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路小学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有着58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占地面积3527.1M2,建筑面积5259M2,现有教学班26个,分南北两个校区,教职工62人,学生1090人。多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以德治校,以研促教,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确立“为发展而教育”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以情促管”的管理模式。通过挖掘潜力,拓展资源,对有限场地进行精心设计,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美观舒适的校园环境。以德育工作为重点,发挥所处地域的人文优势,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研究。与周边单位联手建立五大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优良传统教育基地——广州军区联勤部、军区东皋干休所关工委;法制安全教育基地——大塘派出所,爱科学、爱自然学习教育基地——广州市图书馆。把五个教育基地作为学校德育特色与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德育特色的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成功地成为省的科研课题和国家“十一五”课题的科研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我校教育、教学在社会有一定的知名度,04年被评为“市绿色学校”; 05、06学年分别获得区办学水平评估的一、二等奖;06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06、07年连续获得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的市一等奖、区特等奖;06年获第九届广州市合唱节二等奖、区特等奖和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07年被授予广州市“少年军校示范学校”。
我校创办于1906年,是百侯文化之乡基础教育的摇篮,曾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实践基地。 我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卓著的办学成绩。1927年朱总司令率“八一”南昌起义军到我镇进行革命宣传,并把司令部设在我校,使我镇许多青年参加了革命,如长征老红军原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务长杨兰史同志、解放后第一批受衔将军杨永松同志和老红军肖月华同志等。九十多年来,我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校现有学生920人,教学班24个,教师5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有37人通过业余学习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教师中中级职称的21人、初级职称的38人,省先进教师10人、市先进教师13人,大部分教师都曾评为县级先进教师,中共党员28人。学校原校舍是50年代初建筑的土木结构瓦房,1999年蒙华侨杨增蕴先生的支持,在原址上拆除旧校舍兴建了一幢杨增蕴教学楼。现我校占地面积13121.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200.1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2633平方米,其它占地面积7288.6平方米,生均面积15.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67.3平方米,生均面积10.58平方米,很多校友乡贤和社会知名人士关心我校慷慨捐资赠送教仪充实了场室,如肖环多媒体电教室、镇泰语音室、英德电脑室、主控室、软件制作室、教学仪器室、自然实验室、少先队队部室、科技劳作室、学校校史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档案室、卫生室、值班室、广播室、会议室、体育器材室、乒乓球训练室、室内体育室、田径运动场和蓝球、排球、羽毛球训练场、生物园等20多个功能场室,有充足的教室和行政、教师办公房。目前,我校有60多台电脑、计算机控制平台3个,还有5台彩色电视机、5台放像机、25台投影机、25台录音机、15台复读机、10架电子琴,全校基本上实现了“多机一幕”进课堂。少先队大队部配齐10单元设备,有统一整齐的队鼓、队旗、队服、披巾,并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素质优良的150多人鼓号队。图书室现藏书25088册,生均图书30册。 最近几年来我校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争取县局调配英语教师,并派出两批6位教师参加市局举办的软件制作培训班学习、1 人参加省英语教学培训、2人参加省计算机教学培训。全校有46位教师先后参加了县人事局举办的计算机操作培训班学习并取得证书。现英语课在语音室和多媒体电教室上课,计算机课每天下午第三节安排一个班学习,到目前为止五六年级学生都能*作电脑。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致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展示了新的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大埔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好校风学校”、“文明学校”、“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少先队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广东省少先队先进大队”、“梅州市实施雏鹰行动先进集体”、“大埔县优秀少先队大队”。《南方日报》、《梅州日报》、《梅州教育》等报刊相继报道过我校的办学实绩和先进事迹。1998年秋评为大埔县一级学校,2002年1月评为市一级学校。
深圳市南华小学创办于1987年9月,地处福田区南华村内,是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确定了“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工本着“诚信、扎实、创新”的南华人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朝着“ 以诚信为魂,以健康教育为支点,把南华小学建设成有传统特色和现代特征的健康促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全力迈进。学校在改革中迅速崛起,在创新中不断成熟,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如今的南华小学,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科研气氛浓厚、师资队伍精良、学生发展全面、办学特色鲜明,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特征的健康促进学校。 南华小学占地面积7608㎡,生均占地面积5.7㎡,建筑面积9994㎡,生均建筑面积7.6㎡,绿化覆盖率68%,拥有多功能阶梯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劳技室、舞蹈室等27个教学功能室,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一个400㎡的风雨操场。校园网光纤连通城域网,多媒体电教平台进课堂达100%,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 学校现有教学班25个,学生1300多名,在职在编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4人,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2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于2004年11月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一级学校评估。近三年获得“中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世界卫生组织/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全国铜奖)”、“中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深圳市先进党支部”、“深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少先队先进大队”、“深圳市先进教工之家”等光荣称号。