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沙小学近几年来,在大良街道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办学单位逢沙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大良教育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学校坐落在逢沙村的中心,在逢沙村委旁边。逢沙小学是一所易地重建的农村学校,于2002年通过顺德区一级学校(C级)评估。占地40亩(2666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到49.1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3%。学校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设施,有规范标准课室12间,功能室20间,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600平方米的生物园,有20000多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和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生活楼;学校安装了宽带网及校园网。校园整体规划教学、生活、运动区分布基本合理,绿化美观,校园整洁。全部教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共12个),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办公电脑。
[创办历程] 顺德嘉信西山小学是顺德区德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兴办的民办小学,于2002年9月开办,与新城区机关幼儿园、顺德一中德胜学校在大良新城区形成一条龙的优质教育。办学八年来,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齐心打造了顺德教育的新品牌,于2004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5年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2007年被评为“顺德区首批‘十佳’民办学校”,2008年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3191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26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精品式的校园环境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学校现有教学班55个,学生2691人,教职工330人。
山市板芙芙蓉学校始建于2003年,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奉献,争创品牌,目前已成为一所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和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优质民办学校。2007年被评为中山市规范学校,2009年6月学校成功创建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北距中山城区仅3公里,南距珠海市18公里,距105国道200米。学校周围为居民区、医院,学习环境静谧优雅。
1999年2月,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决心创建省教育强区,全力整合教育资源,把大岭、西桠、宫花、神涌、大环、江尾头六间小学合并而成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二小学,是一所市一级小学。 开发区第二小学占地面积18676平方米,建校初期,学校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2001年由政府拨款320万元新建成教育综合大楼交付使用,学校建筑面积达到7312平方米。。2002年初新置了微机35台,电脑室(60座)一套,2004年“两机一幕”进入班级,增设了综合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校初具教育现代化规模。 现有教学班25个,学生数1301人。在编在岗教工60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27人,其它学历5人,达标率100%。35岁以下青年教师31人,50岁以上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15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健康、勤奋、有信、奋进”办学宗旨,“严、新、活、实”教风,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化学校,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坚强意志、崇高理想的四有新人。在少先队活动主体性,兴趣活动多样性,课堂教学自主性中形成特色。 1999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开发区教办委任黄惠林同志担任开发区二小校长,周锦连、沙泉源担任副校长,周锦连任党书记。内设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 2000年学校通过区一级学校验收。 2002年于中山市实行人事改革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全区中小学校长公开竞争上岗,黄惠林同志竞聘成功,继续担任校长,副校长周锦连同志因公调节到开发区第一小学任校长,唐闻甫通过竞聘担任副校长一职, 学校下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三个机构。 2003年唐闻甫因公调动离开二小,2003年7月,黄惠林校长退休,由黄方担任校长、书记,沙泉源、刘光旗担任副校长。 2006年副校长沙泉源同志因公调节到开发区第四小学任副校长,周丽微调入开发区二小任副校长。 2008年教办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竞争上岗,开发区第二小学领导班子重新调整,黄方同志继续担任开发区第二小学校长,副校长周丽薇、郑硕果。 2008年8月,黄方校长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学校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改变以往金字塔层级管理模式。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减少多层设置,以保障政令畅通这,逐步提高管理效率。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学校将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为决策、管理、执行三级,决策层由校长、副校长组成,管理层由副校长、年级主任组成,执行层由年级主任、教师组成。学校中层干部任各年级主任,分管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工会等处室,兼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
石湾三小是一所隶属于禅城区石湾街道管辖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石湾三小创办于1963年,在46年的办学历史中,经历了“并校重建、变更学制、并校易名、扩建发展”的非常旅程,1991年由石湾镇政府投资重建。石湾三小倚邻风景秀丽的石湾公园。学校走过了41年的历史,校园总占地面积18141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3.5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为15.7平方米;绿化面积67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6.5 %。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1020人,教师54人。小学高级教师43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毕业26人,本科毕业26人,中师2人。学校现有教学楼、办公楼、艺术楼和活动楼各一幢。整个校园分为三大区:即教学区、运动区、劳动基地实验区。具有2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在参天古树中尽显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石湾三小教学人员、管理人员100%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人手一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100%。按照课时标准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有2个电脑室,1个多媒体阶梯室,每个电脑室配有56台电脑,人机比为9.14∶1。所有教室、功能室配有电教小平台。信息技术的课堂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伴随着课改的和睦春风,石湾三小立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唤发活力”的新课程理念,不断激励师生与新课程同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科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在“全面发展,体艺见长”,办特色学校思想指导下,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的管理。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除了上好课,学生每天还进行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学校高标准地保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水平。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95%和30%以上。