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尾小学座落在105国道容桂海尾路段旁边,毗邻海尾居委会。校址几经变迁,于1997年8月由海尾居委会投资主办,迁往现址,海尾金纺大道四号。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3年由容桂街道政府接管,成为街道政府领导下的全日制小学。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学校和佛山市优质学校验收。 学校占地面积17316平方米,建筑面积8031平方米。教学区和活动区布局合理。教学区楼高三层成口字形布局。有普通教室15个,电教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30个,200米环形塑胶跑运动场一个,标准篮球场4个,小礼堂一座。目前海尾小学有教学班15个,学生803人,在编教师33人,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2人,占教师总数的97%,本科学历18人,占教师总数学课55%,高级教师24人。
新塘镇第二小学是1993年开办的一所镇属小学。由于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5年被评定为增城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定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0年被定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学校,2002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我校是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广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增城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9年被定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单位会员”,“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中小学生培训基地”。 学校位于增城市新塘镇解放北路的商业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06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5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6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7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未评级1人。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59人,中师学历1人。广州市骨干教师1人,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对象5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州市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共10人。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17人。 开办以来学校开展了四个阶段的教育改革实践:1993年至1995年,“美”的教育研究;1995年至1998年,素质教育“三·三合力”模式研究;1999年至2002年,“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年至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实验研究”,2003年至2005年国家级课题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同时从1999年至现在参加了广州市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试点学校的研究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改革,启动了内部动力,展示了师生的才能,建设了一个好班子,培养了一支好队伍,完善了一个好体制,健全了一套好制度,选择了一条好路子。学校教育进入了综合的、全面的、开放的、发展的状态,取得了几年一大步,被评为广东省电化教学优秀学校,广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广州市体育达标优秀学校,年年被评为增城市文明单位、增城市教育先进单位或新塘镇教育先进单位,评为增城市安全文明示范基地,学校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管理优良成果吴汉良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黄华奖二等奖获,个人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管理优良成果吴汉良奖一等奖1人、二等1人。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设特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中路小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浔江河畔,创办于1953年,原是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前进、东宁、七东、七西四条村合办的一所农村小学。2004年12月,通过了“江海区一级学校” 评估,2008年12月,通过了“江门市一级学校”评估,是“江门市创建美丽校园先进单位”、江海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江海区巾帼文明示范单位、外海街道法制教育达标单位。2007年8月,根据江海教2007年[117号]文件《江海区中小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规划》的精神,外海街道中东小学并入中路小学,但师生仍留在原校上课,中路小学现有中路、中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学校绿化率100%。学校共有18个班,学生769人,有在职在编教师3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率76.5%,本科率20%。学校有标准课室18间,16个教室都配备了电教平台;学校有会议室、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美术室、体育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少先队部室等20多个功能室,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配备了一台办公电脑,连接了校园网、互联网。教学仪器、体育卫生器材、设施设备都按省标准配齐,藏书量达2万多册,报刊总数58种,教学工具书88种,学校共有计算机146台,教师们都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近三年,我校教师共有40人次在全国、广东省、市、区各类比赛获得奖励。 中路小学认真抓好养成教育,努力打造和谐校园。学校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学校以“微笑”为突破口,开展成功教育。以微笑为核心意象,开展“诗意微笑”校园文化活动。以礼仪、品德及成功教育等元素的互动性校园文化活动,让微笑遍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校园文化的核心意象冲击眼球,形成视觉定位,营造出开展“诗意微笑”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的声势。然后,开展意识及行为渗透,让微笑与礼仪、微笑与品德、微笑与成功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微笑的校园氛围中学会微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教改促效益”的办学思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8年毕业班的考试成绩,我校达到了全街道的先进水平,中东校区六年级英语参加江海区质量检查,获全区第一名;中路校区语文获全区第三名;在外海街道 “陈达先生奖学金” 50名获得者中,我校占了10个,其中,区嘉欣同学获得并列第一名。 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轻松愉快,我校坚持开展各方面的文娱体育等兴趣活动。开展唱歌、跳舞、乐器、下棋、美术、书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艺兴趣活动,并每年进行各项竞赛。全校学生都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参加街道的书画、象棋比赛连续三年获优异成绩,在2008年外海街道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中路小学战胜了不少强手,获得了团体总分亚军。 “微笑花儿开,人人放光彩。今日浇花朵,明天栋梁才!”中路小学将会建设成为一个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的校园;一个师生们学习、成长的乐园;一所管理科学,校风严谨、质量一流、家长向往的规范化学校;共同谱写江海教育的新篇章。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是2005年7月正式成立的一所新校, 2007年6月被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学校完全按照省一级24个班的教学规模建造而成,占地总面积102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426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948人,专职教师94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学历达标率达100%。学校现有教室36个,功能室18个。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要求,结合我校的生源特点,学校形成了"用‘爱、自信、责任"谱写明天"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把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统一起来"的办学目标。让每位教师"工作着,进步着,快乐着";让每位学生"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为学生、教师的成长搭台铺路。我们把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做有"爱、自信、责任"的现代新型教师。提出了"爱"的八字方针、"自信"的五项硬功、"责任"的"六个一"要求。