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石桥中学创建于1953年,建校50多年以来,以“勤、诚、严、活”为校训,以“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积极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经过几代贺中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长沙市花园式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宁乡一所窗口学校。学校现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两栋,综合楼、学生食堂、教师住宿楼、风雨操场各一栋。学校占地48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校园绿代面积50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10多人,教职工39名,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32人,本科学历30人,其余教师均为本科在读。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蓬勃开展,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互动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在全县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市级课题《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省级课题《运用学校网络资源,研究学校周边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等对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赛课、论文、经验材料、辅导学生等方面获得省市县各级奖励达120多人次。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达240多人次。 2001年以来,学校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建成了100M校园网,多媒体教室2间,语音教室1间,学生机房2间,电子备课室1间,建有学校网页,添置种类教育教学资源达80G以上。 近年来,贺石桥中学在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上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一、四中重点高中,普高升学率、普高录取率,学生毕业率等综合指标,稳居全县前十名。学校少先队的号鼓队得到了县市组领导的好评,为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也吸引了县内外一些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校团支部举办的文学社也取得成功,近三年来,文学社的成员在省市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达百余篇,参加各类征文竞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达300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我们全体贺中人在更加努力,创造贺石桥中学新的辉煌。⊙
偕乐桥中学的前身为1940年创立的喻氏泉田小学,校址设知本祠。1944年,改名为泉田完小。1953年,搬至东务山八石头,更名为八石头完小。泉田校址成为区公所驻地。1958年8月,八石头完小校址改办初级中学,完小又搬回知本祠,更名为偕乐桥高小。1961年,罗溪寺小学并入,更名为偕乐桥完小。1970年增办初中班,1972年增办高中班。1979年高中班停办。1980年,小学部搬出,学校成为偕乐桥人民公社初级中学。1982年起,为偕乐桥区重点中学。1995年撤区建镇后,为镇基地初级中学。 学校北傍美女山,南依乌江水。“两基”验收以来,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现占地117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300平方米,劳动生产基地76.5亩。实验室仪器总价值达18.8万元,达二级标准。图书室藏书达10000余册。装备了微机室,电脑达65台。有教学班14个,学生762人。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学历方面,获本科学历的有33人,达专科学历的3人。专业技术职务方面,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 学校管理规范,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素质。特别是2004年——2007年,升入一中学生达24人,四中、十三中等省示范高中达80人,学校在县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排名分别为第七名、第九名、第七名,在全县农村中学名列前茅;此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所获名次之多为全县农村中学瞩目。 其中罗文海获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喻磊获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喻治江入选省集训队获岳阳国际龙舟锦标赛金牌。 学校教研风气浓厚,被县教育局定为“县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开放型语文教学》获县成果二等奖,《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活动研究》课题获县三等奖,教师论文有140余篇,获县、市、省、国家奖励;校本培训工作受到县表彰,2006年被评为县校本培训示范校。 学校多次获县授予的荣誉称号。1987年获县“文明单位”称号,1990年、1999年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5年为县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4——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奖,2004年少先队工作获得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称号,2005年获得湖南省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1月被评为宁乡县“学、研、管”初级示范初中,2006年获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初中组第七名,县中学生文艺汇演初中组三等奖,2007年3月被评为宁乡县“学、研、管”中级示范初中。学校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走“全面育人,德育为首,教学为重,质量为先,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路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偕乐桥中学建设成农村一流、县内知名的初级中学。
