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中学坐落在开福区最北端的沙坪集镇,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的初级中学,拥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在校学生398人,其中寄宿生205人。沙坪中学拥有36年的办学历史,建校以来逐渐形成了勤奋务实的教风和谦逊扎实的学风,一直以质量立校,历年来中考成绩都十分优异,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领导在不放松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学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地区服务的崭新理念,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态度,从学校硬件到教师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万安县沙坪中学位于万安县沙坪镇墟镇杨屋村,创办于1958 年9月。招收个班,定名"沙坪初级中学"以后逐步扩大,1976年开始增设高中,招收学生108人,2个班,学制二年。主要招收棉津、沙坪、柏岩公社的初中毕业生。初中4个班,学生210人。改校名为"万安且县沙坪中学",1980年中小学分离,1982年高中部并入万中,1984年转为农业高中,招收64人,1985年设3个农业班,学生123人,学制三年,初中5个班,有学生245人,1990年有初中6个班,农业高中3个班,有学生511人。农业高中结合农业实际,开设有柑桔专业等。1999年恢复办普通高中。现在是一座规范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历任校长: 刘世佐、刘一帆、刘红普、刘世佐、林晖、肖烈锴、孙海林、温育善。现任校长廖章二,副校长:邱源旗、刘体国,教导主任张果生。沙坪中学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构建安全、优质、和谐的校园。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常规教育,围绕主题开展活动,突出特色教育,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获得教学育人的最佳效果。教学工作中"教学常规"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效果倍受社会好评。沙坪中学地处赣江河西,万夏公路旁中段沙坪镇阳屋村。学校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史至今有46年,历史悠久。1970年创办普通高中,1984年改为农职中,1999年恢复普通高中,是全县仅有的两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之一。 办学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历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沙坪中学不断地发展壮大,尤其是近两年,学校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学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万安县河西一颗耀眼的明珠。一、多方筹资,加快校园建设90年代初,沙坪中学除三幢砖瓦结构的房屋外全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每当下雨天特别是春季是校领导、全体师生最担惊受怕的日子。为了解决沙坪中学全体师生的后顾之忧,校领导出谋划策多方筹资金,几年来沙坪中学土木结构式的房子已成为历史。教学大楼,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师生食堂一幢幢相继拔地而起,为沙坪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上级支持和本级政府配套资金。2001年通过争取国债资金42万元,市县配套资金20万元及镇政府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于2001年12月建造了建筑面积2036.0m2,总投资764万元的教学大楼。发动教师集资,为了解决教师住房紧张,改善教师住宿条件。2002年1月通过教师集资建起了建筑面积1180.0m2,总投资61.04万元的教工套房。24户教师在2002年春节前搬进了新房。吸纳社会资金。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2002年10月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办校,由承建方带资、学校分期付款的方式建起了40间带有卫生设施,面积1800.0m2,总投资103.82万元的学生公寓。学校自筹资金。2003年5月学校自筹资金又建起了建筑面积500.00m2,投资20万元的单身教工宿舍。为了改善师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2004年8月学校建起了建筑面积519.83m2,总投资32.9万元的师生食堂。开源节流弥补学校资金紧张,改善校园环境。由于近几年学校连续进行校园建设,学校资金非常紧张,但是,要把沙坪中学办成花园式学校,创造良好的良人环境,是每个校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学期全体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两次大型勤工俭学劳动,依照学校既定规划,平整硬化学校场地,栽花、草、树木,建成了一个400米的环型跑道运动场。除运动场跑道外,学校所有地面都已硬化和绿化。目前,学校总面积23340m2,其中绿化和硬化面积占1948m2。建起了文化长廊,晚上文化长廊灯火通明,一串红、菊花、月季、大李花等在校园校园里相继开放。每学期学校节约资金6万多元,三年来为节约资金近40万元。开展毕业班捐赠活动。从2003年毕业班开始为了让毕业学生给学校留下纪念实行自愿捐赠活动。2003年毕业班捐赠建了一个新的水泥篮球场,用去资金1.5万元;2003年毕业班捐赠建了一个新的升旗台,用去资金0.5万元。二、落实责任,强化校园管理全员参与、层层落实,划分责任,为了加强管理,我校制订了沙坪中学校舍安全制度,将各幢房子划分全体老师。由行政人员牵头对负责分管的房子经常性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要求每月底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总务处,由总务处负责整改落实。这样,加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消除隐患。通过班级评比,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每学期初,总务处对各班所在范围的财产如门窗、玻璃、课桌凳等进行了清点,绿化地也划分到各班中去,政工处经常以班会、晨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总务处经常对各班的财产、绿化区进行检查评比。通过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也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自觉爱护公共财产,损坏财产要赔的良好风气。"将沙坪中学建设成一所花园式的乡村中学"是沙中师生的愿望。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花圃工。在花圃工的指导下全体师生都能识别四五种花卉。以前劳动技能课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如今劳动技能课学生走出课堂在花圃工的指导下学会花卉的育苗,栽培和管理。三年来,师生培育各种花卉6万余盆。如今春有雏菊,夏有一串红,秋有菊花,冬有金菊。