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中学创建于是1941年,经过六十年几辈道林人的奋斗发展, 学校各方面都拥了有可骄傲的业绩.学校师资齐整,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大专学历15人,本科学历30人,一级老师38人,高级老师1人.校园环境优雅,堪称花园式 。学校占地31314平方米;三栋标准教学楼,一栋老师宿舍,一栋学生公寓,风雨活动室640平方米,有250米田径场。仪器电教设备齐全,达国家II类标准。有柔道馆、图书馆及各设施齐全的实验室。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两年来,应届毕业生考取重点高中的人数达21%,毕业率达95%,综合排名进入了全县领先地位。打造了学校柔道特色,四年来在各级柔道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为上一级体校输送了一批大有发展前途的体育健几。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04以来语文教学研究获得突破,有“作文互评互阅”“自说式作文教学”科研课题通过上级专家的论证结题。2006年学校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得以在全县推广。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为本,全面发展,为学生培植健康成长的沃土。”的办学理念。学校已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循循善诱,自我教育,国旗下师生互动讲话,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家长学校的建立,充分的利用了家长和社会的合力,为形成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 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深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文体、科技、车航模、书法、绘画、艺术人才。学校近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5 人获国二等奖,有10人物理竞赛获市二三等奖,有23人次奥赛获县||市二|三等奖.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特长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创设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历年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基础牢固、学有所长的优秀毕业生,连年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嘉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道林中学的优良传统,面向全镇,积极投身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形成了“尚学””乐教”求实””创新”的道中精神。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内涵建设,为把道林中学建设成在宁乡县有较大影响的较高水平农村初级中学而高歌猛进.⊙
五峰中学是一所九年制完全学校,始建于50年代,从60年代末开始设立中学,至今建校50多年。座落于五峰山下,座北朝南,面向莲平公路,一栋栋现代化楼房错落有致,呈梯式布局。 学校占地28.5亩,校园总面积19126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多人,教职工30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15人。中学高级1人,中级18人。学校有教学楼一栋,教学平房一栋四间,教师宿舍一栋,学生住宿房一栋五间,食堂一栋,猪舍、厕所各一栋。经过学校多方努力,学校已有多媒体教室一间,电脑室一间,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间,工会活动室一间,远程教室两间。学校教学功能室较齐全,生化实验室,生物、化学、物理仪器室各一间,且仪器药品齐全。80年代末,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学校将围墙修建好,内部多处有麻石梯级,远望学校气势恢弘。学校校舍面积4322平方米,教学用房3400平方米,劳动基地10660平方米。学校多年以来,逐一绿化,至现在到处鸟语花香,先后被评为“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单位”。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狠抓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全镇的质量调研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与教研。绝大部分教师相继获得了学科培训证、普通话证、计算机证、继续教育证等证书。认真做好师德考核工作,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以德育为首位,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成长,学校大力提倡“五心”教育,开展“爱心工程”捐款活动和“八荣八耻”活动。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是目前长沙市唯一的一所公立示范性初级中学,是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地处左家塘桂花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环境优雅,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起与长郡中学联合办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独具特色的外国乐园学校外教班外语实行小班制(25人/班以下)教学,能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课堂教学采取长短课相结合。在保证部颁标准基础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增加了英语课时,并且采用两套英语教材,“一主一辅”。