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已有61年的办学历史现有12个班,在校学生672人按1:19配编,有教职工37人,其中本科学历的13人,并有2人在读本科,专科学历 18人,4人中师学历,大专以上学历者达90%,合格学历达100%,有党员13 人,共青团员1人,小学高级教师31人,占84%,市骨干教师1名,区骨干教师1人,区学科教育专业理事会理事2名,所有教师都持证上岗。教学设施我校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多方开源节流,自力更生,切实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确保了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生均6.63平方米,建筑面积2597﹒85平方米,生均4.24平方米,绿化面积1046﹒15平方米,绿化达26%。学校共配有各类专用教室、活动室共12间,主要包括:达一类标准的仪器室、实验室,100平方米乒乓球活动室,200多平方米风雨篮球场,配有30套电脑系统设备的电脑室,阅览室、图书室、卫生室、大队室、广播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同时,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会议室,安装宽带网,开辟了多个校园橱窗,校园环境不断美化,校园品质切实提升。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修德、厚学、砺治、创新”的校训,“勤奋、文明、诚实、守纪”的校风,“崇德、敬业、善导、博学”的教风。坚持两个教育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学校制定了计划、方案及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成果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争一流、创名校、有特色、育英才。我校学生毕业率达100%,在我校有80%以上的学生都学有特长,60%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特别是英语教学成效显著,参加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有46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8人。学校在积极参加全区性的愉快教学,说、授、评教学,“社、家、校”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课题等教育研究的同时,还不断根据学校自己的优势和传统,主动创设学校自主特色,提升学校品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2003年,学校开展了《动态评价 阶段反思 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课题实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逐步建立了一个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续发展。二是我校是省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定期向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上法制课,利用周会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社会法制宣传并进行社会法制调查,使学生从小做学法、懂法的小公民。三是我校坚持以“炎黄传承”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的宣传橱窗、各中队的宣传栏都以此为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四是我校的排球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 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务实苦干,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形象工程建设,学校开展了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热爱学生的慈母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内容的铸师魂,树形象活动,教师的考核以尽职责、精技能、守纪律、看实绩、比奉献为主要内容,使学校形成了以管理育人为主导、教学育人为中心、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
料源小学位于大瑶镇李畋村,是一所中等规模的村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米,拥有一栋三层教学楼,标准教室9间。学校现有教学班5个,184名在校学生。专任教师9人,其中本科生1人,专科生3人,中师生3人,45岁以下的教师均已达到专科水平,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校长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近年来,我校累计投资近10万元。2005年我们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小站,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应用于教学,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部室齐全,管理科学,利用充分,具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积极推行新课标,努力创办幸福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童年的幸福,使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学校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发展之余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学校前操场现在还是一个黄泥坪,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如此的条件,大大限制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空间。学校正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得到各级部门的帮助。如果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将是我校师生的一大幸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教育的新时代,新挑战,料源小学的全体教师将深化新课程改革进程,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诚团结、开拓进取,为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努力奋斗。⊙
