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情智学校 ——中国首创“情商.智商双向开发”的素质教育的知名品牌特色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小班教学,全日制寄宿学校兼收少量走读,于1997年经武汉教育局批准建立,归属汉阳区教育局管理。 2003年至2004年,经市、区政府督导评估,综合办学水平达到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先进学校,还获得市教科研50强单位、全国特色教育成功学校等荣誉称号。 市、区督学专家评价本校理念超前、科研领先、特色突出、管理严格、教师名优、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社会认可,形成了品牌效应;以培养学生高情商、智商素质适应我国入世竞争需要,赢得了家长赞誉。 办学七年来,本校财务经市教育局指定部门审计结果为:公允、守信、无债务、无风险,竞争力强;优等生源逐年增加,现已稳步发展到一定规模。 校址位于著名文化圣地汉阳归元寺附近,交通便利,校车服务,环境幽静,人杰地灵,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处。 特色创新: 情智教育国内独树一帜,同步国际教育理念,国内首创EQ素质教育,其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六个特别能力”;求知、爱国、创造、抗挫、自律、合作。 同时开设法语选修、围棋选修、美术选修等课程及选优留德。 科研领先: 国内外一批知名专家都十分有兴趣参与我校科研,使我校成为武汉市教科研50强学校。2004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学校。 合作多元: 与江汉大学、省教院英美中心等高校合作,成为近30多家大学的生源基地,并享受优录,为学生开辟了升考大学的广阔渠道;与黄冈、武汉等地名校教学合作,一批在职名师被委派到我校执教。 师资名优: 越来越多的名优教师有志投身情智教育事业。并为之共创辉煌。各科教学把关的特、高级教师和省、市优秀班主任组合的整体阵容,成为情智教育质量过硬和不断发展的有效保证。 校风纯朴: 学校从严管教,家长紧密配合,学生形成了行为讲文明、生活无攀比、学习赛成绩的良好风尚。 管理严格: 校长以身作则严、教师为人师表严、教学检测考核严、学生行为规范严、生活安全保障严。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从1957年动议创立,共走过了53年的风雨历程。她始名李铁初中,到1958年,原武昌县教育局授名第五中学;嘉鱼与武昌合县时,改名为第九中学;文革时期,又名五七中学;1970年开始招收高一新生,定名山坡高中;1973年收并山坡乡红卫中学,定名山坡中学。从1979年到1985年,又先后吸纳收编了贺站、河垴、土地堂、乌龙泉、机场、安山高中,1992最终兼并湖泗高中,从此,山坡中学就成为南八乡的最高学府,与金口中学,流芳中学共同构成江夏高中教育的犄角之形。她的办学规模,经历了初级中学时期(1957-1969),单设高中时期(1970-1973),完全中学时期(1973-1997),以高中为主附设初中班时期(1997-2001),及后来的单设高中五个阶段。校名和规模的沿革,生动地记录了学校的历史痕迹,折射出时代的风貌:她是一位历史旅人,穿行在潮起潮落的漫漫征途;她是一座丰碑,铭刻下无数敢为人先者的感人事迹。 学校座落在江夏古镇山坡,她东濒梁子湖,西傍京广铁路,处于107国道和纸贺公路在山坡段的交汇点,新近峻工的京珠高速公路从她近旁穿过。校园占地面积160余亩,建筑面积18515.93平方米,绿树擎天,花红滴翠,环境舒适:高大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综合楼,单元式的学生公寓,多元式的餐饮服务,语音室、微机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教学设备齐全,是市级农村中学求学、工作、生活最好的学府之一。置身其间,一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而奋勇拼博的劲头油然而生。这里是一片绿洲,干涸的心田承润着她无私的哺育;这里是一座熔炉,冶炼出无数强国富民的中坚。这样大好的用武之地,谁能不为之奋力奉献? 山坡中学从20世纪50年代艰苦创业、潜心摸索起步,60年代就成为鄂南名校之一:1965年,咸宁高中在鄂南9县录取新生200人,山坡中学就达35人,占原全地区的17.5%;仅过10年,山坡中学即跻身市级重点学校行列:1976年,山坡中学与江夏一中一起,首批被市教委审定通过为原武昌县两所市级重点学校;1986年,被省市教委选定为国家级农村中学政治课改革试点学校。从此,山坡中学雄风初振,声名远播,带动南乡一股异常强劲的求知读书热,70年代晚期和整个80年代,学校班次逐年增多,规模不断加大,高考成绩骄人,1979年的毕业生王幼松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就是这一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在刚刚步入新岁月的门槛之时,1991年,学校由于受当时强大的中专热的冲击,加之内部机制的凝滞,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但是,山坡中学没有气馁,而是团结拼博,群策群力,于90年代中期艰难崛起,并在世纪之交再创辉煌:1992年-1994年区教委在我校召开了“内部机制改革现场会”、“微格教学观摩现场会”,学校领导还在区委礼堂向全区人大代表作了“山坡中学启动全面改革”的典型发言;这之后,学校领导还在区委礼堂向全区人大代表作了“山坡中学启动全面改革”的典型发言。学校在扶壮工程、竞聘上岗、课堂模式、常规教学及人员流动上建立起系统、有实效的规章制度,以人为本,铸师德、扬师魂,狠抓教学环节管理,落实教改创新措施,严格学风考风纪律,大力弘扬先进,2000年高考,学校上省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001年,跃升至160多人。尽管南乡经济相对滞后,尽管受到周边地区招生的一定冲击,但学校新生人数每年仍以较大幅度增加,2001年已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山坡中学共输送初中毕业生34届,计6282人,高中毕业生38届,人,总数近15000人。今日的山坡中学,已成为南八乡学子求学的必然选择,成为南八乡人民科技腾飞的大本营,是江夏教育不可或缺的培英育才的基地。 山坡中学的校容校貌,从始建时的低湿草棚到今日的高楼大厦,学生的校园生活,从原来的三点一线到今日的五色斑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学校现有教职工宿舍楼三栋,一栋建于1986年,四层楼,总面积1500平方米,入住24家;另一栋建于2000年,五层楼,总面积3200平方米,入住30家。还有一栋建于2008年,入住30家。教学大楼一栋,建于1984年,2001年暑期进行了全面装修,有教室28间,实验室2间,各类小办公室6间,图书室3间,大小会议室2间,总面积3800平方米。现代化综合楼一栋,建于2001年,内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阶梯教室1个,仪器实验室6个,各类办公室22个,荣誉室1个,师生制作室2个,四层楼,总面积2700平方米。教学楼和综合楼实现微机联网,电话总控。单元式学生公寓一栋,可入住男生780人,女生350人,配有专职人员全天候服务。另有单间、套间、单元式教工住房8栋,学生宿舍1栋,体育活动室、兴趣小组活动室、广播室、演艺室齐备,设有小卖部1个,多元式食堂一栋,教工活动室1个,乒乓球台8组,建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足球场1个,单双杠、云梯、多组联合器材一应俱全。新修的水泥路贯穿校内外,翻修的水塘和精养鱼池,整修了操场和看台;在乡政府和星明村的大力支下,2001年秋斥资近10万元,扩建整修了水井,基本上解决了山坡中学历年来成为老大难的吃水问题;重新设计和修建了学校门楼,规范了布局,绿化美化了校园。