学校集体获奖63次,师生个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共806人次。并先后培养了有“亚洲小飞人”美誉的尹汉钊和2004年度广东省高考状元谢博等多批优秀学子。 如今,南华小学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士气,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002年大岗镇与潭洲镇合并后,原来的“潭洲镇中心小学”改名为现在的“潭山小学”,潭山小学创办于194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镇级重点小学。2001年原龙古小学、马前小学、普益小学、岭东小学、并入现潭山小学,实行五校合并。原潭山中学校舍纳入潭山小学。现在正加紧进行新校舍的建设,2005年的2月将与上南小学、新围小学、放马小学再合并。潭山小学将成为一间更巨规模的学校。潭山小学校园美化、净化,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实现了校园无土化,建起了电教大楼,按广州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逐步完善教学设备、设施,配置了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仪器室、队部室、图书室等专用室及设备,学校对用电设备实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了校园广播系统,进行了饭堂和午休室的建造。现潭山小学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井然有序,占地总面积35934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占地6688平方米,共有51个教学班,学生2300人、教师120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率达70%,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配备了专职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潭山小学拥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003年9月被评为“番禺区绿色学校”、2004年6月被评为“番禺区一级学校”、2004年学校合唱队代表大岗镇参加番禺区中小学生合唱赛获小学组的一等奖。
本校从创办到今约有多年的历史,1947年后发展成外村中心国民学校、外村一小。解放后被命名为十区三小,后因地而名,更名为桂馨小学。1958年,人民公社化,易名为桂洲中心小学。至1968年,改名为人民小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称桂洲中心小学。1996年易地新建,由胡瑞英女士之子何尚平先生为主的社会各届人士大力支持新校于1996年暑假落成,搬迁定名为瑞英小学。2005年在街道规模办学、名校扩容的整体思路下,与桂馨小学、桂堂小学进行整合。整合的新瑞英小学由花溪和桂馨两个校区、具有60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目前有师生3000多人。1998年学校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9年学校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学校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麻涌镇第一小学于2007年9月由新基小学和东太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座落在麻涌镇新中心区,周围小河环绕,蕉林绿野,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26765.7平方米,建筑面积13076平方米,分教学区、运动区和休闲区三大部分。校舍新颖美观,布局合理;校园绿草如茵,雅致自然,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浓郁,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坂田新城学校是龙岗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解决坂田片区上学难问题的重点民心工程。学校开办于2010年9月,规划54个教学班,可提供近2700个学位,是目前布吉坂田片区规模最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1615人,其中小学391人,初中1224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4.2万㎡,建筑面积2.8万㎡,运动场面积1.5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使用面积、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均高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功能场馆齐全,设备设施先进,在全区乃至全市属于较高水平。学校配有标准400米跑道、5个标准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1个排球场、1个网球场及室内体育馆。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标准配备;有音乐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室49间。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学校目前拥有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125人,女教师72人,高级教师7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6.3%,研究生9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9%。 学校自开办以来得到区教育局、坂田街道办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目前,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及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校内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教学秩序井然,学风浓厚,校风淳良。新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龙岗教育乃至深圳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回报龙岗人民。
小学部是书院成立最早的学部之一。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400余人,教职工47人。拥有独立的多功能教学楼,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善的艺体设备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部坚持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32名专职教师队伍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市区级优秀教师8人,区级教坛新秀2人,全国奥数优秀教练员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部秉承“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深、细、活、实”的德育工作作风,“动、乐、爱、创”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德育、科技、数学、英语四大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先进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数学培训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深圳市少先队先进大队宝安区广播体操标兵学校宝安区学科教学特色项目学校宝安区学校艺术先进单位近年来,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竞赛中获奖3千多人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