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乔口镇乔口中学,始建于1951年,原名乔口慈善堂学校,曾迭用“乔口完全小学”、“乔口附中”,1972年始定今名,1991年迁至荷叶湖村一组,现系望城县初级中学,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湖南省教育教学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该校位于湘江西岸,望城县的最北端,居四县三地交界处,现拥有15间教室的教学大楼,和集办公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学室、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另有一栋20套教工宿舍的住宿楼,新建了大礼堂和食堂,以及30多米高的水塔,办学条件逐步完善,环境幽雅,独具风韵。校园总面积30809㎡,现有十五个教学班,学生近八百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近60人,年龄均在55岁以下,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本科学历教师占60%,现有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4人、县名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6人,生源广泛,有望城、长沙、湘阴、益阳等地学生在我校就读。望城县乔口中学以“自信、自强、自尊、自立”为校训,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师训。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为指南,采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实验,积极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探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十年来升重点中学人数一直位居望城县先进行列。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曾先后向高级中学输送了不少音、体、美特长生,其中有国家级运动员刘泽武同学和省级运动员刘浪同学,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理、化知识竞赛,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多项奖。学校自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扶助贫困学生就学。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学校领导引导全校师生群策群力,采用自愿募捐和社会集资、政府出力的办法,集资几百万元,修缮和改造了学校道路,新建了两个水泥球场,教职工杂屋,修建了两个花园,建起了八个花坛,建成了新厕所,装饰了教室,办公室,新建了学校礼堂,新建了一个30多米高的水塔,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乔口中学走过了近60年的光荣办学历史,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和有识之士,在跨入新世纪的征程中,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学校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此,乔口中学全体同仁,正转变观念,增强新课改的意识,接受新思想,营造新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正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风尚,培养新时代下讲文明,懂礼貌的新一代,正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热爱乔口中学母校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早日建成乔口中学的学生公寓楼,体育运动场(现已完成征地任务),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推进学校的发展,促进乔口中学的腾飞,再续乔口中学的辉煌。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应长沙市优质初中教育建设的浪潮而生,是岳麓区政府和湖南师大附中联合打造的一所高配置、高起点、高质量的公办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76亩,于2009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63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200多人。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教室宽敞明亮,电教设备先进,学生餐厅整洁有序,体艺场馆功能齐全,广播电视数控管理,图书馆藏书丰富,阅览便利,校园一卡通快捷实用,学生宿舍空调、热水一应俱全,教师办公场所文明现代。 两年来,学校秉承师大附中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领导班子运筹帷幄,辛勤开拓,围绕"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备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一套科学、民主、精细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行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 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骄人的办学成绩,截止到2011年上学期,我校师生先后在全国、省、市、区获得各种奖励2600多人次;有600多名学生的音乐、舞蹈等特长考级达到六级以上水平;首届学生参加长沙市生地会考,生物合格率100%,地理合格率99.91%。其中生物90分以上的学生达946人,平均95分;地理90分以上的学生达928人,平均分96分。 学校每年获岳麓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一等奖,曾获岳麓区"2010年度治安保卫工作示范单位"、"2010年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0年度仪电管理先进单位"、"十佳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学校被长沙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双特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英语和信息技术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教研组,省教育厅授予我校"湖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牌匾,学校还是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老粮仓中心学校是一所在发展中成长并逐渐壮大的学校,一支年轻的行政队伍,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学中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为主线,实施了“镜面反思”课堂教学新课题、教学设计改革、示范带动一系列活动,大队组织以“爱”为主题,爱祖国,爱学校,爱人民,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县、市、省经常报道,学校取得了县五星红旗大队、市标杆红旗大队、县安全文明学校、市依法治校单位、县优秀中心小学、省信息技术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长沙市二十八中系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创建于1976年,现有教职工190多人,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500多名。 长沙市二十八中学地处风景秀丽的湘水之滨岳麓山下。交通方便,为市内多条公交线路的起点站与终点站,教学区内环境优美,有设施较为齐备的办公大楼,职教大楼、教学大楼,以及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极大地方便师生的教学工作与学习生活,大型运动场即将竣工,莘莘学子在该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无不感到高兴和自豪。 长沙市二十八中自创建已来的二十多年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受到社会好评,先后有北大、清华、国防科大、复旦等在该校录取新生,还有的出国深造,荣获博士、博士后等称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八中以“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为校训,以“严格勤勉、友善文明”为校训,内抓质量,外树形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文明安全模范单位等,教职员工中有多人被授予省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长沙市二十八中全体师生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对前途充满信心、正意气风发为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工程,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而努力工作。
