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原名宝华培正小学,创建于1964年。2002年8月,宝华路小学和兴贤坊小学合并,易址建成新校舍。省市领导一直关心学校发展,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坚持崇文重教,先后投入了八千多万元,将我校打造成一所设施设备完善、教育教学两优的现代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524平方米,建筑面积761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894人,教职工60人,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功能场室按省一级标准配置,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以“立报国之志,培文武之才”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希望学生以蒋光鼐将军“爱国事迹”为榜样,通过学科教育、科艺体教育和品德教化,树立“忠诚报国”的远大理想;还要求学生走“文武之路”,通过“文(即文化学习、文学熏陶和科艺培养)”和“武(即体育学习、特色体育活动)”的修炼,逐步将自己培养为“能文能武”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发奋图存 集思广益”的校训,激励学生爱国爱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还鼓励学生重视团队精神,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校更以“文化引领,特色发展”为核心,一方面精心培植学校“文化之根”,通过研究学校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得出“学校文化深深植根于西关本土文化”的结论,(西关,广州市荔湾区的旧称,因在广州城西部而得名)同时,立足于西关人团结务实、善正和谐的性格特点,通过开发《我是健康西关人——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辟西关文化“第二课堂”,开设“西关处处有段古”的广播栏目,出版教师文化成果集,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等的方法,逐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并着力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这一做法,使西关人独具淳朴务实的品质显露于我校师生的言行举止之间;另一方面着力催生“特色之花”, “一拳一操”、“阳光体育大课间”、“奇思妙想科技节”、“小云雀艺术节”、“名人进校园”、“艺术器乐进课堂”、“拉丁舞”、“跆拳道”、“足球”、“射击”等品牌特色活动在省市知名。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善正德育、分层成功教学、阳光体育、卓越科艺等各项工作成绩喜人。我们重视体育工作,2009年荔湾区体育实验学校附设在我校,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下,几年来,为市区输送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学校更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教育教学团队,我校有“广州市优秀教师”11名,荔湾区品牌教师11名,市、区学科特邀教研员12人;语文、体育学科是广州市优秀科组,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是荔湾区品牌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节节上升。师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各级比赛获奖共1275人(次),其中全国奖134人(次),省级奖76人(次),市级奖445人(次),区级奖620人(次)学校师生在学科竞赛方面成绩骄人。 近年来,我校教师的各类教学成果在全国和广东省获得奖项21个、市112个,覆盖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10个学科。语文科组两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科组,学生在市区各学科水平测试和全国省市学科比赛中名列前茅,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均居于我区前列。谢俊、卢宇沣等同学分别获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一等奖;学校荣获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优秀组织奖,陈莹等同学获得二等奖;钟咏雯等同学获得广州市语文能力竞赛一等奖;潘玥婷等同学获广州市英语竞赛二等奖;邓淇升、郑俊豪、焦晖、徐静怡等同学荣获“张道真杯”英语邀请赛一等奖。学校师生在第二届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广东选拔赛上荣获作品金奖,在广州市艺术节中合唱、舞蹈多次荣获一等奖,航模和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培养出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我校多名学生科技小课题论文及成果在全国获奖,多名同学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称号。 多年来,在省市区领导大力支持下,我校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办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地提升——从一所普通的学校,进而发展成为市一级、直至省一级学校,学校发展走上快车道。学校成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试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优秀实践基地、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广东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学校、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级单位(最高级别)、广州市绿色学校、荔湾区“五星级书香校园”、荔湾区“培正杯” 中小学拳操赛定点学校等,成为了一所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各大报刊和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办学成果。学校以“校园美、队伍强、校风好、质量优”的显著办学成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1年,荔湾区江东副区长在视察我校时,提出了“要通过充分发掘学校文化内涵,寻求学校品牌发展新的增长点。”的希望。这一提点,引领了我校行政领导在“今后学校应该沿着哪条路子走下去。”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在荔湾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借助抗日英雄蒋光鼐将军的旧居在我校附近的地区资源优势,及师生对蒋光鼐将军的崇敬。通过更改校名的形式,深化学校文化内涵的发展,同时借助对蒋光鼐爱国精神的提炼,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名片。在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最近,我校正式更名为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更名后,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共建工作,寻求学校新的发展点。还通过在校内筹建蒋光鼐将军纪念馆,提炼蒋光鼐纪念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组织师生到十九路军阵亡将士陵园拜祭先烈,掀起“学习蒋光鼐将军英雄事迹”等活动,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发展。 我们相信,在省市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蒋光鼐纪念小学将会越办越好。
里水旗峰小学于2003年9月1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总占地面积51006.8平方米,现有定编教师113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我校校舍建筑与学校规模相适应,教辅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都努力按广东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现有多媒体教室5间,电脑室4间,远程教室1间,还设有科学实验室、劳作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等。体育设施齐备,有3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3个、游泳馆一座、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我校设有自己的主页,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有电脑,建立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2004年4月,我校被评为了佛山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佛山市绿化先进单位和佛山市绿色学校,2006学年和2007学年在里水镇校园文化和安全卫生评比中连获一等奖。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校训:求真、尚美、笃学校风:文明 勤奋 协作 奉献教风:爱生敬业、平等和谐、开拓创新学风:尊师 好学 勤奋 创新
