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梅溪湖中学位于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由长沙市政府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20亩,设计规模为72个教学班,3600名学生,是由先导区依照两型社会建设理念投资3.2亿元倾力打造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直属于长沙市教育局,由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全面管理。 长郡中学创立于1904年,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百余年来,长郡中学以"朴实沉毅"为校训陶铸群英,为社会共输送了七万八千多名合格毕业生,不仅造就了徐特立、李维汉等一代名师,还孕育了李立三、罗章龙、任弼时、李富春、肖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沈其震等十三位院士和美学家蔡仪、音乐家吕骥及青年歌唱家张也、陈小朵等一大批学者名家。长郡中学在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精髓与发掘现实潜力的结合点上,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实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成材先成人"的育人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成果叠出。 长郡梅溪湖中学正是百年长郡教育传统的延续和拓展,即将描绘出三湘大地上另一幅教育宏图。 一、定位高远:国内一流、长沙翘楚 为匹配"梅溪湖国际服务与科技创新城"这一大河西先导区重点开发区域,聚合新城教育资源,引领地区教育风向,长郡梅溪湖中学定位高远,目标明确,从设计规划开始即朝着"国内一流、长沙顶尖、接轨国际"的目标迈进。长沙市政府的顶层支持,长沙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百年长郡教育的平台支撑,高端的建设和办学理念,先天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可以预见,多方合力即将强力助推这所中学拔锚起航,"快、准、实、稳"驶入三湘名校行列。 二、高端平台:百年长郡全面统一管理 长郡梅溪湖中学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完全中学,也是长郡教育共同体的新生成员,将由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全面管理,与长郡旗下各校实施联动发展机制。将与长郡中学本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长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调配师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考试评价,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并通过长郡中学这一平台,持续与世界一流教育品牌合作交流,全面打造一所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独具特色、人民信赖的现代化学校。 三、专家掌舵:教育行政专家合组领导力量 根据长沙市教育整体规划,长郡梅溪湖中学将一步到位建设成为长沙市一流中学,因此强大的领导班子将为此掌舵护航。学校的校级干部由长沙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的优秀干部中严格遴选并任命:刘欣任校长,夏延刚任党总支书记,胡志辉和梁惠林任副校长,其中刘欣和胡志辉均为长郡中学著名特级教师,所谓专家治校,实至名归。中层干部则由长郡中学在长郡共同体内部择优选聘,行政队伍强大精干,有力保证了学校的全局发展。总之,学校由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合组领导力量,共把方向盘,长郡梅溪湖中学的强势发展指日可待。 四、精英荟萃:优势师资强力聚合 师资力量是成就一所高水平学校的关键,长郡梅溪湖中学的师资队伍可谓精英云集、气势逼人。学校师资队伍由长郡教育共同体统一调配,重点挖掘内部优秀师资,在悉心抽调本部、长郡双语实验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中优秀教师的同时,还在长沙市教育局直接领导下进行全国公开招聘,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等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或重点中学引进了一批极具实力和潜力的青年才俊,强力聚合成一支理念先进、梯度合宜、素质过硬、精干雄厚的教师队伍。 五、前沿理念:主推内涵丰厚的"绿色教育"理念 长郡梅溪湖中学在承传长郡中学百年教育传统基础上,着力聚焦在"绿色教育"新理念上,致力于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所谓"绿色教育",深层内涵在于:兼顾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双重需求,合理调控教育进程中各要素,使教育节奏与学生身心和谐相应,达致"教"与"学"的琴瑟和鸣,引领学生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激发出学生主体生命活力,成就一种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内涵教育。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代教育家杨叔子所诠释的那样:"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学校将主要从"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校园环境"三方面全面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两型"示范学校。 六、两型硬件:科技、绿色、人本 长郡梅溪湖中学是长沙市政府投资3.2亿元倾力建设的"两型"示范学校,所有基础设施都体现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融科技、环保、人性化为一体。学校占地120亩,绿地率达43%,达到绿色建筑设计二星级标准,被长沙先导区列入绿色校园计划。学校足球场下埋设的地源热泵,利用土壤源进行能量交换,全校的热水、空调供暖制冷、恒温游泳池供热均以此为能源。170平方米的单车顶棚利用光伏发电,可用于绿化带和LED显示屏等的供电,所有电子设施均为智能化系统设计,地下室停车场全自然采光......高科技、纯绿色、人性化,既与学校主导的"绿色教育"和"两型"先导区相应,也能全面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和人文环境。 七、天人和谐:山清水秀与人文蕴涵 长郡梅溪湖中学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完美交融。