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创办于1943年,其前身为湖南私立圣和中学。第一任校长是柳直荀烈士的父亲、著名学者柳午亭先生。岁月荏苒,几十年来,学校几易其名,1979年正式命名为长沙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了充分发挥名校的品牌效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2001年5月中共长沙县委、长沙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长沙县第一中学与长沙县实验中学(即1995年创办的维汉中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沙县第一高级中学。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两校又于2005年分离,并且与当年进行分开后的第一次招生,现在两所学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8200多万元,近几年固定资产投入6600余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近4300 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5%。学校拥有70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教职员工近30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82人,中级教师10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有近30人参加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长沙县一中是三湘名校。从全省招调的师资,汇三湘精英,集四水灵杰;“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规范的管理及务实的作风,将助莘莘学子成就拳拳报国之志。 长沙县一中坐落于长沙市东郊,其沿革最早追溯于1943年由柳直荀烈士的父亲、著名学者柳午亭先生创办的湖南私立圣和中学,1995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校园占地228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校园内古木参天、亭阁峥嵘、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学班47个,在职教职工185人,其中高级教师68人。 学校遵循“贯彻方针,德育为首;突出中心,教学为主;办出特色,体艺为先;深化改革,管理为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 “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的“健全四支队伍、完善四个阵地、运用四种方法,落实四项内容、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五四”工程,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得以推介。 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年来高考成绩一直位于全市乃至全省示范性高中前列。近两年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奥赛,“三模”竞赛及作文大赛,有10余人获国家级奖励,近80人获得省级奖励。以田径为主的体育传统项目是学校特色之一,学校田径队参加长沙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连续十几年获得高中甲级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在音乐、美术、科技等竞赛中硕果累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高中化学网络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2个国家级课题及8个省级课题。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授牌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学雷锋十佳集体”、“市优秀业余党校”、“市级花园式单位”、“市科技示范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湖南省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打造与经济强县相匹配的教育品牌,2005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决定征地101亩,投资近一个亿,用一年的时间改扩建长沙县一中,一所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高度现代化的学校矗立于人们眼前。 新的长沙县一中,办学目标明确、学校管理严谨、校风校纪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上乘,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目前,长沙县一中领导班子正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质强校、以新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朝着“进全国千强”和把长沙县一中真正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学校的目标迈进。
集里中学创办于1972年。最初在集里学校内设班教学,公社教革办委托集里小学管理。1974年,与当时的东沙学校初中班合并,迁至集里公社茶园,独立成校,定名为“集里五·七中学”。1978年学校更名为“集里公社集里初级中学”,1993年再次更名为 “集里街道办事处集里初级中学”。1994年,集里办事处决定重新择址建校。新址定于集里桥居委会道吾山路一巷29号。1994年2月破土动工,1995年9月竣工。学校于1995年9月11日迁于现址。 学校位于浏阳市区内,地理位置优越,前临319高等级公路,交通便利,侧有小溪淙淙,后有青山环绕,环境幽静。校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四季如春。校园绿化面积率为43.1%,2000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花园式单位”,2002年被评为“长沙市无违法建筑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集里中学 是一所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学校。 学校拥有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实验室、音乐室、书画室、微机室、多媒体中心电教室、教师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室、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班班通。2002年学校网站顺利开通。2000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的校训是:志存高远、止于至善。校风是:团结文明,求实进取。教风是:敬业爱生、严谨务实。学风是:团结进取、勤奋博学。领导作风是:团结廉明、求实创新。 集里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764人。在编教职工10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66人。省级先进教师2人,浏阳市名师1人,浏阳市学科带头2人,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教练员1人。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思想端正,管理严谨,师德良好,业务精良,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高规格、高质量、有知名度的现代化名牌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个性优良,素质全面,富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7年,通过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被授牌为首批“浏阳市示范性初级中学”。2000年经长沙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于12月被批准为浏阳市的第一所“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学校已成为浏阳市的窗口学校,每年都要接待许多省内外的参观团体。学校坚持教育改革,强化管理。自1993年起推行“三制”改革 ,(目标管理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学校管理走向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几年,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便于操作、讲究实效的管理规程(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奖罚方案、评价细则、发展规划)。科学管理,民主治校,形成了教师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1995年以来,学校7次被评为浏阳市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实施“八个一”工程(一个规划、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批典型、一套教材、一个基地、一系列活动、一项德育科研课题),坚持“四性”(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系列性)方针和“四心”(爱心、耐心、童心、不偏心)原则,使学生不断实现完美人格的目标。在依法治校、主题班会和心理教育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特色,1998年被授牌为“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2000年被授为“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安全文明单位”和“长沙市文明卫生单位”,2001年学校被授为“湖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长沙市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长沙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学生文明守纪,校纪校风优良。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1994年起至2003年,学校有7年获浏阳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现在,全体师生正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的热潮中,现有湖南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六个,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达40多篇。