校园英语学习气氛浓厚,欧式的英语话吧和多处英语角为学生英语交流提供了语音环境;每节课前的英语“跟我学”让学生多读多记;每周一天的“英语日”培养了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聘请的专职外籍教师使学生接触的是纯正的英语口语;一年一次的英语艺术节更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突显出英语特色的氛围,为此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特长。在雨花区学科竞赛中,我校初三年级参赛的学生获一等奖的占50%,2007年毕业会考中,我校的英语合格率达100%。“走进美国”夏令营活动,让英语从课堂走向生活2007年暑假,我校与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走进美国”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有来自美国、英语、加拿大等国家知名大学的师生,这些嘉宾用灰谐的语言、率直的性格、直观的教学、认真的态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夏令营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讲座、足球篮球比赛、参观长沙著名的景点等实践活动。少数学生还将外籍老师带回家,让英语从课堂走向了生活。半封闭式管理,校园生活严谨活泼学校管理严格,在半封闭的管理下,每天中午各班安排了老师在教室答疑、辅导,或让学生休息,或组织室外活动,为家长解决了中午难管的问题。学校在活动课时间开设了作文、奥数、英语口语、乐器、围棋、象棋、美术、篮球等各种兴趣班,校园生活丰富多采,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新的育人理念,各科成绩同步发展学校的办学理理念是:“突出特色、全面发展、彰显个性”。在突出英语特色的同时,各学科同步发展。例如2003年在雨花区的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率达100%。在2004年初中全国数学竞赛中,何宽喜同学获二等奖,名列长沙市第四名,雨花区第一名。2004年初中全国物理竞赛中,我校是长沙市94所中学中唯一获奖率100%的学校。2007年保送和考入长沙市四大名校的学生达33人,占我校外教班人数的50%。
一、基本情况 1、发展概况:黄材中学始建于1912年,校址划船塘,历经95年风雨沧桑,校址几度搬迁,2001年合并原核工业部七一六矿子弟学校并由姜公庙迁于现址,2004年合并原沙坪中学,2006年合并原月山中学、崔坪中学,招生区域迅速扩大。学校座落于横雷公路北侧,黄材镇松华村内,交通畅达,基础设施完善。黄材水库,炭河里青铜文化遗址,千佛洞景区三面环绕,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布局精巧,整洁优雅,古木参天,是学生温馨的家园,求知的乐园。2、领导班子配备情况:总职数7人,全为男性,平均年龄41岁,100%中共党员。职称结构:中高2人,中一5人。学历结构:本科4人,专科3人。普通话水平:二乙5人,三甲1人,免试1人。计算机水平:高级2个,初级4人,免试1人。教龄均在15年以上,业绩较为突出,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廉洁自律,务实乐业。3、教师配备情况:总职数48人,其中男职工数31人(65%),女职工17人(35%)。年龄结构:35岁以下24人(50%)35-45岁16人(33%),45岁以10人(17%),平均年龄37.1岁。职称结构:中高2人(4%),中一29人(50%),中二15人(31%),其他2人(5%).学历结构:本科22人(46%),专科22人(46%),其他4人(8%).普通话水平:二甲3人,二乙25人,三甲17人,免试5人。计算机水平:高级8人,初级36人,免试4人。科目配备:语文11人,数学9人,英语5人,物理3人,化学2人,生物1 人,地理1人,历史3人,思想品德3人,科技1人,计算机1人,音乐1人,美术1人,体育3人,心理健康1人,工友2人,毕业于18个不同师范院校或培训机构,专业基本对口。4、学生及班级情况:全校学生总数859人,其中男生483人,女生376人,编为15个教学班,其中六年级4个班,菜250人,七年级4个班,共242人,八年级3个班,共180人,九年级4个班,共187人,全校共有住宿生316人,分布于黄材镇内17个行政村。5、学校规模:校园总占地面积23468.5平方米,生均占地25.1平方米校舍面积5955.9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37平方米,学生住宿楼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生均4.2平方米,教工住宿楼3579平方米,师均74平方米,成套率100%,运动场面积2500平方米,规划中的运动场为250米环形跑道,6×100米直跑道。校园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教学区绿化率40%,硬化率95%.6、管理理念:追求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主动优质服务,形成正义、和谐、民主、科学的管理生态。教学理念:快乐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理念:培养健全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服务理念:主动优质服务,持续协调发展。大力倡导:关爱后进生是我们最大的美德,教育后进生是我们最大的职责,转化后进生是我们的最大成功。办学思想:以法治校,以质立校,以德兴校,以研强校。校风:崇尚文明,张扬个性。教风:爱生如子,爱职如命,爱校如家。学风:乐学、善思、勤练、笃行。校训:勤、真、博、雅。办学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和谐发展,让学校成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培养目标: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发展规划:(1)近期:走出质量低谷,重塑学校形象(放心校);(2)中期:确保县内领先,初步形成特色(满意校);(3)远期:实现老牌名校的全面复兴,学生成材,老师成功,学校成名(示范校)。7、学生成果:2004年度团体奖:车模航模赛市团体一等奖。中学生男子篮球赛第七名。2005年度团体奖:中学生文艺汇演片区赛二等奖中学生篮球赛片区赛一等奖2006年度团体奖:中学生文艺汇演片区赛一等奖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县第九名中学生篮球赛片区赛一等奖2007年度团体奖:县运动会县第十名县中学生篮球赛片区赛第一名8、学校荣誉:2004年: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四星级红旗大队。2005年:学校被定为湖南省首家经典诵读示范学校。2006年:学校成为县文学协会理事成员 。德育经验在县德育工作会典型发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被宁乡电视台、宁乡日报、当代商报教育专刊多次多版报道。