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14日,“龙岗发布”微博发布消息称,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的筹建工作正在推进,届时学校将招收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和初一年级新生。“学校的主体教学楼已经建好,硬件设备已基本到位。现在学校方面在组织学习考察,进行课程规划等事务”,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唐文红告诉记者,教师招聘的工作也正在筹备当中。据悉,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是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提供2800个公办学位,是为适应龙岗“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区”的战略部署而筹建的。另外,根据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龙岗区今年用于教育的投入比去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今年将投资约10亿元新扩建学校。
深圳龙岗布吉中海怡翠学校于2010年8月19日民转公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0300平方米,计划设置30个教学班,现有29个教学班,它们是小学24个教学班,初中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334人,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经过两年的翻新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室完善。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足课程,开展阳光体育,增强师生体质。大课间、体育课百花齐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绳遍地开花。学校从课堂入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现代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2012年龙岗区学校中考分析总结会上,被授予2012年龙岗区“中考教学质量进步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布吉中海怡翠学校乘上理想巨轮,正扬帆起航,开拓奋进,迈向学校教育成功的彼岸。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创建于1989年,由著名书法家董振中先生题写校名,广州市原人大副主任赖竹岩先生担任名誉校长。建校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以“高定位、高起点、高效益”著称,追求创新,强调扎实,不断积淀底蕴,成绩显著,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黄埔区的窗口学校。 学校非常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1738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25个教学班,到2006年将扩大至14500平方米,36个教学班。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实,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 学校被誉为师生成长的摇篮,是广东省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广州市校本培训基地,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专职教师54人,学历全部达标,大专以上51人,本科以上29人,9人正在进行本科的进修学习,涌现了一大批南粤教坛新秀、市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艺等科组被评为区市的优秀科组,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全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力提升了学校品牌。 近几年来,学校努力促进学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全方位优化,整体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曾被评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文明学校,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基地,广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等。除了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外,我们还不断强化特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学生不仅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而且在艺术、体育等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许多苗子。我校的校天鹅小队在众多的同伴中脱颖而出,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特色小队”的称号; 学校的管乐、合唱、舞蹈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舞蹈节目多次获得广州市一等奖,并在全国春节联欢晚会校园文艺展演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两次应邀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演出。学生的书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不断在全国以及省市获奖,有的作品还走出国门展出。学校的游泳、网球、国际象棋等项目的运动员在市、省级比赛中屡获殊荣,甚至在国家级的比赛中崭露头角。 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是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的实验学校, 还有多个省市立项课题。我校曾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全国师范学校”、“全国优秀电影课实验学校”等。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校获得各类集体奖项近100个,教师获得各类奖项157人次,其中国家级65人次,省级22人次,市级70人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校址:广州市黄埔区怡园西街21―23号 电话:82276651,邮政编码:510700
南边路小学创办于1952年,是海珠区一所半学历史悠文且享有较高声誉得学校。现在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有教学班21个,学生885个,教职工51人。是海珠区一级学校。学校坚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学生的能力配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长,计算和基础知识普及见状”的办学特色,以“文明、勤奋、团结、守纪”为校训,校风良好,办学成绩显著。该校曾获得了广州市第一届“可口可乐杯”小学生足球比赛的冠军,第四届“血宝杯”(在市区组)小学生足球比赛的冠军。多次被评为海珠区少先队优秀大队,2000—2001年连续两年获得广州市小学生计算机文字处理竞赛的团体第一名、200多人(次)获个人奖。
锦厦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始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是设在一间祠堂里,几经易址,于一九五九年初搬迁现址。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具有设备齐全的14个多媒体教室和20多个功能室,建成了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由一所乡村小学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东莞市一级学校。 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上有大叶榕、樟树、芒果树,中有九里香,下有茵茵绿草。校内教学楼、运动场、生物园、小菜园、休息亭、宣传栏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花香、草香,阵阵随风扑鼻;鸟鸣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校园、花园、乐园三位一体,成为育人的胜地,先后荣获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学校”的光荣称号。 锦厦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立足于校本,致力推进“三名工程”的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科研促教为重要手段,先后承担了省、市级科研课题6个,引领教师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各学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育人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课内外活动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新的“闪光点”,凸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人形象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如今,锦厦小学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师生各项竞技屡获殊荣,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优秀组织奖;“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科技、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优秀等级学校及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达标)单位、课改先进学校 、校本教研实验校、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市、镇教育质量一等奖等十多项荣誉。
