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位于汉口自治街242号,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这幢大楼是建筑师沙西设计的,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元素全部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因而圣诺瑟女子中学堪称武汉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典型建筑整个建筑平面呈"U"字型,两侧对称凸出。楼房立面采用三段式构图,正面入口三开间设多立克柱式的门斗,上设4根通贯二、三楼层的多立克式壁柱,中部窄条的窗形与两侧大窗相对,使建筑更加活泼。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户的上下粉白色,红白相间,坡屋顶上覆盖红瓦。进大楼居中的主入口,进门的上方装饰有带宗教色彩的彩绘玻璃,给人一种神秘的沧桑感。楼为内廊式布局,两边墙上悬挂着以办学宗旨和育人教育为内容的巨大展牌,学校的走廊上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联接起来就是一幅百年名校历史沿革的风情画卷。这幢建筑内部设计特别 重视教学功能这一特点,过道很宽,最宽处超过4米,全部都是水磨工艺。楼梯宽阔并带有转角平台,扶手栏杆均饰有雕刻,尤其是每层楼梯的首根水磨石棱型立柱,十分粗犷气派。内廊两边均是教室。高大空旷的空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教室高4米以上,而且楼板都是夹三层,在天花板和楼板之间夹沙灰层,用于隔音。木地板全漆成红色,玻璃门窗外还另安装了百叶窗板。所有的门窗、地板、勒线、天花板饰线都是用的上等木料,且细部装饰均独具匠心。虽经百年使用,大部分仍保持完好。原来一二楼教室的活动板壁加门,壁门底下有轴轮卡在铁槽上,可以调整教室的大小以适应班级学生多少,现在已改成固定墙壁了。学校开办之初为女子小学,后增设高小班。学校自设课程,除安排语 文、数学、史地、理化各课外,增加英文、手工、图画、音乐各课。
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前身为2002年由武汉六中创办的寄宿制完中武汉六中分校,2009年变更为武汉六中上智中学。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发展新区,交通便捷,环境幽雅,是都市难得的学习佳境。学校实行小班教学,全封闭式管理。为确保每一位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的学生真正享受到六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六中领导集体提出了"优质品牌战略",即:在武汉六中原有优质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把六中系列办成精品;充分利用学校123亩校园的环境优势,利用六中的优质资源,和丰富的寄宿学校管理经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教师团队业务精良,专任教师中,有六中调入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有学校多年培养的市、区优秀青年教师,有从周边地市引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为莘莘学子导航。 校园环境宁静幽美,建筑风格典雅。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教学楼、图书楼、科技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馆与古老的欧式办公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现代化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成为球场路、澳门路一大景观。 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是武汉六中的骄傲,更是六中学子敢于争先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武汉六中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生升入高等学校、重点学校比例均位居湖北省前列,涌现出一批顶尖级人才,获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和铜牌的夏煜、段志勇,获得全国、全省状元称号的黄明、余庆、丁捷等都是六中学生的优秀代表。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坐落于闻名遐迩的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50公里。学校始建于1908年,其前身为黄陂县道明高级小学堂,是黄陂废除科举后第一批新式学堂之一。创建者胡康明,潘正道等均是辛亥前后著名的革命家。可以说,道明高级小学堂是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生的。解放后定名为黄陂三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7年被评为武汉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40多人,教职工17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21亩,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活动区,住宿区等几部分。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精良。综合楼内设有学术报告厅,校史陈列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师,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等。其中理化生实验室设备精良,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图书阅览室可供200学生同事阅览。运动场区占地60余亩,设有三个篮球场,标准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生活区建有可供全校师生就餐的食堂,就餐厅可容纳1000多学生同时就餐,此为还有小炒部,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学校师资优良,有高级教师40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26人,其中很多承担了市区级科研课题。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多篇。近年黄陂三中高考成绩优良,特别是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项数据均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列。近年来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及重点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三种人都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决心将三中建成更优秀的高中。 2008年黄陂三中将迎来百年华诞。为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全校师生群情激奋,精神百倍。原副校长邱实特撰赋一篇,赋如下