学校全面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各年级艺术(音、美)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大榄小学是佛山市一级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佛山市文明单位、南海区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网点学校、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总课题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2667.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729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52平方米,生均占建筑面积11.3平方米,校舍设计考究,布局合理,教学区:拥有标准教室23间,多媒体教室、软件制作室、阅览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共23间,各级组及行政办公室共9间,几年来,学校补充了一批体育、音乐、美术等体艺器材,增设了一批电子阅览座位,增设了五个电脑平台等;体育区:有一座能容纳3500名观众的体育馆,一个标准(50×25)的游泳池,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完备,在器材配置上也十分齐全,让学生不仅智育得到发展,而且在身体素质发展方面也得到保证;生活区:有一幢七层的教师宿舍楼,共28个套间,每个套间建筑面积为117平方米,较好地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使教师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绿化区:学校绿化面积706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62.8%,在教学楼之间的花园小景中,有假山、小桥、喷泉、绿树,错落有致,读书长廊曲折蜿蜒,环境优美,配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86人。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在编教师52人,学历全部达标。专任教师中,有本科以上学历23人,大专学历27人,中学一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37人,狮山镇骨干教师2人。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届和家长朋友的热心支持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校进行了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确立依法治校的宗旨,建立了依法治校,层级负责,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师生竞赛方面,2005学年全校获得各类奖项共199人次;近年,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大榄小学有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竞赛成果越来越多,现在,学校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完善管理常规工作的秩序,狠抓常规工作管理的落实,花大力气抓好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工作落在实处,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榄小学一定能努力建设成为教学质量好、育人特色明、办学品位高、综合实力强的优质学校。
新会区会城城郊小学坐落于会城何家大塘,毗邻于繁华的帝临路,是城乡结合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江门市一级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09人。 学校历史悠久,创办于1947年。1979年旅港实业家黄球先生回乡观光,关心桑梓,慷慨捐资230多万元,重建旧校舍;2003年因市政建设开通帝临路,建筑了一幢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七层教学楼——雏鹰楼;2005年黄球先生再次捐款300多万元,并由地方财政拨款200多万元,合建六层高的俱进楼。现在学校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 学校重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学校设有60米直道田径场,近2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和2个篮球场;有36间教室和9间教学辅助室,设有图书室,学生人均图书22册,还有五星级队部室和设备齐全的美术室等;先后建起了35个平台,装备100多台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建起了校园网,从三年级起开设电脑课;学校还注重优化育人环境,校园里名人名言、古诗长廊等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催人上进。学校不但强化硬件建设,还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肯钻研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教师96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占4%,本科毕业71人,占63%,小学大专毕业34人,占33%;拥有名校长1名,区、街道学科带头人5名。他们凭着先进的理念、领先的科研、进取的态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黄球先生“体健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为校训,以“三保”(即保质量、保稳定、保安全)为核心,树立“三让、一树”(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树体育舞蹈特色品牌)的育人理念。在“体健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确立了体育舞蹈为教育特色,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本着“以舞促德、以舞增智、以舞健体、以舞审美”的十六字方针,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将体育舞蹈特色作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只要立心肯钻研,今日成果处处闻。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和衷共济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江门市红旗大队、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新会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先进单位等。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沿着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特色凸显的办学方向,努力把教育做大做强,让学校成为学生腾飞的摇篮,成为教师成长的沃野。
深吕小学座落在新会市三江镇深吕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所农村旧校,是由三江镇深吕村办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8440平方米(约43亩),建筑面积4503平方米。有一个标准的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四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六张乒乓球台,一个体能训练器械场,一个足球场和一个植物园。设有电脑室、语音室、音乐舞蹈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劳作室、体育室、卫生室、仪器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部室、会议室等十多个功能室,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学校于2002年5月申报上新会区一级学校。
荷塘镇三良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荷塘镇早期创办的一所学校,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于1983年开设三良初中,并定为荷塘镇的中心初中,2006年荷塘镇委、镇政府为合整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把两所学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三良学校。并于2007年1月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三良学校占地26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607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608人,教师28人。学校课室、功能室齐全:有课室26间;有教师办公室、实验室等功能室42间;运动场地充足: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水泥地面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6个,室外乒乓球场1个,室内乒乓球台10张,快乐体育运动场地1个;教学设备完善:有多媒体教学平台20个,电脑室2间(104台),电子阅览室2间(24台),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自然实验室各一间,图书室2间,教师办公电脑38台,建立了校园网并接入江门基础教育网。校园环境优雅: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75%。学校综合实力强:原来的三良小学、三良初中多年来被评为镇、区的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文艺演出优秀奖,交通安全学校,蓬江区禁毒示范学校,蓬江区安全文明校园、江门市初中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小学教学质量稳居全镇前列,多年获小考成绩优秀奖:初中中考成绩稳获居区的前2名,多年来荣获区中考成绩优秀奖。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蓬江区教育系统首批“五好班子”。2008年学校荣获广东省德育教育创新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