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中学创办于1904年,1938年始设高中班,成为大埔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46年定为省立中学,改名为“广东省立大埔中学”。由于县治迁移湖寮的原因,“文革”后列为大埔县面上完全中学。大埔中学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其中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院士(2人)、工程师、专家、教授、华侨实业家等,遍布海内外。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完全中学。大埔中学座落于茶阳镇西门河畔,背靠金山,面朝笔架(笔架山),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学校占地120亩(山地60亩),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其中有语言实验室1个,电脑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现有18个教学班,师生1000多人。大埔中学有一个勤奋务实、团结合作、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办学思路清晰。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安教、乐教,练硬功,塑形象,科研促教,改革图强,默默地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奉献。近10年来,大埔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和依法治校、依规育人的治校方略,强化改革意识,创新理念。坚持两手抓一手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学校一年变一个面貌,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目前,大埔中学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姿态,加倍的努力,争创更优秀成绩,迎接学校百年华诞。
历经风雨再获发展机遇的硚口名校武汉市第64中学创建于1965年,1988年由完全中学改为单设初中。地处中山大道崇仁南路,占地面积10099.05平方米,田径运动场3779平方米,体育设施完备,绿化率为100%。学校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劳技室、美术室、科技室、多功能室等一应俱全,设备齐全先进。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关怀下,六十四中不断发展,以优质的教育享誉社会,成为唯一连续两届被评为桥口区名校的单设初中,多次评为市、区先进学校。2008年硚口教育实现资源重组,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现在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环境清新怡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硚口初中的一面旗帜。内涵丰富不断创新积淀的办学理念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雨探索,六十四演绎了一所普通中学的崛起,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学校主流文化。办学理念:为了学生的明天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爱校如家、敬业为乐、勤奋是本,成才为志教风,关爱学生、特生特教、正面激励,创新教法学风: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勤于实践办学目标:学校高档次,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管理高效率,教育高质量。办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模式办学思想:以人为本、正视差异、彰显个性、和谐发展主体精神:事业为重,爱校如家;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敢于胜利。渴望成长体会着职业尊严与幸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六十四中关心教师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如今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学校现有教职工180多人,中学高级教师47人,中学一级教师78人,市、区名师、科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18人,研究生学历9人,整体素质优良。一流的师资力量,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创新了学校教育品牌。全面发展享受着成长的欢乐与收获的学生群体近年来,六十四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桥口前茅,并持续保持上升的势头。2005年,万俊男同学以546分的中考成绩成为武汉市中考“末代状元”;2006年,初一年级李静同学在楚材杯作文大赛中,勇摘武汉市初中组特等奖的桂冠。2006年、2007年、2008年中考达十一中计划生录取线的学生都突破百名大关。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形成特苗特育、特生特教的教育风格。科技小组、体艺小班、英语俱乐部中涌现出大批特色小人才在省、市艺术“小人才”的比赛中,学校每年均有数十人次学生获奖; 2005年在《国际英语》大赛中,我校荣获团体大奖。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在内涵发展道路上,六十四中人正以信心百倍,迎接挑战,我们坚信:六十四中的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更辉煌。
武汉市七一中学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3号,创办于1971年,其前身为三元里小学,初为完中,1981年改为单设初中。当时,学校占地面积一共只有11亩,一座四层教学楼和一座三层民房式教学楼非常破旧。全校仅20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0多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在校园面积扩展至1548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综合楼面积11775平方米,运动场7191平方米,草坪花坛4536平方米,拥有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微机房、语音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实验室、气象站、天文台、室内游泳馆、室内体育馆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发展为60个班的规模,在校学生3375人,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教师89人,省骨干教师5人,市区专家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1人。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至1984年。重点抓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打基础,奋斗目标是摘掉落后学校的帽子。84年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现场会,从此摘掉了落后学校的帽子。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侧重教育教学尤其是教材教法改革,目标是进入武汉市先进学校的行列。1986年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学校,从而实现了既定目标。 第三阶段,1988年至1991年。实行学校整体改革,以实施“四制改革”为主线,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目标是向武汉市第一流学校迈进,1991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初中”。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0年。重点实施创新工程,更新教学设备,改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1996年被评为省、市电化教育先进学校;1997年被评为“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1999年被确定为“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第五阶段,2001年起,实施校园整体规划建设,确立“以人为本,主体发展,依法治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追求“高质量、第一流、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办学目标。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实施主体教育和旨在打造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不断深化以构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新课标,新课改”,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市区前列。学校通过了市级督导评估,成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办学体制改革,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1998年底,学校被武汉市教委批准为首批改制校之一,依托并入的原沈阳路小学创办了“公办民助”性质的“武汉市七一分校”,改制八年后,学校在硬件建设,各项改革尤其是促进江岸义务教育均衡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2006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省、市关于规范改制校精神,学校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创办并规范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将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管理抓质量,以管理树品牌,以管理谋发展。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从学校的宏观发展规划,到推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管理工作必须先行而且渗透到每个环节之中。我校的管理特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依法、依规治校;形成科学系统的目标、组织、过程、民主、制度等管理模式;实行制度无情管理和情感教育驱动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动态中实施管理,适时拟定重点,选准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争形成文化层面的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等他律内容,变为师生自律的内容,努力提升管理层次。 目前,学校正以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完备优美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响誉三镇。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武汉市初中第一名)”、“省教科研50强学校”, 正努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学校。学校连年中考成绩稳居市区前列,学科竞赛独领风骚,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连续蝉联全省第一,2001年以来,学生共获国家奖1930项,省级奖967项,市级奖4817项。教师的优质课、课件、教学设计、论文等获国家级奖69项,省级奖75项,市级奖210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42篇。“九五”以来,学校结题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九个,其中,一个达国家级水平,两个获得省级成果奖,一个获得市科技发明奖。 七一人在一次次业绩面前,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科学拼搏,以“追求卓越,塑造完美”的精神,打造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培养一批批社会的栋梁。
1991 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初中”;[1] 1995 年被市教委确定为“武汉市电化教育试点学校”; 1996 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 1999 年被市教委确定为“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2000 年被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02 年被市教育局、环保局评定为“绿色学校”; 2002 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03 年被市政府评定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2003 年被省教育科学院评定为省“科研 50 强”学校, 2004 年学校以综合办学实力武汉市城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省教育科学院评为“湖北省综合办学实力 50 强学校”。是武汉市五所重点中学之一。
曲江中学于1927年由当时国民革命军北线总指挥钱大钧创办,是一所有80年办学历史的粤北名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基地,广东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韶关市园林式单位,韶关市高考优胜学校。 2004年,为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曲江区委、区政府投资一个多亿,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所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风格独特,气势恢弘,设施设备先进而完善,体现以人为本规划和现代教育理念,可同时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就读的曲江中学新校。学校搬迁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有教职工219人,教学班65个,在校学生3900多人。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3人次,省级奖励87人次,市级奖励263人次。 2004年以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4年总分800分以上有3人,总分700分以上有18人,上重点本科线的有106人,上本科线的有304人;2005年总分700分以上的有22人,上重点本科线的有120人,上本科线的有408人;2006年总分700以上的有40人,上重点本科线的有160人,上本科线的有609人。 学校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得到上级的好评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