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中心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创办于1945年8月,是我区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3608m2,建筑面积12324 m2。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55人,在职教职工72人。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以“赏析教育”为主线,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学校立足现实,把“创特色、塑名师、育英才”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究及教改试验,使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等称号。 岁月悠悠,耕耘无限,大塘中心小学将伴随昨日的成绩积极探索新体制下的办学模式,不断强化学校的规范管理,努力朝着创建农村示范学校的目标前进。
佛山市东平小学座落于佛山新城富华路2号,占地95亩,投资2亿元,是为佛山新城建设相配套的一所现代化城市学校,于2010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现有53个教学班,教师125人,其中有广东省特级教师1名,省、市、区、镇级优秀教师40多名。学校硬件以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办学规模设计为60个教学班。 东平小学启动后,其周边乐从镇的小步小学、腾冲小学、大墩小学、小涌小学、荷村小学、岳步小学以及北滘镇上僚、水口两个村的小学将撤销并入该小学。 我们的教育追求是:一、办成佛山市最好的小学之一,并朝着广东省一流学校努力;二、办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均衡发展的学校,让学生过一种快乐的学习生活,让教师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三、办成有办学个性、有文化特质的名校。 “大教无痕 小学有成”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大教润“物”,兼容天下,无痕无形。无形则容纳“多形”,润泽智慧,看似“无痕”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易》有日“小往大来”,万物发于小,成于大,则物之因小而需积,积之则聚,聚之则凝,凝则有成。 “大教无痕”。教者,文之施也,小教教人以术,大教教人以道。道无形,教亦无痕,无痕之下,实已润物。故施教者需不拘泥于形式,犹如“蜻蜓点水”,正人于玩乐间,点拨于花从间,不仅授之术,更使其悟之道。 小学有成。学者,文之得也,学由小而始,小而渐大,大而渐成,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是犹“蜜蜂采蜜”,博采众识,取精存真,而后自主构建立学立人之大器。 相约东平河畔,追寻教育幸福,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
佛山顺德勒流扶闾小学是一所颇具历史的老校。1919年创办,名为“扶闾私立第一小学”,1946年改为“漕江小学”,1950—1953年易名为“扶稔小学”,最后定名为“扶闾小学”。1993年前都是将扶闾“廖家祠堂”作校舍。1993年易地重建,1994年9月落成,占地面积9116 m2,建筑面积3957 m2,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64人。学校配备了一支29人组成、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良、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教师大专以上100%,本科以上68%,在读研究生占25%。由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校领导的励精图治和教职工的锐意进取,办学条件和水平不断上等级,1996年晋升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9年晋升为“佛山市一级学校”, 2007年10月通过了省规范学校和市优质学校的评估。学校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以整体优化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依据,以乒乓球为特色,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以“德、志、强、明”为校训,形成了“尊师、守纪、善教、乐学、拼搏、进取”的校风,全体学生在“严谨、 求实、慈爱”的教风熏陶下,形成了“勤思、博学、攀登”的优良学风。从2005年3月开始,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确立了《促进乡村小学生主动化学习的校本对策研究》的科研课题,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素质、艺术特长、体育运动、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十二年被评为街道以上先进学校,连年被评为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大队部。
创办于1928年,校舍设在景太祖(黄氏宗祠)内,场地规模小,设备简陋,校舍光线阴暗。1979年,港澳同胞胡兆炽先生慷慨解囊,捐资70万港币,在右滩六祖庙岗腰兴建了一所新校舍,名为右滩小学,到1994年9月1日起再改名右滩胡兆炽学校。 右滩胡兆炽学校原占地面积7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教学楼四座共十六间,办公室、礼堂个一座(二楼)。1995年,胡宝星先生继承父业,捐资125万元港币重修学校,并在六祖庙岗山坳处开辟一个2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场内设有两个标准篮球场,使校舍占地面积达到119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60平方米。校内配置了实验室、电教仪器室、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图书室、音乐室、少先队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场室,各功能场室的设备按国家一类学校标准配备,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右滩胡兆炽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08人,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7人,中师学历3人,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4人。多年来,右滩胡兆炽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干部、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校七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于1998年7月1日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2007年10月被评为顺德区规范化学校;2008年度被评为顺德区卫生先进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聚龙小学建校于1964年9月,前身叫陈涌民校,1980年学校第一次扩建,1994年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承蒙聚龙集团有限公司捐赠828万元人民币,陈涌管理区集资170万人民币,学校易地重建,面貌焕然一新,经过40年的变革与发展,扩建后的校园宽敞而美丽,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营造着一个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聚龙小学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34平方米,绿化面积4385平方米,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休息区三部分。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建成了集教育、科研、管理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学校设有先进的信息化办公室、两个电脑室、多媒体综合课室、音乐室、卫生室、图书室、仪器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场室。校园内有生物园,并建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运动场。
我校创建于1995年,位于西南街道宝月村委会。校园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全校绿化覆盖率为100%,是三水市首批“美丽校园”之一。 现有6个年级7个教学班,学生,并附设一个学前班,有幼儿人;教师1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人,小学一级教师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毕业2人,大专毕业11人,教师职务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基本合理。 学校设有教师办公室、德育室、实验室、音乐室、阅览室、美术室、仪器室、资料室、医务室等。现任校长何健烽。校园四周环境优雅,各种育人设施和绿化小区相映成趣,形成美化、绿化、教育化的育人环境。 近十年来,学校立足素质教育,分阶段实施教育整体改革。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又有特长、品德规范兼有进取精神的学生。全体教师在“立足育人,重在素质,打实基础,发展个性”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尊重儿童的天性,塑造儿童的个性,培养儿童的灵性”的教育理念,逐步树立了现代教育观念,努力熟悉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品德,扎实基础,良好素质,明显个性”的新世纪人才。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路小学是禅城区人民政府和区教育局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创建教育强区、发展优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诞生的。成立于2005年7月,是一所公办的六年制学校。地点在人民路56号之一(原佛山八中的校址),现有校区两个(含旧二小),学校占地面积7563平方米,建筑面积9694平方米。