福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如此操心,图个啥呀?办中学,不值的。”有的说:“现在生意难过,赚钱难。集团现在是赚钱,但创办中学,每年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投入,是金子弹子打麻雀——得不偿失,还得给集团带来一笔巨额的负担,不划算。”有的甚至断定办中学是一种失误的决策,但是,对于各种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苏新添是十分坦然的,他用他所特有的朴质和坚强说服所有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满腔的热情和希望,他说:“办中学是为了能让边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让他们能有书念,多学点知识,将来有出路。”后来在一次接受来访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补充地说:“办中学是我给自己压力。企业赚来的钱,就是要回报社会,培养人才,输送给国家,我办中学不是为了挣钱。现在,中学每年的开支,硬件投入不算,要几百乃至上千万,但是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值得。”于是一场移山填谷的战斗拉开了序幕,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沟壑纵横变成了一片平坦宽广的校园,座座高楼比肩而立,此中的艰辛和操劳是常人无法用语言所能描述的,但苏新添对此总是避而不谈,他笑对着美丽宽广又壮观的校园,胸中有一幅画,那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背着书包而来,满怀希望沐浴着春色阳光,天真灿烂地笑着和着悦耳铃声,而后带着一张张的红色大学录取通知书,充满面憧憬地奔去,奔去,奔向更高的学府。来的来的,去的去的,来来往往,年复一年,多热闹,多惬意!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美岭中学。 美岭中学2000年秋季招收第一届初一新生,2003年第一届中考成绩喜人,对于原来生源素质不是很好的学校,在中考中能有学生考入全县第八名,第十五名,而且优秀率、及格率、综合比率均居全县第一,实在令人欢欣和鼓舞,这离不开苏新添的关心爱护和指导。今年,美岭中学又由初中校升格为完中校,并招收第一届高一新生270名,最低入学成绩为602分,居全县第二,仅次于永春一中。 学校有了好生源,便需要有好教师,于是集团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并给予丰厚的待遇,其中初中部教师,每人每月在其财政工资的基础上,补贴800—1500元,套房一套;高中部教师,每人安家费3—10万元,每月在其财政工资基础上,补贴2500—4000元,每人100多平方套房一套,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是少有的。现在已签约的高中部教师30多人(第一学历均为本科),他们来自全省十几个县的优秀教师,他们富有教学教育经验和观念,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今后,还将大量引入人才和竞争机制。同时,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勤学上进,美岭集团不断扩大奖学范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600名以内者,每年分别给予1000—5000元奖励;高考成绩名列学校100名以内者,每年分别给予4000—10000元奖励。为了不让周边山区的贫困儿童失学、辍学,美岭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学费、杂费的措施,今年9月一开学,集团就给每位高一新生减去学费300元,并送价值200多元的棉被等生活用品一套,而后又对部份特殊因难的学生再次给予补助,对个别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还免去他们所有的学杂费,从而确保贫困生能够安心读书。据统计,今年集团的扶贫助学金高达30多万元。苏新添也时常私下拿钱资助那些贫困学生。 综上累计,除财政工资外,中学硬件投资不算,集团每年补贴千万元,将来随着中学的发展投入的还会更多。对于这笔帐,苏新添心里有数,也认为花得值,花得有意义。闽南有句话:“有量便有福。”祝愿美岭的未来更加辉煌,中学蓬勃发展。
南安市实验中学(Nana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创办于1999年9月,是一所由南安一中高、初中分离而创办的市直初中校。学校坐落于市区西北角,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00平方米,绿地面积26680平方米,拥有标准400米运动场,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建筑布局层次有致,构建了“蓝天·白云·红墙·绿地·富有现代气息”的独特校园风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300多人。 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132人,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中学一级教师61人,中共党员42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8人,专业合格率达100%。现有省级表彰的优秀教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泉州市学科带头人8人,泉州市骨干教师38人,泉州市教坛新秀3人,南安市学科带头人8人,南安市骨干教师11人,南安市教坛新秀12人,有22人次获得福建省、泉州市的表彰,教师发表于CN刊物的论文300多篇,各级各类业务技能竞赛获奖500多人次。教师队伍结构层次合理,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高、教育管理与教学科研能力强。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简称南安一中,创办于1939年秋,校园面积145亩。目前教职工235人,2006年时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45人,设有54个教学班(高一年18班、高二年18班、高三年20班),学生3000多人。 南安第一中学地处闽南金三角。学校自1939年创办以来,在上级领导、爱国侨胞、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发展,日趋壮大。学校于195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1997年晋升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1999年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45亩,设有54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42人(2013年)。现为 “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