沙田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61年,校址几经变迁,到2006年实施联合办学,搬至现在地址沙太一路40号(原沙田中学校址),并扩大了学校规模,目前,校园占地面积33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255平方米,校园内有教学楼四栋,综合办公楼一栋、科学实验楼一栋、教师生活楼一栋,配有图书馆、室内体育馆、2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学校拥有标准课室48间、且每班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办公室6间,行政办公室6间,电脑室2间,120台电脑,多功能电教室4间,图书馆1间,藏书7万多册,生均30多册,学生阅览室3间,教师阅览室1间,5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1间,电子读物10万多册,实验室2间,综合实践活动室2间,劳技室1间等等,全校各种功能室70间。 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教辅及工勤人员18人,在编教师中,本科学历51人、大专学历51人、中师学历1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小学一级教师61人,小学二级教师9人。
沈所中心小学原址设在沈所圩内的“关爷庙”,学校历史悠久,原为私立学校,1930年改为公立学校。1949年10月迁移至沈北(原志德中学旧址),更名为沈所小学,1997年复名为沈北中心小学。1990—1991年间进行校舍改造,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1245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1912平方米,学生来源沈北、八一
深圳市龙岗区万科城实验学校是由龙岗区教育局管辖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创办于2005年9月,位于坂雪岗高新技术区,毗邻华为、新天下、富士康等国内知名企业,地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的万科城高尚住宅区旁,占地面积约35600㎡,建筑面积15000㎡。学校按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配置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目前有教学班37个,学生1800多人,专任教师120多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硬,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自创办起,学校引入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培植"品质办学,优质师训,高质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励精图治"的校训,树立"修德、励志、求实、创新"的校风,以培养"有崇高理想、有社会道德、有良好习惯、有健康身心、有科学方法、有扎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需要的健全发展的人"为目标,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围绕"团结、进取、服务、和谐"的工作方针,以强化敬业爱生、培育素质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为抓手,锤炼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从养成教育入手,推行"雅行、善行实践",培养品德高尚、志趣高雅、人格健全的文明学生;以每年的运动会、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语文周、数学周、外语周等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在内的完整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校园环境、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营造珍爱生命、激活生命的文化氛围,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师生心灵、熏陶师生情操的沃土。学校开展以"关注生命个体、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实践模式,创设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办学品牌,启发师生体会生命本质、感悟生命意义,追求崇德尚美的生命质量,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的办学理想,将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品牌。创办至今,学校办学成效凸显。2010年被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生命致慧优秀单位",曾获评:深圳市"广播体操标兵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学校",龙岗区"教育先进单位"、"应急管理先进学校"、"首届科研示范学校"、"巾帼文明岗"、"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坂田街道"三八红旗集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团支部获评深圳市"红旗团(总)支部",少先队获评区"优秀大队",党支部获评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麻涌镇第二小学创建于2006年9月,前身是麻涌镇川槎小学。2006年9月根据联合办学,创建教育强镇的需要,螺村小学、黎滘小学合并到川槎小学,2007年6月通过市一级学校评估验收。2007年9月鸥涌小学也合并到麻涌二小,按照目前情况统计,合并后的麻涌二小有学生人数649人,教学班15个,公办教师44人。扩建后的麻涌二小占地面积44215㎡,建筑面积13350㎡,校园配套设施完善,建有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950㎡大型室内体育场一个。有与教学相适应的符合省定标准的教室,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电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图书室等功能室20多个。学校还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平台,以及校园数码广播系统。办公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还配置了速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先进办公设备。课件制作室还配备了数码摄录机。学校图书室藏书25000多册,报刊、教学参考书、工具书160多种。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错落有致,校园绿树环抱,绿草如茵,校园文化异彩纷呈,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育才四小是由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主管、隶属于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校园座落在风光旖旎的深圳湾畔,背倚郁郁葱葱的大南山,面向一衣带水的香港,毗邻英姿巍峨的深港大桥;周边高尚社区环抱;校内布局合理,设计典雅,环境优美,设施齐备。 学校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工业七路1号,乘地铁蛇口线到湾厦站下从C出口出即到,交通十分便利。 育才四小于2005年9月1日开校,现有教学班25个,在读学生1120名。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副高级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4人,小学高级教师33人,是一支极富生机和活力的干事创业的队伍。 建校之初,育才四小在南山区教育局和育才教育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秉承"绿色教育,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绿色课堂文化建设创新实践研究",7年内精心磨练环环相扣的7招倾力打造"绿色课堂",逐渐建构了"4S学程模型"和"KSS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在南山区近6年的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上均有经验成果全区交流,吸引了国内外2600多名专家同行来校参观考察。2009年5月《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用12个版的篇幅发表全景式报道《解密"绿色课堂"品牌》,向全国推介育才四小的课堂文化建设经验;2011年3月16日《南方日报》记者到学校采写了专题报道《学生走上讲台,教师甘当配角》,文中小标题赫然是"教师被学生"废"了!" 近七年来,育才四小坚持不懈地实施"40保4"策略以落实南山教育"四轮驱动"战略,促进学生"一体两翼"全面发展。学校已超额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荣膺"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研究基地"、"全国课堂教学创新特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深圳市德育示范学校"、"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安全文明单位"、"南山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年先进学校"、"南山区学校十二·五规划卓越奖"等称号(或荣誉)。《中国新闻》2009年9月以《"绿色"的希望》为题报道了育才四小的"绿色教育",《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12日刊发长篇通讯《一所年轻学校的"绿色教育"之梦》,再次使育才四小"绿色教育"的创新实践引起了全国关注。 2010年10月15日,育才四小崔学鸿校长在全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质量石家庄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实施"40保4"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演讲;2011年11月16日,崔校长作为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在"北京教育改革创新论坛"又发表了题为《绿色发展,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的演讲。这两次"绿色教育"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均受到了领导、专家和各位同仁的高度评价。 目前,育才四小学生诚信、优雅、勤奋、乐群,教师敬业、乐业、和谐、幸福。学校"绿色课堂"、"绿色德育"、"绿色后勤"、"绿色管理"等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经过"十一·五"创新发展,学校优良的办学业绩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由衷称赞,"绿色教育"内涵饱满厚实,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以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崭新形象,站到了一个新的高位发展平台,步入了"十二·五"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学校"的美好征程。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