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北门小学创办于1996年9月,座落在玉阳城区广家洲,占地42亩,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00多万元,其中香港广播电视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捐资40万元港币。现有20个教学班,1162名学生,教职工58人。 学校创办八年来,坚持德育为首,教为中心,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四年走出当阳,五年冲出宜昌”的中长期发展计划,使学校逐步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具体目标,形成了德育工作系列化,教研教改目标化,教师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规范化的格局,取得了令社会、家长满意的办学成果。 育人环境优美。校园绿草茵茵,繁花锦簇,花坛景点随物赋形,灌木俯仰成姿,蘑菇亭造型别致,环境清幽。校园建筑“逸夫教学楼”与“综合楼”回廊相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1999年学校被评为“宜昌市花园式学校”和“当阳市绿化先进单位”。 办学条件一流。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摄、编、播设备齐全的新芽电视台,每间教室配有彩电、投影仪、收录机等电教设备。微机室配有486多媒体电脑26台。语音室内配64座语音机,单人单机单座。劳技室内配有11台多功能操作台。台内器材齐全可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上劳技课作实践。音乐室内配有台阶式坐凳,既可供学生上专业课,又可供百人合唱团排演。图书室藏书近三万册,有8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可供100多人同时阅读学习。美术室配有标准画桌70台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还投资20多万元办有现代化的师生食堂。内部管理规范。学校建立了和谐、激励、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浮动工资和岗位责任制的“四制”管理办法,健全了各类人员的目标、职责、制度,采用校委会为一级,各处室为二级,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为三级的多层次管理网络,管理操作有序,学校工作有条不紊。 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素质高。学校拥有一支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本科学历占6.9%,专科学历占74%,学历合格率100%。八年来,教师中共有300多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有32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证书,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教育科研出成果。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国家、省、地市八个研究课题。其中有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课题组集体编写的主题课例教学参考书《<三国演义>在当阳》荣获全国一等奖;“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省教研室直接下达给学校的“九五”期间的重点课题之一,现已顺利结题。学校是地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被省教研室命名为“省教研教改实验学校”。“小学语文组的实验”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学校共有18篇实验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实验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有300多名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办学效果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当阳市十星级文明单位”、“当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当阳市实验电教先进单位”、“当阳市教学教研示范学校”、“当阳市安全文明单位”、“当阳市双文明单位”、“宜昌市卫生先进单位”、“宜昌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宜昌市示范学校”和“宜昌市名牌学校”。学校共接待来校参观访问的同行千余名。一流的办学条件,显著的办学效果,赢得了各级领导及社会的高度赞誉。
广州市明珠教育集团始创于2001年,是一家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国际化民办教育机构,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在校学生25000多名。集团旗下有中小学8所,幼儿园7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4所。各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办学综合实力在广东省民办教育领域名列前茅。央视《共同关注》、《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中国教育报》、南方电视台等数家主流媒体报道了集团的办学与改革实践。 集团总部下设教育发展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教学指导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和国际服务中心。集团拥有一支团结、勤政、高效、创新的管理团队,对属下学校及幼儿园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集团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聚全球教育智慧,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理念,向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办学之路迈进。 多年来,集团旗下学校、幼儿园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先后有8000多人次获奖,每年中考均有100多人考入省、市级重点中学,7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在同类的民办学校中独占鳌头。 “贯融中西文化精髓,孕育国际璀璨明珠”是明珠教育永恒的追求。 广州市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是明珠集团龙头学校,也是集团总部所在地。
广州市萝岗区宏岗学校位于广州市萝岗区东区街笔岗村宏岗路,学校创办于2002年,是经萝岗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穗萝教(2006)6号】一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依山而立,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六千平方米。学校内设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所,活动空间宽敞。目前,学校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配有电脑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学校全部实行专用校车接送学生,为学生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人。80名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师52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获本科学历的有21人,获中学高级职称的2人,获小教高级职称的20人,市级名教师2名,区级优秀教师6名。近年来,骨干教师在全区举行的公开课上均获好评,并多次获奖,区级公开课4节。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有较高的责任感,为我校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区级以上获奖有4人次,师生、集体获得荣誉称号区级以上有30多人次。我校办学以来,一直遵守法律、法规,遵循教育的办学规律。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关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成绩非凡,2004年被评为办学先进单位。教育局各部门多次拨款扶持我校,鼓励我校积极投资,不断增加教育教学实施设备,为当地政府解决流动人口入学的困难,为提高广大流动人口子女的综合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和学校的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因此在广大外来人口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很多的学生都慕名来到我校就读,我校已成为外来务工子弟就读的首选学校。
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一小学地处钟落潭镇竹料墟钟灵毓秀的流溪河畔,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本校址为“同升社学”,初为民事管理机构、抗英民众的聚会所(竹料镇志、虎门禁烟展览馆文字记载),后为竹料地区的私塾。1924年1月,私塾转办为“竹料小学”。作为竹料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源地,近二百年来,她见证着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优秀人才,如岭南派名画家冯曼硕(竹一村人,于1950——1951年任我校校长)、革命烈士冯尚益同志(于1975——1981年在我校读书)。 学校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4平方米,全校普通教学班 23个 ,特殊教育班1个,学生1015人。专任教师5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资格5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9.29%,大学本科学历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1.43%。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好一个孩子,振兴一个家庭,弘扬学生个性”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服务社会、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办学宗旨;以“一流师资,一流管理,设施完备,环境优雅,科研兴校,质量促校,品牌立校”为办学思路;提出了以科技、艺术为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竹料一小”教育品牌,以“和谐、尚美、博学、求真”为校训,营造和发扬“诚实、勤奋、求新、进取”的校风,“惜时、乐学、多思、向上”的学风,“爱生、重导、敬业、创新”的教风。