天心区赤岭路学校创建于1972年,原名长沙市化工机械厂子弟学校。1996年作为全国企校分离的试点单位,从化工机械厂脱离,归长沙市教育局管理,2002年下放到天心区教育局管理。学校归属教育系统管理后,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由原来条件十分简陋的子弟学校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质量过硬的区规范化小学,曾先后被评为天心区、长沙市文明单位,天心区四星级安全文明单位,长沙市红旗大队,示范性家长学校,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等。 学校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南郊赤岭路74号化工机械厂宿舍区,占地面积893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0%以上,三幢教学楼,教室25间,生均占教室面积2.6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目前学生585人,有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沙坑等各种体育设施,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周围环境安全有保障,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孩子们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高素质队伍。全校共有教师3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2人,一级教师9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16人,中专学历3人;学校校级领导2人,中层管理人员4人。 学校的基础设施齐全。有按一类标准配置的实验室;能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教学,有学校校园网站。有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各教室已建立班班通,所有班级都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广播室、阅览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少先队室、科技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十星级文明学生”和“五星级文明班级”评比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与生活、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德育层次化研究,将评比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形成该校德育工的一大特色。 近十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十星级文明学生的评比” 和“五星级文明班级”评比方案。“十星级文明学生的评比”内容是自理星、远足星、学习星、体育星、艺术星、环保星、爱国星、科普星、礼仪星、服务星。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近两年,有37人被评为学校十星级文明学生,有4个班被评为学校五星级文明班集体,有4个班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 在区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充分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组织全体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新问题,加强教研教改。2006年,正式挂牌为全国“新诗教” 课题实验学校。《新诗教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邀请了“新诗意”创办、研究者——冯铁山教授,作为本课题研究指导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将恪守“诚实、守纪、勤奋、创新”的校训,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一定能成为一所让全社会满意的学校。
宁乡县双凫铺镇双凫铺完全小学创办于1949年,是一所公办制小学。校址座落于宁黄公路左侧,距县城30千米,交通便利。学校校园环境优雅,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质量高,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有大专学历学历的12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达100%。近三年来参加继续教育的有14人,三项基本功合格率达100%。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80人,其中一年级60人,二年级50人,三年级58人,四年级58人,五年级54人。校园面积9705平方米,生均34平方米,校舍面积2798.4平方米,生均面积1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26平方米,有围墙280米。有高标准校门、校牌、旗杆、花坛、水泥道路,绿化面积3250.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8%。墙壁、地面、门窗、课桌,采光条件符合要求。有运动场,有60米直跑道,有300平方米的风雨活动室,劳动基地19.4亩。学校有标准的仪器室,实验室水电到位,仪器总价值17050元,达一类标准。有图书室24平方米,阅览室45平方米,图书近10000册,有专人保管,借阅制度齐全。由于学校管理到位,办学业绩突出。近几年学校连续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欢迎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来学校参观、指导工作
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是2002年8月创办的一所新型寄宿制民办小学, 座落在宁乡一中新址东侧的宁乡党校院内,毗邻宁乡大道,北接长常高速和长石铁路,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长沙市花园式学校。学校条件优越,拥有科技楼、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学子求学的理想选择。为了适应事业的发展,学校董事会拟斥巨资,新建综合大楼和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届时,将以崭新的容颜,喜迎四方莘莘学子前来就学。 学校面向全省,聘请了一批名优教师执教。他们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理念先进,充满青春活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三个课堂”的教育框架: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第一课堂),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着力开设活动课程(第二课堂),打造学校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书法四大特色,力促学生音乐、舞蹈、美术、体育、阅读写作、数奥等特长发展;重视生活管理(第三课堂),发挥生活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自理自律,健康向上、锐意进取、坚韧顽强的品质和能力。学校创办三年,成绩显著:规模不断壮大,现有23个教学班,1220名学生;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751人次获国、省、市、县级奖励,学生艺术节获县、市一等奖,少先队大队创县级五星红旗大队;教师论文181篇分获国、省、市级奖励,发表作品24篇,赛课29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文艺节目获县一等奖。学校先后荣获 “示范性民办小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引探教学法研究先进单位”等称号,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等媒体予以推介。学校正雄心勃勃,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向“三湘名校”的目标迈进。
