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第一中学是一所有40年历史的区办中学,学校前身是附城中学。2000年初,改名为东莞市东城第一中学。2003年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初,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10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是东莞市“绿色学校”、“园林单位”和“文化建设标兵学校”。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6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17人,其中研究生(含在读)12人,本科率达96.7%。区级学科带头人 8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1人;有13人参加过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2人参加了市骨干教师培训;有2人参加了东莞市名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究班学习,有4人曾赴英国留学。我校专任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书》。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队伍团结协作好,充满生机活力。围绕“科研兴教,特色办校,工作学习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逐年上升,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学校具有省定标准和新课程需要的各类教辅室,教辅室数量完全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建有校园网页和校园网,每个课室配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配一部台式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工作;学校也配备了省定标准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仪器、学生实验器材等;校卫生室配齐常用且能满足学校应急需要的药品。 学校有图书馆,馆内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座位数超过省定标准。现有藏书81514册,生均40.8册,学校报刊总数有70余种,教参、工具书135种以上。藏书借出量占总藏书的9%。学校能充分发掘运动场所,体育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学校有400米标准的塑胶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各类球场等。
创办于2001年,是长安镇人民政府为适应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建成的一所现代化学校。该校是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标以及“社会和家长满意、老师和学生自豪的特色鲜明的省一级示范性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求真务实、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学校的大跨越式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4]该校现有 56 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学校占地170多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学区由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行政楼和生物园、地理园组成。所有教学课室均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仪器设备;科学楼有配套齐全的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电脑、生化、音乐、“E-CLASS”等功能室;图书馆藏书108252册;运动区有标准的足球场、400米环形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游泳池(每年仅仅只用一次供初三同学考前捉鱼放松)、篮球场、羽毛球场、教工之家;生活区由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饭堂三部分组成。投资240万的校园网、专人设计和维护的学校主页为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带来了极大方便;校内每位老师在办公室都配备了每人1台惠普电脑,并且还让老师优惠购买笔记本电脑。
麻涌一中肇始于1997年,是一所镇办初级中学。建校12年以来,由于有上级领导的青目,社会贤达的倾力,民间人士的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按照镇党委、镇政府有关联合办学指示精神,2007年9月由原麻涌一中、漳澎中学和川槎联办中学合并成为新麻涌一中。扩建后的新麻涌一中总用地面积为200亩,总建筑面积为55320㎡。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各类实验室、功能室均参照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实验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特别是在2008年获得“市一级学校”的荣誉后,新麻涌一中更是勃发出郁郁生机。
虎门外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的民办公助学校,是打造虎门发展全新格局、建设南国海滨港口商城的二十三项重点工程之一。学校位于珠江口东岸,占地31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与著名的海战博物馆和雄伟的虎门大桥交相辉映。学校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校园依山傍海,风景如画。校内建筑典雅端庄,环境幽静秀美,教学、活动、生活三个区域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的创办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东莞市智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卓越的办学眼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学校于2004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学校瞄准国际化,把创办与虎门齐名的品牌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以“关爱、博雅、崇实、创新”为校训,以“尚美、启智、健体”为校风,以“敬业、乐群、博学”为教风,以“好学、善思、求新”为学风,全面实施“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和谐成功”的成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走向自己人生的成功。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器材设备配置精良,各学科多媒体教学专用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图书馆、电视演播室等应有尽有,地理园、生物园、儿童乐园、国际标准橡胶跑道、田径运动场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能充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目前已成为国际ASSE组织(国际学生交流组织)广东省总代理。学校还先后与英国朗福教育有限公司、加拿大国际教育中心等权威教育机构以及英国帕特文法学校、加拿大列治文国际高级中学、澳大利亚悉尼教会学校等国外名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学校对外交流活动的全面展开,虎门外语学校已经为虎门、东莞的教育对外交流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学校高质量开足了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还开设了多学科、多门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特色课程,如经书诵读、奥数天地、剑桥英语、艺术欣赏等,为学生们培养兴趣、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校正在全力建设校园文化,精心培育良好的校风。目前已组建一支由名、特、优引领,以省、地、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敬业爱岗、学业专精、团结协作、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用一流的工作环境、博大的人文关怀、科学的评价体系、优厚的薪酬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正努力营造稳定平和的生活环境、宽松自如的心理环境、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好学向上的学习环境,以求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在良好的校风熏陶下,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创造与实践的结合,用文化塑造人,用科学武装人,用艺术陶冶人,用生活历练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高尚、心地善良、聪慧睿智、博学高雅、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虎门外语学校的全体师生将团结一心,上下求索,共同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虎门四中(即原虎门一中)创建于1975年,原以办高中为主。