泉港博文中学,又名“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是泉港区首家全封闭寄宿制私立初中学校,由威豪集体(香港)有限公司创办,董事长是钟荣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化新城泉州市泉港区驿峰路仁爱医院西侧(前黄镇政府旁)。学校占地60亩(二期扩至100亩),现有四十个教室的教学楼一座、学生公寓楼两座、综合楼一座,全部欧式建筑,漂亮大方。教学、生活设施先进,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有学生专用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科实验室,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木地板体操、舞蹈训练场,美术音乐劳技专用教室,室外塑胶跑道及篮球场等一流设施,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的需要。校园有一万多平方米的草坪绿地、近千株名贵花木和欧式建筑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是青少年求学成才的理想校园。 学校通过竞聘方式,选择德才兼备的校长,向全国招聘教师。现在校生近千人、教职员工76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3人、一级11人、二级32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96%。学校以“笃学博识、德行天下”为校训来定位品牌形象,以“树一流校风、立一流师德、创一流业绩、造一流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科教研,拓展课改深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师生潜能,实施养成教育和成功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生乐学会学、家长满意放心、社会肯定赞誉的一流学校。博文中学自2007年创建即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措施,制定了博文学生养成教育四十条,分思想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大部分对学生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配有相应的检查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2009年,学校达到三个年级学生规模一千三百人,加强教育管理,坚持做好养成教育,树立良好校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任务更艰巨,责任重大。学校从加强力量,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大奖惩入手,坚持做好这项工作。特别对初一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军训课,通过严格的军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集体的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三年的初中生之路开了好头。全年在“规范有序”总的指导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升国旗、就餐、两操、就寝等日常活动,坚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互评工作。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保证了学校活动更有序,学生行为习惯的更文明。博文养成教育的丰硕成果,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一流的师资:博文教师来自全国15个省市,经过选拔考核择优上岗。80%以上为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80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6人,一级34人,二级23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7人。经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有1人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1人获区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区初中2人),1人获市说课二等奖,2人获区说课一等奖。一流的校风:学校实行封闭式、全寄宿、准军事化管理。严格的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他们三年博文学生生活的开始。"教学为主、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保证学校始终将育人放在第一位,长期坚持的养成教育及考评办法是落实育人的具体措施。博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要有文明守纪的作风规范人生,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充实人生"的风气正在形成。从学生的成长中,家长和社会首先认可的,就是博文一流的校风。一流的成绩:博文学生实行择优录取,整体素质较好。良好的教学秩序,严格的教学要求和管理,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三年参加全区期末统考、质量检测各年级各学科优秀率、平均分均在全区遥遥领先;2009年初二地理、生物全市会考优秀率达98%以上,全市第一;08、09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学生获省级奖2人,市级奖11人,占全区获奖总数一半以上;初三学生杨喻翔在09泉州市"联通杯"中小学生征文竞赛中,从四万参赛者中胜出,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并名列第一。
三班中学创办于1958年,由当时的2个班90名学生, 发展到现在21个班,学生1112人,教师员工86名。 学校依山而建,高楼兀立,花木掩映。占地面积40330平方米, 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管理为保证、素质为特色的办学思想,实施科研兴校的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数学“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语文开展了“自读─导学─反馈”教改实验,引进主体性教育思想,建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导向定标─自读讨论─导学达标─反馈练习─质疑释疑─归纳小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次为省、市、县的语文研讨会提供示范观摩课。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九五”规则课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几年来,全校师生有5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在课堂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获省级一等奖, 两位教师获市级奖。 学校98年培养县的中考状元,在县督导评估中连续两年获农村中学第一名,我校正以“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作出新的贡献。
