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原市四中)创办于 1938 年,由衡阳天主教会创办,原名仁爱中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雁栖湖畔,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高、育人环境差的市示范性高级中学。
株洲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2年,是株洲城区基础教育的发源地。学校位于湘江之畔,庆云山麓,校园布局合理,林木苍翠,紫藤摇曳,石雕与曲廊顾盼,红花与绿草相映,处处有胜境,四季发春华。校园占地面积72亩。现有教学楼4栋,校舍面积32302m2,可设70间教室;综合办公楼1栋;科教楼1栋,学生公寓2栋,学生公寓面积6700m2,最大容量为1200个床位;师生食堂1栋,面积3200m2 ,可容纳1000名师生同时就餐;艺术培训中心1栋;25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一个和一个塑胶风雨跑道。能基本满足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校园内绿化面积约27000平方米,绿化率达43%,是静谧的园林式校园,2010年被评为“株洲市绿色学校”。 七十年的风雨岁月,几代园丁辛勤浇灌,一中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民满意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搏”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励志、笃学、修德、成器”的校风,“尚德、博学、谨行、善导”的教风,“刻苦、互学、善思、奋进”的学风,一中成为了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2003年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改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牌匾。学校现有行政班级36个,在校学生1400多人。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教师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7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城区骨干教师15人,教师数量足够,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校重管理、求内涵、强队伍、创特色、提质量、树形象,连续6年实现高考人数新突破,获“株洲市教学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教育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湖南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和“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湖南省怀化市铁一中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创建1973年秋,1997年8月被湖南省教委批准为省级示范中学。现有 42个教学2300多名学生,教职工18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被湖南省绿化委授予“花园式学校”称号。怀铁一中始终注重以人为本,科研兴教,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优良。近几年来, 教师教学科研共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200多项。为国家 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仅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三所一类名牌大学的就达100余人,近两年本专科上线率高达95%以上,被怀化市授予普通高考“突出贡献单位 ” 科技馆,内设校园网控中心、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音乐美术 训练室,文学社活动室和心语室。校园网控中心向遍及全校上百个网点传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全新信息,使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全校所有办公和 教学电脑都可以通过校 园网连接国际互联网,使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快速获取更新更广的信息和资源.
在长株潭三市融城的中心地,与湖南钢材大市场毗邻着一所绿茵环抱、鸟语花香的,有着四十年精心育人历史的初级中学——长沙市天心区披塘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8322平方米,建筑面积2076平方米,其中教学综合楼 1258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投影室、电脑室、实验室等完整的功能室。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5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 ,中学一级教师20人,中高级所占比例为100%。其中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2007年由天心区教育局认定的区级骨干教师2人。 2005年9月学校确立了“一年硬件上台阶,展示活力;两年管理再完善,彰显形象;三年质量誉天心,规模扩大;五年影响遍长沙”的五年规划。围绕这一规划,该校在工作中突出了“一个重点”,即以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为基础,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色,实现了校园网络平台师生共享、教学办公网络化和信息技术学科化;抓住了“两个关键”, 即一抓软件管理,二抓硬件建设。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环境的优化,走上了城市化下农村教育的特色之路。 学校近年来着力队伍建设,以大教育的观点熔炼“五项工程”:以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精神熔炼名校长,现任校长为“友谊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天心区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天心区第二届人大代表;以校本研训为平台熔炼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采用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听评课研讨和问题跟踪,形成了以“案例分析为平台,以校内引领为渠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常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建立健全了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科学生评价体系,初步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以“行为规范十好”(说好话,上好课,写好字,行好礼,做好操,扫好地,护好墙,走好路,吃好饭,乘好车)教育为核心熔炼校园风尚;以深化制度改革和人文关怀为基石熔炼和谐氛围,“宁静而为,无争有为”成为学校管理、教育、学习、生活的主旋律,师生一道成长并快乐着;以“三位一体”目标责任分解为主线熔炼家、校、社区整体教育工程。由此,近三年中考成绩一路上升,位居区内前列,近两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1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5项。 学校将坚持以“成人成器、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健全人格、丰富知识、开发能力”为育人目标,走以内涵为主,外延为辅的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Hengyang No.26 High School),学校坐落于有着“雁城”之称的衡阳市,学校始建于1959年,占地约50亩,前身为国营二七二厂子弟中学 ,1970年开办高中,2006年学校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移交至衡阳市教育局,并正式更名为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09年学校停办初中,2011年9月,经衡阳市教育局批准,衡阳市八中在我校设立衡阳市八中二七二分校,2014年学校加入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15年学校被衡阳市教育局评为衡阳市示范性高中,201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衡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示范性重点高中。截止至2019年,学校已有60年的建校历史、衡阳市教育局直接管理13年时长,成为衡阳市八中分校7年时长,现有教学班级20多个,在校师生1000多人
