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丁字镇新河小学,位于丁字镇彩陶源村,与陶瓷釉下彩发源地——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区毗邻,紧邻长沙窑大道,交通十分便利,学校环境幽雅。校园总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71人,教师12 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几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校园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设施日趋完备。学校配备有现代化微机室,学校藏书5000余册,今年将完善远程教育播放室、多媒体教室,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校情,务实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会做人,会求知,会创造”为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创新 发展”为主题,形成了“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2006年盛宇超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铜奖。近两年来,有四十多人次在镇`县`市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目前,全校师生意气风发,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县级示范性学校,力争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特色乡村小学。
枫木桥乡中心小学地处宁乡西部枫木桥乡枫木村,近邻闻名全国的灰汤温泉。它始建于1950年,经多次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成现状。校园面积达734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4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0 多平方米,勤工俭学基地12.98亩。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有标准教室7间,有符合省、市标准的仪器、实验、图书、阅览、音乐、美术、微机、体育器材、卫生、少先队活动室各一间,有多媒体教室一间、微机室配置电脑28台,连同各类器材价值达二十万元,图书室藏书万余册,价值6万多元,有标准的风雨活动室,有较为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和4×60米直跑道。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通过县合格中心小学、仪器达标、少先队红旗大队达标、规范化中心小学、县示范性家长学校等验收,使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318人,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38人,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心小学。教职工2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管理办学宗旨:让学生走好成才的第一步;做学生满意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学理念:让师生快乐并健康地携手成长。办学目标:走出宁乡,走向长沙,成为名校。办学策略:创新机制,优化队伍,强化科研,打造特色。管理理念:管理就是导向加实干加服务。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施素质教育,扬办学个性,创精美校园,谋和谐发展。工作口号:让德育成为空气,让校园成为乐园,让教室成为实验室,让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校 训:立志勤学 诚朴创新。校 风:文明求实,团结进取。教 风:严谨务实,敬业奉献。学 风:勤奋好学,诚实善思。⊙
沙市镇文光中学(文光书院)创建于1893年。110多年风雨历程,学校逐渐发展壮大,办学条件日益完善。现有16个教学班,860名学生,60名教职员工,校园占地面积32087平方米。近三年来,学校通过争取上级重视、社会支持、学校自筹资金等渠道,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一栋厕所,全面装修了教学楼和综合楼,所有教室安装了电风扇、添置了教师的办公桌椅;完善了校园文化设施和图书室建设,建造了升旗台,增加和更新了现代教育设备;对校园进行了绿化、亮化;投入近75万元,新建了一栋办公楼。2006年暑假期间,又投资十几万元重新装配了物理实验室、生物综合实验室,添置了800套课桌椅。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投资三万余元,将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花圃改造成了广场。运动场、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美术室、形体室、音乐室、工会活动室、团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实验室、劳技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设备齐全,使用效率高。其中图书室共有图书23139册,生均图书达27册,两间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教室及办公用电脑共126台。 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注重了质的提升,加大了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总面积32087平方米,生均37.2平方米,校舍面积9043平方米,生均10.5平方米。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得到了落实,绿化面积近14560平方米,覆盖率达45.5%,校内花草树木、亭台楼舍、假山池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文化墙、宣传窗、黑板报、收获园、标语牌匾、学生作品尽展师生风采。档案室达省二类标准,图书室顺利通过浏阳市示范图书室验收。 今日文光英姿焕发,生机勃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风学风优良、内部管理过硬、现代气息浓郁。学校坚持以“追求完美,崇尚文明,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 “浏阳市示范性初级中学”、“浏阳市管理优秀学校”、“长沙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长沙市平安校园”,“浏阳市花园式单位”, “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浏阳市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还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合作研究单位,浏阳市心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浏阳市学法指导实验学校和浏阳市体育训练网点学校,浏阳一中教育集团音、美优秀生源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04、2005连续两年教育教学质量均获浏阳市一等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特长生和优秀人才。新的学年度,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于2006年12月21日顺利通过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验收。