学校经典诵读经验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典型发言,并成为经典诵读与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成员。2007年:学校被认定为宁乡规范化初级中学。德育课题《农村生活化责任心教育研究》被县教研室批准实施。中考一次性合格率为96.6%,升省示范性重点高中32人,县一类特长生认定21人,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沿溪中心学校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九月,他的前身只有两个初中教学班,学校附属于沿溪梓山完小,当时仅有教师三人,学生三十人。 一九五九年并入东冲园艺学校,一九六五年有从该校分离出来,在沿溪杨家祠堂重新挂牌。是年九月迁至河东塅保和团,定名为沿溪农业中学。有教师四人,学生五十人。一九六九年农中撤消,在沿溪和梓山分设四个初中教学班,学生增至一百五十人。一九七五年,沿溪五七中学在荆冲茶场建校。校址几经变迁,校名几经易换,最后于一九七七年迁至现在的石王口。 建校以来,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管理日趋规范。确立了诚信、关爱、博学、进取之校训和文明、守纪、活泼、向上之校风。二十世纪后期,国家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又积极推进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教的新理念,办学内涵日益丰富。 迄今,学校占地面积六十八亩,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四百二十二平方米,科学馆、学生公寓、图书室、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教学设施配置齐全;环境优美别致,是为花园式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可谓书香校园。 二00四年八月,大光中学并入沿溪中学。但随着适龄学生的减少,目前,学校仅有八个教学班,学生三百九十人,教职员工四十五人。 学校坚持以德育人、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先后有九千八百六十五人从这里毕业,有近千人走向了领导岗位和其他重要工作岗位。学校有六个科研项目和三百四十多篇论文获省、市奖励。学生有两千多人次获得各级各项竞赛奖,二000年,学校获“浏阳市文明单位”、“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浏阳市示范性初级中学”等称号,二00四年提升为“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成为浏阳东区的窗口学校。 先后有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长沙市副市长张玮炔、省市各级领导和河南驻马店市、宁乡县委政府的领导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接待来校参观的兄弟单位50多次。 沿溪中学有风雨的昨天,有发展的今天,更会有辉煌的明天。
合心学校地处北山镇荣合桥集镇,现有全日制教学班6个,在籍学生253人,在编在岗教师1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已有5人获得本科学历,7人获得大专学历;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达二甲标准4人,二乙标准6人;信息技术等级合格率达100%。 学校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各项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9650平方米,有高标准的少先队室、计算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内部配套设施完善。 学校2002年被授予“长沙县优秀家长学校”,2003年与长郡集团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2005年元月被县政府授予“县规范化学校”,2005年12月被县教育局授予“长沙县示范性家长学校”,2007年2月被县教育局授予“长沙县学习型单位”。 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养成教育抓得扎实有效,校风好、学风浓。学校自主开发的德育课题《新型师生关系研究》现已结题,并获得县德育创新课题一等奖。近三年来,合心学校师生获得省、市、县级奖励达50余人次。如2005年,周艳老师参加“数学学具使用”课堂教学竞赛获县一等奖并代表县参加市赛获市一等奖、省三等奖;三年级学生黄倩宜的母亲张最伟获长沙市“十佳家长”称号;五年级江小珂参加第七届“华人杯”征文竞赛获湖南省特等奖(全省只有2人),全国一等奖,长沙县电视台为此作了专访;四年级陈思琪获长沙市“耘英杯”明星大赛数学奥赛和作文竞赛双科金奖,长沙县才艺展演绘画第一名;2006年先后有黄倩宜、江小珂、江语嫣等同学的多篇作品在《长沙晚报》的《橘洲?菁菁校园》栏目上发表,校园创作之风学习之风更加浓厚,合心学校因此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校长易钢也获长沙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十佳校长”、长沙县“师德标兵”称号。 现合心学校在易钢校长的带领与全体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正朝着“市示范性家长学校”的目标迈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合心学校将真正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花明楼希望学校地处风景优美的少奇故里。学校始建于1964年,原名“荷叶小学”。1998年由辽宁盼盼集团有限公司捐资扩建,并更名为“花明楼希望学校”,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题写校名。学校校园面积13332平方米,建筑面积4155平方米。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装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修建了风雨操场、学生公寓。校园内校舍整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是理想的求学之地。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88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7人,学历达到专科及以上的有32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1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7.5岁。