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培正小学,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 1998年发挥名校效应,合并薄弱学校恩宁西街小学。今天的西关培正在先贤的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成为一所占地面积6234平方米、建筑面积7555.6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校舍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均达省一级标准的新型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19人,教职工80人。 该校一贯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训,始终把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并发扬光大。1987年起,学校把以乐学、乐习、乐考为目标的乐学实验纳入整体改革中。1997年将乐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走科研兴教之道,形成了团结、勤奋、严格、文明的校风和敬业、严谨、精深、创新的教风,在区内属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教师群体形象较好的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文明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省游泳传统项目学校,被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单位会员。学校荣誉 该校一贯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训,始终把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并发扬光大。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文明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省游泳传统项目学校,被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单位会员。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学校教师素质优良,多位老师获得市优秀教师、教坛新星等荣誉称号。该校教职员工89人,专任老师80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7人,一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得省荣誉称号,若干人次获得市区荣誉称号。
环市西路小学始创于1952年,是—所环境优美,校风优良,教学质最高,社会声誉好的中心小学,多次获得省、市、区的各项荣誉称号。1995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0年顺利通过市一级的复评。1999年被认定为“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2001年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2002年被认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科研兴教、体育见长”的办学特色,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进取、创新”的良好品格。近几年,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在专家的指导下,敲定“儿童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养成研究”为该校的科研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科研实践,科研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 办学特色:体育是学校的特色,足球更显锋芒。学校足球队多次获全国、省、市比赛奖项,并向上输送了不少足球人才,原国家队的欧伟庭,省队主教练陈玉良是我校的校友。历年来,该校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屡屡获胜,硕果累累:连续两年获市运会(带分赛)男子儿童级足球冠军,受到区政府的表彰。1999年获全国贝贝杯第七名。仅2000年就获得“市长杯”、“中华小甲A”等八个省市冠军奖杯。2001年代表广东省参加3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甲A足球总决赛,获得第五名。2003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达能杯”足球总决赛中获全国第五名.现在,环市西路小学全体师生在“自信、自主、进取、创新”的校训鞭策下,正豪情满怀地迈向新的台阶。学位路段 西村长乐社区、西场社区、西村社区学校荣誉 1995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0年顺利通过市一级的复评。1999年被认定为“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2001年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2002年被认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 学校足球队多次获全国、省、市比赛奖项,并向上输送了不少足球人才,原国家队的欧伟庭,省队主教练陈玉良是该校的校友。历年来,我校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屡屡获胜,硕果累累:连续两年获市运会(带分赛)男子儿童级足球冠军,受到区政府的表彰。 1999年获全国贝贝杯第七名。仅2000年就获得“市长杯”、“中华小甲A”等八个省市冠军奖杯。2001年代表广东省参加3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甲A足球总决赛,获得第五名。2003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达能杯”足球总决赛中获全国第五名.师资力量 环市西路小学师资优良,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南粤新星、教坛新秀等称号。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种学科比赛,获得硕果累累。除日常教学工作外,教师们参加各种进修课程,并撰写多篇教育论文,获奖无数。在教学方面,该校严抓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全面发展。
协和小学是广州市教育局属下的唯一一间直属小学。学校历史悠久,一九一一年美国碧卢夫人(Mrs Lear Biglow)城广州西关创立的"慈爱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为"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并于一九二二年加高小学,为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九五一年献校,先后易名为"粤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广州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荔湾区西增路小学"、"广州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校一直以来是省市重点小学,一九九六年被评为省一级小学。 二00二年五月一日学校复名为"广州市协和小学",并被广州市教育局定位为广州市的示范性、实验性的现代化小学。 学校环境优美,占地1万1千平方米,建筑面积7千平方米,现有学生873人,教学班22个。学校由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办公楼及劳持大楼组成,其中建有设备完善的电脑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馆、实验教室、电子琴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手工劳动教室、综合教室等。校园内,有环境幽雅的草坪、石山、花坛、鱼池,有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有充分展示活力的铁人七项运动径,有生机盎然的生态园,有设计独特的游泳池,有200米无颗粒橡胶环形跑道及运动场,有开放式的英语角等。学位路段 西村街、环市西、大岗元、协和社区、西增路部分路段 备注:目前该路段里绝大部分是房改房,其中不少是大型社区,环境管理都相当完善,由于协和小学位于环市西路以及西增路的交会处,除了生活氛围浓厚外,还临近服装、鞋业等专业市场,因此二手交易中,无论是租赁还是买卖都相当活跃。该区域的楼宇楼龄较长,有些是5层以下的楼宇,所以买家在置业前要留意拆迁公告,看看该物业是否在拆迁公告的名单之内。学校荣誉 协和小学一直以来是省市重点小学,一九九六年被评为省一级小学。并被广州市教育局定位为广州市的示范性、实验性的现代化小学。协和小学在广州市有很高的知名度,一直是家长们送子女入读的梦寐以求名校,创校以来,协和培养出数以万计优秀人才,荣获多种光荣称号,师生们的获奖情况更是多不胜数。师资力量 协和小学拥有一支由56人组成的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90%大专或以上学历。教师们重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育学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他们在区、市、省乃至全国取得的辉煌成绩,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股强大浪潮。
