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原名宝华培正小学,创建于1964年。2002年8月,宝华路小学和兴贤坊小学合并,易址建成新校舍。省市领导一直关心学校发展,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坚持崇文重教,先后投入了八千多万元,将我校打造成一所设施设备完善、教育教学两优的现代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524平方米,建筑面积761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894人,教职工60人,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功能场室按省一级标准配置,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以“立报国之志,培文武之才”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希望学生以蒋光鼐将军“爱国事迹”为榜样,通过学科教育、科艺体教育和品德教化,树立“忠诚报国”的远大理想;还要求学生走“文武之路”,通过“文(即文化学习、文学熏陶和科艺培养)”和“武(即体育学习、特色体育活动)”的修炼,逐步将自己培养为“能文能武”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发奋图存 集思广益”的校训,激励学生爱国爱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还鼓励学生重视团队精神,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校更以“文化引领,特色发展”为核心,一方面精心培植学校“文化之根”,通过研究学校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得出“学校文化深深植根于西关本土文化”的结论,(西关,广州市荔湾区的旧称,因在广州城西部而得名)同时,立足于西关人团结务实、善正和谐的性格特点,通过开发《我是健康西关人——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辟西关文化“第二课堂”,开设“西关处处有段古”的广播栏目,出版教师文化成果集,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等的方法,逐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并着力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这一做法,使西关人独具淳朴务实的品质显露于我校师生的言行举止之间;另一方面着力催生“特色之花”, “一拳一操”、“阳光体育大课间”、“奇思妙想科技节”、“小云雀艺术节”、“名人进校园”、“艺术器乐进课堂”、“拉丁舞”、“跆拳道”、“足球”、“射击”等品牌特色活动在省市知名。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善正德育、分层成功教学、阳光体育、卓越科艺等各项工作成绩喜人。我们重视体育工作,2009年荔湾区体育实验学校附设在我校,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下,几年来,为市区输送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学校更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教育教学团队,我校有“广州市优秀教师”11名,荔湾区品牌教师11名,市、区学科特邀教研员12人;语文、体育学科是广州市优秀科组,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是荔湾区品牌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节节上升。师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各级比赛获奖共1275人(次),其中全国奖134人(次),省级奖76人(次),市级奖445人(次),区级奖620人(次)学校师生在学科竞赛方面成绩骄人。 近年来,我校教师的各类教学成果在全国和广东省获得奖项21个、市112个,覆盖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10个学科。语文科组两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科组,学生在市区各学科水平测试和全国省市学科比赛中名列前茅,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均居于我区前列。谢俊、卢宇沣等同学分别获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一等奖;学校荣获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优秀组织奖,陈莹等同学获得二等奖;钟咏雯等同学获得广州市语文能力竞赛一等奖;潘玥婷等同学获广州市英语竞赛二等奖;邓淇升、郑俊豪、焦晖、徐静怡等同学荣获“张道真杯”英语邀请赛一等奖。学校师生在第二届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广东选拔赛上荣获作品金奖,在广州市艺术节中合唱、舞蹈多次荣获一等奖,航模和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培养出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我校多名学生科技小课题论文及成果在全国获奖,多名同学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称号。 多年来,在省市区领导大力支持下,我校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办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地提升——从一所普通的学校,进而发展成为市一级、直至省一级学校,学校发展走上快车道。学校成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试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优秀实践基地、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广东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学校、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级单位(最高级别)、广州市绿色学校、荔湾区“五星级书香校园”、荔湾区“培正杯” 中小学拳操赛定点学校等,成为了一所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各大报刊和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办学成果。学校以“校园美、队伍强、校风好、质量优”的显著办学成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1年,荔湾区江东副区长在视察我校时,提出了“要通过充分发掘学校文化内涵,寻求学校品牌发展新的增长点。”的希望。这一提点,引领了我校行政领导在“今后学校应该沿着哪条路子走下去。”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在荔湾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借助抗日英雄蒋光鼐将军的旧居在我校附近的地区资源优势,及师生对蒋光鼐将军的崇敬。通过更改校名的形式,深化学校文化内涵的发展,同时借助对蒋光鼐爱国精神的提炼,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名片。在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最近,我校正式更名为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更名后,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共建工作,寻求学校新的发展点。还通过在校内筹建蒋光鼐将军纪念馆,提炼蒋光鼐纪念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组织师生到十九路军阵亡将士陵园拜祭先烈,掀起“学习蒋光鼐将军英雄事迹”等活动,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发展。 我们相信,在省市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蒋光鼐纪念小学将会越办越好。
花都区骏威小学创办于2008年8月,是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小学。学校自创办以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发展,大胆尝试并实施童梦教育这一特色教育模式,秉承“让每个儿童拥有梦想,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遵循“有梦、有趣、有为;悦读、悦学、悦纳”的校训,大力打造“悦读校园”、“悦学班级”、“悦纳课堂”和“悦合家校”等特色校园文化,初步凸显了办学特色,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童梦教育品牌。 学校总占地面积28147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12586平方米,分为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科学合理。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335人,教职工8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1人,小学高级教师57人。