胜利初级中学是南安市当局为整合教诲资本、集合办学而撤并枫林中学和金鳌中学新建的一所乡村初级中学,是市当局立项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黉舍坐落于船埠镇区高林山,占地125亩,按省级达标中学的标准打算扶植,现有门生1302人,教职工80人。全校师生以“戴德、诚信、务虚、创新”为校训,以“争创一流达标黉舍”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内强本质,外塑抽象,努力于走出一条适应期间生长的富有特性的办学之路。办学三年来遭到各级当局的高度正视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撑,曾获得南安市文明黉舍、南安市安然校园、、南安市教诲收费标准校、南安市卫生事情先进黉舍、南安市教诲体系信息事情先进单位等名誉称呼,被定为南安市篮球练习网点校。黉舍前后有一人被评为“南安市十大打动西席”、有四人次被评为南安市优良西席、有三十五人次被评为船埠镇优良西席。
永春六中创办于1951年,其前身为“永春私立新星中学”,1954年收归公办,改名为“福建省永春第六中学”,位于岵山的和林、茂霞两村交界处——“石城寨”南麓,环境美好,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好场合。 伴跟着共和国进步的法度,“永春私立新星中学”在历届校董、黉舍带领、各界贤达的辛苦耕耘下,在外洋侨亲和港澳台同胞的热诚贡献中,“石城”产生剧变,昔日的“新星”灿烂了,在石城寨南麓、东麓只见以大会堂为轴心,绿树成荫、巍峨绚丽:振华院、永体院、大众院、新食堂及门生宿舍综合楼、西席宿舍楼、椰茂院、高中部课堂、陈薰相佳耦记念大楼、新民迷信楼、体美音馆、明石讲授楼、大操场等簇拥环抱,都丽堂皇的藏书楼也正在兴建当中。据统计,永春六中自建校以来,爱国侨亲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校舍、添置设备、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已达900多万元。 50年来,13000多名莘莘学子走出了六中校门,发扬爱国爱乡爱教诲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建奇功、立伟业。现在的永春六中有高中15个讲授班,初中30个讲授班,教职工140多人,门生2200多人。校园总面积60多亩,修建面积20332平方米,校园内楼宇犬牙交错,花草树木掩映,是融绿化、丑化、污染警惕于一体的抱负的育人场合。
创办于1924年的福建省安溪一中,是省一级达标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12人,教职工161人,其中高级教师36名,一级教师41名。 建校78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仅1978年至今,就有8000多人考入大中专院校。许多校友,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如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原主任兼研究所所长陈福接少将,他领导研制出银河10亿次巨型计算机,填补国内空白,获中央军委的嘉奖,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国家帆船运动员陈秀梅,曾在亚运会国际女子帆船比赛中获金牌,并连续四届蝉联全运会帆船女子470型项目冠军;美国南方大学教授汪金通博士,其“表面物理超低温”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中央民族学院原历史系主任陈梧桐教授,是知名的明史研究专家……原福建省省长胡平同志赞誉安溪一中:“养在深谷人未识,走向天涯才更高”。 安溪一中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9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学科带头人12名。1978年以来,教职工获省级以上表彰的有40多人次。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届高考全校上本科线以上共524人(不含体美音考生)。吴乾元、沈国阳、章双全等三位同学考上清华大学,林艺阳、陈将福、郑祁山等同学考上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学和书法艺术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两朵并蒂鲜花。《云帆》文学社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编辑出版《云帆》小报98期,发表学生习作一千多篇,近100万字,并出版《蓝天鸽哨》等5部学生优秀作品集。《云帆》、《校园简报》在全国校园文学评比中多次获奖。1987年以来,该校文学社员录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有200多人。其中,有两位同学在高考中分别获得作文全省第一、语文单科成绩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学校1981年秋把书法课引入课堂,学生多次在全国、省书法比赛中获奖,有10多人成为省书协会员,有8人10幅作品赴日本参展。1998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39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福建省教育厅的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受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陈建功,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学家郝斌教授等名家的赞赏。学校的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公楼、教学楼及由著名侨亲李陆大先生捐资助建的科学楼、图书馆、电教馆、艺术馆、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等设施配套齐全。学校校园网及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教学系统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前进中的安溪一中,正为早日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而奋斗!
德化第五中学,坐落在瓷都东隅,依山傍水,风景娟秀。现有30个讲授班,1800多位门生,98名教职工,占地64.11亩,修建面积9000平方米。创办六年来,黉舍以邓小平实际为指针,以黉舍办理体制鼎新为动力,以科教为先导,在浔中镇党委、当局及教诲局的精确带领下,节约办学,克意朝长进步,固执拼搏,主动摸索面向21世纪的办学新形式,各项事情有了长足的进步。办学前提日臻完美。现有理、化、生标准尝试室,300米标准跑道,篮、排球场等15个设施较齐备的服从场室。教研教改活动不竭深切。黉舍展开天下教诲迷信“九五”打算课题:福建省初中数学指导——主学习教改尝试,获得阶段性服从。北京市丰台区二中等30多所黉舍的带领和教员前来观光指导。教诲讲授质量不竭进步。有30位西席获得省、市、县表扬;师生撰写的50多篇论文在天下省、市刊物上颁发;1998年和1999年中考综合比率居县前线,特别是1999年毕业生插手中考被达标中学、浅显高中、中师、中专当破人数冲破170人大关。2001的中考高中登科率占德化县前线,苏小盈同窗以总分649的成绩居县第二名。2001年达到市级浅显达标初中校。年青的德化第五中学完成了带领班子老、中、青三连络,对峙以质兴校,环绕着“保四争三创一流”的既定目标,带领全部师生恪守“协、勤、实、新”的校训在新世纪的本质教诲海潮中奋勇进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