花明楼,位于县境东南部,靳江上游。相传昔有齐公在境内建亭台楼榭,课二子攻读其中,名曰“花明楼”。楼渐有名,遂地以楼名。古老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厚重的靳水文化。楚大夫靳尚即封地于此,这里更是一代伟人刘少奇主席的家乡。花明楼中学就坐落在刘少奇纪念馆西南约200米处的“娴读园”,与“花明楼”遥相呼应,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她的前身是少奇同志胞兄刘云庭和族侄刘甲山为首创立的“娴读园刘氏族校”。近年来,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宁乡县德育先进校、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目前学校占地42亩,教学班25个,教师68人,在校学生1400多人。学校建有高规格的各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馆、学生公寓和标准化餐厅。花明楼中学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步一个台阶,逐年上升。2006年中考,一次性毕业率达90%,省示范性高中录取40人,县特长生认定81人。学校体育特色鲜明,学生体育素质突出。近几年,学校参加县运会,年年进入县前6名,培养了全国青少年柔道比赛银牌得主陶礼、国家一级运动员吴叶平。2006年3月参加湖南省中学生定向越野赛获8金、4银、6铜的好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体花中人的努力下,花明楼中学这朵教育奇葩定将含苞怒放、再创辉煌!⊙
三口中学地处三口乡东盈村,紧邻三口乡政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到今,已经历半个世纪风雨历程。 1997年三口中学,竹山中学两校合并,迁址于今东盈村现址。现有学生千余人,教职工63人。现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东区第一楼”之称的教学楼,全市学校唯一草地皮足球场。体育运动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装备齐全,食堂、宿舍整洁规范,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已成为三口乃至浏阳农村教育的一大亮点。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健康成长”办学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优良,中级职称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大半。普通话、计算机等各种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学校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德育机构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齐全。学生评价机制已经形自我特色,受到社会关注。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质量为本,教学成绩历年优秀,多次获得奖励,学生就读高一级学校比例一直领先全市,多次获普高,职高招生先进单位称号。艺术教育独树一帜,2002年被浏阳一中教育集团艺术学校定为全市第一个生源基地。 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拥有省、市课题多个,其中英语教研组被评为市级先进教职研组。 近几年来,学校荣誉不断:“湖南省心理教育先进单位”,“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浏阳市文明单位”,“浏阳市园林式单位”,“浏阳市先进团组织”,“浏阳市青年文明号”,“浏阳市模范职工之家”,“社会事业发展先进单位”,“浏阳市党风廉政和社会综治先进单位”,以及浏阳市教育系统“目标管理一等奖”、“财务工作”、“教育基金”、“勤工俭学”、“师训工作”、“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双高普九乡镇”等等。 被评为“浏阳市示范初级中学”。 半世纪风雨沧桑,五十载春华秋实。三口,这片神奇的土地;三口中学,这块教育的沃土;从这里一共走出了万余名毕业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三口中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于新的征程。
香桥学校位于市郊,距离市区2公里,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8408平方米,建筑面积261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73人.在职教师16人.中级职称11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9人,学历合格率100%,老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热爱教育事业。论文连续三年获奖达30多人次。香桥学校前身为蛟龙冲小学,创办于1951年。学校房屋为尚家祠堂。学校历经沧桑20多年,因房屋再无法作为教学之用,后于1976年选址株树塘后的山地作为校址(即现校址),建了一栋40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房屋作为教学用房。1978年又建了两栋384平方米的综合用房。1994年在校园南向建了一栋740平方米的教学楼,1995年投入使用。2005年拆除了三栋土木结构的危房。投入140多万元建了一栋三层多功能用房,2006年9月交付使用。2006年寒假社区又投入近30万元将教学楼全面装修,创建了望城县一流的农村小学教学楼。香桥学校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校自创办以来奉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思想品德和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学生林致远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李立同学获市一等奖,吴兰波等5人分别获县一、二、三等奖。参加市级作文创新大赛有39人获奖。李雅云老师执教的科学课获国家级优质课。杨波老师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获县优质课。学校多年来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香桥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宗旨,“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老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以昂扬的姿态,聪明的智慧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喜雨学校座落喜雨村杨家塘组,共有七个班(含学前班一个)的完全小学。有教职工9人,工友1人,教师8人,其中男教师2人,女教师6人,幼师1人。3人本科毕业,其余都是大专毕业。共有学生189人(不含学前班),他们来自喜雨、大美、扶冲、梅怡等4个村。共有男生85人,女生104人。共有七间教室,有电脑室、仪器室、队室、图书室。缺阅览室和实验室。电脑室内有电脑15台,影碟机、功放机各1台,电视机2台,校园面积14445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825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1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5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8.3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共25.7平方米。⊙