武汉市南湖中学是一所隶属于武昌区教育局的单设公办学校,地处国家级示范小区——南湖花园城内。学校分设机场路校区、都市桃源校区两个校区,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幽静、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按照国家I类标准配建的各类实验室、功能室,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目前学校拥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41人,是武昌区公办初中窗口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高举“自省教育”旗帜,坚持以“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办学理念,秉承“对内以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校训,遵循“办质量上乘之学校,办人民满意之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培养“自强身心、自省德行、自励人生”的校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南湖学校的“体育精神”和“三视精神”,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南湖特色的合校情、有实效的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水平跻身武昌区一流,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05年5月被武汉市政府认定为“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被评为“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2007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被评为“武昌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05至2012年连续八年获得“武昌区教学质量奖“2008年高标准通过“武汉市初中标准化验收”;学校近几年分别被有关部门授予“武汉市校本研修学校”、“武汉市师德先进学校”、“武汉市家长示范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 “武汉市体育特色学校”等关荣称号。
武汉一初慧泉中学秉承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办学精髓,确定"教育,服务于智慧生命的自主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博、雅、静、达"的校训,形成"严谨求实、文明活泼"的校风,"耐学之苦,得学之乐"的学风和"进德修业,诲人不倦"的教风。实现"育英才、塑名师、铸名校"的办学目标。已基本形成"优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格局,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江城名校。 武汉一初慧泉中学位于汉口民主一街187号(原武汉一中校址),校区内教学楼群雄伟壮观,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园林景观相映成趣,学校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教室、近500平米的科学探究室和数字化实验室,拥有3万余册的图书馆和三个阅览室及设施一流的多功能报告厅等,是武汉市目前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环境最美、教学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高标准花园式初级中学。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清新、幽雅、宁静、和谐的育人环境,你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里,春天桃李芳菲、蜂飞蝶舞;夏天绿树成荫,荷池飘香;秋天云淡风轻,水清石凉;冬天松柏滴翠、红梅映雪。这样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无声的净化和陶冶,实为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圣地。 学校拥有一支"爱有道、学有长、教无痕"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师德高尚、师风高雅、师能高超。这支队伍是一支师资雄厚、结构合理、极富活力、极具团队精神的"铁军"。 近年来,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我校教师2010年在各级各类比赛中, 共有213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3人次,省级奖励42人次,市区级138人次;2011年又有4人次获国家级综合荣誉称号,7人次获市级称号,59人次获区级称号;出版教育理论专著三本,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省级刊物发表2篇,市级刊物发表3篇;参评论文获国家级奖14篇,获省级奖21篇,市级奖22篇,教师参加单项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20项,市级奖17项。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该校是一所改制优质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300多人,24个班。连续10年获江汉区初中教学质量最高奖立功奖,及所有应考学科单科奖。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就是该校91届毕业生。 师资:教职工8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1人。近年办学成绩:近年来,每年考取省级示范高中人数在40%左右,市级示范高中人数在75%(累计)左右,普通高中人数在80%(累计)左右。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位于汉口自治街242号,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武汉十九中在办学过程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主动发展"为教育模式,以"做诚信有为的人"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从1995开始,每年都被江汉区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立功单位"的称号。2003年又被武汉市教育局批准为"比照重点中学"。同时还先后荣获:武汉市“文明单位”、江汉区“文明单位”、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市教育战线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等称号。 武汉十九中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建有塑胶跑道和塑胶的篮排球场,理、化、生实验室的设备一流,计算机校园网的信息点、闭路电视和监控设备进入各个教室,教师、学生可全天上网学习、浏览,学校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全部采取计算机管理,教学楼的每一层楼都安装了直饮水设施,校园内绿树红墙、四季花香,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是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全日寄宿学校。学校始建于2003年,原名武汉外国语学校江南分校。2009年7月转为公办,更名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隶属于洪山区教育局。学校座落在风光旖旎的南湖之滨,占地面积34.5亩。