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店乡中心小学位于姚店村二组,建于1975年。原名红星小学,1984年更名为姚家店乡中心小学。服务区域为姚家店村、长岭岗村、枫相树村、新桥河村、黄莲头村。学校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高学历比例达到95.8%,本科学历37.5%。有8个教学班,学生41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十佳”学科教师4人,课改专家组成员3人。 近几年来,市、乡、村三级领导把教育工作直接拿在手上,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校园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消除了土木结构,实现了砖木预制结构,教育技术装备达省二类标准。 学校着眼于发展,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教学效果良好。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宜昌市寄宿制示范学校”、“宜都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宜昌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宜都市示范学校”。音乐课题通过中央教科所鉴定,共有1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有30多人次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秀丽的清江与壮丽的长江,在这里撞击出绚丽的巴楚文化,两江汇集全部的灵气与力量,在这里铸就自己文化的又一传承者和创造者――高坝洲镇中心小学。 学校创建于1985年,服务于中坪村、曾岗村、陈家岗村及镇直各单位,辐射人口四千余人。1994年,四村投入六十余万元,将原来四合院形的平房改建成1799.8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扩建运动场4982平方米。现有校园总面积10578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8.3平方米;校舍面积3249平方米,生均面积11.8平方米。有标准的200米圆形的运动场一个,配套的课桌凳、生物园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设施达到国家二类标准。2002年村投入15万元建教工宿舍楼一栋,解决了教师的住宿问题。2006年由国债资金专项拨款35万建综合楼一栋,重建食堂、厕所,新建学校宿舍,对教学楼外貌进行了维修,对学校大门进行了改造,硬化校门前路面,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多年来,学校凝炼出自己的治校理念:勤奋求实,创新求真,力求让每个学生在人生航程上激情扬帆。构建了“规范+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德立校,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绿化环境怡人,文化氛围浓厚,先后被评为“宜都市绿化合格学校”、“宜都市示范学校”,被宜昌市授予“花园式学校”荣誉称号。
红花套小学座落于长江之滨、荆门山下,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乡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6019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走进校园,绿树成阴,校舍、草坪、雕塑交相辉映,是宜昌市首批命名的“花园式学校”。1999年12月被宜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定为“宜昌市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867名学生,43名教职工。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教师35人,骨干教师4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0人。 学校坚持“管理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开放和谐,全面发展创名校”的办学思路,突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1999年被全国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究会确定为“注提”实验学校;2001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实验学校;2003年被省教研室确定为“活动课程实践与研究”实验学校。 三年来,教师在《湖北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报》、《中国青年教师》、《中国语言文字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三十多篇。先后荣获了“宜昌市示范学校”、“宜昌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宜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单位”、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宜都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宜都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738年,新中国成立定名为城关小学,1981年挂牌为实验小学,学校占地14112㎡,建筑面积650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973人,教职工82人,其中退离休22人,学历达标100%,大专以上学历占83%,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5名,县级骨干教师24人。 学校辅助教室齐全,设备设施比较先进,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并有摄像机3台,非编辑2套,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电视机,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学术报告厅一间,学校校园网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提出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争创强校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是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学校。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两项教材实验已坚持20年,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现代小学数学”,另有多项市级科研课题,学校科研工作管理比较规范,基本形成了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 近一些年来,学校教师获国家、省、市、县表彰达60人次,在各级竞赛中,获奖达400人次以上,其中国家级奖励39人次。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达350篇。学校被定为“中央教科所教研中心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学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数学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科研兴校试点示范学校、宜昌市示范学校、名牌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
长阳实验小学,位于县城东风岭小区,仰望鸡公山,俯瞰江水,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县教育局直属学校,是孩子们理想的学习天地。 学校始建于1954年,历经四次迁址,三次更名。1988年,县委、县政府根据长阳的教育发展形势,决定将原后山小学改为县管的实验小学,自成立以来,几经发展,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200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7057.8平方米,建筑占地1874.5平方米,三栋三十三间教室的教学大楼阶梯排列。一栋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内设阶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美教室、劳技室,投资近200万元的科技综合大楼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02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学校档案室达到省一级标准,建起了标准的运动场。 目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在小学高级教师51人,小学一级教师18人,经济师1人,技师1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44人,中师及高中学历25人。学历合格率98.3%,岗位合格率100%。县级骨干教师18人,第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有3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有30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有200多篇教研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建校以来,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以校长张文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教育科研为先导,围绕“以德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扬民族精神,育创新人才,铸清江师魂,创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构建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实施“和谐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开展了“小学思想品德礼仪教育研究”、“民族器乐进课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学开放式教学策略与研究”,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等十多个课题的研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整体改革“和谐教育”实验课题通过市级验收,被评为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创新教育研究”课题被评为省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滚动课题,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土家文化艺术教育为特色,深化艺术教育,继承和弘扬土家文化,取得了可喜成果。2000年12月,学校在县民委、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长阳土家少儿艺术团”。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土家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探讨,音乐课题实验被湖北省教研室评为“音乐教改先进单位”。学校艺术团多次赴武汉参加湖北省中小学生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并获奖,在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中获金杯奖。几年来,学校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教育形式多样化、量化考核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整体改革格局,建立了“三线合一”管理网络。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以“四制”改革为中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四级十项”达标,在学生中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推出了“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探索了一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 学校被国家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称号,是湖北省“少先队示范学校”,中共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曾多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先进学校”、“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新的世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全体师生员工决心再接再励,再创辉煌的明天。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是秭归县城东迁茅坪后,驻港部队官兵于1998年捐资120万元援建的一所学校,地处茅坪镇桔苑小区。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947名学生,教职工57人。经过九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校被评为湖北省“绿色学校”和市“示范学校”、“示范家长学校”,先后获得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单位”、“学雷锋先进集体”、“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县“文明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单位”、“科技贡献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