三、以人为本,提升校园建设档次沙坪中学在校园建设中,注重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感染力,着力打造"花园式"学校,并结合本校农村中学的实际,不追求豪华富丽,突出塑造以"自然、清新、朴素"为特点的校园环境。走进沙中校园,站在庄严大方的标准旗台上放眼环顾,人行道旁绿树成荫,彩瓷砖地上花团锦簇,大树修竹相映成趣,青草棕榈生机盎然,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地清新自然。置身其中,心灵不知不觉溶入其间,得到了一种朴素之美的陶冶。练好"外在美"的同时,学校注重修炼好"内在美",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需要"的学校环境建设服务思想。学校建设了校阅览室,每天分中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对学生开放。兴建的文化长廊--矗立的柱式路灯,郁葱的青柏,洁净的铝合金灯光阅报栏,共同营造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成了学生课余时间最佳的去处。建有400米环形跑道,4个标准的水泥硬化球场和5张标准的水泥浇铸的乒乓球桌,成了学生课外尽情驰骋的战场。学生课外有书可看,有地可玩,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再穷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还强化后勤的服务意识,完善后勤服务设施,多方筹集资金对校园供水设施下大力气进行改造,保证了学生一天24小时能随时用上洁净的自来水。购买了开水箱,建造了热水房,保证每位学生每天都能用上一瓶开水和一桶热水。放眼县内中学学校,能做到这一点的廖廖无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沙坪中学校园建设的目标。"多方筹资,强化管理,突出特色,以人为本",这就是沙坪中学校园建设的发展思路。一代又一代的沙中人,励精图治,终于铸就沙坪中学今日之辉煌。沙坪中学,这颗河西明珠,以它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大批求学者的目光,日益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沙坪中学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长沙市长沙县跳马中学学校简介/介绍——学校有教学班6个,学生285人,教职工23人。 校园面积32450平方米,生均113.9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067平方米,生均17.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123平方米,生均3.94平方米;教职工宿舍600平方米,人均26平方米。 仪器总价值132828.5元,达国家2类标准;图书8032册,人均26.1册,有250 米跑道,体育器材达2类标准。 有劳动生产基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生均140.4平方米。 有专任教师22人,学历合格的20人,合格率91%。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6人,新参加工作1人,任职合格率100%。⊙
山田中学坐落在浏阳市淳口镇竹山嘴村境内,毗邻106国道,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2005年趁“双改”之春风,又投资200余万元建造了学生公寓和小学部教学楼,是浏阳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布局规范、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35名,小学高级教师18名,高级技师1名,本科学历38人。现有教学班20个,在籍学生872人。 2007年5月29日,共青团湖南省委、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在我校共同主持奠基了湖南省第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学校。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于2004年开始启动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留守儿童教育“山田模式”已经被广泛宣传和学习,即将成为“引领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的一面旗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留守儿童教育类专题网站——“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站),开通了全国第一部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教育免费亲情热线”,编辑印刷了《留守教育杂志》、《留守教育双周报》。受到自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及媒体的肯定和赞许,已经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湖南卫视等数十家媒体亲临学校采访报道。学校率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建设,建立了“传统文化物品陈列室”,收藏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物品400余件,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基地。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放性语文教学”获“友谊教研奖”,“生活化语文”获中语会立项,近年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现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为建设一个文明、秀美、创新、和谐的新山中而努力。
博才咸嘉学校于2003年6月经岳麓区教育局批准成立,位于自然环境优雅、人文风格独具的全国文明社区咸嘉新村内。校区占地面积近24亩,以创办全国科学教育特色示范校为目标,总投资3000万元。该校区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75余人,教职员工78余人,语、数、外、科学、艺体等课程有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任教。学校高标准地兴建了教学楼和生活楼各一栋,拥有空调、电视机和校园网络系统的普通教室及计算机房、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琴房、电视台、运动场等一批专用教学场地。 学校致力打造科学教育特色,营造了以科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主题雕塑、科普画廊、百草园、养殖园、海洋馆、天文广场等国内一流科学教育设施,并运用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配备优秀的科学的教师队伍,采用独特的科学课程体系,真正对孩子实现立体的、持续的科学教育,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启蒙,为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充满激情的创新意识、积极进取的创新的思维、与众不同的创新技能、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望城县高塘岭镇裕农学校始建于1974年,是一所村级小学,位于望城县西北地带,与乌山镇相邻,它由孔家冲小学和黄玉珑小学合并兴建而成。