华侨小学始创于1955年。由王源兴、黄洁、方君壮先生等发起,海外侨胞、归国华侨、侨眷及港澳爱国人士捐资四十六万元兴办的一所全寄宿、全民(侨)办的完全小学。原广州市市长朱光主持隆重奠基,何香凝副委员长亲笔题写校名,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十年动乱"时期,华侨小学被迫停办。1976年9月,学校该名为广州市第五十六中学,1980年12月改名为广州华侨学校。1987年9月1日复原校名:广州市华侨小学(保留初中部)。1990年9月,初中部撤出,华侨小学正式复名。 学校创办以来,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侨生回来就读,在老师关怀诱导下,克服了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困难,学习祖国的优秀文化,感受到祖国怀抱的温暖,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牵动了海外亲人的强烈爱国热情,海外华侨不远万里,乐意把自己的亲骨肉送回祖国入学,给学校、祖国带来荣誉,真是"万里托儿"美名扬。1960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红旗单位。朱德委员长、何香凝、廖承志副委员长、中侨委方方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王源兴、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等曾到学校视察,给全校师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校舍于1955年8月落成,用地面积为2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928平方米及操场面积521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完善、仪器齐全。设有教学楼、大礼 堂、图书馆以及两幢学生宿舍等,配有篮球场、排球场及田径场,教学设备完善,仪器齐全。何贤先生捐建的澄溪图书馆,藏书达两万册。 学校以“生本教育”、“英语特色教育”为突破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现在学校正朝着“办学特点,鲜明,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办学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的学校”不断发展着。 地址: 广州市环市东路华侨新村友爱路一号之一学位路段 友爱路,和平路,爱国路,团结路,光明路,淘金路91-163(单号)、163号之一\之二\之三,88-184(双号);淘金坑,淘金西街,淘金路1-90号,165-215(单号),白云花苑,天胜村,麓苑路,环市东路,淘金横路,永泰北约19、20号,淘金坑北一至六巷,永泰路9-25号,淘金东路25-45号,环市东路333号、339号。 可入读楼盘: 三荣大厦 淘金华庭 丽晶大厦 侨福苑 白云花苑学校荣誉 1960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红旗单位。朱德委员长、何香凝、廖承志副委员长、中侨委方方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王源兴、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等曾到学校视察,给全校师生带来极大的鼓舞。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个"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团结、和谐、勤奋、奉献"的教工队伍。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宗旨,继承优良传统,形成"文明、勤奋、尊师、守纪"的良好校风。确立"愉快的课堂教学,活泼的课余生活,优美的学习环境"的办学目标,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创建学校特色。
沙面小学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57年校史的历史名校,前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郭沫若曾先后接见该校学生,郭沫若并为学校提词:“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是首批省一级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学校座落于风光旖旎的沙面岛上,校园面积7066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1190名学生在校就读。学校设备齐全,有校园网,学生每五人拥有一台电脑。每个课室均配有数码投影仪。 由于沙面岛独特的历史原因(曾是租界),岛上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既有风格独特的欧陆建筑,又有极具文物价值的历史遗存,堪称是广州这个繁华都市中的世外桃源,优美的环境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成了师生们开展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十年来,学校师生充分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通过开展互动式教育、协同教育、探究式教育等方式,在环境教育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获得了区、市、省各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和到访的国际友人的赞扬。学位路段 沙面岛内学校荣誉 “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一个个的奖牌见证了沙面小学的办学成果。沙面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素质全面发展,在各项比赛中获出色成绩:如全国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科技论文省、市一等奖;全国童声合唱比赛一等奖;全国航模比赛金牌;为省和国家队输送多名优秀运动员……沙面小学教育科研成效显著,被赞誉为“培养小主人的摇篮,科研兴教的典范”。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群素质高、学识高的教师,多名教师评为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星等。他们以最大的热诚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教育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多名教师在各项学科教学比赛及论文比赛中获全国、省、市一、二等奖。
乐贤坊小学创建于1945年。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学校一向以来十分重视全面基础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领先、全面育人。1983年率先创办成为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1986年被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命名为"优秀家长学校",1988年被国家教委会命名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文四结合试验先进校"等多项称号。 目前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在校生1030多人,教职工79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教育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积极探索"以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教育创新途径,持续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办学模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德育工作方面,不断地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形式、评价的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力求把视角投向现代教育的崭新领域,特色创新求发展。办学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受到国家教委和各部门高度评价,还承担了国家教委指定的专项研究。