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第三中学位于东莞市石龙镇老城区,它是石龙镇老城区仅有的一间初级中学,地处石龙老城区育才街3号。 石龙镇第三中学1977年创办于石龙镇竹丝洲,最初只办初中,1990年增办了职业高中, 2002年9月职业高中从三中迁出。1988年至今学校搬迁到石龙育才街,历任校长为黎祝龄、刘德钊、林富雄,现任校长为冷芬腾。 校园内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钟楼、综合楼等建筑错落有致,校园局域网、多媒体演播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塑胶运动场、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的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齐备,多媒体走进了每个教室。各学科实验和功能室均按市一级学校标准配齐仪器设备。图书馆实现了电脑管理、开架借书。田径运动场有铺上了塑胶的跑道和篮球场。学校安装了校园广播音响系统、数码摄像系统等。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三中以科普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三个有效”(有效教育、有效教研、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环境教育、英语特色、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树立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实现了“区内创一流、市内争上游”的短期发展目标, 并逐步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教得幸福,学得愉快。从而,也明确了今后学校发展目标:“创一流名校、育莞邑英才”(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同志为三中建校30周年题词)。
宏远外国语学校是东莞市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外国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是一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集幼儿 园、小 学、初中一体化、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全日制“市一级”外国语学校。学校以“专家驻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班制授课”、“多元素质发展”和 “实施优质教学策略”为主要特色,以创办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学校为办学方向。 自创办以来,秉承“起步,就与国际同步!”的办学理念。依托“精细的管理、精彩的活动、精美的服务、精良的设施”,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得到 了家 长和学生的认可。荟萃名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高,并跻身于东莞优质教育的前列。学校师生先后在国 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千人次。在2010年东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连续荣获“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先进民办学校”、“东莞 市初中教育质量奖二等奖”三项殊荣。
振兴中学创办于1984年,由镇政府和香港同胞共同出资兴建,当时的振兴中学,教学设施算得上是一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振兴中学的建设已逐渐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 为了科学地调整常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布局,适应常平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镇党委、镇政府投入巨资,以高标准、高起点兴建新振兴中学。作为新世纪常平十大工程之一,新振兴中学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主体工程,始建于2000年10月10日,2001年8月底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工程,2002年内基本完成。第三期生活区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教师宿舍建设和学生宿舍建设的征地、钻探和图纸设计工作,估计近几年内可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振兴中学校园总占地面积89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673.0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4793.92平方米。第一、二期工程总造价伍仟叁佰柒拾捌万元,第三期工程预计总造价约贰仟万元。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包括三幢五层高的教学楼及科学实验楼、信息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食堂、体育馆、生物园、地理园、篮球场、足球场、400米标准田径场等。 振兴中学布局合理、美观、实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网、多媒体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电脑语言室及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其软硬件建设都是以省一级学校为标准进行的。现代化的振兴中学能容纳54个教学班,为3000余名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学校正进行第三期工程建设,教师宿舍已完工并将交付使用,学生宿舍建设也正在筹划中,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学校属镇办初级中学,目前共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86人。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专任教师150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67人,本科学历125人(其中研究生在读4人),本科在读9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率。学校现有行政人员1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5人,本科学历12人,其中研究生在读3人。常平镇委、镇政府对振兴中学极为重视,在学校建设和教职工待遇给予了充分支持,社会各届对振兴中学也极为关注。全体振中人不负众望,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导下,励精图治,以高效的管理为依托,以教科研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特色为重点,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平振兴中学特色的“‘温馨校园、动感校园、文化校园’三园互动,优质发展” 新路子。 近几年,中考成绩稳步攀升,教育特色日益明显,学校分别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东莞市“三现化”教育先进单位、东莞市园林单位、东莞市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东莞市科普教育先进集体、东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科研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共有9个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分别在省、市立项,其中3个为省级课题,6个为市级课题。
广东省东莞市玉兰中学前身为东莞市莞城第二中学,创建于1971年,由原来的人民小学改建而成,1982年10月搬迁到安靖乡,1995年学校划归市教育局管理,成为市直属完全中学。2004年东莞市政府决定对部分市属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将莞城二中搬迁至寮步横坑,2005年10月市政府将莞城二中更名为东莞市玉兰中学,2005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2006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升级改造后的校园占地面积127600m2,建筑面积约101507平方米,是一所融汇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的园林式学校。学校环境幽美,空气清新,花木扶疏,翠草如茵,既有古朴典雅的国学长廊,又有时尚现代的广场建筑,是莘莘学子修身养性、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2003年7月,由厚街镇委、镇政府斥巨资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办学”要求建成的湖景中学,占地面积206亩,校内建筑面积为9.6万多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楼设有66间多媒体教室,各种教辅用室共30个。生活区配有高标准教师公寓180套,学生宿舍楼4幢520间,可容纳4000名学生入住。学校的校训:志存高远,奋发有为。