花都区骏威小学创办于2008年8月,是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小学。学校自创办以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发展,大胆尝试并实施童梦教育这一特色教育模式,秉承“让每个儿童拥有梦想,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遵循“有梦、有趣、有为;悦读、悦学、悦纳”的校训,大力打造“悦读校园”、“悦学班级”、“悦纳课堂”和“悦合家校”等特色校园文化,初步凸显了办学特色,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童梦教育品牌。 学校总占地面积28147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12586平方米,分为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科学合理。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335人,教职工8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1人,小学高级教师57人。
广州中大附属雅宝学校座落于广州市花都区高档社区雅宝新城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初中、高中)、国际部,办学七年来,依托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广大家长、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近四年来,我校办学成绩喜人,2007年我校参加中考的110名学生中有40余名学生达到省级重点高中分数线,2008年我校首届高考上线率达100%,理科本A上线率达80%,获得花都区高考质量一等奖。2009年我校中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四名,物理单科状元,高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三名。2010年中考成绩获得花都区第三名,高考超额完成市督导下达指标,严嘉诚同学已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各级竞赛中,曾获得广州市第九届学校舞蹈节一等奖、广州市第十届合唱节一等奖,每年有多位教师、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 我校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组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110名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91人,其余为大专学历,其中特级教师1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45人。我校还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延聘中山大学教育专家、学者和教授亲临指导教学科研和培训师资。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为实现英语特色教育,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我们特聘有4名外教,采用外教口语教育,开展英语沙龙活动。 我校教师一专多能,教师们利用自己的特长还开设了文学社班、电脑制图与绘画班、网页制作班、数码钢琴班、铜管乐器班、绘画与书法班、武术班、田径班、足球班、篮球班等特长班等,以培养学生广泛的特长及课余爱好。 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衣食住行和生活区行为规范教育,无微不至地帮助指导关心学生的生活。专职医生保证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佛山市蝉城区大富小学佛山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校舍在1991年3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全校占地面积1170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内分教学楼区、运动区、生活区等。校园面积较大,布局合理,场室齐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佛山市绿色学校。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硬件建设方面,配有电脑室、语音室、电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劳作室、队部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满足教学需要的场室,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足球场和游泳池。学校有一流的校园网络教育,各教室及各专用室建有电教平台,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们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高,是一所文明学校。 近年来,我校在育苗杯数学竞赛、作文比赛、六一文艺比赛、书画竞赛、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田径、乒乓球、科技小制作、足球、游泳、信息技术等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乒乓球连续多年获得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教师参加市、区、街道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科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也屡获得佳绩, 26人次的教学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15人次的说课、写教案、案例设计比赛等获区级以上奖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着良好的水平。数学科组、综合科组、思德科组曾被评为街道先进科组,语文科组被评为表扬科组。学校管乐队,作为张槎街道唯一的一支队伍,开展了专题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曾被佛山市总工会邀请参加了“五一”长跑活动表演。着力办好社区学校。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参与联合国在中国进行的“反对对儿童暴力”的研究系列活动。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注重内涵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办学综合实力有了大的提高与发展。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和佛山市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禅城区先进社区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区信息化建设“两项工程”一卡通的先进集体、连续多年均被评为区爱卫先进单位等。社会与群众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有大的提高。
深圳市福田区梅园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1999年9月开办,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梅林水库东南侧、市政府大型住宅区梅林一村内,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3平方米,绿化率100%,环境优雅,自然和谐。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在岗教职工90人,平均年龄35.2岁,在编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62人,占73.8%;大专学历22人,占26.2%);小学高级教师7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82.4%,是一支朝气蓬勃,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获得:福田区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学生行为规范先进学校、科技特色学校、少年业余足球训练基地;深圳市围棋特色校、艺术教育试点校,深圳市首批创新式学校、首批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深圳市学生广播体操标兵学校、深圳市文明单位。2002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区一级学校评估,2003年12月以高分通过市一级学校评估,2004年获广东省绿色学校,2005年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2006年3月获"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称号;2004年和2007年均获深圳市办学效益奖(奖金50万元);2006年和2008年均获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先进单位;2010年7月获国际生态学校等称号。据统计:学校自开办以来参加区级以上各级各类活动获奖3882项,其中学校集体获奖265项,教师个人获奖588人次;获集体荣誉称号 58项;教师个人荣誉称号181人次。 梅园小学现有规模30个教学 班,广东省一级学校,师生1680多人。教学设备、设施完全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备,拥有多功能教学活动室(阶梯教室)1个280M2,综合电教室1个,56座位电脑教学室2个,56座位语音教室1个,56座位自然实验室1个,100 M2舞蹈室2个,还有美术教室2个,科学探究室1个,科技活动室1个。学校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配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校还拥有标准200米的塑胶跑道及7人制人草坪足球场。