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滘学校是由容桂细滘居委会投资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始创于1944年,曾是当时容桂地下党组织的指挥部,有着光荣的革命史。几经岁月几番新,如今的细滘学校是一座可容纳18个教学班,占地33000平方米的现代花园式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新建校园网络已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学生85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占53%。小学高级教师占79.4%,一级教师占12%。近年来,学校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学校于2000年5月被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11月晋升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5年11月被授予佛山市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3月挤身于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及佛山市优质学校的行列,连续多年被评为街道交通安全先进学校,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容桂街道先进学校或表扬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师生各类受奖人次不断增多,科研工作显成效,成功出版了《开拓》《探索》《春晖》《细滘风采》等科研著作。
【创办历程】伦教小学创办于解放初期,后经多次易名,1951年命名为区第二小学;1957年命名为伦教中心小学,1963年定为全县三所重点小学之一;1982年由邑彦郑裕培先生捐资改建,并易名为伦教镇学校;2002年撒镇建区后,改名为伦教小学。1996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地处伦教城区中心,现址伦教解放路52号,占地面积10260平方米,有31个教学班,学生1679人。【设施建设】学校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和育人品位。设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符合省一类标准的教学课室和教学专用室,有多媒体电教室6个、计算机室2个,语音室、软件制作室及广播室各1个。较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先进的教学设施加上优美的育人环境,给学生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陈村镇新圩小学创办于三十年代,曾三易校址,四易校名。七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学生,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新圩小学又迎来了新的春天。陈村镇政府于93年投资1千万元易地重新建了高标准的现代化的新圩小学。 新圩小学位于陈村镇太和一街,占地10672平方米,建筑面积5286平方米。校舍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室宽敞。设有现代化的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等15个教学功能室,常规教学仪器、体育器材、电教器材均达到省一类学校标准。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2万册。学校管理、教师办公实行电脑网络化。 学校重视校园美化、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学校德育、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校园美观整洁,绿草如茵,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荷池、小桥等小景相映成趣。与优美的校园小景相辉映的校训、名人警句、充满艺术气息的学生书画作品,使整个校园烘托强烈的德育与美育氛围,真是空气树木能说话,校园处处育新人。 学校现有20个班,学生920多人。教职工50人。专职教师43人。大专学历以上教师队伍的93%。有一支敬业爱生、勤教善导的教师队伍。
霍藻棉学校位于佛山市区南边,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3866平方米。她的前身是石头小学,一九九一年,在各级政府和办学单位的关怀下,在旅港侨胞霍藻棉先生后裔的资助下,兴建了新校舍,并定名为“霍藻棉学校”。 霍藻棉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42人,教师2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15人,未定级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者达12人。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炎中心,更新观念,锐意创新,积极实施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学校工作踏上新台阶。
创建于1989年的南庄中心小学座落在美丽的吉利河畔,2008年镇政府投入近亿元新建,是一所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学校,也是目前佛山市唯一一所提供全寄宿服务的公办小学。学校占地65000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225人,教职员工114人。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环境幽雅,环境建设倡导“儿童化、人文化、现代化”,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奋进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校园建设就象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处处充满儿童情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乐园和温馨家园 学校树立“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在教育目标上追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快乐,在教育管理中强调高效。坚持以人为本,给孩子人性的爱和尊重,给教师享受工作、精彩生活的成长体验,让学校成为收获幸福的地方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多年来坚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是“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学校还注重开展“动口与动手相结合,音乐与器乐相结合,艺术教材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教育,坚持举办读书节、艺术节、校运会、英语节、科技节等校园节日,创造各种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2009学年提供全寄宿服务以来,学校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效益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东升小学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东升村,是一所创办于1958年的村属学校,原名杨堂小学,一九六六年改名为东升小学。现今的校舍是由村委会出资150万元于重建并投入使用。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7平方米;教学班6个,学生275人。学校师资配备合理,有教师15人, 其中专任教师1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5人为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的33%,大专以上学历12人,占教师总数的80%,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有13人,占教师总数的87%。学校领导配备合理,校长1人(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教导主任1人,大队辅导员1人。