雨敞坪镇嵇山中学始建于1968年,至今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经40年沧海桑田,40年创业开拓,40年学校两度迁移,几代同仁奋力拼搏,终使今日学校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2008年10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学校整体并入岳麓区,使学校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学校地处岳麓区西南,校园面积32亩,建筑面积6500余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现有初中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341人,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22人,达71%,中级职称以上教师20人,达64.5%,高级教师2人。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先后兴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宿舍、围墙,硬化学校道路,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装备了独立使用的变压器,配备了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体育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功能室,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校园里环境优美,春天姹紫嫣红,夏日绿树葱葱,金秋丹桂瓢香,寒冬红梅傲雪,身临其境,心旷神怡,求学于此,不亦乐乎。学校坚持“民主、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校风,以“热爱学生、严教善导、优质高效,堪为师表”为教风,以“虚心求教,富于创建、文明守纪、励志成才”为学风,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了大量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和学生在各项评比和竞赛中,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取得了累累硕果。教学质量逐年增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很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品味进一步提升。发展进取,永无止境,我校师生员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将乘科教兴国的劲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可以预期,嵇山中学的明天更加璀璨辉煌。
【学校概况】湘郡培源实验学校是经长沙市教育局批准新建的一所高端精品寄宿制民办学校,隶属长郡教育集团,开设十五年一贯制的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学校具有优裕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办学条件。校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大道太阳山南麓,与曦园毗邻,区位独特,环境幽美。校园占地150余亩,先期建设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分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生态区,布局科学,气势恢宏,可同时容纳5500多名学生就读。学校拥有优秀的领导团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校长王建林历任长郡中学党委书记、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副校长贺仲期系长郡中学高级教师、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教练。组建了以长郡中学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研究生学历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及由姚建明、陈春华、骆宪武、易小平、徐光明等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构成的顾问团。人才齐备,结构合理,有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遵循“立德树人”原则,秉承长郡人“朴实沉毅”的风格和敬业爱生的精神,确立“健全人格,能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崇德向学”为校训,围绕“传授立身处世的基本道理、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训练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提升成长发展的基本素质”的办学目标,着力打造生命校园、智慧校园和幸福校园,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自主进步的优秀学子。【办学特色】一、开设多元课程,培养科学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差异化办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设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英语演播室、地理科学室、比特实验室、心理体验室等科室,开发“趣味数学”“趣味英语”“趣味生物”“趣味语文”等学科活动课程和“探究实验”“艺术鉴赏”等学科拓展课程;设立小发明实验室,组建无人机社、车辆模型社、文学社、书法社等社团,开发丰富的课外活动课程,用科学趣味激发学生探究世界、探索未来的潜能。此外,我校开设英语小班教学,开展英语沙龙、阅读竞赛等专项活动,组织学生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打造智慧型、开放型、国际化的品牌学校。二、承传优秀文化,夯实人文底蕴我校开展“学国学、唱国粹、练国球”等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明熏陶中,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精心打造京剧社、国学馆、乒乓球馆,特邀乒乓球知名教练、国家京剧一级演员、著名书法家、音乐家等名家入校,进行艺体特色教育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免费培养特长兴趣——每一位学生要求至少学会两个体育项目、一个文艺特长,实现文化、艺术等学科的结合,整体育人,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综合素养。三、探究能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学校坚持先进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以学生为本,实施能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自动、自律意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运动习惯和心理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搭建数字平台,构建智慧校园学校重视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育校务管理平台、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致力各种智能应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普及使用,搭建覆盖全面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的平台,让学生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帮助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五、优化后勤服务,确保健康发展学校精心挑选后勤人员,整体素养高,业务技能强,服务意识佳。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力求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小学生公寓为六人间、中学生公寓为四人间,配套设施完备。食堂配备专职营养师,卫生安全保障到位,菜品丰富、搭配得当。校内专设洗衣房,恒温无菌消毒、烘干学生衣物(内衣、袜子自洗)。校园建有安全巡防系统,定期进行卫生常识和个人保健教育,保健室实现24小时专业医护人员值班。校内有30亩生态区,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