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第一中学系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转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位于省会长沙市西大门的“长-常”高速公路和319国道之间,距长沙市中心仅30公里。学校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学校有高中班78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学校历经百年,共计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优秀人才,徐特立、李淑一、杨昌济、周世钊等教育名流先后执教于此,向警予、缪伯英、曾宪植等革命先辈相继学成于斯。宁乡一中教师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258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特级教师7人,中学高级教师138人,中学一级教师105人.学校以“育人为本,培养真人、能人、超前人”为办学理念,以“两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四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为办学思想,以“升学预备教育”为办学模式,秉承“诚、信、勤、朴”的传统校训,保持和发扬严谨规范的校风、敬业乐群的教风、勤学多思的学风,形成了“全面+特长”的办学特色。学校教育质量始终名列前茅。高考本科上线率一直稳居省先进行列,每年向高校输送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400名以上的学生升入重点大学,80%的本科升学率让学校获得了“宁乡一中考不倒”的美誉。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向韶村,创办于1958年,原隶属广铁集团公司,2004年移交长沙市人民政府管理。1999年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一流。现有教职工245人,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00人。 近年来,学校向清华、北大、浙大等各类大学输送了大量人才。现已成为小语种人才培育基地、出国留学人才培养基地。音体美"小三类"也颇具规模和特色,艺术团、民乐团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体育专业人才,向解放军队、省队、国家队输送运动员20多人;学校定向越野队是全国的一支劲旅,跆拳道运动队已初具规模,稳步发展。 学校秉承"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工作主题,不仅形成了求"精"、求"细"、务实的管理文化,打造了浓厚的教研文化,从各方面着力,全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而且通过建设德育载体,完善课程结构,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构建师生生命共同体。校园文化已内化为师生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必将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春风催桃李,学海无涯,教学亦无涯。"教育越来越需要学习,教育就是学习",笃守这一理念的曾庆桂校长正引领长铁一中师生执着打拼、不断超越。
明德华兴中学即长沙市明德中学初中部(1904年2月,黄兴等人在现明德老校区内成立华兴会,故而得名),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学校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湘春路389号(明德中学老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庄重典雅,文化氛围浓郁,毗邻湘江风光带,交通十分方便。 学校文化底蕴深厚。长沙市明德中学创办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108年光荣历史的省级示范性中学(原首批挂牌的省重点中学)。素有"辛亥革命策源地"、"院士的摇篮"之美誉。迄今为止,从明德走出的两院院士就达17人之多。 在新的历史时期,明德华兴中学继续秉承百年明德"坚、苦、真、诚"的校训, 发扬"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沿着"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思路,确立"养成教育成就习惯、情商教育铸炼心态、特长教育提升品位、文化教育发展内涵"的基本办学理念,着力凸显以下特色: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育人导师制;二、全面"三生" 课堂,坚持知识周周清;三、分别以经典诵读、奥数培训、外教口语为载体,打造语数外特色学科;四、以校本活动为平台,推进篮球、田径、音乐等特色项目的普及化。一直以来,学校办学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比率每年都在90%以上,已成为湖南省公办初中的品牌。
雷锋学校是雷锋同志的母校。学校始创于1951年,1967年更名为“雷锋学校”,1998年发展成为完全中学,2004年3月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后统一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007年11月顺利通过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验收。2008年8月,经长沙市委、市政府批准学校由望城县划转至长沙市教育局直接管辖,成为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示范性完全中学,并正式更名为“长沙市雷锋学校”。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大河西先导区位置,处于319国道与望城县雷高公路交汇处,紧邻湖南省雷锋纪念馆和长沙市金洲大道。近十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总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征土地133亩,完成了大量硬件设施建设。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2亩、建筑面积近80000平方米,64个教学班,师生员工4000余人。英雄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991年12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同志专程来校视察,对英雄母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寄予厚望,还亲笔题写校名。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现任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的许云昭同志多次到学校视察,并欣然题词“弘扬雷锋精神,争创一流学校”。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何东昌,教育部副部长王湛、陈小娅,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湖南省委常委梅克保,湖南省副省长潘贵玉、唐之享等相继来校指导工作。
