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小学位于乌山镇西北部的沩水河畔,西邻宁乡,北面与新康照江隔河相望,交通便利,长西班车每日8趟,是一所公办小学。校园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运动场1100平方米,生产基地400平方米,绿化区2500平方米。有教学班7个,学生近200名,教职员工16名,其中高级教师7人,本科教师1人,大专教师3人。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老,平均年龄达46岁。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丹桂飘香,四季鲜花盛开,教学楼全部装修,办公室舒适,食堂、厨房装修一新,门楼宽敞、漂亮,有标准的图书室,美中不足的只是教学设施设备简陋了些。 南中小学办学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历史变革和洪水灾害先后四次搬迁,但学校始终以“教书育人,质量一流”为目标,以“勤学、守纪、向上”为校训,以“热爱学生、团结向上、为人师表”为校风,以“勤学好问、发展能力”为学风,向祖国输送了一批批健壮的幼苗,近几年所录取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 南中小学70年风雨兼程,象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越办越红,学校现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今后着力作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当地领导支持增地3亩,为学生营造好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二是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培训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风尚。 四是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力争得到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知名人士的支持,把南中小学办成本镇西大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立于2000年的浏阳市路口乡路口完全小学已有多年历史,浏阳市路口乡路口完全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主要经营小学教育教学;拥有多名高专业素质的员工,
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第一小学于1954年在湘水东畔,妙高峰下书院路旁建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73人,教职员工26人。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如今的书院路第一小学已发展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小学。 2005年该校被区教育局定点为“长沙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以促进学生和谐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本,抓住契机,构建“社、家、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在进城农民工子弟教育方面开展了多种有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该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以社区少先队教育为龙头,以篮球教育为特色,逐渐形成书一小的独特品牌。 近两年学校被授予“湖南省卫生文明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天心区芙蓉标兵岗”、“天心区优秀基层工会”、“天心区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天心区教育局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桐木小学始建于1991年,是一所公办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全小学。学校位于桐木集镇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占地面积60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个,分别是一、二、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撤至桐木中学附小、二年级有两个班),共有学生181人,教师9人,小教高级6人,小教一级3人,大专学历5人,中师学历4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学校现有电脑室1间、电脑11台,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实验室、仪器室一应俱全,正在创造条件开办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将不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逐步使学校变得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规范。
望城县桥驿镇洪家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完全小学。学校位于桥驿镇洪家村,长湘线东侧,与望城县第二中学毗邻,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环境优雅,四周绿树环抱,校园总面积十多亩,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教学班七个,共有师生二百多人。学校以“勤奋、活泼、文明、健美”为校训,教学设施齐全,内部管理规范。 学校师资办量雄厚。学校坚持开展“铸师魂、树师表、崇师德、练师能”的活动,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目前,在职教师十一人中,有高级教师九人,音乐、英语、信息技术教师齐全。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多年来,教育质量稳居桥驿镇 的先进行列。410202 我校在今后要努力做好方面工作:一是转变观念,增教育科研的意识,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巩固教育质量领先的地位;二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学校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努力争创县级示范性学校。⊙
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是由岳麓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岳麓区教育局精心打造的一所全新的完全小学。学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539号,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占地近43亩,建筑面积18913.21平方米,绿化面积11151.38平方米,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校园里散发着春的希望、花的芳香,走进精致美丽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温暖的味道,让人如沐春风。 学校硬件设施一流,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现代化的办公楼一栋,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栋,食堂一栋,可容纳30个常规教学班,学生1500人。学校拥有最新的高标准的校园网络、多媒体中心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少先队室、师生图书室、阅览室、室内外排球场、室内外篮球场、乒乓球馆、舞蹈室、音乐室、琴房、美术室、200米环型塑胶跑道等,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舒适怡人的环境!
高新博才寄宿小学面临湘水,背靠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的岳麓山,地理位置优越,堪为星城长沙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高新博才寄宿小学,是1996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岳麓区教育局创办并直接管理的寄宿制小学。它以其优美的校园内外环境、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优秀的教师队伍及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关爱周到的生活服务及诚信合理的收费,吸引了各方学子。近十年来,学校采用"机构设置统一 、管理运行统一、优质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岳麓区新建学校的发展:2003年创办博才咸嘉小学;2006年创办博才金峰小学;2010年创办博才阳光实验小学。现拥有四个校区,学生5600余人,106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成为了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称道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办学十几年来,学校成果显著,获得了全国英语实验学校、全国“苗苗杯”篮球理事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总书记、原省长周强等各级领导及外国友人的视察和参观。学校遵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极力为学生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氛围。长期以来,学校已经形成了富有浓厚文化底蕴、具有博才特色的五大校园文化节日——“科技节、英语节、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成立了嫩芽儿文学社、博才少年科学院、闪亮英语俱乐部、少儿篮球俱乐部等大型学生社团,学校在心理健康、机器人、篮球、英语、艺术等几大学科教学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博才由“滚动式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式品牌发展”,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的莘莘学子。博才将迈着铿锵的步伐,拾级而上,再谱华章。
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漓湘东路8号,交通便利。是湖南师大附中与华夏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办的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附属小学,毕业生50%直升广益中学,其余参加升学考试,同等情况优先录取。历年来,毕业生80%以上的升入省市重点名校初中部,且多人考入实验班;已高中毕业的两届学生中,不少学生保送或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完全小学。校园占地90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学校拥有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全部配备集网络、广播、监控于一体的多媒体终端控制系统及高亮度、大尺寸投影设备教学系统;学生用的微机房、实验室、室内体育馆、形体房、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空气清新,学生活动空间充裕。学生公寓配有冷暖空调,生活老师全天候指导与服务。学校食堂实行营养配餐,保健医师昼夜值班,保安24小时巡逻值守,每周末有校车接送。是孩子们理想的乐园、学园、家园。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060名学生,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办学1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厚爱下,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办学灵活的优势,迅速发展为一所初具规模、管理严谨、质量上乘、校风优良的学校。
长沙县开物中学历史悠久,溯其源始于1912年彭海鲲和彭万硕(联合国原经济顾问)父子创建的“开物乙种农业学校”,至今已有95年之历史,现有14个教学班,教职工57人,学生近800人,学校面积42亩,此外还有茶园、水田等基地。 辛亥革命后,百废待兴。其时,受维新思想影响,执教于湖广政法学堂的彭海鲲先生以为亟待提倡者,一为普及教育,以提高人民知识程度;二为振兴实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乡村教育与革新农技为首务,遂于1912年秋,募集资金,捐献田产,在家乡开办“开物乙种农业学校”。校名“开物”,取“天工开物”及“开物成务”之意。学校先后设有蚕桑、农业、农艺、师资等科,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长沙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私立为公办,校名“长沙县开物农校”,至1953年,“开农”合并至长沙、津市、零陵、安江四所农校,“开物农校”遂止。 1955年秋,址于现开慧乡竹山铺的“长沙县第五初级中学”(前身为“湖南私立隐储女子职业学校”)迁于斯,仍名长沙县第五初级中学。以后次第更名为影珠中学,长沙县第五中学,并于1969年起,开设高中班。1985年10月,长沙县人民政府以长政字(1985)32号文批复县教育局,同意将长沙县第五中学更名为长沙县开物中学,复“开物”之校名至今。 创办95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大幅攀升,有北大、清华生在这里诞生,也有中科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还有领导、专家、学者、教授等等,开物校友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很多地方。2005、2006年高考在全县普高中名列第三名,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位居第三名,尤其是高考音体美特长生在全县一枝独秀,连续二年位居全县第一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