近几年学校都被评为“高塘岭镇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内部管理先进集体”和“县级先进工会集体”。 学校现有面积近5934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196平方米,92年村级投资近20万元,兴建教学楼一栋,两层共计11间,学校内地面全部水泥硬化, 花草树木行列分明,错乱有致 ,环境优美,风景似画的桂花树婷婷玉立,点缀校园中心,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教学设施齐备,按一级学校的标准配置了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电脑室,标准水泥球场,学校布局合理,能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67名学生,教职工8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大专学历以上5人,教师的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高素质队伍。 裕农学校以“管严教活,务实创新“为校训,树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教学根本”的质量理念,不断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双主体”办学模式,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办“教育观念人本化,教学方法自主化,教学环境绿色化的特色学校,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文明清新和谐的文化氛围。 建校50年来,学校为祖国各条战线培养了无数的人才。目前全体教职工正意气风发,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学校而努力工作。
山田中学座落在浏阳市淳口镇竹山嘴村境内,毗邻106国道,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2005年趁“双改”之春风,又投资200余万元建造了学生公寓和小学部教学楼,是浏阳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布局规范、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35名,小学高级教师18名,高级技师1名,本科学历38人。现有教学班20个,在籍学生872人。 2007年5月29日,共青团湖南省委、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在我校共同主持奠基了湖南省第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学校。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于2004年开始启动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留守儿童教育“山田模式”已经被广泛宣传和学习,即将成为“引领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的一面旗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留守儿童教育类专题网站——“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站),开通了全国第一部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教育免费亲情热线”,编辑印刷了《留守教育杂志》、《留守教育双周报》。受到自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及媒体的肯定和赞许,已经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湖南卫视等数十家媒体亲临学校采访报道。学校率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建设,建立了“传统文化物品陈列室”,收藏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物品400余件,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基地。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放性语文教学”获“友谊教研奖”,“生活化语文”获中语会立项,近年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现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为建设一个文明、秀美、创新、和谐的新山中而努力。
高桥中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北角长平公路边高桥镇街上,东邻金井镇,西接路口镇,南依桐仁桥旅游景区,北连福临“开慧”纪念馆。这里人杰地灵,风景秀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革命先烈柳直荀和清代书法家黄自元的故乡。高桥中学前身荷塘寺是李维汉前辈的母校,1991李铁映同志偕全家成立了李维汉奖励基金会,“李维汉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学校中心位置,已成为学校及社会重要的德育基地。 目前,学校已拥有15个教学班,800余名师生员工,占地面积达27930m2,建筑面积达12396m2,有一栋崭新的功能齐全的“志和科技楼”,两栋教学楼,一栋二室一厅教师宿舍楼,仪器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室等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历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中青年教师居多,中青年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研组长中,中青年教师占了80%;学校把“电子图书馆”、“校校通”平台建设的重任也放在了青年教师的肩上。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教师撰写论文,参与赛课积极性较高,航模成绩突出,特长生录取比例逐年增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来入学率均为100%,年巩固率、合格率均达99%以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也面临不少困难: 1.需建 一个600m2的学校礼堂,约60万元。 2.需一栋20套教师住房约2000 m2,约200万元。 3.需投入80万元改善学校环境,有1500 m2要绿化,2000 m2要硬化。 4.需更新35台电脑,并新置25台电脑,新置多媒体等电教仪器共须100万元 形势越来越好,困难肯定不少,但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关爱下,有各界新老朋友的鼎力扶持,有我们自身艰苦奋斗,高桥中学的前景更加美好。⊙
