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可园学校创办于2007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可园社区育苗路3号,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525名,教职工218名。 先进的办学思想。学校以“三全、四爱、五服务”为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山水可园,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做世界的优秀中国人”的培养目标。学校大力倡树“教师不需要管理,学校为教师发展服务;学生不需要管束,教师为学生成长导航”的服务管理理念,促进全体教师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思路。构建和完善“和美教育”发展理念与思路;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建设素质高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学校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实验楼,鳞次栉比;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功能齐全;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大型运动场为师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优良的运动场所。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演示仪器。计算机网络和闭路监控系统联通全校。学校还装备了高标准的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浓厚的人文环境。校园依山起势,步步登高,气贯长天。走进可园,桂花成林,杜鹃列队;孔孟先贤,厚德载物。可园以山之沉稳养师生厚学笃道、淡泊宁静之心境,以水之灵动育师生睿智通达、飘逸洒脱之气度。得山水之灵秀,对油画艺术的耳濡目染,可园师生拥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和美”情怀。 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省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0人,硕士研究生11人,曾担任深圳中考学科命题的有3人,其中2人担任组长,在职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一大批师德高尚的年轻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迅速成长,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绩。 学校先后荣获龙岗教育先进单位、深圳教育先进单位、深圳德育特色学校、龙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资格、龙岗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学生、家长、社区的广泛赞誉。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育贤小学位于深惠公路旁的龙东社区,是龙岗区所辖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她1934年由爱国华侨捐资兴建,至今已逾古稀之年。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南国这块热土地培育了一大批贤德人才。目前学校有师生员工近1200名,经两度改建后的我学校,如今占地22008㎡,校内五座高耸的建筑分为教学楼、功能楼、艺术楼、宿舍楼和综合馆,有300m环形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校园内绿草如茵,道路旁花团锦簇,亭台古朴典雅,环境优美怡人。 近几年来,龙岗街道育贤小学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批乐于奉献的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学校已实现历史性跨越,社会效益、办学质量双赢共存。2005年跻身省一级学校,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评为龙岗区教育先进单位。 “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学生金色童年奠基”已成为全体师生理想追求,加之“三和情感”管理的理念生成,使学校团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高昂的教育教学热情;公开课、创优课、接待课、升级课、探究课等教学平台越发宽广,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承接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已圆满结题。体艺教学更是学校一大亮点,篮球、武术独树一帜;舞蹈、声乐蜚声鹏城。 八旬沧海桑田,世纪薪火传承。 龙岗育贤小学从历史中走来,如今又和着时代的节拍,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深圳市楼村小学创办于1938年,当时的校址为陈美祖公祠;1992年迁到“松仔山”,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占地23756平方米,建筑面积8223平方米,绿化面积8200平方米。2010年,学校开设教学班14个。教职工总数41名,在校生697名。,专任教师36名(其中中级职称7名)。普通教室14个,功能室22个。图书馆(室)藏书总数1.3万册。全年教育经费投入1316万元。
清秀学校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步行街,经罗湖区教育局批准,于2003年9月创建,是一所为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而创建的经济型民办学校。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办学宗旨,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准绳;并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管理。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民办教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是学生的理想学园,成长乐园。 办学三年来,经过全体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具规模,并以多元、发展、竞争的特区教育体系接轨,在三年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校学生参加市、区的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共获三十八项奖励;在今年四月份罗湖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规范校评估中,我校顺得通过,并获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每年毕业会考中,毕业班学生通过公办学校的考试,并被推荐到公办学校就读,实现了民办学校学生进公办学校的夙愿;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赤湾学校是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处深圳蛇口半岛的最南端,北倚雄伟的南山,南瞰浩瀚的南海。学校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六千二百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建筑典雅大方,气势恢弘。学校规模为36个班。教学楼、实验室、微机房、田径场、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露天大舞台、图书馆、校园网、学术报告厅、师生餐厅等一应俱全,设施配备一流,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电脑、电子白板于一体的液晶触摸一体机。 赤湾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汇集了一大批从全国各地挑选来的优秀教师,挂牌教师的比例位于南山区公办学校前列,25%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赤湾学校在“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三个奠基:为学生将来的“做人”、“做文(学问)”、“做事”奠定基础,学校把“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自主性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三块基石的核心内涵。学校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导,突出价值引领,促进“养而有成”。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认同、规范与标准的预约和允诺、具体行为的实践和探索、践行过程的激励和赏识等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努力为他们“做人”即成为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现代好公民奠定基础。 学校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线,实施“先学后教,培养学力”战略。精心设计“导学案”并优化“预习练习、交流互助、点拨提升、评价拓展”课堂教学基本过程,运用目标分类教学的基本方法,关注差异,解决差异。通过学生间的“师徒结对、同伴互助”达到整体提升。实施常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落实“教学诊断”反馈机制。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为其将来进一步“做文(学问)”即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校以“阳光体育”、“社团(主题)活动”、“特色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能测试报告”已常态化。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写字课”、“阅读课”、“赤湾讲坛课”、“音乐欣赏”、“棋类课”等校本课程,让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校努力办好文学社、数学俱乐部、英语俱乐部、科学俱乐部、信息俱乐部、记者站、艺术团、书画社、摄影社、体育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同时在各种活动中致力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耐挫力、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将来“做事”奠定基础。 赤湾学校在2008年被南山区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称号,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的“科研实践基地”和中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还创造了深圳教育战线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所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发的学校,第一所实现班班都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学校,第一所开通学校校园网的学校…… 在赤湾学校,学生是幸福的!在赤湾学校,教师是幸福的! 南山之麓,南海之滨,赤湾学校这艘现代教育的航船,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教育的理想彼岸扬帆起航!