学校前身是虎门公社中学,1976年改为虎门中学,1978年改名为新虎门中学。1982年学校改名为虎门二中后,不设高中,1984年更名为虎门第一中学。2001年7月应全镇中学布局调整,更名为虎门第四中学。 虎门四中座落于鸦片战争古战场虎门镇大人山南麓,学校依山而建,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18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有3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内教学楼、实验室、教学仪器、图书馆设施完备,配套较齐全,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学校于2004年6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多年荣获“普教系统文明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奖”,2009年还被市评为“东莞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虎门四中依法治校,严格规范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干劲足、理念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师资队伍稳定,素质高,能力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本校毕业的学生学习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深受市内高中学校尤其莞中的欢迎,多年来,考入国内重点大学的数不胜数,98年、2007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郑任持、黄润华是四中学生。
岭南学校是一所教学设施设备齐全的学校。学校现有标准教室48间,各种功能室共39间,校园网络四通八达! 岭南学校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由林国梁等三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担任学校顾问,来自湖北黄冈重点学校的校长贺国新同志任校长,百余名专任教师均是从全国选聘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 岭南学校是一所注重学生进行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一直重视电脑课的开设,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备的信息沟通技能,学校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科学类、语言类等选修课程近20科。 岭南学校是一所弘扬“国学经典”的学校,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让学生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高度智力、培养健全人格。 岭南学校先后被授予“无毒学校”、“绿色学校”、“北京师大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2008年2月被东莞市教育局授予“一级学校”称号。
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创建于 2002 年 9 月,前身是东莞市高埗中学,2007年被市教育局收归直属,2009年初正式更改为现名,是一所公办高级中学。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00 亩,建筑总面积 43100 平方米,绿化面积 27000 多平方米,活动空间广阔,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现有 27个教学班,学生 1450 多人,教职工 110 多人。学校扩建后,将办成一所学生人数达到 2800人的全寄宿公办高级中学。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功能阶梯室、电脑室、语言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教室和实验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达到了省一级学校标准。尤其是突显学校艺术特色的设施设备齐全,投资九百多万元建筑面积达 8100 多平方米的体艺大楼为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坚守 “ 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的信念,提出了“ 突出特色,整体发展 ”的办学思路,着力打造艺术高中品牌,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以艺术教育为龙头,带动其它学科全面发展。 2005 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成为第一所面向全市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普通高中。 办学几年来,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本科上线率等各项高考指标均进入全市同类型面上中学前列,大幅度超额完成高考任务,特别是艺术高考成绩走在全市的前面,办学成绩深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和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 “ 市一级学校 ”、“ 市绿色学校 ”、“ 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东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今,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全体教职工正同心协力,激流勇进,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在高起点上定目标,在高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艺术高中品牌,向着“ 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 ”的知名特色学校目标奋进!
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又名大朗一中,1994年2月成立的东莞市大朗一中,占地面积102450平方米,,绿化面积39109平方米。共有48个教学班,教职工187人。学校高标准建设了千兆以太校园教育网络工程,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70个,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并设置了学科实验室、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广播室、卫生室、电子琴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两个)、电阅览室、软件制作室、网络中心、学生电视台、演播厅、科技劳作室、艺术作品展览室、校史展览室等功能室共51个。 由于设施残旧,生源差,管理滞后等原因,于1998年被市教育局界定为“薄弱学校”。 在市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傅伟荣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通过领导班子的竞争上岗;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学生潜能的深入开发;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逐步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终于在2000年一举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 2000年后,全体师生不断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效益再次大幅度的提升。 2003年5月我校顺利地通过了东莞市一级学校的评估,“开创了东莞市薄弱学校短期内跃上市一级学校的先河”(评估小组语);2004年5月,又顺利通过了东莞市“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 从1999年开始,学校连续五年均被评为大朗镇“文明单位”和“先进学校”; 1999至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东莞市体育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 东莞市普教系统“三现代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东莞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 2004年10月,学校正式申报“省一级学校”和“省绿色学校”。短短四年,区域示范学校逐步树立,社会声誉日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