宁乡县道林镇中心小学,座落在巍巍麒麟山麓,悠悠水之边,校园环境幽雅洁净,文化气息浓郁,学校发展蒸蒸日上,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前身为“南塘小学”,1984年更名为道林乡中心小学,1995年与深圳人民银行进行“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新建为“道林希望小学”。学校占地14380平方米,生均15.3平方米,建筑面积4873.6平方米,生均5.2平方米。学校主要建筑有一栋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一间风雨活动室,一栋综合楼,一栋食堂。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17个,学生979人,教职工38人,其中工友2人。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师资建设、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根据多元化智能理论,人都有他自己的智力强项,因此,作为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校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每年都有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自身的素质组织成立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号鼓、腰鼓、计算机、柔道、阅读写作、数学奥赛等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特长。学校80人的腰鼓队、41人的号鼓队雄壮威武,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活动课程的开发,成了我校特色之一。特别是学校的柔道队,是宁乡体育的一支奇葩,多次在各项比赛中摘金夺银,成绩斐然。2002年,从湖南省贺龙体校毕业的戴新华老师来到我校任教体育,他曾是长沙市青少年柔道比赛的冠军。他提出想进行柔道项目的训练的计划,虽然县运动会上没有这个比赛项目,但是学校还是给予了大力支持,投资1万多元解决了训练用海绵垫问题,又花费1万多元解决学生训练专用服装的问题,还花10多万元购进了一套健身器材。寒暑假进行训练,给予训练教师以补助,免费给学生开餐,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动了学生参与柔道训练的热情,提高了训练的水平。2002年组队参加长沙市的柔道比赛,即获团体第一名,有7人次获第一名,3人次获第二名,1人获第四名;业余队胜过了专业队。2003年和2004年分获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2003年参赛获8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2004年参赛,获5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6个三名。2005年、2006年,我校柔道队参加长沙市柔道锦标赛,均获得五金五银三铜的好成绩。有我校培养出的柔道苗子陈敏同学,被厦门大学初中部录取,黄翠屏同学被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录取,重点培养。柔道教练戴新华老师多次受到县政府、县教育局、县体育局的表彰,现已直接荣调县直高中宁乡九中,我校又分来了贺龙体校柔道专业毕业的戴有新老师担任柔道教练和体育教学。柔道项目已成为我镇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宁乡教育特色项目之一。在近几年的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总能名列前茅,我校柔道取得的优异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下期,我校创建成为长沙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柔道)训练基地。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跟不上城市现代化发展,但我们也要让农村的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因此,近几年,我们大力度,大投入地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决心创办现代化的农村小学。04年12月,我们已通过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研究,已成我校特色。⊙
阳雀学校位于江背镇阳雀新村清水塘组,现八清公路旁,学校始建于1976年,当时仅建一栋占地5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教学用房。1990年,又新建了一栋占地400平方米的礼堂和一栋占地380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综合用房。2006年,将所有教学用房进行了改造装修,新建了厨房,食堂和水冲式厕所。现在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现就学校基本情况如下:一、校园校园面积为6533平方米,生均面积为4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8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8.8平方米,阳雀新村面积为12.8平方千米,村民4150人。二、教师学校现有教师9人,工友1人,其中专任教师8人,幼师1人。专任教师中获得本科文凭1人,大专文凭6人,中师文凭1人,合格率为100%,男女教师比为3:6。年龄结构:20-29岁有1人,30-39岁4人,40-49岁4人。获计算机高级证有1人,初级证有6人。普通话获证情况:三甲3人,二乙3人,二甲2人。三、学生全校学生134人,分6个教学年级。男生与女生比为75:59,随父母外出打工就读6人,外地来校就读2人,留守儿童3人。四、普及程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辍学率为0%,小六毕业率为100%,升学率为100%,普及率为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举办了农民技术培训班,先后有三百多人参加了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五、其他现在阳雀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凝聚力强,团结一致,工作热情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抓得扎实,特长培训势头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如今,面对机遇,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挑战,我们坚信,学校能在机遇与挑战中腾飞。⊙
朱良桥中学座落在宁乡县东北重镇——朱良桥镇。毗邻望城、益阳、湘阴,处于四县交界处,素有宁乡东北门户之称。 学校占地近60亩,校园内绿树成荫,香飘四季,环境极为优雅。学校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同时建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和运动场、篮球场。 学校秉承“坚、毅、勤、朴”的校训,狠抓内部管理和三风建设。校风纯正,学风优良,教风务实。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57人,专任教师2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拥有本科学历人数达60%。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我校生根开花,硕果累累。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论文评优等获奖人数逐年攀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已经形成。 学校将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为整体的、全面的、长远的育人方略;以“施素质教育,扬办学个性、创文化校园、谋和谐发展”为工作思路,引导全校师生朝着“三年谋发展,五年求突破”的工作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