宁乡县坝塘镇团山完小始建于1949年,原名薛家塘学校,后曾改名为油麻田乡中心小学,隶属坝塘镇长新村,是一所规范性完全小学, 县优秀幼儿园。学校校园面积 8271平方米,校舍面积22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人,全日制六个班,共有学生274人,幼儿园分大、中、小三个班共有幼儿115人。团山学校重视开源节流,办学校添置教育教学设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幼儿园有大型娱乐设施,学校装备有标准计算机室、图书室、仪器室、老师办公室等,教学设施齐全,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点。一直以来,学校以“扬办学个性、育新型人才、创和谐校园”为办学宗旨,树立了“自主、和谐、开拓、创新”的校风和“躬行、明辨、求真、超越”的教风,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历年来,团山学校把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并严格控制了在校学生辍学,依法保证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直以来,坝镇政府是、镇中心校以及所属长新村村委会尊师重教,多次为学校拨款新校舍、检修屋面、添置教育教学设备,保障了全校师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每年教师节,老师们都能收到上级领导送来的纪念品,领导的关怀,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使教师们更安于奉献在清贫的农村教育岗位上。近年来,我校还争取创特色学校,深入开展了“以校为家齐敬业”“爱心呵护留守儿童、”“小菜园劳动实践基地”等三大特色活动,试图为农村教育开辟一个新思维和视角。
澄潭江镇澄市完全小学始创于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原名储平乡国民中心学校,当时有学生六十四名,第一任校长曾仲甫先生,学校选址“慈善堂”。 1942年由杨翌经先生任校长,办学七年。 1949年全国解放,学校也因此获得新生,并由县教育科接管,按全县统一编号为浏阳市第十七完小,派彭昭潜先生任校长,1955年改为第二十九完小。当时学生主要来自澄潭 山下等地,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旧教学楼的土木结构老屋一愈来愈不适应。1977年,以村支书陶宗渭先生为首,集资兴建了一栋有十间教室的红砖结构的新校舍,当时办学条件居全区一流,教学质量历为全乡之首。 1981年正式定为澄潭江乡中心完小。至此,先后有杨香茂,邱先蒲,兰英湖,张美兰,陶青莲,刘秉,陶维吴,彭怀珍、徐钦完等同志担任校长。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完善,为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86年至92年又拆除了原慈善堂旧屋,集资13万余元兴建了一栋三层综合楼。1993年,争取上级拨款,投入14万元兴建一栋400余平方米的实验楼。96年实验楼、图书室建设达到省合格标准。 1995年6月,澄潭、山下、大圣三乡合一后,在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定名为:“澄潭江镇澄市中心完小”。1998年8月,澄潭江镇教育系统三、七、二、一工程构想,将澄市中心完小列入教育投入重点工程的窗口学校。在围内组征收水田十余亩,砌起了长达150米,高6米的挡土河堤,累计已投入40余万元,一栋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综合大楼兴建,在2000年8月一所总投入达200万余元,集教学,科研,文体和生活区于一体具有现代教学设施的示范性中心完小屹立在秀丽的南川河畔! 学校现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三千多平方米,五层共25间的教学楼一栋,食堂一栋。综合楼集多媒体教室、艺体室、图书阅览室、实验仪器室、电脑室及单向监控闭路系统、各文化宣传设施基本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0人。小学高级教师17人,中高1人。长沙市骨干教师1人,浏阳市名师1人,浏阳市骨干教师2人,有10个教学班,学生538人。 学校逐步形成了“重硬件、强管理、兴科研、创示范”的办学思路,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倡导“诚信、文明、自强、创新”,“民主、平等、健康、向上”,“自主、探究、笃学、奋进”的校训、校风、学风。近年来,学校以校研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育、信息技术教育、新课改、校本课程方面凸显特色,教育教学成绩优秀,获得了浏阳市“文明单位”、“示范性家长学校”、“长沙市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几经沧桑,史绩斐然,全体师生将抓住机遇,继往开来,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开创美好明天。
望城县铜官镇花果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9月,原名符实小学,1971年改为花果小学。1993年改建为两层楼式的教学楼。2004年初,华电长沙电厂落户铜官,学校被拆迁。2005年7月,新的花果学校由长沙电厂拆迁指挥部新建,且合并了原石龙小学和愿三星小学而成。新校址为望城县铜官镇长沙电厂拆迁重建地。现在的花果学校环境优美,花团锦簇、芳草鲜美、香樟林立、丹桂飘香;师资雄厚、知识渊博、品尚业精,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摇篮。花果学校曾获望城县“教育双基先进单位”、“市文明卫生单位”、“县花园式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现花果学校位于美丽富饶的湘江之滨、古陶瓷之都铜官之北。学校占地面积29.38亩,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现学校共有学生353人,8个教学班,教职工1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中共党员3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4人,其余教师均获得合格学历。在职教师小学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3人。学校图书室共藏书近万册,生均近30册。音、体、美、卫、劳技设施、多媒体教室、仪器电教设备等均达到二类标准。“双向育人”效果明显。学校以“严谨治校、砺志育人”为校训,以“开拓进取、务实求真”为校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以“学雷锋精神,继先烈遗志”为主要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校内开展特长培训,实施艺术教育。朝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办好特色学校”的目标奋斗。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硕果累累:近三年来有6位教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近十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嘉奖。学生参加省市县各项竞赛,多人获嘉奖。铜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两年内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的目标。对花果学校的教育教学配套用房和设施将进一步配备完善,同时新建一座集学生公寓、办公室、教学功能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办学硬件建设及校园环境美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花果学校成为湘江之滨的教育明珠和望城县的窗口学校,将指日可待。