近年来我校还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地"、"广东省示范学校"、"广东省小公民道德示范基地",还入选为"中国地方名校"。 放眼未来,扩建后的乐贤坊小学必将以蓬勃的风姿,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流的现代化名校再创辉煌。学位路段 可入读楼盘: 文昌雅居学校荣誉 学校管理严谨、师资优秀,是区内的先进单位,更承担多个实验课题。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83年率先创办成为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1986年被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命名为"优秀家长学校",1988年被国家教委会命名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文四结合试验先进校"等多项称号。同时入选为“中国地方名校”。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拼搏"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爱岗、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群英会代表、省特级劳模、市特级教师,不少优秀分子成为区、局教研室的领导和骨干。"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区学科特色教师和"荔教新星"教师等称号。多年以来,造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材,教学质量在区居于前列,在社会上一直具有良好的声誉。
广州市荔湾区汇龙小学座落在绿柳掩映的司马涌畔,是广州市规范化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的研究》子课题《DHYL快速阅读训练系统效能研究》实验学校。 学校占地62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964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校园幽雅洁净,环境生机盎然。学校具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设有艺术氛围浓厚的美术室;充满童趣的音乐室;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功能室;藏书量达2万5千多册的藏书室;配有15台电脑、电子图书达20406册的电子阅览室的图书室;能让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科学实验室;完美地融合数码影音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纯数字语音室;舒适、温馨的心理辅导室;可进行电视直播的花语童声电视台等30多个教学辅助功能室,并按标准配齐了各学科、场室常规教学器材。建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有线广播系统,形成了室室能上网,资源能共享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还设有28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以及70米长的3道的直跑道。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培养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懂得追求人间和谐的价值观,启迪以智慧善用科学和人文专业知识的潜能,倡导勇于实践与创新的探究精神,培育具有良好公民意识,德智体群美五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育人目标,秉承“启迪学子智能,塑造全人品格”的办学理念,恪守 “教育成就人生”的信仰, 遵循“修己善群,博学求真”的校训,奉行“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育人为责,校以提质为重”的思想,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科学管理;坚持科研促教,深化校本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精心打造教育团队,营造和谐校园;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不断拓展视野,加强国内外的交流活动,提升师生素质和办学品位。
东涌镇官坦小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日制公立小学。初期校舍简陋,地方少,几经扩建、改建,已成一间颇巨规模的村级小学。现学校占地159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12平方米,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符合省定标准的教学楼、行政、生活用房,有满足教学需要的自然室、仪器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功能室、美术室、音乐室、科技劳作室、体育室等。校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各专用室设备完善,校园整洁、美观,文化氛围好,是一个环境优美、读书宜人的好地方。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26人,教师16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6人,占教师总数的56%;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7人。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第二小学创办于1994年9月,原名镇龙圩镇小学;1997年改名为镇龙第一小学; 1994年至1997年,由原镇龙镇政府筹资900多万元建成。2005年随广州市区域调整划入萝岗区,于2006年9月1日正式以镇龙第一小学为主校,九楼小学、大坦小学、迳头小学为分校更名为九龙第二小学。 九龙第二小学其中在岗教师91人;在岗教师平均年龄是30岁、其中行政5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广州市先进教师4人,增城市先进教师15人。教师群体团结、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形成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 九龙第二小学环境优美、清静,可绿化覆盖面积达98%,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33万平方米。学校配备有藏书1.42万册的图书室、60台计算机的电脑室、25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美术室、音乐室等12个教学辅助功能室;18台教师办公电脑、7个教学平台。一条200米环形跑道,一条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1个小足球场、2个羽毛球场,室内外乒乓球桌等运动设备设施。优质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富丽小学是番禺区房地产大石公司于1992年创办的一所小学。全校占地面积233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51平方米。校园绿化占地7707平方米,覆盖率40.76%。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6人。目前学校在编教师88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队伍年轻而充满活力,学科结构合理。学校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形成了“爱岗、爱生、严谨、奉献”的良好教风。科研兴教、科研促学是富丽小学办学的质量保证。2002年,学校以“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与人格健全发展的研究”为课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广东课题组的协作研究,并确立为“重点实验学校”。体艺活动是富丽小学办学的窗口特色,学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了25个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田径、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烹饪……。在辅导员的悉心辅导下,富丽小学造就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九三年被授予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一直保持至今。九四学年起持续五届被评为番禺区文明学校。九八年晋升为番禺区一级学校。2002年通过区团委评估,被评为番禺区“红领巾示范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