学校位于河西梅溪湖畔,四面环山,翠山如画,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同时位处两型示范区核心,毗邻梅岭公园、麓松公园、梅溪湖人工湿地等人工生态景观,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名副其实。自然而外,也有人文的浸润。学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两所高校组成学区,共同营造出和谐纯净的教育气氛,与国际顶尖级定位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渗透的浓重艺术气息交相辉映,达致潜移默化、涵育英才的优良效应。 八、新城核心:先导区中心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梅溪湖国际服务与科技创新城西北角,是先导区梅溪湖片区的先期重点项目,是国际新城的先声和中心,各方面区位优势显著。片区功能定位为国际服务功能区,囊括国际文化娱乐中心、国际创新研发中心、国际对外交流中心、国际商务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交通前景优良,公共功能和人居建设齐备。这一高端区位优势,为长郡梅溪湖中学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发展的契机和优势,奠定了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办学目标的重要基石。 九、管理保障:成熟国际化管理模式 除了全面采用长郡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之外,长郡梅溪湖中学还引进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成熟先进的寄宿后勤管理模式,以生活促学习,融学习于生活,大力开展生活化养成教育,从而在后勤保障方面接轨国际,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政策护航:大先导区政策优势 作为市教育局直属完全中学,长郡梅溪湖中学与其他市直中学接受相同的教育政策;同时作为梅溪湖核心片区的重点配建学校,教育政策优势也必然逐渐凸显。2012年秋季开学后,初中部将率先根据长沙市教育局有关配套学校的政策招生,收费按照公办学校标准执行。后期高中部则面向全市根据中考成绩统一招录优质生源。按照市政府定位,先导区将成为省内"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长沙市新兴主体功能区,而梅溪湖片区则将被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品位城市空间。可以预见,长郡梅溪湖中学将是河西大先导区建设发展大潮中的一支劲流,借助时代东风,扶摇而上,直冲云霄。 万事俱备,我们只需静静等待,等待湘楚大地上另一颗教育明珠的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桃林桥中学创办于一九六八年,是一所规范化农村初级中学。她位于宁乡西部,毗邻益阳。离宁乡县行政中心仅约五公里,距菁桐公路约五百米,离三一九国道约三公里。学校占地9158m2,建筑面积2755m2,校园巨樟青翠,环境幽雅,风景宜人。 由于生源减少、招生范围缩小及多年来坑洼泥泞的路况等原因,今年我校只有六至九年级共四个班不足两百名学生,十六名教职员工。 学校有标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两百米跑道;有忠于职守,乐于为学生服务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队伍。她以“勤学守纪、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质量兴校、特色兴校、诚信办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反思。这里校风纯正,学生文明活泼,社会评价高。如学生胡泽文拾到人民币六百多元归还失主的事迹被《当代商报》报导。 历年来,学校为家乡培养了约计七千名合格初中毕业生,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两千多名优秀人才。如崔鹏,现已于同济大学博士毕业。近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表彰和奖励。如2004、2005年获宁乡一中择优招生优胜单位,2005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获县第九名,2007年居全县第二十一名。 今后,我们全体师生将同心同德致力打造小而精学校,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相信随着即将硬化的路面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桃林桥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宁乡县双凫铺镇麦田初级中学位于双偕公路6.8公里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回龙山下。校园面积204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488平方米,有教学大楼一栋,综合楼一栋,教工宿舍楼两栋。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54人,专业教师24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5人,中教一级8人,中教二级16人,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双凫铺镇党委镇中心校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自2004年以来,投入资金50多万元,用于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教学楼翻新,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食堂规划和改建。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定期进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2006年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长沙市实验中学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中学。学校由曾国藩的曾孙曾宝荪和曾约农先生始创于1918年,将位于水风井的曾文正公祠花园建校办学,融湖湘文化传统和西方科学思想于一炉,将忠恕修身、科学思维、民主管理、服务社会做为办学理念,历经94年办学历史沿革至今成为省级实验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按照市教育局对直属省级示范性中学发展规划,学校初中部恢复使用原校名--"长沙市实验中学"。市政府支持公办优质教育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全新校园重点工程竣工,建成容纳近40个教学班的规模和拥有600名学生全日制寄宿生活条件的全新校舍和配套设施。学校将以精湛的办学传统、精良的教学水准、精美的校园环境迎接全市优秀学子来校学习。学校立足于长沙市区核心精华地域,目的是为了不因迁校而失去极为宝贵的地缘文化传承,将历经近百年的根植于湖湘传统且中西合璧的优秀教育文化滋润当代湖湘优秀学子,做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面向全市适龄学生举办优质公办初中。