一、学校概况金井镇脱甲小学是长沙县的一所边远山区学校。是脱甲教育的中心。我校前身为脱甲中学,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环境。学校有全日制教学班8个,317名学生,20名教职员工。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了80%,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人数达到了80%,学生在县、镇比赛中屡获殊荣。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非常完善。有三层高标准教学楼一栋,普通教室11间,老师办公室五间。有老师宿舍楼一栋,老师住房30套。有综合楼一栋,多媒体教室,自然仪器室 ,自然实验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少先队队室,电脑室,体育器材室,会议室齐全。有礼堂一栋。有值班传达室一栋。教学辅助用房齐全。完善的配备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取得成果学校获奖情况(20052007)学校目标管理一等奖德育先进校幼教先进校后勤先进校长沙县规范化小学环境先进校师德师风先进校三学校特色学校一直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努力的目标,坚持把“学校办成规范加特色,把教师培养成规范加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四有新人”为办学目标,在争创“六个一流”〔班子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教学设备、教育环境〕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近三年来,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办出特色才有办学水平的新突破,办出特色才有教育质量的新提高。学校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制度加人性化管理为学校管理特色。近年来,我们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性,主动性为目的,以确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为导向,努力构建“网络化”管理模式,强化校长负责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形成干群关系和谐,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制度加人性化的学校管理特色,形成了学校领导勤政廉洁,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人人致力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2、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特色。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我校把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放在第一位来抓。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具体化。3、以科研兴校为龙头的教学研究特色。为了创规范化学校,我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在科研兴校的实践活动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倡导“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注重“学习思考,探索实践”形成了我校的科研特色,对于那些勇于改革,探索的教师,学校总是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学习机会,大力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学校专门设立了三个教研组,以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我校刘赞老师培训的学生谢征的“新型门扣”获县三等奖,陈百略老师的语文教研课题“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获县一等奖。新的课题研究正在实施中。近年来我校教师论文、教案多次获奖。总之,由于我校积极开展教育教研,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带动了全体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在研究中积累不少实践经验和研究理论,这些都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樟木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隶属于开放、发展的星城镇银星村。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南临市政银杉路和长沙玫瑰园,东临湘江之珠月亮岛。学校校园面积近10亩,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00余人。学校布局规范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文化氛围浓厚,多年来,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强化德育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教研教改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本科学历7人,教师学历合格100%,有市级骨干教师3人,近几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达20余篇,其中国家级的有4篇,市、县级的有13篇。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学生毕业合格率100%,为中学输送了一批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年稳居全镇前列,学生有83人次在国家、省、市、县作文、奥数、绘画等竞赛中获奖。学校办学成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学校荣获“2006年度长沙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全镇小学质量连续三年最优奖”等称号。年年被评为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樟木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正以昂扬奋进的劲头崛起!我们坚信,樟木小学的明天会更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