朱桥学校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原名“维新学校”,1978年更名为朱桥完全小学。经过80年代、90年代多次建设,现已经初具规模。红线图内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面积3760平方米,运动场7000平方米,幼儿活动场2000平方米。教学设备处具规模,有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国家远程教育接受室,现有计算机15台,图书6830册,教训仪器1850件,基本配齐教学设施。现有财产总值120万元左右。 朱桥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15人,学期前学生28人。有专任教师13人,幼师一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的7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13位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 朱桥学校是朱家桥社区的一所小学,从2003年以来,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学校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的宗旨,做到了管理规范,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同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杜绝了严重违纪和安全事故。做到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三风”建设越抓越好,教育质量处于镇中上水平,学生人数稳步增加。现在全校300多师生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教风好,学风正,学校声誉越来越好。近几年来,共获得国家级荣誉5人次、省级10人次、县级40人次、镇级50多人次,学生各科考试合格率98%以上。 朱桥学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长沙大学附属中学(原长沙市第25中学)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始建于1963年,曾四迁校址。先后由始建地暮云市搬迁至高塘岭,荷花池,洪山庙办学。附中位于开福区新世纪片区中心地带,毗邻长沙学院,紧邻福元路及二环线,东近湖南广电中心,傍月湖之浩荡,倚浏水之灵动,承洪山之博厚,拓福元之福地,树立了长沙市基础教育新形象,对长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学校培养并引进了一大批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四分之一,其中有连续21年从事高三教学的开福区首届明星教师胡国星,有教十届高三、35岁不满即被评委高级教师的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姜国雯等。这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整座校园山川相映,品类繁盛,廊腰缦回。白墙高矗,溢神工之优美,红幅横持,报一时之佳音。这是一座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学校:学校投资500万全面实施校园智能化建设,先进的教学设备可实现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学校提供优质的校园服务,校园一卡通可方便地在校园用餐、洗衣、借书、考勤等;校园全方位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提供先进的校园安全保障。
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初级中学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员工2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7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15人。教学班9个,共有学生372人。1991年,经省、市验收,成为宁乡县第一所农村合格初中;2003年,以县督导评估,评为“规范化初级中学”,2005年经县教委评估为“学·研·管示范化初级中学”。。学校自2000年以来,连续七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在戴龙光校长(36岁,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2002、2003、2005、2006、2007年被评为“乡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教师”并记三等功,2005年被评为县名优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原则,以“以德治校、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创校”为办学宗旨,近几年来,学校得到飞速发展。学校大胆运用“学生、家长评价教师”的管理办法,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这一科学管理办法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好评并推介。学校注重科研,大胆改革。2001年主研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获市二等奖,2004年主研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获县优秀奖后。“合作式作文评审”这一个课题以在县教研室立项,并进入了中期实验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学校一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自2000年来,在县体育运会上连续多年获得农村中学生第一名,而且黎巧玲同学参加长沙市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夺得跳远初中女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有近200人被定为音体美各类特长生,其中有15人被省重点中学录取;参加各类竞赛有50多人分别获省、市、县奖励;2000年在长沙市航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一等奖;2001-2006三年被评为县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枨冲镇青草初级中学,距离浏阳市城区10公里,位于百里花木走廊青草段,交通便利。前身为青草农中,创办于1958年,校址多次搬迁。先在青草林场,后迁至青草石咀桥,1978年迁至现址并更名为青草初级中学。 目前,青草中学在校学生407人,8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总数43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37人,女教职工21人、男教职工16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5岁,中学一级教师20人,本科学历30人,各科教师配备合理。学校校园面积22667.8平方米、学生人平均校园面积62.1平方米,建筑面积8728.5平方米,绿化面积7600平方米、绿化率达30%。