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教师队伍。学校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坚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恒创特色。坚持让素质教育着地,让教育与生命同行。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情感激励人。“追求真知、健康向上”的校训,“学会生存、学会服务”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好问、博读善思”的学风已内化为全校师生自身的素质。近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镇榜首,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学校先后被上级授牌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合格乡中心小学”、“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宁乡县示范性中心小学”、“宁乡县优秀中心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学习型工会小组”、“安全文明校园”等。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花明希望学校的教师将团结协作、奋发拼搏,努力谱写花明教育新的篇章。⊙
宁乡县大成桥中学坐落于沩水之滨,回龙山麓的宁乡中部经济重镇大成桥,东接宁乡县城,西通巷子口、流沙河,南至灰汤、偕乐桥,北靠煤炭坝,紧邻县内交通主干宁横公路,位于全县交通枢纽地带。学校创建于1964年,现有学生685人,教学班12个。教职工39人,专任教师36人,占地48亩,固定资产1100多万元。有标准运动场和室内、外篮球场各一个,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个两间,语音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等设备完善,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更有设计先进、宽敞大气的综合大楼,学校食堂、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适应了现代学校发展的要求。校园内芳草如茵,绿树环绕,环境幽雅,景色怡人,是育人的理想场所。大成桥中学在办学过程中着眼于人的发展,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给每一位教师的事业生涯添彩”为办学理念,建校42年,近年来,大成桥中学初中学先后被授予“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长沙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宁乡县校教研基地”、“县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县级示范性初中”、“学研管示范性初级中学”、“校园文学社”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在新的世纪。大成桥中学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稳居全县农村中学前列。2001年九月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2005年十月《宁乡教育》对我校的办学情况作了综合报道,2005年12月《内涵发展启领和谐之航》、《我们这样走出困境》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大会上交流。便捷的交通,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环境地利条件、经济基础,使得大成桥中学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2003年8月我们抓住了全县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机遇,被县教育局正式定为骨干初中发展,2006年12月成功创建成为“长沙市示范性初中”。学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在时代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大中师生豪情满怀、团结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管理手段优化,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异的示范加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全力打造宁乡农村初中“第一校”。⊙
北山镇仓场学校是长沙县最西北端的一所学校。位于长沙、望城、汨罗三县交界的荷花大山下,所处地方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较贫困的地方。学生来源于北山镇明月、狮山两个行政村。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住在大山上,上学路途遥远,最远的学生将近10千米。 学校地方小,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左右,生均面积11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学校无围墙、食堂,教学楼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少。学校处在公路和村民的围绕之中,不大的操场还是周围村民的主要过道,平时穿过学校的人和车辆较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学校现在6个教学班,一个幼儿园,在校学生205人,教师10人(幼师1名),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5岁。由于地理环境和学校的现状,优秀的教师和年青的教师都不愿意来学校任教。近几年虽没有人员调整,但在学校工作的教师认真负责,学校各项工作都开展得很好,学生工作做得扎实,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教学工作和体育工作走在镇的前列。深得领导的赞赏和村民的拥护。⊙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