学校还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聘请了专职法制副校长,设立了全天候的门岗,师生凭证出入,秩序井然,风气淳正。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驻足回眸山坡中学壮大奋进的53年,注目这段历史,不由后继者不心旌摇荡,激情在胸,充溢着续写伟业的豪情。承继53年辉煌,再创教育新篇,我们决心在历史的回声中蕴发强音,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近年来,六十四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桥口前茅,并持续保持上升的势头。2005年,万俊男同学以546分的中考成绩成为武汉市中考“末代状元”;2006年,初一年级李静同学在楚材杯作文大赛中,勇摘武汉市初中组特等奖的桂冠。2006年、2007年、2008年中考达十一中计划生录取线的学生都突破百名大关。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形成特苗特育、特生特教的教育风格。科技小组、体艺小班、英语俱乐部中涌现出大批特色小人才在省、市艺术“小人才”的比赛中,学校每年均有数十人次学生获奖; 2005年在《国际英语》大赛中,我校荣获团体大奖。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在内涵发展道路上,六十四中人正以信心百倍,迎接挑战,我们坚信:六十四中的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更辉煌。
2009年评为武汉市市级示范中学,2010年评为省级示范中学。全省有27所省级示范中学,附中排名第10名。一般是市级示范过五年后才能申请评为省级示范,但附中办学严谨,一年内破格评为省级示范中学。附中教师队伍: 1、教师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2、教室聘用制度10年,一年一签,过关的,四年一签,间隔四年后,五年一签,达到十年后,就是终身聘用制,与企业运作模式相似,优生劣汰。这样让教师队伍迅速成长,重视教育,爱岗敬业。特别介绍了三位特殊老师,王主任,英语比武一等奖;余老师,优秀骨干教师,初三数学老师;魏老师,历史老师,学科带头人。同济附中坐落于大学校园之中,学习氛围宁静幽雅,学生生活便利,安全保障得天独厚。学校内部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所有教室都安装有暖气和空调,并安装了“放心水”工程,充分体现了“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所有教室里均配备有书柜,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阅读,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8年,学校更是斥资300万进 行了标准化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硬、软条件都再上新台阶: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微机室、实验室设施一流;功能教室设备齐全而先进。
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坐落在鄂东古镇仓埠街,其前身是誉满全鄂的私立正源中学,始建于1931年。解放后新洲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严格、扎实、认真”的优良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领先全省,闻名全国。1962年同黄冈中学等十八所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1965年同北京景山、上海育才等六所中等学校被教育部定为全国教改实验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新洲二中继承和发扬老二中的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全面实施和谐教育,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又以武汉市最高分通过市级示范学校验收,一代名校再创辉煌。 新洲二中 现有专任教师226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在编在岗行管人员6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2人,市区名师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5人,优秀青年教师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4人,高级教师71人。学校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深化教学的前沿改革,一个市级科研课题和三个区级科研课题相继结题。结合课题研究制定了各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针对不同学生分类推进的方案,把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本上来。 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观,狠抓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素养的提高。规范了《师德建设十要》、青年教师“135”发展工程、“拜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制度,强化校本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新人辈出。
黄陂区泡桐第二中学新建于1994年8月,坐落于巍巍云雾山下、滔滔黄孝河边。学校紧临祁泡公路,毗邻“武汉后花园”——木兰云雾山景区。虽然建校历史不长,却已是黄陂区“窗口学校”,武汉市农村地区唯一的“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和“湖北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68平方米。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有教师112人,其中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者占80%以上,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20名。近3年共有20多名教师在市区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或“教学能手”称号,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区内的名师。 泡桐二中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劳动实习区分界明显,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拥有一流的教学楼、科技楼、全塑胶运动场、食堂及学生公寓。配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有太阳能学生浴室。校园环境优雅,先后在校内开辟了四处植物造园,修建了多处小桥、曲径、凉亭、回廊,在茶叶、花卉、膏塑三处教学实习基地,摆放了陆羽、屈原、雷锋、达·芬奇等古圣今贤的雕像,既美化了校园,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位于武汉市最大的居民新区常青花园内,是武汉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4亩,分别位于常青花园一小区(小学部)和十四小区(中学部),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3400余名在校学生。 