学校功能场室基本齐全,有篮球场和9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整洁,文化气息浓厚,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于1995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于2006被评为佛山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被石湾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学校”,被禅城区教育局、普法办授予“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佛山市第三十一小学(原名要明小学)位于建新路祖庙大街,开办于解放前,于一九八六年改建。全校占地面积1940.4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43.19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有标准课室1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一间(配置48台586的学习电脑),多媒体教学专用室两间,还有设施齐全的音乐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广播室等各类专用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全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00多人次,教师25人,其中校长2人,教导主任2人,专职教师21人。师资良好:有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 1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学历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而正在进修的有10人;参加本科进修的有5人。教师队伍稳定,安教乐教,关系融洽,团结协作,积极上进。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坚持教育、教学的改革;努力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近年来,我校被评为省第一批无吸烟单位,计生先进单位,市直第一批艺术教育达标单位,市直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97年被评为市直一级学校。而我校师生参加校外各级竞赛活动中更是屡获殊荣,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好成绩。
佛山顺德新联小学座落在新联村的腹地,是北沙、聚胜、蒲洲的交汇点。毗邻中山市,与南沙一河相隔,东海大河贯穿南北。放眼望去四周水网交织,民居错落有致,田埂人欢鱼跃,莘莘学子就是来自于乡风纯朴,民情敦厚的新联、海凌两个自然村。 学校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65平方米。建有两幢教学楼各三层共24个课室,各种功能场室(多媒体电教室、语言实验室、电脑室、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劳技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少先队大队部等)配备齐全。并建有礼堂一座,办公楼、教师宿舍各一幢,生物园一个。校内运动区域宽广:有200米标准运动场和灯光篮球场、普通篮球场各一座。学校在册教师31人,学生413人共设11个教学班。、生活区整整有条。课室宽敞明亮,学校设计布局合理,生均面积达国家规定标准,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地方的人文因素都是学子读书的好地方,学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为办学宗旨;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口号鼓励和教育学生学好知识,夯实基础,为人生道路铺好奠基石。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代一代的合格人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向着正确的轨道迈进。
佛山顺德陈村青云小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华,国家罹难,民族危亡,顺德沦陷,悲号相续!嗷嗷待哺之难童,失养失教之少年,或毙于野,或殁于街;“元气”不保,“国脉”即断!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会员周之贞先生任侠崇义,情系桑梓,心恤难童。本着“不忧身世却忧民”之民族精神,“不独子其子”之博爱情怀,勇担“保元气,续国脉”之大任,收领八百难童,于1941年10月30日在敌后——现四会市江谷镇佛仔堂创办儿童教养院,在办学极端艰苦的环境中,深得顺德民间义社——“青云文社”鼎力相助,八百难童得以生存和求学。为致深切感恩之意,“儿教院”命名“青云”儿童教养院。随着国事渐好,办学遂得坚持。在风雨飘摇中,学校先后经历了青云儿童教养院(1941—1945)、顺德县私立青云中学(1946)、岩野中学(1947)、青云中学(1948—1950)、顺德县第二中学(1951—1967)、陈村中学(1968—1983)等校名变更,1984年复名青云中学。<P> 半个多世纪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怀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几经改貌,面目一新,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花乡——陈村镇的一所颇具现代化规模的完全中学。现为顺德区先进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学校。
乐从镇罗沙小学于2007年9月正式集约,把邻近的沙边、杨滘小学合并起来,形成一所规模颇大的市一级优质学校。学校确定“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积极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氛围,努力创建“朴实、纯真、大气、开放”的文明和谐校园。“发展才是硬道理”,罗沙小学迅猛的发展离不开“研”字。 一、教研寻突破。“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发展”是我们教师的共同心愿,由此在课堂常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以“集体备课”“作业批改”为突破口,“集体备课”从同级组扩展到邻级组,进一步扩大智囊团,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业批改”把教师的单一性转变为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性和多样性,从根本上提高群体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以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课堂小组互评互议、互批互改的构建,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品牌特色,全国特级教师、佛山市教研室、顺德区教研室、乐从镇教育组多次到我校调研,都深被学生们清晰的思路、自信的分析、文明的用语、大方的举止折服不已,一致认为罗沙小学是同类学校当中的佼佼者。 二、科研闯新路。我校是中山大学教科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开展了省级课题《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的课题研究,承担了省“十一五”课题《外来工子弟和本地生子弟的心理健康及和谐成长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专家的高度评价;《小英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获得区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还自主研发综合实践学科课程的校本科研项目——《人文与历史》、《读书与生活》。与禅城区南庄中心小学结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作校” ,在课程组织、实施、开发、管理、评价等领域展开教研合作与交流。2009年3月20日我校第五届教学开放日,学校三位综合实践科的老师合力推出综合实践研究四个环节的四节课,其中制定方案和资料整理的推出填补了该学科课堂教研上的空白,为全佛山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教改的方向,获得全市五个区的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腾飞的罗沙”获得市综合实践科研成果一等奖,综合实践科组先后两次被评为区优秀科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