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是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武汉市育才小学确立的新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育才人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精神的领悟,是对新世纪教育的理想追求。 武汉市育才小学是一所有着50年办学历史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省级示范性学校。学校占地32.3亩,现有教师146人,在校学生 3029人,育才广场、个性空间、主体课堂、缤纷看台、时光驿站、怡心园林、葡萄长廊和道德教育廊等,形成了现代化园林式学校风格,营造了贴近学生心灵,促进个性充分发展的成长空间。 多年来,学校始终从面向未来的高度,立足今天,研究明天,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新生长点。以和谐教育为 主题,开展了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现了有外延研究向内涵研究转化,实现了和谐的畅想——确立了有我校特 色的和谐教育理念,构建了和谐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湖北教育》、《湖北教育报》 等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报道。尤其令育才人自豪的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视察了学校, 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面对辉煌,育才人没有丝丝陶醉,而把它作为实现新跨越的支点,倾情构建了个性空间、数字网站为核心的现代育才。为此,学校 确立了“十五”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教育框架把个性化教育的构建作为深化和谐教育实验研究的新目标、新内涵、试图通过构筑主体人格充分发展的性化教育,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手段、以及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病,地处省委生政府所在地,直属省教育厅,学生主要来源于省机关干部的子弟。始建于1962年,1978年度里成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生机示范学校和首批武昌名校。 现有在编教职工107名,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62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拥有42个教学班,2262名学生。
长征小学座落于古城辰州的中心,创建于1974年,始称建设小学,1978年后改称长征小学。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校校园占地面积1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3202人。教职工162人(73%专科学历),其中一线教师91人(88%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以上教师88人,国家、省、市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42人。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管理培育品德,以环境陶冶情操”的德育方略;构建“教改和科研同举,实践与创新并重”的教学模式;实现“办精品学校、出精品教师、育精品学生”的办学目标。
古田路小学地处桥口区西大门的古田二路,创建于1970年。学校占地面积3697平方千米,建筑面积4574.6平方米,生均面积4.83平方米,绿化面积864.5平方米,绿化率100%。学校有微机室、电视台(演播室)、多功能电教室、保健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科学实验仪器设备达到武汉市一类标准,有足球场、篮球场。 我校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770人。全校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硚口区名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青年教师2名,省、市、区骨干教师8人,校骨干教师17人;高级教师35人,一级15人;学历达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本学历15人,大专学历20人,占64%。全体专任教师均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在“建设生态校园,成就精彩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办学成果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古田路小学展现在世人面前。
罗田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03年,现有50个教学班,170余名教职工,学生3100余人。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将100年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确立了“以德立校、以智育才、以艺养性、以体健身”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与时俱进,高举科研兴校大旗,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语四结合”实验基地和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湖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艺术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以及黄冈市“文明单位”、“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少先队荣获“全国红旗大队”、“雏鹰大队”、“湖北省少先 队工作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 学校具有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120余名专任教师中,85%以上具有专科学历,36%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其****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31人。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本着“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以艺陶情”的理念开展 艺术教育活动。学校“红 领巾艺术团”连续六届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活动,届届有节目获奖。其中舞蹈节目《晨曲》、《五彩桥》被教育部关工委、中央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多家单位授予“魅力校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二等奖,并应邀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举办,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收新茧》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花裙子飘起来》获湖北省金奖并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工作走创新之路,把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看成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并扎扎实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按照“实践体验,外化与内化相结合;以人为本,由物化走向人化;回归生活,从分离走向融合”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活动·体 验”德育模式,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罗田县实验小学现已形成自己比较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德育教育有实效、艺术教育出特色,成为
武汉市韩家墩小学位于解放大道170号,创建于 1960 年,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占地面积达 6865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6354.34平方米,配有音乐、美术、劳技、舞蹈、信息、科学实验室、心理辅导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专用功能室共计18间。学校有教室31间,每班配备教学实物展台、46寸液晶彩电、笔记本电脑,建有校园电视台、学校网站、校园局域网,是一所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 。 几十年来,学校以好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坚持不懈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孩子习惯培养,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漫步校园,每一朵鲜花都绽放着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着生机。学校把“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办学理念根植于校园的土壤,物化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体艺科卫、校园环境建设全方位。让校园的每一片土地都弥散着教育的气息。 校园里开设了六大实践体验空间,“动感地带”、“视听平台”、“触控平台、“漂书角”、“开心农场”,、温馨港湾。 六大实践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平台,好习惯教育活动的开展。 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蹴而就,为了使学校的好习惯养成教育特色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学校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发了《韩家墩小学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读本》,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好习惯。 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近日,复兴路小学开展了“幸福教师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论坛活动。活动在欢快的《幸福拍手歌》中拉开序幕。关于“幸福”话题的探讨,分为了三个版块进行。第一版块“幸福是什么”,四位教师通过深情讲述自己与父母、与恋人、与孩子、与学生相处的点滴片段,展现出一幅幅尊敬、关爱、甜蜜、温馨的画面,阐释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动了台下的每位教师,老师们都提笔写下了自己对幸福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接着,围绕“教师的幸福在哪里”这一话题,几位教师或幽默、或深情、或激动地诉说起身为人师的骄傲与自豪,引发台下教师的共鸣,会场不断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随后,在视频短片的带领下,“怎样做一个幸福教师”论题呈现,台上教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台下教师踊跃发表自己的感言,会场弥漫着温馨和谐感人的气息。 论坛活动结束,校长叶文震、书记江琴寄语全体教师:体会幸福、感悟幸福、更要学会创造幸福,在幸福教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健康成长。
武汉市汉南区乌金农场子林小学学校建有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各类设施达一类标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办学成果近几年来,学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5月14日上午,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多功能教室中座无虚席,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武汉市高效课堂课题组第六协作组样本校”的展示活动。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于2012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本次活动是学校对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及展示。 活动中,江汉区教育局杨振威局长首先致欢迎辞,武汉市教科院李光杰主任、江汉区教研室陈怡主任以及洪山区教研室陈爱忠主任亲临指导。高效课堂课题组第六协作组成员以及全区各小学分管教学的领导及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了此项活动。 在活动展示环节中,吴莹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心智课堂”教学模式及课题研究的推进情况,王英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课《将军与蜘蛛》,以课例展现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随后,鞠慧珺主任主持全校语文老师以这节语文课为载体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最后,市教科院特级教师李天恩老师对展示的语文课及互动教研活动进行了激情洋溢的点评与指导,并对本次展示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活动真正起到了课题研究样本校的引领和辐射效应,必将为“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