学校通过校内高、初中教师的有计划流动,始终保持较高比例的高中优秀师资在初中教师队伍中,目的是不断研究和推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衔接初、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思维发展方式,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出大批适合进入优质普通高中深造的高素质的初中毕业生。学校在执行国家义务制教育各项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开设湖湘文化研习、现代科技体验、环境教育、中英文学鉴赏与创作、声乐器乐表演、绘画与书法研习和多种体育项目等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学校课程和社团活动,目的是为每一位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过程中提供高水准初中学历教育的同时,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和伴随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成功体验。学校根据市教育局中考中招现行政策,争取每年都能选拔大约20%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按照对口直升等方式进入本校高中(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就读,并欢迎更多的学生通过中考考入本校高中,目的是让本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能够更直接地享受本校优质公办高中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减轻学生家庭的基础教育投资负担。 校园文化(1)校园建筑文化学校教学楼外观在湖湘古典建筑色系中选用青、灰、蓝为主色调,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文化传统的环境色彩。校门处设立门卫值班室,并且将机动车通道与步行通道分离,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不与学生在校园内平面接触,确保学生进出学校的交通安全。教学区、办公区与寄宿生活区有北向南渐次过度,将最佳的自然采光面、通风条件留给教学区和生活区,并辅以适合少年儿童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光照环境和有利于卫生健康的空气质量条件。连接各间教室是加宽的走廊,目的是适应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中活泼好动的行为规律,为课间短时间离开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和轻度活动提供场所。教室窗户尽最大可能满足采光和通风需要而宽大,并为防止安全意外而安装了强度高的护栏。实验室与教学区隔离,实验器材使用专用电梯与学生上下楼通道分开,实现安全管理和使用。生活区包括寄宿楼和师生食堂,寄宿楼采用男、女生分区寄宿,全天供应冷热水和空调,有专职生活教师全日制管理并指导学生生活自理,采用各种鼓励措施培养学生生活管理自治和开展健康活泼的寄宿生课外文体活动,食堂由市教育局推荐的大型餐饮集团管理营运,饮食原料来源和加工有保障,师生共用、童叟无欺。校园视觉中心是学校创始人曾宝荪、曾约农和其曾祖湖湘名人曾国藩的铜像,徜徉于精致的校园时总能看见此景,意在浸润湖湘文化教育传统,激励后辈学人发奋向学。(2)校园教育文化忠恕修身:创校之初,曾宝荪先生以"忠恕"为校训,师生共同践行忠以持己、恕以待人的儒家思想,虽经历历史变迁,至今仍为学校坚守的治教治学精髓。科学思维:学校历来注重人的思维发展,以在校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学理念,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科学地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科学地探究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发展需求,在各学科领域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维学习方式而形成实验学校特色,其根本是有利于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民主管理:学校有教师自律、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传统。现在的学校职代会和学生会等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每个学期都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意见,一方面为学校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每个学期学校统一召开学生家长会,还有大量日常家校联系,扩大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实施协同教育和民主管理。服务社会:曾宝荪先生青年时代就以"致力于服务湖湘桑梓"为己任设校办学,这一志向依然为现在实验中学党政和教师所推崇并发扬广大。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发展公办教育,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存在学习差异的学生都能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后成为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以有限的办学条件和无限的教育品质追求,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学生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5、展望未来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以忠恕修身为核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服务社会和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学业和兴趣特长和谐进步,智慧和健康同步增长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激励每一位教职员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务实的日常工作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磨练出精湛的教育艺术培养每一个来校求学的孩子。发挥学校各项教育资源优势,激励教育教学科研,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始终践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事业追求。6、办学成绩学校拥有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湖南省文明单位称号和多年度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在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上以100%合格率获得省教育厅表彰。生物、物理教研组2011年获得湖南省首届优秀教研组称号。我校是游泳传统项目学校,2012年在全国中运会上的2项目上获得银牌和铜牌,为湖南省争光。每年都有学生在学校培养下参加市"三独"比赛获得一、二等奖,以其特长入选理想的高中。每年有十多名教师评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各学科先进个人称号。2011-2012年在长沙市教师技能竞赛和学科教学综合素质竞赛中有14名青年教师获奖。