本校教师自写自编劳技课校本教材也即将出版。 开放性的教学反思已形成学校的特色。美术教育已成体系,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特色教育自2000年9月面向全市招生办班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生的书画特长得到培养,已成功的举办了两届学生书画作品展览;学生参加浏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比赛,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文学社成绩突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并三次获“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百家”称号;刊物《日·月·星》也从1999年至今连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刊一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230多篇。学校的群体活动得到普及,1996年起田径队参加浏阳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甲级队团体冠军6次。科技活动成绩斐然,2001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近四年来,学校航模小组和无线测向小组的学生参加全国的竞赛,获国家级团体奖1次,省级团体奖10次,长沙市级团体奖8次,有3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有38人次获省级奖励;有58人次获长沙市级奖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的各项竞赛,成绩在浏阳市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学生参加数、理化竞赛,有 3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有9人次获省级奖励,有80人次获长沙市级奖励。 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和求真务实、崇尚一流是集里中学的风格。 放眼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趋势 ,集里中学正在朝着更高的目标跨越。
长郡芙蓉中学为公办初级中学,整体交由长郡中学托管,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行政上隶属芙蓉区教育局,业务上全部交由长郡中学统一管理。学校完全按照长郡中学全套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和分管教育、教学的2名副校长均由长郡中学委派,校务委员会和学校中层干部由长郡中学负责组建,负责对学校发展和日常事务进行决策、管理。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长郡中学本部选派一批,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一批,芙蓉区内选配一批。 长郡芙蓉中学总规模36个班,其中可容纳寄宿学生600名。学校招生工作全部由长郡中学负责,按照长沙市教育局小升初工作的文件精神统一录取,计划今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12个班约600名,班额将严格按照省颁标准配置,每班不超过50人。学生除按照国家免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外,还享受芙蓉区免费提供校服、饮用水、教学辅导资料的待遇。 长郡芙蓉中学是芙蓉区斥资近亿元,建设的一所高规格、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近40亩,设计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塑胶田径运动场高架,拥有4个塑胶篮球场、2个室内排球场和2个室内羽毛球场,各类功能室配置齐全,教学装备全部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学校有完善的校园网,所有教室、功能室等场所都能通过校园网、教育城域网连接因特网,学校有独立公网IP,所有教室均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同时,学校还配备了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
明德天心中学是由长沙市政府、天心区政府、明德中学共同打造的一所全新优质公办初中。学校位于天心区新姚北路与木莲冲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学校现有土地面积37000平米,教学楼等建筑面积2300平米,绿化面积约为70%,风景宜人。长沙市政府、天心区政府共同投资1个多亿,新建办公楼、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学生宿舍等基本功能场馆,打造成一所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全新学校,由百年名校--长沙市明德中学进行全方位管理,主要为天心生态新城服务,同时辐射长株潭地区。一、 学校定位学校校训:坚苦真诚。学校文化:德 雅 精 勤学校教风:磨血育人。学校学风:敏学慎思,自强自立。办学思想:明德树人。办学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办学方略: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办学原则:安安静静办学,平平淡淡办学,真真诚诚办学,堂堂正正办学。办学思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引领,注重特色。办学目标:学校有品位、管理有品质、师生有品德、质量树品牌;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管理理念:尊重人、关爱人、相信人、鼓励人;以心育人,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二、 校园文化学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铸就校园精神,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雕琢物质文化:美化环境、装饰校园,将学校建筑符号演绎成文化符号,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什都演绎着明德天心中学今天和明天的故事。用文化的成分来滋养校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将促使广大师生充分吸收文化营养,感受文化的魅力,沉浸在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铸造制度文化:以"新理念、高起点、严要求"为原则,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的优化明德天心中学校风、校纪,形成涵盖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制度以及全体师生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使制度文化成为学校落实文化建设的支柱,成为学校实现文化运行的保障。凝炼精神文化:以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心理诉求为出发点和生长点,从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师情感、学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加强和创新精神文化,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构建师生共同愿景,使精神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与不竭源泉。打造行为文化:以制度文化为框架,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全面提升明德天心师生文明素养,塑造明德天心师生文明形象。学校将通过晨跑、升旗、宣誓、敲钟等常规仪式和特色仪式引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从师生仪表、形态、动作、行为、语言、精神、风貌等多个方面整体推进行为文化建设,使行为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彰显。提升教师文化: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定点定岗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爱校爱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的教职工队伍。三、 展望未来学校的发展目标:坚持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发展,促进内涵发展,把明德天心中学办成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创新型、文化型、开放型的品牌名校,使学校成为"学校有品位、管理有品质、师生有品德、质量树品牌"的学校,成为长沙市管理规范、质量优秀、社会满意的示范性初级中学,成为"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的品牌学校。百舸争流,千帆相竞。我校将竭尽全力还原教育的本真:安安静静办学、平平淡淡办学、真真诚诚办学、堂堂正正办学。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工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力将我校打造成一所"让老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满意" ,区内一流、全市前列、全省知名的品牌初级中学。
我校创建于1935年,办学历史悠久。学习占地面积12151平方米,建筑面积5996平方米,内有教学楼、住宿楼、礼堂、食堂、勤工俭学店堂,配有电脑、实验、阅览、教研、办公等室。现有学生380,教职工23人,其中本科学历16,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5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