主校区人民路小学有新旧教学楼两幢。新教学楼以教室、办公室为主,于2001年建成,建筑面积6458.2平方米。窗明几净,南北对流,通爽明亮。旧教学楼以功能室为主,有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大队部等等。课室、办公室、功能室、一应俱全。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 人民路小学有以下优势:(1)有一支较强实力的教师队伍。各校原有的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合并在一起,优势更突出。(2)短短的两年时间,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2005年12月,顺利地通过了市一级学校的评审。(3)校舍设备良好。两栋新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有较齐全的功能室,有“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的饭堂。(4)体艺成果较显著。有出色的毽球队、田径队、民乐队等,图音体师资力量较强,为学校赢得了不少的荣誉,增添了不少的光彩。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昌教小学始建于1951年,1991年集资125万元重建。学校的建筑面积为3787平方米。学校的占地面积不多,但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却不少:有电脑室、多媒体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劳技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可谓麻雀虽少,五脏俱全。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学生387人。教师19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及本科在读的有13人,占68.4%,高级教师18人,占90%,教师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在社会上享有美誉。我们以促内涵发展,办学校特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我们的办学方向。以规范管理,创造动感和谐的氛围,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为办学理念。全方位育人,让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基石。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管理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实施民主化管理。创造条件,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决策过程民主化,决策程序规范化,决策方法科学化,以确保素质教育有序推进,抓出成效。以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在特色立校,质量立校,安全立校理念的引领下,坚决执行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开足开齐课程,坚决落实减负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培优扶困》和《质量评价》为指导,加强过程监控,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学科质量检测成绩优良,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艺术教育合格率,达到现代化验收标准,学校的心理健康驾驭、安全教育业卓有成效,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是我们校园文化,场室建设的灵感来源。学校的每一个场境都是学生探索、实践、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每个班我们设立了图书角,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的平台;设立了班刊专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园地;悬挂了“小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为他日成为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础。学校的环境布置,我们也是从学生的安全健康,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入手,在美化校园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设立了交通安全栏,卫生知识栏,健康上网栏和日常常识栏,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主调是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各功能场室的布置,除了一般的规章制度之外,就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作品展示,校园文化长廊的布置,也展示了学生的纸雕作品、手抄报、书法美术精品、读书交流驿站、第二课堂活动图片等;学校的荣誉室也以展示学生参加区、镇各类学术竞赛成果为主旋律。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充分享受成功,感受自我的氛围下,逐步树立起自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健康快乐的成长。
罗村街道联星小学在社会各界人士、区、街道有关部门热情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经三度搬迁,三度扩建,三度易名,在1999年10月被评为南海区一级学校,2008年通过南海区规范化学校验收。学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取得喜人的教育成果。我校是一座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又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学校,它的前身为术省学堂,并于1929年改名为“术省”。 1952年改名为联胜小学, 1986年,由联胜小学分出联合小学,原联胜小学改为联星小学。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一千多人。从创校至今,学校以“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为办学宗旨,树立“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了“科学、协作、拼搏”的联星精神。我校近三年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加大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力度。在2007年为积极做好迎接区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在功能室、校园环境、场室布置等方面进行整改和重新规划,新建了一个舞蹈室,总投资达260055.3元,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此外学校还和联星乡图书室联姻,扩充了学校的藏书量,使藏书量达到六万多本。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进程。2009年8月学校相继投入20多万元,搬迁和改建了电教室2个;刮塑翻新了新旧教学楼,种植了一些绿化树木;添置了多台办公电脑,更新了电脑室的50台电脑,购置一批教学设备,重新布置了宣传栏展示台等校园文化阵地,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高雅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陶冶良好的情操。学校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加强“软件”建设。在2008年上学期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街道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学校努力打造特色校园以读书活动为突破口,大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学校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抓好学生的各项行为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断茁壮成长。我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通过培训、学习、听课、说课、评课、磨课等系列活动,培养出一批街道知名教师及街道骨干教师。我校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注重摘抄手抄报,由最初的“手把手地教”到《电脑手抄报》,再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手抄报》,借助美术教师潘献荣收集二百多份手抄报个人博客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和功能,让学生自主上网浏览,自主探究、获取信息,自主交流、表达情感,自主评价、积极反馈,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手抄报的能力,办出了我校的教学特色。在“网络手抄报”教学的推动下,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各学科教学不断涌现如《网络作文》,每班汇编有《学生作文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徐华辉、陈悠制作电脑作品获区三等奖……学校以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以学科教学为切入口,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活动,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整理、组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校长陈国华信心百倍地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及教育组和村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改善学校的电化教学条件,罗村的教育事业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