学校始建于1984年,当时普迹镇党委政府白手起家,筹建普迹中学,经过艰难创业,目前学校已具规模。校园总占地面积4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878平方米,有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地和标准篮球场及风雨操场。目前,学校已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电教中心,三机一幕已进教室。2002年,学校又开通了宽带网络,各项现代教育设施齐全,其它各项教学仪器、实验设施也达省标。2005年学校又建成了一栋标准的学生公寓,2006年,学校又将教学楼、行政办公楼、教师宿舍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与改造。现在,整个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环境幽静宜人,夏有香樟蔽日,冬有雪松遮风,春来杜鹃吐艳,忙煞飞来蝴蝶,秋至丹桂飘香,醉倒采蜜娇蜂。这里的确是播种希望的沃土,培养人才的摇篮。 目前,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本科在读18人,专科学历3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中学二级教师13人。这是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充满青春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团结向上,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勤于学习,踏实工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学校以“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进“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教”,致力于“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社会敬佩的校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以人为本,包容共生”的浏阳教育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素质教育,狠抓教育科研和内部管理,深挖教育内涵,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浏河乳哺,毓秀钟灵,园丁耕耘,果挂枝头,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有180多人次获得市级各项奖励,有4人获国家级奖励,学生中有400多人次获得市级各项奖励,有6人获国家级奖励。学校向上级学校输送各类特长生40多人,如今,我校已是浏阳市示范性学校,浏阳市文明单位,浏阳市安全文明单位,浏阳市花园式单位,浏阳市园林式单位,浏阳市学法指导实验校,浏阳市体育训练网点校,浏阳一中教育集团特长生培训基地,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这是一所青春的校园,这是一所民主的校园,这里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这里充满了温暖的人文关怀,全体师生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普迹中心学校已夯实了基础,全体师生也铆足了干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共绘美好的明天。
长郡郡维实验中学是由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与拓维信息公司联袂打造的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学校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学校现有4个初一教学班,169名学生。学校以“办国际化、信息化的一流中学”为愿景,秉承“朴实沉毅”的校训,以“品德优良、成绩优异、锐意进取、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坚持“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卓越公民。 学校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区洋湖湿地公园,南眺衡岳,北及洞庭,东临湘江,西依岳麓,风景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建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报告厅、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室内运动场、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场馆,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计算机教室配备了21寸高端一体机,将计算机房与拓维信息公司的海量电子图书馆、省图书馆数字图书系统联通,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图书馆。电教信息化设备堪称全省翘楚,每间安装有最先进教学多媒体系统,系统集成了数字实物投影仪、希沃75寸大平板电脑、IP数字广播系统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整合了最先进的数码平台和无线分屏操作系统。 以长郡名师、湖南师大硕士生导师邓志宏校长为核心组成的领导班子和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丰富的教学经验、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学校管理的高品位和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学校大部分老师从长郡教育集团各校选拔,少部分由长郡中学从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中招聘。 学校着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许多丰富拓展型课程,各种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全方位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除对学生实施深切的人文关怀外,学校还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致力于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卓越公民。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聚焦于一个目标:培育“品德优良、成绩优异、锐意进取、全面发展”长郡学子。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朝向光明的未来:办国际化、信息化的一流中学。