衡阳市七中坐落在美丽的湘江之滨,是珠晖区境内一所市直属完全中学。学校现占地27亩, 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9人,在职教工17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70人,初级教师34人,整个校园小巧、清静、优雅。学校拥有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配有先进的电视教学设施。拥有理、化、生、劳技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体操房等十二个科技活动室,开通了校园网络,高考上线率、录取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该校的日语专业,享誉国内外,十年来共为十几所重点大学输送高水准的日语新生近200人,向日本输送留学人员30多人,且在每年举行的全国日语征文比赛中,均有2人以上获得并免费赴日访问交流,2005年正式启动赴日留学直通车。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直“优秀学校”。衡阳市第七中学是衡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创建于1921年,其前身为“湖南私立大同中学”。该校创始人蒋巩根为第一任校长。1951年2月,市青华中学(1946年成立)并入大同中学,1952年9月,市咸益中学(1946年秋成立)并入大同中学,更名为衡阳市第七中学。光阴荏冉,沧桑巨变,八十多年来,衡阳市七中已由大同中学创建之初的六个班、二十多位教师、两百余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有四十多个班,一百七十多位教师,两千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校容校貌、教学设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十多年来,七中毕业的高、初中学生共达三百来人,他们遍布三湘四水和中华大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湘潭市第七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迄今已有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坐落于岳塘区板马路2号,离繁华的板塘铺近在咫尺,交通非常方便,但又处在城郊的位置,闹中取静,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极适合于学子求学。 不仅拥有极佳的读书环境,湘潭市七中近年来极为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包括诗词楹联在内的国学在这里推广传承尤为引人瞩目。步入市七中校园,你便会感受到中华楹联文化在这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教室,门口都可看到醒目的对联,这些对联都出自学校师生之手,我们随意品味其中几幅,便觉字字珠玑,意境深远,令人击节,如政史地组办公室门口的对联:“东西南北说世界,中外古今论英雄。”数学组办公室门口的对联:“妙解人生代数,巧析世事几何。”语文组楹联办公室门口的对联:“跨五千年学海扬神州国粹,飞九万里云天展华夏灵魂。”教室学生所写对联:“金龙翻舞贺新岁,蛇舞悠扬唱太平。”等等。 “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它体现了汉语言的精美与雅典的特征。楹联,应用广,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在节日、婚丧等活动中,是营造特定气氛的一种形式。在学校,也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里,经常有古典诗词与佳联欣赏,在基础训练与诸多考试中,也会有对联的续写与分析,故此,我们比较重视对联的宣传与对学生的教育。”在谈及湘潭市七中为何将楹联列入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时,校党支部书记刘文洲作了以上表述,他认为,现在国学教育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断层现象,而学校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湘潭市七中的楹联教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楹联教学常态化,巩固楹联教学成果,学校设置了楹联课程,将其列入课表,并配备了楹联老师,保障楹联教学正常开展。楹联教学老师具有高度的热情,牺牲许多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与楹联界老师经常联系,争取市楹联家协会的关注与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湘潭市七中大力开展楹联的教育和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9年,学校被湘潭市文联和湘潭市楹联协会联合授予“湘潭市楹联学校”称号,这是湘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1年12月,学校荣获全国楹联优秀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推进新课改 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我们正在编辑楹联课本教材,大概十来万字,预计六月份便可杀青,还有一本湖南人文地理生活教材,这是我们倡导新课改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刘书记向我们介绍。当问及新课改的意义和方向时,他说,令许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不少学生有厌学情绪,他认为责任不全在学生身上。他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学生对电游感兴趣,是因为电游能让他们体验刺激竞争的感觉。如果老师只知照本宣科,讲课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厌学在所难免。 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是湘潭市七中倡导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为此,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设立名师课改工作室,学校领导带领任课老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学习课改先进经验,同时内部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实践,集思广益,刘文洲书记不断深入课堂,总结经验,探索有七中特色的课改模式。当我们提出能否透露一些新课改的内容时,刘书记笑而不语,最后他说:“新课改内容已基本确定,尚有待完善的地方,时机成熟时一定请你们来指导!”从他胸有成竹的语气中,我们相信凝聚湘潭市七中老师智慧和心血的新课改的实施一定会为湘潭市七中办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德育管理内涵 为学生成才铺路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还不完全具备鉴别是非的能力,还无法完全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这个阶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文洲书记在谈及学生德育教育时,语重心长地说了上面这番话。他认为,义务教育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首要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都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湘潭市七中的育人目标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成人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先学会做人,再成才。学校突出重点抓“爱的教育”与“养成教育”,努力做好品德教育这篇大文章。学校通过对父母的感恩、对师长的感恩、对朋友、对社会的感恩教育,不但让学生获得爱,浸润于爱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还导化学生爱的觉悟,懂得爱、感激爱、回报爱。 高尚人格的形成关键在践行。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学校始终贯彻“学知做人并举,育才育德并重”的方针,重点抓养成教育。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他们“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培养学生“文明、守纪、自尊、自强”的良好品行。七中的每一扇墙壁上,看不到一处污迹;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看不到一个学生骑自行车任意穿行;偌大的教学楼,不需要老师值班,全体学生在教室午休,悄无声息;走进七中,每个学生都会向你问好,他们身上洋溢着文明懂礼的风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七中人心底,他们给“德”做了这样一个注解:“好品行就是大学问”。学校还教育和鼓励学生将优秀的品德传播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团员和志愿者活动,如到板塘多伦十字路口担当城市协管员,让学生感受文明、推广文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让学生推广关爱,懂得感恩。任何时候,美德都是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时候,都要争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和谐、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拥有无悔的青春,拥有美好的人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