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合理。拥有300米标准全封闭运动场,标准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等体能训练基地;拥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楼1幢、综合楼1幢、教职工宿舍楼1幢、学生公寓2幢、食堂、礼堂、电子备课室、微机室、高标准多功能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文印室、医务室、美术室、劳技室、会议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舞蹈练功房、音乐室、心理辅导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材物保管室、团委办公室、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生化器材室、物理器材室、电教器材室、生化准备室等应配齐全。学校各项设施完备,制度完善,各项器材使用率高。图书室藏书16350册,阅览室专人管理,全周7天有5天向学生开放,学校年度订阅报刊杂志25种,订价达3千多元;多功能电教室拥有全市一流的2500流明投影仪及成套设备;班班通都已到位。其它各种器材基本能满足各种教学或比赛的需求;食堂安全防范意识较强,饭菜可口、达到市防预卫生标准,全天候保障师生冷、热水供应;饮水系统于今年上期投入使用。学校熟食店、商店经营规范,为学生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3600平方米40多个花坛在各班学生的精心培养下,把校园装点得四季如春,俨然就是一个花园式学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开心、教师顺心、家长放心。
长沙县杨梓中学位于长沙城北15公里处,长沙市三环线和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在附近的毛塘小城镇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学校一直管理严格,教学质量优良。随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近年来,镇政府和镇中心学校已投入资金为学校新建了礼堂、围墙、校门以及电教实验综合楼,并对学校操坪进行改造。同时,还改造了600多平方米的寄宿生宿舍,兴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后勤用房,添置了整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 杨梓中学原址是杨梓冲的李氏祠堂,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副总理 李富春同志的祖籍宗祠。1951年李达等有识之士在此创办了达道小学,1960年增设了附中班,1971年增设高中班,更名为杨梓中学。文革结束后,高中收规县办,杨梓中学中保留了初中部。杨梓中学现有14个教学班、65位教职工、646名学生。
我校位于长青公路旁,原是一所初级小学,在村党支委、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下学期合并成完小。 学校现有学生一百多人,教职员工9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5人。整个学校学习风气好,氛围好,每一位教师对工作尽职尽责,学生单纯、活泼,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校园环境虽简陋却干净整洁。学校现已开通校园网络,拥有现代远程教育二类标准设施,并已投入使用到学生的课堂教学当中,让本校学生逐渐跟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开通了红领巾广播站,得到了广大社员的一致好评。 现在,年轻的青竹小学正满怀信心地走在探索现代教育的征途中,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发!⊙
沙坪中学坐落在开福区最北端的沙坪集镇,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的初级中学,拥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在校学生398人,其中寄宿生205人。沙坪中学拥有36年的办学历史,建校以来逐渐形成了勤奋务实的教风和谦逊扎实的学风,一直以质量立校,历年来中考成绩都十分优异,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领导在不放松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学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地区服务的崭新理念,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态度,从学校硬件到教师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万安县沙坪中学位于万安县沙坪镇墟镇杨屋村,创办于1958 年9月。招收个班,定名"沙坪初级中学"以后逐步扩大,1976年开始增设高中,招收学生108人,2个班,学制二年。主要招收棉津、沙坪、柏岩公社的初中毕业生。初中4个班,学生210人。改校名为"万安且县沙坪中学",1980年中小学分离,1982年高中部并入万中,1984年转为农业高中,招收64人,1985年设3个农业班,学生123人,学制三年,初中5个班,有学生245人,1990年有初中6个班,农业高中3个班,有学生511人。农业高中结合农业实际,开设有柑桔专业等。1999年恢复办普通高中。现在是一座规范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历任校长: 刘世佐、刘一帆、刘红普、刘世佐、林晖、肖烈锴、孙海林、温育善。现任校长廖章二,副校长:邱源旗、刘体国,教导主任张果生。沙坪中学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构建安全、优质、和谐的校园。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常规教育,围绕主题开展活动,突出特色教育,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获得教学育人的最佳效果。教学工作中"教学常规"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效果倍受社会好评。沙坪中学地处赣江河西,万夏公路旁中段沙坪镇阳屋村。学校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史至今有46年,历史悠久。1970年创办普通高中,1984年改为农职中,1999年恢复普通高中,是全县仅有的两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之一。 办学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历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沙坪中学不断地发展壮大,尤其是近两年,学校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学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万安县河西一颗耀眼的明珠。一、多方筹资,加快校园建设90年代初,沙坪中学除三幢砖瓦结构的房屋外全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每当下雨天特别是春季是校领导、全体师生最担惊受怕的日子。