广州中大附属雅宝学校座落于广州市花都区高档社区雅宝新城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初中、高中)、国际部,办学七年来,依托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广大家长、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近四年来,我校办学成绩喜人,2007年我校参加中考的110名学生中有40余名学生达到省级重点高中分数线,2008年我校首届高考上线率达100%,理科本A上线率达80%,获得花都区高考质量一等奖。2009年我校中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四名,物理单科状元,高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三名。2010年中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三名,高考超额完成市督导下达指标,严嘉诚同学已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各级竞赛中,曾获得广州市第九届学校舞蹈节一等奖、广州市第十届合唱节一等奖,每年有多位教师、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 我校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组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110名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91人,其余为大专学历,其中特级教师1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45人。我校还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延聘中山大学教育专家、学者和教授亲临指导教学科研和培训师资。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为实现英语特色教育,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我们特聘有4名外教,采用外教口语教育,开展英语沙龙活动。 我校教师一专多能,教师们利用自己的特长还开设了文学社班、电脑制图与绘画班、网页制作班、数码钢琴班、铜管乐器班、绘画与书法班、武术班、田径班、足球班、篮球班等特长班等,以培养学生广泛的特长及课余爱好。 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衣食住行和生活区行为规范教育,无微不至地帮助指导关心学生的生活。专职医生保证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广州市从化城郊街向阳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流溪河彼岸。学校始建于1960年8月,2000年8月划入城区建制。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888人,教师50人;小学高级教师41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未定级0人;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26人、中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平均年龄35.7岁,是一所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26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4.64平方米。 在“创强”工作中,该校投入近150万元进行了征地工作,共征地12281平方米,将学校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979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9260平方米;投入30多万元进行了四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多张乒乓球台的建设;投入60多万元进行填土、围墙、排水、校道等的新建;投入近100万元配备了52台学生计算机、37台教师用机、8套课室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体育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综合档案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带语音设备)等的设备,并购置藏书12500册;投入230万元建设一栋2171.4平方米的教学楼(正在兴建)。目前,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近年来,城郊街向阳小学教师敬业奉献、栽桃育李,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向上,共同绘就了一幅桃丰李盛的美好画卷:学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第六届“百所读报用报先进学校”;荣获广州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一等奖;荣获“从化市学校艺术节舞蹈比赛二等奖”;数学科组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学科组”;语文、英语科组被评为“从化市优秀学科教研组”;陈志辉校长被评为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积极分子” 、“从化市小学教研工作积极分子”、“从化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李彩燕副校长被评为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积极分子”;潘秋霞、李昔沂被评为“从化市小学数学十佳青年教师”;马秀容被评为 “从化市教学新秀”;汤友辉被评为“从化市十佳大队辅导员”;朱翠琼等五位教师被评为“从化市小学教研工作积极分子”;李丽霞等6位教师的论文在《中国教育之窗》发表;谭捷玲等11位教师的论文分别荣获从化市一、二、三等奖;教师学生荣获从化市以上奖励的有600多人次。
新塘镇第二小学是1993年开办的一所镇属小学。由于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5年被评定为增城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定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0年被定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学校,2002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我校是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广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增城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9年被定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单位会员”,“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中小学生培训基地”。 学校位于增城市新塘镇解放北路的商业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06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5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6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7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未评级1人。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59人,中师学历1人。广州市骨干教师1人,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对象5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州市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共10人。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17人。 开办以来学校开展了四个阶段的教育改革实践:1993年至1995年,“美”的教育研究;1995年至1998年,素质教育“三·三合力”模式研究;1999年至2002年,“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年至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实验研究”,2003年至2005年国家级课题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同时从1999年至现在参加了广州市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试点学校的研究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改革,启动了内部动力,展示了师生的才能,建设了一个好班子,培养了一支好队伍,完善了一个好体制,健全了一套好制度,选择了一条好路子。学校教育进入了综合的、全面的、开放的、发展的状态,取得了几年一大步,被评为广东省电化教学优秀学校,广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广州市体育达标优秀学校,年年被评为增城市文明单位、增城市教育先进单位或新塘镇教育先进单位,评为增城市安全文明示范基地,学校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管理优良成果吴汉良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黄华奖二等奖获,个人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管理优良成果吴汉良奖一等奖1人、二等1人。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设特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