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学校管理,雅致的校园环境,优良的办学效益,得到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兄弟学校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一年上一个台阶。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实验小学(原大冲小学)位于南沙环岛路旁,创建于1951年。学校占地面积23017.8平方米,建筑面积11111平方米,有13个教学班,525名学生,教师35人。 南沙实验小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齐全一流。学校专用室场建设完善,建有体育馆、多功能电教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阶梯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等,并有整套的美术、劳技、科学实验设备。学校建有校园网,教师配备每人一台电脑,每个课室和功能室都有电教平台,学生电脑生机比5:1。 在区教育局的引领下,南沙区实验小学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为纲、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注重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为了加快实现“设备一流、管理一流、素质一流、质量一流”的奋斗目标,在上级政府、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将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人;强化学校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教师队伍;继续开展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把实验小学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小学创建于2001年9月,广州市绿色市一级学校。座落于广州市工业大道南金碧花园小区内,是一所小区配套的公办学校。学校环境幽雅,有东、西两个校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58人,占在编教师的96.7%;高级教师44人,占在编教师73.3%;中共党员有10人,共青团员有3人。 以“善学创新、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思想为引领,围绕“勤、实、美、新”的校训精神,以“优雅、求实”的人文关怀构筑校园文化的建设。
沙墟二小学是一所老牌区一级小学,学校环境美,学风浓,校风佳,设备全,二00一年、二00二年、二00三年均被评为镇的文明学校。 二000年被评为番禺区绿色学校,二00二年被评为区的文明学校。 该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作风踏实,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教师 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素养佳。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16人,其余为二级教师,大专学历的老师占全校教师的95.8%,本科学历的老师占全校教师的45.8%。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依照国家的有关教育法规,开展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优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学设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近三年,师生获广东省级奖励2项,广州市奖励16项,获番禺区奖励的共46项,获市桥城区奖励的有60项。毕业会考成绩均达区、镇的优秀标准,全校各班科成绩皆达区、镇优秀档次,是教学成绩全优校。 近年,该校坚持走科教兴校,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路。 二oo二年在城区教办举行的区域性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我校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责学校,成为国家级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基地,各篇教科研成果获各级奖项,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01年4月广州市小学英语教研会与番禺区教研室在沙二联合举办了广州市农村英语教学研讨会,该校两位英语教师的课例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在会上该校作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2002年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评价试验活动,在10月代表区面向区内英语教师开放活动,得到听课者的高度评价。2003年被市桥城区教办确定为英语口语实验学校。 在各级领导和家长的关怀支持下,沙二小学全体师生将一如既往,努力拼搏,争创佳绩,实现“质量高、学风浓、有特色、声誉佳”的目标,为早日挤身广州市一级学校而努力。
海珠区邓世昌纪念小学座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二龙街的末端,毗邻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别名:仁和直街小学是海珠区唯一一间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的前身是私立前程、世昌、永民小学分校,先后易名为河南区龙田小学、河南区龙田仁和直街小学、海珠区遵义小学、海珠区仁和直街小学。2002年7月更名为广州市海珠区邓世昌纪念小学。 学校“严谨、求实、拓展”的领导班子,“爱生、乐业、勤奋、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心协力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才”为目标。致力形成“博爱、明礼、自主、拓展”的校风,“认真、勤奋、多思”的学风。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学校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了创办环境教育办学特色作为改革学校的突破口,开展《开创环境教育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科研实验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大大提高,环境教育办学特色在本区、本市、本省甚至全国叫响,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省首批绿色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区一级学校。学校第一轮科研实验课题,“开创环境教育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获吴汉良捐资设立的省教育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创新教育成果三等奖,市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学校参加第五、六届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索活动囊括区全部奖项,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实验项目获省、市一、二等奖,参加全国第十六、十七届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二、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区科研先进单位和市科技特色项目学校。2003年1月获市壳牌美境行动活动方案设计二等奖。教师在国家、省、市级的各种报刊、书籍发表论文、教案19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征文竞赛,10人次获奖。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种竞赛68人次获奖。游泳队参加区游泳锦标赛连续三年获团体总分第四、五名。第一轮科研实验结题后,又开展题为“实现绿色管理,构建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探究性、创新性工程”第二轮的科研实验活动。此课题已在省教育学会立项,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研究》纳入为子课题。 目前,为申报市一级学校,全校师生努力地工作、学习。由区教育局规划,区政府投资兴建的有高标准教学设施的教学综合楼、高标准的操场、美观而新颖的校门及围墙工程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一所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崭新学校将展现在眼前。 地址:?海珠区宝岗路昌盛里4号 电话:020-84397765
广州石化小学是伴随着广石化总厂的兴建而诞生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迅猛发展,办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建校二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企业服务的方向,不断充实、完善、提高办学的条件,创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绿树环绕的300M运动场,光线充足、功能齐全的教学专用室场,投资200多万建成的校园网,为教与研、教与学创设了优越的条件。从1988年开始,学校积极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整体改革,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抓好德育五个基地的建设;坚持向教研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开展学制、课程、教材、考试、管理等综合性的研究和试验;坚持开展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体育锻炼,使办学的水平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4年的10月15日,广州石化小学正式移交地方政府,受广州黄埔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现任校长、党支部书记陈宏文,副校长蔡英华和梁惠,新一届领导班子年轻有为,有魄力,有能力,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创新的办学思路和管理理念,力争营造出文明、和谐的校园,把广州石化小学建设成为一所校风好,校纪严,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受家长欢迎的学校,争创广州石化小学新的辉煌。 校址:广州市黄埔区石化路166号大院内 电话:020-82124688 邮政编码:510725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