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5人,小学至初中九个年级30个班,共有学生1224人。学校转为公办后,洪山区委、区政府给予学校大力扶持,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实现了平稳过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中考省、市级示范高中和普高上线率均位居全区前列,连续四年荣获洪山区教育局"绩效管理"先进单位和"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学校转公办以来先后被评为洪山区"英语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园林式学校和武汉市标准化学校。学校以外语特色立校,人文精神铸魂为办学理念,以中华情怀,世界眼光为人才培养目标,倡导"体验"学习新理念。坚持外语办学特色,实行小班教学,突出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学历宽厚、具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武汉英格实验中学诞生于2008年6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经区教育局区民政局批准而设立的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初中学校。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麓,与著名高等学府武汉大学为邻,占地面积18亩,现有教职工70人,学生500人。一、历史沿革 1998年6月,经武汉市教育局认定,洪山区教育局在原喻家山中学的基础上举办公办民助寄宿学校——武汉市英格中学。经过10年建设,武汉市英格中学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内部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洪山区配建标准较高的初中学校。2007年2月底,根据市、区两级政府规划,英格中学由喻家山校区整体搬迁至街道口校区。2008年6月,依据省市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英格中学停止了公办民助改制实验,同时成立武汉英格实验中学。二、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5人、本科学历教师5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6人。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0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市百优班主任1人、区名教师名班主任4人、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4人被市教育局公派赴美国、法国、新加坡留学,5人参加国家教材编写,6人进入武汉市中考命题人员库。近5年来,我校教师有600人次获省、市、区优质课、论文、基本功等各种竞赛奖励。2007年11月被武汉市教育电视台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典型进行专题报道。三、办学特色小班教学 为了实现“低进高出、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我校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能够对每一名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英语特色 我校是武汉市单设初中少数具有聘请外教资格的学校之一,常年聘请外教,英语活动丰富多彩,英语氛围浓厚。学生英语听说和交际能力优势明显,在市英语口语竞赛中我校获奖比率和层次均很高,中考成绩更是遥遥领先。 寄宿体制 我校寄宿条件完善。学生公寓配备空调,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洗衣池;餐厅宽敞明亮,套餐营养可口。生活老师专职管理学生吃和住。校园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学生在校期间一律不得外出,外界不良影响被屏蔽,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学生到校及回家均由校车接送。由于实施寄宿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行为习惯、生活自理、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极大提高。四、教学质量 我校历年中考省重点线、普高线升学率稳居全区第一,其中省示范上线比率超过40%。2007年周凝韵、2008年张弘毅、焦楠等以满分位置值成为武汉市中考状元。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竞赛中我校捷报频传,涌现出以汪哲楠、张弘毅为代表的优秀选手(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我校毕业生进入高中学校后发展状况良好,绝大多数考取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如汪哲楠、余松、王珏等同学现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张学睿、陈科名等同学被美国及新加坡名校优录。五、校园安全 我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业成绩,也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食堂及公寓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管理标准,确保学生吃住安全。全体教师热情关爱学生,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武汉初级中学原为党的一大代表、老一辈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亲手创办的、以城市命名的省级重点中学--武汉中学初中部。1997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教委首批批准为“公办民助”改制实验学校。2008年,学校被市区教育局批准为优质改制学校进入的公办学校参与的民办学校。现该校已规范为民办学校。自建校以来,该校一直秉承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为武汉中学制定的“朴诚勇毅”校训,全面实施“人格教育”理念,着力培养人格健全、能力、发展全面的优秀初中毕业生。 学校教学特色突出外语、计算机教学。 该校集中了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形成研究型名师团队阵容和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目前全体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18人,高级教师达55%以上。其中有享受各级政府津贴的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29人,占全体教师38%,多学科备课组被评为武昌区、武汉市先进备课组和十佳备课组。该校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每年均获武昌区文明单位、立功单位,2007年获武昌区“师德先进集体”称号(全区初中仅两所);2009年再次荣获武昌区“师德先进集体”称号。 该校所有教师均为武汉中学教师,共享武汉中学的一切教育资源。该校集中了大批优秀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0%,享受各级政府津贴的教师有11人,湖北省骨干教师3人,学校聘请了王永烈等6名省级特级教师为学校专职、兼职教学顾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