凤凰山小学座落在美丽的国家矿物公园凤凰山脚下,毗邻着幽静高雅的御峰园别墅区,占地16037.73平米,绿化面积一万一千多平米,精致优雅,气质如兰,是龙岗区公立小学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我校创办于2010年9月,现有十个教学班,377名学生,26名教师。
坪山新区六联小学坐落在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办事处六联社区坪山围迎春路四十五号。学校于1958年创立,至今已有53年历史。学校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0%。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1023名学生,在岗教职工72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本着“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强、学会生存”的办学宗旨和“把学校办为文明程度高、教学质量优、教育品牌突出的精品型小学”的总体目标,遵循“德育为先、教学为重、安全为上、创建特色”的办学思路, 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一步落实新区“四优”工程和特色学校及品牌学校建设,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拟申报“体育与健康”特色项目。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第二小学,是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于2004年8月创建的一所公立学校。学校位于美丽的西丽湖畔、石鼓山旁。校园两侧有市区主要干道茶光大道与石鼓路交汇,交通十分便利。紧邻在我校旁边,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型集成电路高新区也将在近年建成。 学校校园面积13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目前,有71名教职工,专任教师69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3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党员30名。本科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还有研究生学历3人。我校专门配有一名校医和一名心理健康教师。 学校校长、书记朱长宝同志是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师德十佳标兵。具有研究生学历,教龄30年。曾多年任内地省属重点学校校长。近五年来,西丽二小教职工在朱校长的带领下,规范办学,特色创新,以新理念新策略促新校新发展。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1、仁者爱人,智者爱书;2、师生共同发展;3、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我们的教风是:求真、求实、求新。 我们的学风是:乐学、 会学、博学。 我们的口号是:仁者爱人,智者爱书,全力打造一方名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心培育四有新人。 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办让家长、社区、上级满意的学校;为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打好坚实基础;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爱心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现代公民素养新奠基工程”,以“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为抓手,以广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外来工子女品德素质自主建构教育策略研究”为载体,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狠抓“安全、习惯、绩效、课题、程序、建设”等几方面的工作,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建书香校园为突破口;以“各具所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实现师生全面发展。四年来,学校实现了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是校园呈现出一派和谐仁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领导与教师之间,尊重人格、关心发展;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共事、克己为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爱心、恪守师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相处、遵守规范。学校成了适合师生发展与成长、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二是良好的校风教风,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国际友人的肯定和赞许,也赢得了家长和社区同志的良好口碑。深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和南山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在多次视察我校后,对我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氛围给予了充分肯定。英国坎特伯雷大学罗宾教授一行到我校参观访问,也给予了高度赞扬。学校更是赢得了社区朋友、广大家长的良好口碑。 三是在多项评选和竞赛活动中,频频获奖,成果喜人。学校还是: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深圳市首批安全文明校园,南山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新生小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创办于1917年,距今90多年,历经迁校、改造、扩建而成。1997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1999年通过了市一级学校评估,2002年成为省一级学校,是当年率先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的我区两座村办完全小学之一。学校占地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教学班23个,在校生达1090人;教职工总数74人,其中,在编36人,女教工47人,占63.5%,党员教师14人,占18.9%,学历全部达标。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功通场室场馆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学校文化积淀,学校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引领和谐发展,不断朝着“开拓型班子,专业型员工,素质型学生,园林型校园,和谐型氛围”目标迈进,在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创办特色,形成了以善本教育为品牌,以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市“禁毒教育示范单位”、市绿色学校为内涵的特色学校。近几年来,学校荣膺省、市、区、街道各种奖励或荣誉50多项,师生获奖400多人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两次获市办学效益奖。
塘头小学创办于1927年,原校址是塘头村的池氏祠堂,面积仅约300平方米。自1958年起,因兴修铁岗水库、水库扩容以及水源保护的需要,学校几经搬迁,于1997年10月搬迁至现在的校址,即铁岗水库畔塘头大道英才路8号。校园占地43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839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配备齐全,使用率高。拥有普通教室20个,各种功能场室38个。功能场室包含体育类场地7个,艺术类功能室6个,科技、会议、信息等类别功能室25个。学校行政机构健全,现任校长1名、副校长 1名,中层干部 7人,均具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小学高级)以上职称。学校内设办公室、德育处、教学处三个职能部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正编教师33人,临聘教师27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9人,大专学历9人,中师1人,本科率83.3%。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26人。学校现有 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035人。 近几年来,学校在参加区级以上评估中,分别获得 “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深圳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深圳市办学效益先进学校”、 “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单位”、“深圳市书香校园”、“宝安区优质化学校”、“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宝安区德育工作示范校”、“宝安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宝安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中获奖950项(人次),其中集体荣誉奖28项,教师获奖223人次,学生获奖669人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