自1959年建校以来,至今有45年的办学历史,先后四易校名:中南矿冶学院子弟学校、中南矿冶学院附属中学、中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该校位于风景秀美的岳麓山下,隶属于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中南大学 校园环境优雅:校园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占地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千多万元,仪器设备30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6万多册。 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现有多媒体报告厅2间,多媒体教室3间,计算机房2间,计算机近200台,教学软件制作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电子资料室2间,科利华校长办公系统1套,45间教室均配备了四机一幕。校园网络建全。 常规教学、办公及生活设施完备: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学校实验开出率达100%。有音乐室、劳技室、舞蹈房和室内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训练馆及健身器材。有闭路电视播放系统。每间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话、电脑和空调。有学生宿舍35间。有专职生活老师,管理有序。建有学生食堂、浴室、小卖部、开水房。配有IC卡电话与电扇。可供380多名学生住宿。 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1936人,教职工1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4人,高级教师的比例居长沙市前列。教师中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员及学科理事共23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3.8%。有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9项。教师年发论文数十篇。每年在各级教学比武中,有多名教师获一等奖。近三年从省市重点中学引进优秀教师 教学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共有1847名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其中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近年来,学校发展突飞猛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合格率、平均分等指标均超过重点中学平均水平。近年高考平均升学率为45%以上。近三年来,学科竞赛获奖人次以每年翻一番速度递增,年达人次。 高效的德育工作: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心理教育,讲究德育的实效性。该校率先在韶山建立了德育基地。近三年来,我校学生未发生严重违法违纪事件。有人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个班级被评为长沙市先进班集体,并在一系列的德育竞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学校是长沙市优秀级子弟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企事业办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单位,国家创新作文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国家级引探教学实验学校,省楹联教学基地,省青年篮球训练基地,中南大学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岳麓区示范学校,省(市)绿色学校,长沙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中南大学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 本校是一所环境幽雅、人才荟萃、教学严谨、管理有序、质量优良、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完全中学。学校以“厚德博学”为校训,遵循“全员育人、发展特长、教研先导、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一贯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依托中南大学,领学术风气之先;居岳麓山麓,获人杰地灵之先;处楚材学府,得学子录取之先,是您求学的理想之地。 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附属于国家重点大学——中南大学的一所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综合学校。 学校坐落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岳麓山脚下,被人文环境优越的中南大学所包围,学习气氛浓厚,透露出书香气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厚德”和“博学”,为的就是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学子。
长沙市周南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原首批挂牌的省重点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三湘名校。近年高考以超90%的本科录取率位居长沙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近年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超十人。学校师资队伍一流,现有465名在岗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156名;学校办学条件一流,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座落在长沙市芙蓉北路经开区,校园宽广(面积为415亩),功能齐备,是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校园,南校区位于市中心中山亭旁,校园典雅优美,是向警宇、杨开慧、丁玲、廖静文等学习过的地方,底蕴深厚。今天106个教学班6600名学生在这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饱饮知识甘露;实现人生理想。时代的召唤,周南愿与优秀学子共创辉煌。 百年流韵,底蕴深厚 周南中学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是学校百年来形成的周南精神。周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廖静文、钟期荣等一大批社会精英和教育家都曾在这里就读,学校声誉享誉海内外。 师资一流,名师璀璨 百余年来,周南名师星荟萃,前有徐特立、黄兴、周震麟、杨昌济、李士元、周世钊、杨树达、黎锦晖先后在此执教,现有全国数学名师特级教师夏远景领衔“长沙市夏远景数学名师工作室”,在周南的热土上引领着长沙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国优秀校长特级教师黄水宁校长兼任省人民政府督学,还有其他长沙市名师工作室名师10名,各学科学会、教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等38名。学校现有481名在职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0名,高级教师186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86名,硕士研究生78名,15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名师高考大讲坛,受聘为“名师高考,大讲坛主讲教师”。近年来,近10名教师获全国赛课一等奖,近百名教师获省市赛课奖。先后有8位教师参与湖南省高考命题,参加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与评估。 规模宏大,设施齐全 学校办学条件一流,现有周南中学和周南实验中学两个校区,周南中学(高中部)坐落在长沙市芙蓉北路,校园占地415亩,投资近5亿,面积之大,规模之巨,设施之先进,环境之优美,名列全国前茅。周南实验中学(初中部)坐落在开福区黄兴北路北正街,校区古朴幽美,精巧宜人。学生公寓有空调,生活设施齐全,学生寝室布置温馨,可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寄宿条件。 优质办学,成绩骄人 近年来高考以超90%的本科上线率位居长沙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一大批学子在本校高中毕业后考上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 热烈欢迎望子成龙的家长,有志成才的学子,选择周南接受书香的熏陶,体会成长的快乐,实现少年的梦想!