办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学校现有教职工226人, 专任教师189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64人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名,整个教师队伍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该校以“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理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突出“培优辅差”,“培养人发展人”的办学思想;实施校本培训,以体育和艺术教育为切入口,开展“科研教改促教学出成果”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该校办学思路清晰,发展规划科学,实施品牌战略,该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无毒学校、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和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教育科研成果斐然,师生中共有23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教师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8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25个。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征集评审活动,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2007年4月江灿权校长撰写的论文《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浅谈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在提升管理效能中的作用》获省一等奖,在《广东教育》和《师道》上发表论文各一篇。2008年4月25至27日,“第六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广州举行。江灿权校长撰写的论文《呵护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被评为一等奖。本届论坛规模大,规格高,活动多,是一次交流办学治校经验的盛会。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颖民等知名专家亲临会场作学术报告。2008年东莞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总决赛4月29日在湖景中学举行。东莞中学、松山湖中学等学校的8名教师参加了最后角逐。该校茹绮芸老师参加决赛获得了一等奖。 ①体育方面获市级以上奖励50项、其中男女子毽球队均两次获全市第二,射箭、击剑队获市运会11面金牌、9面银牌、6面铜牌,06年学生男子篮球队获得全市第五名,男子足球获得全市第四名。 ②书法艺术教育获得市级以上成果21项。其中06年省青年书法家曾令飞老师15件书法作品选入广东省首届星河艺术系列展•书法展。曾令飞老师、陈在娇同学与陈佩玲同学参加2007年广东省中小学师生国画、书法分别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2008 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广东省“世界读书日---走向阅读社会,共享阅读快乐”征文比赛活动中,该校初一学生陈丽雪获得优胜奖,成为东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初中生。另外学科竞赛取得了重大突破:初二(6)班廖伟杨同学(指导老师颜志华)参加2007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成绩优异,荣获三等奖。 ③该校科普教育成果显著:参加2007年东莞市多媒体教学软件竞赛获奖11个,名列全市前茅;06、07年参加全国多媒休软件设计大赛获省奖5个;06、07年学生参加广东教育学会举办的“奇思妙想”创新大赛《范进中举》与《嘻唰唰》获得一等奖2个,《创意体育比赛》与《吉祥四宝》二等奖2个; 2007年5月,江贺彬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市三等奖。陈翠婷、陈俊杰和叶彦君同学发明创造的《太阳能智能型路灯》荣获2007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2008年以来,该校在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东莞市青少年遥控车三对三友谊赛、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竞赛、东莞市创新物理实验大赛、东莞市第四届读书节flash大赛、东莞市中小学科技幻想绘画大赛、第六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 、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第十届全国青少年航天航空模型竞赛” 、“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等十几个科技活动中获得了国家级奖项35个,省级奖项17个,市级奖项153个的骄人成绩,科技竞赛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东莞市可园中学是一所全日制东莞市直属公立初级中学。创办于1975年,原名东莞市莞城第三中学。 1995年成为东莞市直属学校。200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投入近1.5亿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易址迁建新校。同年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并更名为东莞市可园中学。 学校位于莞城运河西三路,运河东伴,东江绕流,人造天成,是一所现代化的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5800平方米(约114亩),总建筑面积 75895平方米。新建教学楼三座、师生宿舍楼四座,办公楼、实验楼、艺术楼、电教楼、图书馆、体育馆各一座,有400 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足球场及若干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配套设施。有符合省级标准的课室60间,教辅室60间,均配置多媒体平台及74英寸背投彩电。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报章杂志180多种。学生阅览室860平方米,座位300个;教师阅览室216平方米,座位50个;电子阅览室2个,座位100个。拥有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天文台,1200个信息点的校园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安装校园智能卡管理系统、直饮水系统、保安监控系统、考试监控系统。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一流。 回顾学校走过的三十一年艰辛历程,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几代人的心血,千百人的努力,铸就了可园中学师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知难而进,有教无类"的文化品质,创造出令人钦佩的业绩,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学校具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员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高级教师20名,一级教师65名,具有研究生和双学位学历教师8名,学历达标率100%。 "十五"期间,可园中学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共有8项,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近三年师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38项,省级奖53项,市级奖560多项,学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或超过86%,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可园中学办学效益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 在东莞市荣获"教育强市"称号之际,市教育局组建了可园中学新的领导班子,聘请了教育部培养的全国百名高中骨干校长之一、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阶华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首先,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挖掘教师的潜能,促使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高。其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教育服务观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强化德育工作,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索"分层教学"的模式,尊重人性,尊重差异,促进教学的人性化、个性化,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世纪的可园中学,志存高远,风正帆悬。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优质教育提供了保障,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可园中学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和现代化的省级示范性初级中学 。东莞市可园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市直属初级中学,东莞市一级学校。它创建于1975年,前身为东莞市莞城第三中学。2004年,它由市委、市政府投资3.1亿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易址新建而成,2005年更名为“东莞市可园中学。