雅礼实验中学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级中学,由雅礼中学统一管理,学校占地面积41亩。全校教职员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秉承百年雅礼办学传统,承续百年雅礼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大脉,谨遵“公勤诚朴”的校训,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树“文明、勤奋、严谨、创新”之校风、“严谨扎实 奉献”之教风、“勤奋 踏实 活泼”之学风,坚持“创特色、创一流、创品牌”的办学目标,锐意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建设,努力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栽大木,柱长天。雅礼实验中学由市教育局统一招聘40多名老师,是骨干教师与应届毕业生相结合。同时因为是雅礼中学委托管理,还会有一部分雅礼本部的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完全秉承雅礼办学思想和理念。
集镇,创建于1958年。学校近年来获得了 “湖南省卫生文明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长沙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 “长沙市模范职工之家” “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 “浏阳市平安单位”等称号。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知荣辱、求上进、会感恩”的校风和“规范有序、和谐进取、真诚友爱、心存感激”的文化熏染下,学校师生素质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阳市第十一中学有教学大楼一栋、科教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二栋、教工宿舍三栋、礼堂一栋、食堂二栋和300米跑道运动场。校园总面积55944㎡,总建筑面积16274 ㎡,绿化覆盖率为39.97%。体育器材达省一类标准,图书资料、卫生设备达省二类标准,档案室达到省二类标准。
长沙县第三中学原名“协均中学”,是革命烈士柳直荀亲手创办的学校。学校位于国家级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北8公理,107国道、京珠高速和市三环线交汇处。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1600多学生,教职工1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市级师德标兵3人,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56人。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已投巨资高标准建好了教学大楼、2栋学生宿舍、3栋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田径场、体操楼、艺术楼,还投资300万元新建了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网络中心、双控室、千兆光纤网和电子监控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学校占地220亩,绿化率达60%,是长沙县普高中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高中之一。 学校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校训,形成了“博爱精进、德艺双馨”的教风和“勤奋博学、砺志求新”的学风。教师乐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大幅攀升。 学校现已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文明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
湘水西畔、麓山脚下。2006秋,在望岳街道金峰小区旁一所崭新的学校崛起了。学校占地25亩,建筑面积618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可容纳教学班18个。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林立的绿化带有学生们最喜爱的“百米走廊”,幽静的小池,标准的篮球场,绿茵茵的足球场,有趣的运动造型,陶冶情操的读书浮雕等;设施设备一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乒乓球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劳技教室、水培管道培养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一流的环境。 学校秉成“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育人目标,以“做快乐的读书人”为校训,着力打造一个“书香校园”,孩子们在一群高素质的教师引领下,做一个快快乐乐的读书人。一年来,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发扬“求真、务实、诚信、创新”的博才精神,深入细致的、务实创新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校老师在全国作文赛课、市数学赛课、音乐赛课中均获一等奖、多名老师在区各类赛课中获一等奖。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有嫩芽儿文学社、舞蹈队、足球队、美术队等众多社团组织,嫩芽儿文学社的学生们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各类作文竞赛中累计70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美术组的孩子们仅在上半年的全区中小生绘画比赛中就有10余人获一等奖,有5人获长沙市电脑绘画比赛一、二等奖,更有六年级的邓嫣然同学的作品送往全国参赛。足球队、水培植物校本课程更是我校的特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