除落实常规的教学管理检查外,根据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我校的"教学质量检测",打破了过去惯性的只关注"语、数、英"的笔试、忽视"体、音、美"等的检测模式,建立了我校特有的教学质量检测模式。通过月执行力考核、学期教师工作评价的建立,落实了对教师的目标管理,明确了工作的绩效导向,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地重要,树立了教师们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爱"、"自信"、"责任"三大教育系列是我校结合办学理念形成的德育核心体系。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层、分阶段逐步实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爱心、自信心、责任心"之教育目标。2006年2月,我校结合学校"用‘爱、自信、责任"谱写明天"的办学理念,开发了《运用"三心"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小学生综合学习力的研究》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近三年来,学校用理念办学已经成了全体师生、广大家长的共同愿景,教学质量一直在稳步提高,实现了办学理念与教育行为的完美结合。2007年10月,我校在香洲区教育局首届"办学行为、办学效益评估"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效。由于我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成效显著,2008年5月,珠海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现场交流会"在我校举行,香洲区仅有四所小学将在会议中进行展示,而我校是唯一在现场进行汇报的学校。学校获团体奖共26项;教师获奖共110项,其中国家级奖21项,省级奖3项;学生获奖共168项,其中国家级奖5项(有2项金奖),市级奖125项。区级以上奖项共305项。我校将朝着"求发展、显特色、创品牌"的三年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稳定中求发展迈进,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我校教育始终坚持的发展之路。
南山小学,公立学校,创建于1921年,深圳市一级学校。学校地处南山脚下,前海湾畔,北头东街,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目前拥有25个教学班,学生1193人,教职员工71人。 历经90载的发展,南山小学硕果累累。学校是全国优秀信息化校园、21世纪艺术教育先锋基地、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广东省环境教育特别贡献奖单位、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先进单位、深圳市广播体操暨阳光体育传统学校、南山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主持单位、深圳市青年文明号。南山小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熔铸和打造着“和中见德、乐尔求真、和乐至美”的校园新风,确立了“以心教之,以智启之,以美化之”的教风及“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快乐”的学风,提出了“用和乐文化培育社会公民”的办学目标,构建着“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教育新模式,全校师生践行着“学以致用,思行并重”的校训。学校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教”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独立承担了中央电教馆 “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课题、 省教育规划办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参与“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网络德育”等“十一五”“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培养了一批教研人才、教学能手。学校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大力推进和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南山人爱南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成为南山小学课程改革新的亮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英语戏剧社、悠然文学社、小发明家工作站、机器人制作等的研发与实施,日益凸显师生的个性与智慧,落实着我校“全面发展、特长彰显”的培养目标。目前,南山小学正高举“和乐文化”的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创办“和乐质优学习型学校”为契机,全面创建一所卓越教育的先锋学校,为满足社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第一小学历史悠久,前身是三溪书院(又称三圣堂),开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改制后称马坝国民小学。民国29年,时任校长张志明报县立案。1950年改为马坝中心小学,1953年校址由三溪书院迁至现址,先后称马坝镇小学,马坝镇第一小学,1995年8月更名为曲江县第一小学,为副科级单位。2002年8月收编“曲江县教工幼儿园”。学校是韶关市一级学校、韶关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韶关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233人,教职工120人。学校有教学楼三幢,设备和功能齐全,有多媒体电教室、音乐舞蹈室等20多个专用场室;篮球场2个,排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为打造“书香校园”,每班课室面前还开设了“阅读展示栏”,供学生定期展示阅读成果。
云浮市第一小学创办于1926年,是市区中历史悠久的学校。1949年叫东课堂,1950—1957年间改名为东街小学、竹园小学,1958年改名为云城小学,1960年又名云城镇中心小学,1997年至现在叫云浮市第一小学,由区直接管理。1993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1996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获省一级学校的荣誉。 学校座落于云城北区的竹园路43号,背靠世界闻名的蟠龙洞旅游风景区,面向风景秀丽的名胜—九星岩;学校占地2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2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2871人;教职工150人,曾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有3人,省劳模1人、市劳模2人。现设校长室、德育处、教学处等9个处室,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3人,中层干部11人。 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方针,抓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落实,出台了一系列评比措施:文明班评比、每月一星评比、十佳标兵评比等;定期请法制副校长到校给师生上法制课,对师生进行法制、禁毒、交通、消防等教育;为了让学生均衡发展,学校还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跟踪建档。由于狠抓德育工作,学校已形成“团结、好学、文明、勤奋”的良好校风,没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校秉承“质优艺长”的办学特色。每年的小学毕业生被择优挑选到市区优质学位的人数都排在最前列,非毕业班的质量每年都获区的优异奖。全校学生的书画作品、艺术类奖状、锦旗琳琅满目,我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 一直以来,由于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善于管理,注重教研,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荣获云浮市青少年书法教育先进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学校;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研究》已于11月通过中期评估验收;六(1)中队被评为广东省少先队先进中队;学生梁宇倩、房迪、刘沛君分别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校训:清雅、正直、虚心、自强
经营范围:小学教育地址:虎门镇东风村沙?头邮编:523938电话:5715428学校简介淘园学校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虎门镇教办直接领导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正规合法、设施齐全,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读书难而创办。学校位于虎门镇东风村委会沙埗头村(虎门第五中学后),地处太平与新湾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爽,是广大学子学知识、长身体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三百多平方米,拥有四十五间教室,八个功能室(电脑、图书、音乐、美术、多媒体、等),学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实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离的布局,在众多的民校中独树一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招聘采取“公开、开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全国招收具有师范院校学历,三年以上教龄,教学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中小学高级、一级教师任教。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一年级以上开设英语,三年级以上开设电脑,学校还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特长班,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