广东省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名为东莞学堂,后多次易名为东莞初级师范学堂、东莞中学堂、东莞县立中学校,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毕业于东莞中学。历经几代人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00亩,现有建筑面积70680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优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宽敞的运动生活区和幽静的办公教学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电话通讯系统、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宽带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现了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莞中学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中充分尊重师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学生内在的探究和发展需要被唤醒,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学校和谐办教育,办和谐教育,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中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各种进程,使学校教育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同时,学校在引导师生自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师生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师生共度生命历程。 东莞中学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态平衡”的办学特色,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理解、认识教育。在管理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形成了有序、民主、高效的管理机制。在德育方面,学校把公民意识、爱的意识、文明习惯、健康心理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注重营造和利用德育环境,重在情感化、科学化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道德环境中获得德育滋养。在教学方面,学校强调师生教与学的自主、互动、多元,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学习者转变。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发挥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对学生熏染陶冶,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培育东莞中学核心的价值体系。 东莞中学将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贯彻到办学的每一个环节,整体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获得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高度评价。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199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特色学校,全国绿色学校,省文明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省书香校园,省三八红旗集体;省朝阳读书活动先进单位。 多年来,学校学生参加高考均获佳绩,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一般本科上线率95.6%,重点本科上线率58%,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共有26人。2012年高考一般本科上线897人,上线率96.5%,其中重点本科上线533人,上线率57.3%。 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的取得,使东莞中学成为东莞的教育品牌,成为广东省颇具知名度的一所学校。现在,东莞中学正努力朝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
东莞市第一中学(简称 “东莞一中”)创建于1957年,原名东莞县建设中学,是东莞县工商联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1970年秋增设高中部。1971年秋改为莞城镇办中学,更名 为莞城第一中学。1995年成为市直属学校,并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4年7月,实行高初中分离。2005年8月,更名为东莞市第一中学。2006 年5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 东莞一中从创建至1998年7月,校址在莞城市桥路70号(现莞城建设小学校址);1998年8月搬迁到城区学院路126号(现东莞中学初中部校 址);2004年9月,搬迁到现址。新校占地面积1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万平方米,投资估算1.82亿元。有标准的 400米 环形跑道附 100米 直跑道的田径场;有现代化的体育馆和 50m × 25m 游泳池;有标准篮球场 12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8个、网球场2个,等等。新校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 东莞一中的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高一、高二、高三各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专任教师21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59人,研究生(含在读)23人,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6%。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莞一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专业 发展,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坚持以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理 念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1、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适合自己 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成绩优异的少数学生。2、协调发展。一是在课程结构上,统筹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做到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培养学生 的人文精神。二是在语言与文学这一学习领域上,处理好汉语与英语的关系,既重视英语教学,又重视汉语教学,两者不可偏废。3、可持续发展。一是让学生可持 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尤其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二是让教师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 自我超越,主动发展,从有一碗水、一桶水、长流水到会带领学生找泉水,走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同时,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 土壤和养分。
广东省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名为东莞学堂,后多次易名为东莞初级师范学堂、东莞中学堂、东莞县立中学校,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毕业于东莞中学。历经几代人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00亩,现有建筑面积70680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优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宽敞的运动生活区和幽静的办公教学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电话通讯系统、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宽带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现了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88人。现有专任教师219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77人,其中高级以上教师7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有东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学科带头人6人。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研组:化学科、信息科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科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化学、历史、信息等科组被评为市优秀学科教研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