学校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创新为灵魂”的办学指导思想,全力践行并不断丰富“主体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主题,以教育数字化和办学国际化为两翼,带动学校向教育现代化腾飞。 学校坚持办学的实验性、特色性、示范性,始终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学目标,以创办“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品牌学校为己任,面向未来办学,面向世界育人,精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合格毕业生。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授予各级各类先进单位、示范学校及教育教学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及以人文为本的管理模式铸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博学善导、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96名,其中高级教师76人,拥有研究生学历20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7名,市级十佳、百优班主任7人,省市级优秀教师10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56人。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为全方位、高层次开发学生的潜能奠定基础,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温馨校园、品位校园、和谐校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外语特色,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充分肯定,外语教学特色成为学校新的品牌。2009年,经武汉市教育局和“歌德学院”严格审查,学校成为湖北省唯一和德国“歌德学院”正式签约的九年一贯制伙伴学校。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开设了第二外语——德语。并与英国、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国的多所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具备丰富的外教资源,长年聘请外籍教师从事外语教学。 学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推行“体育健康人生,艺术美化生活”的校园生活、学习活动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和体育方面特长。学生在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提升,毕业学生升入省级示范高中比例达50%,升入市级示范高中比例达75%。
武汉市吴家山街吴兴北村15号,是1987年创办的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占地面积36261平方米。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80人,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160人;高级职称 60人。 学校建有图书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理化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以及可以容纳300人的多功能阶梯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完备,均按湖北省仪器装备Ⅰ类标准配置。建有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校园广播网、标准化食堂、校园天文台,氛围良好。 学校以“发展教育”为理念,用文化建校,用管理兴校,用质量强校,用队伍立校,用科研促校,用特色亮校,形成了“忠诚、坚毅、勤勉、质朴”的校训;“团结、文明、求实、进取”的校风;“严谨、开拓、热忱、律己”的教风;“勤学、善思、主动、创新”的学风。 学校曾被评为“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湖北省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 “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学校”、“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先进单位”、“武汉市初中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武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
在黄鹤飞舞的楚天,在鹦鹉欢歌的江城,在风景宜人的中山公园旁,在交通便利的新华路边,有一个和谐优美的校园,有一所崛起奋进的学校——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这是一所与时俱进的学校。十年前,她跻身武汉市第一批改制校行列,以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分校挂牌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公办民助的改制初中;五年前,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逐年提升,当初的办学规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她顺利完成规模扩大和校址搬迁; 2008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全市清理整顿规范改制校的调整政策要求下,她迅速转型由改制退回公办;2009年,在江汉区第三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她又从软、硬件全方位华丽蜕变,校园文化品位高雅,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干部队伍素质精良,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水平攀升,近三年来,08年获区教育教学立功奖,07年、09年获区教育教学特殊贡献奖。这是一片开拓奋进的热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在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中,在教育教学改革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激励体现管理人文性,以制度体现管理规范性,以改革体现管理创造性,以绩效体现管理实效性。学校管理日臻完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品位逐渐提升,社会影响明显增强,学校正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跨越前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