280 M2的风雨操场,400 M2的快乐体育园地,标准的篮球场两个。学校还有一个动植物种类及模型齐全的植物园。各类教学仪器齐全,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原来是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古老的海滨小城,拱北小学已发展成为珠海市目前最大的城区小学。1994年12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研中心确定拱北小学为全国第一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学校,同年被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 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百所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健康促进学校,1999年被评为珠海市绿色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拱北小学校长陈青与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教研室黄达共同研究的《多媒体熟语识字法》,借助孩子在入学前已经掌握的部分词语和句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师生通过各种情景和丰富的形式熟读课文,认读文中的生字,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测试,学会其中的生字。通过这种识字法,学生可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小学六年的识字任务,为学生大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拱北小学的教学楼共有六层,以高,中,低年级按次序分楼。操场的则是安排给教师居住的宿舍。操场跑到呈环形,总长200米,跑道前后都设有篮球场,跑道中央是塑料草坪的足球场。
【创办历程】学校前身是苏南中心小学。1973年因所在乡村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易名为槐东小学。1979年成为莲下中心小学,1985年定为县重点小学,1994年评为汕头市一级学校,1996年5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目前是澄海区唯一的一所农村省一级学校,也是汕头市首批“环保教育基地”。教学楼掩映在绿草、树木之中,更有见证沧海桑田变化的百年古榕。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依托单位,是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520人。【设施建设】学校有办公楼一座,教学楼4座,专用场室楼2座。配有电视网及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乒乓球训练厅等20多个专用场室。每个教室配上“三机一幕”,教师办公室配上电脑。运动场有200m环形跑道,配有铁索桥、秋千架、滑梯等快乐体育设施。【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6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78%,具大专学历55人,占86%,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人,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的教师达三十多人次。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作风优良、求真务实,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并能优势互补,形成了强有力的和谐团队。
广州市从化城郊街向阳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流溪河彼岸。学校始建于1960年8月,2000年8月划入城区建制。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888人,教师50人;小学高级教师41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未定级0人;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26人、中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平均年龄35.7岁,是一所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26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4.64平方米。 在“创强”工作中,该校投入近150万元进行了征地工作,共征地12281平方米,将学校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979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9260平方米;投入30多万元进行了四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多张乒乓球台的建设;投入60多万元进行填土、围墙、排水、校道等的新建;投入近100万元配备了52台学生计算机、37台教师用机、8套课室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体育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综合档案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带语音设备)等的设备,并购置藏书12500册;投入230万元建设一栋2171.4平方米的教学楼(正在兴建)。目前,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近年来,城郊街向阳小学教师敬业奉献、栽桃育李,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向上,共同绘就了一幅桃丰李盛的美好画卷:学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第六届“百所读报用报先进学校”;荣获广州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一等奖;荣获“从化市学校艺术节舞蹈比赛二等奖”;数学科组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学科组”;语文、英语科组被评为“从化市优秀学科教研组”;陈志辉校长被评为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积极分子” 、“从化市小学教研工作积极分子”、“从化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李彩燕副校长被评为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积极分子”;潘秋霞、李昔沂被评为“从化市小学数学十佳青年教师”;马秀容被评为 “从化市教学新秀”;汤友辉被评为“从化市十佳大队辅导员”;朱翠琼等五位教师被评为“从化市小学教研工作积极分子”;李丽霞等6位教师的论文在《中国教育之窗》发表;谭捷玲等11位教师的论文分别荣获从化市一、二、三等奖;教师学生荣获从化市以上奖励的有600多人次。
禅城区张槎东鄱小学创办于1952年,1999年办学单位东鄱村委会投入了1400多万元,于2001年3月建成新校舍并投入使用。之后还发动村民、社会热心人士、港澳乡亲捐资230多万元,建起了一流的校园网。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成为禅城区第一所村办的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近几年,东鄱小学确立“特色带动、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定位以内涵发展积聚学校成长的力量,实现从蓄势待发到名校崛起。实施“三用”办学策略,即:用“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鼓舞学校,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用“幸福教育、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构建内涵发展的思想体系;用“科技特色、质量品牌”经营学校,构建形象、特色鲜明的发展策略。 东鄱小学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跃进全区前茅,先后荣获全国、省红旗大队、广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书法名校、佛山市先进单位、佛山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佛山市优秀书香校园、禅城区先进集体、禅城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形成了“以‘四模’校本课程为龙头,以小发明和科幻画为双翼”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科技项目在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勇夺一等奖,成为佛山市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小学组项目。“四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被省教育厅选送国家教育部,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小学代表参加全国课改交流展示。 东鄱小学一项项桂冠,一次次佳绩树起了东鄱小学优质教育的品牌,被外界誉为“东鄱现象”。《禅城教育》编辑部以《解读小学教育的‘东鄱现象’》为题介绍学校的办学经验,东鄱小学还成为在全国享有盛名和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基地学校。学校办学品位高、声誉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很多家长冲着学校的名气把孩子送到东鄱小学就读,学位供不应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