为了解决沙坪中学全体师生的后顾之忧,校领导出谋划策多方筹资金,几年来沙坪中学土木结构式的房子已成为历史。教学大楼,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师生食堂一幢幢相继拔地而起,为沙坪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上级支持和本级政府配套资金。2001年通过争取国债资金42万元,市县配套资金20万元及镇政府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于2001年12月建造了建筑面积2036.0m2,总投资764万元的教学大楼。发动教师集资,为了解决教师住房紧张,改善教师住宿条件。2002年1月通过教师集资建起了建筑面积1180.0m2,总投资61.04万元的教工套房。24户教师在2002年春节前搬进了新房。吸纳社会资金。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2002年10月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办校,由承建方带资、学校分期付款的方式建起了40间带有卫生设施,面积1800.0m2,总投资103.82万元的学生公寓。学校自筹资金。2003年5月学校自筹资金又建起了建筑面积500.00m2,投资20万元的单身教工宿舍。为了改善师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2004年8月学校建起了建筑面积519.83m2,总投资32.9万元的师生食堂。开源节流弥补学校资金紧张,改善校园环境。由于近几年学校连续进行校园建设,学校资金非常紧张,但是,要把沙坪中学办成花园式学校,创造良好的良人环境,是每个校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学期全体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两次大型勤工俭学劳动,依照学校既定规划,平整硬化学校场地,栽花、草、树木,建成了一个400米的环型跑道运动场。除运动场跑道外,学校所有地面都已硬化和绿化。目前,学校总面积23340m2,其中绿化和硬化面积占1948m2。建起了文化长廊,晚上文化长廊灯火通明,一串红、菊花、月季、大李花等在校园校园里相继开放。每学期学校节约资金6万多元,三年来为节约资金近40万元。开展毕业班捐赠活动。从2003年毕业班开始为了让毕业学生给学校留下纪念实行自愿捐赠活动。2003年毕业班捐赠建了一个新的水泥篮球场,用去资金1.5万元;2003年毕业班捐赠建了一个新的升旗台,用去资金0.5万元。二、落实责任,强化校园管理全员参与、层层落实,划分责任,为了加强管理,我校制订了沙坪中学校舍安全制度,将各幢房子划分全体老师。由行政人员牵头对负责分管的房子经常性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要求每月底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总务处,由总务处负责整改落实。这样,加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消除隐患。通过班级评比,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每学期初,总务处对各班所在范围的财产如门窗、玻璃、课桌凳等进行了清点,绿化地也划分到各班中去,政工处经常以班会、晨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总务处经常对各班的财产、绿化区进行检查评比。通过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也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自觉爱护公共财产,损坏财产要赔的良好风气。"将沙坪中学建设成一所花园式的乡村中学"是沙中师生的愿望。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花圃工。在花圃工的指导下全体师生都能识别四五种花卉。以前劳动技能课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如今劳动技能课学生走出课堂在花圃工的指导下学会花卉的育苗,栽培和管理。三年来,师生培育各种花卉6万余盆。如今春有雏菊,夏有一串红,秋有菊花,冬有金菊。三、以人为本,提升校园建设档次沙坪中学在校园建设中,注重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感染力,着力打造"花园式"学校,并结合本校农村中学的实际,不追求豪华富丽,突出塑造以"自然、清新、朴素"为特点的校园环境。走进沙中校园,站在庄严大方的标准旗台上放眼环顾,人行道旁绿树成荫,彩瓷砖地上花团锦簇,大树修竹相映成趣,青草棕榈生机盎然,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地清新自然。置身其中,心灵不知不觉溶入其间,得到了一种朴素之美的陶冶。练好"外在美"的同时,学校注重修炼好"内在美",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需要"的学校环境建设服务思想。学校建设了校阅览室,每天分中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对学生开放。兴建的文化长廊--矗立的柱式路灯,郁葱的青柏,洁净的铝合金灯光阅报栏,共同营造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成了学生课余时间最佳的去处。建有400米环形跑道,4个标准的水泥硬化球场和5张标准的水泥浇铸的乒乓球桌,成了学生课外尽情驰骋的战场。学生课外有书可看,有地可玩,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再穷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还强化后勤的服务意识,完善后勤服务设施,多方筹集资金对校园供水设施下大力气进行改造,保证了学生一天24小时能随时用上洁净的自来水。购买了开水箱,建造了热水房,保证每位学生每天都能用上一瓶开水和一桶热水。放眼县内中学学校,能做到这一点的廖廖无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沙坪中学校园建设的目标。"多方筹资,强化管理,突出特色,以人为本",这就是沙坪中学校园建设的发展思路。一代又一代的沙中人,励精图治,终于铸就沙坪中学今日之辉煌。沙坪中学,这颗河西明珠,以它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大批求学者的目光,日益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沙坪中学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长沙市长沙县跳马中学学校简介/介绍——学校有教学班6个,学生285人,教职工23人。 校园面积32450平方米,生均113.9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067平方米,生均17.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123平方米,生均3.94平方米;教职工宿舍600平方米,人均26平方米。 仪器总价值132828.5元,达国家2类标准;图书8032册,人均26.1册,有250 米跑道,体育器材达2类标准。 有劳动生产基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生均140.4平方米。 有专任教师22人,学历合格的20人,合格率91%。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6人,新参加工作1人,任职合格率10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