长沙市南雅中学(原长沙雅礼寄宿制中学)是2002年由长沙市政府批准,依托百年名校雅礼中学创办的高起点、有特色、现代化的完全中学,2012年7月,学校成功转制成为市属公办完全中学。学校秉承百年雅礼的优良传统,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实施"开放教育、个性教育、自主教育"三大策略,致力打造"全省顶尖初中、一流精品高中"。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青年文明号、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花园学校、长沙市爱卫先进单位、长沙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长沙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沙市教育局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香樟东路178号,西临雨花区政府、东接武广高铁长沙南站,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285亩,拥有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育场、篮球场等,学生食堂、公寓条件省内首屈一指。校园鸟语花香、风景宜人,整体布局清雅别致,建筑风格融合中西特色,教学多媒体辅助系统、校园电视、广播已经实现班班通、室室通。 学校教育理念先进,名师荟萃,校风纯朴。创办以来,学校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为发展目标,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连年名列省示范性中学前茅,2012年高考一、二本上线率再创新高,跻身全省前列,中考各项指标评比连年位居全市前茅。在已经毕业的3000多名高中毕业生中,先后有熊文涛、王静怡等70多名同学被美国哈佛、耶鲁、迈阿密大学、威廉姆斯学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录取,王彦佐、李浙民等36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校获得2011年、2012年、2013年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学生为己任,注重学生特点,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技创新、机器人制作、定向越野、女子足球、艺术是学校传统项目:学科竞赛1300多人获省级以上奖励,40人次获得全国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并获重点大学保送资格;科技创新、机器人制作200多人次获国际或国家级奖励;定向越野国家级以上金牌219枚,25人次入选国家青年队,26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女子足球一枝新秀,完成了湖南省中学生女子足球和青少年女子足球"双冠王"的梦想;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联合创办南雅艺术中心,聘请中央音乐学院名教授指导艺术教学,舞蹈队、管弦乐团、合唱队、"雅丫"组合等艺术队伍频频在各级各类赛场上摘金夺银,先后出访奥地利、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2007年学校"雅丫"组合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专场演出,2009年艺术代表团应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赴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进行专场演出。 "深化教育改革,铸立南雅品牌"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思路。根据寄宿制中学的特点,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文化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依法治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紧握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脉搏,实施课程改革常态化、校本教研专业化,为学生量身打造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南雅校园充分施展个性,茁壮成长。学校团学活动异彩纷呈,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进和谐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享誉三湘。 学校坚持英语特色传统,聘请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学。与新加坡思源中学、美国基恩高中缔结为姊妹学校,与美国福特中学、巴德中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每年互派师生访问交流。通过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为英语教学交流打造更多交流平台。近年来,南雅学生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全国英语技能大赛中取得20多个特等奖、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07年,熊文涛同学以美国ACT满分成绩被美国顶尖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免试录取,并给予19.6万美元奖学金。 陈润儿、郭开朗、许云昭等省市领导,中国教育学会陶西平副会长、雅礼协会贾兰溪会长等知名人士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中央、省、市媒体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报道。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和游泳比赛、湖南省中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第二届中国(长沙)未成年人成长论坛暨第二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得了大赛组委会和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 今天的南雅正以矫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立足长沙基础教育,不断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长沙市长郡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学院街24号,1904年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始称"长沙府中学堂",是当时唯一的府立中学堂。1912年,民国建立,废除府制,原长沙府所属各县有识之士倡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府中学堂为基础,建立湖南长郡公立学校。1914年,学校采用各县联合办学的方式,改名为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此后,学校先后更名为长郡公学、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湖南长郡联立中学校、长沙市第一中学(1951年)、长沙市第二中学,1984年恢复长郡中学的校名。 百余年来,长郡中学以"朴实沉毅"为校训陶铸郡英,为社会共输送了七万八千多名合格毕业生,不仅造就了徐特立、李维汉、陈子展、周世钊等一代名师,还孕育了任弼时、李立三、李富春、肖劲光、陈赓、曾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沈其震等十三位院士和美学家蔡仪、音乐家吕骥及青年歌唱家张也、陈小朵等一大批学者名家。长郡中学有由知名校友设立、每年颁发的专项奖学基金17项、专项奖教基金4项。 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成果叠出。1995年以来,教育教学各项评价指标连年领跑湖南,仅2007年至2009年三年高考中,就有117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学生在高中数、理、化、生、信息学五科奥赛中获得全国联赛一等奖460多人次,有37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夺得国际奥赛金牌6枚。学校田径队、体操队四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荣获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9枚。学生在全国性艺、体、美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或金牌172项。学校的澄池文学社两次被评选为全国中学生百强文学社团,"校园五节"和"五走进"体验活动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素质教育品牌。 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等光荣称号。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长沙市人民政府投资3亿多元,在"两型社会"先导区八方小区兴建了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学校占地150亩,建有教学楼、艺术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校舍12栋,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校园总体布局借鉴岳麓书院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错落有致,庄严素雅,现代厚重。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作为百年长郡在河西的新校区,两校区一套校级领导班子,统一调配教师,统一管理,突出外语教学特色。2009年秋季开学,现有初三年级18个教学班,初二年级21个教学班,初一年级24个教学班,另设有国际部。拥有在校学生4000多名,教职员工200余人。长郡中学现已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河东河西比翼双飞,学校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是湖南未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交由长郡中学全面负责管理的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 学校与长郡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郡双语实验学校、长郡芙蓉中学、长郡梅溪湖中学实施联动发展战略。各校区相互依托,资源共享,实行“四统一”:统一调配领导与师资、统一管理理念与标准、统一教学计划与进度、统一实施考核与评估。 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将秉承长郡中学“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把“理念+质量+服务”作为立校之本,全力打造“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既具传统优势又有时代特点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学校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博雅路与黄兴大道交汇处,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校班级规模定位60个班,其中小学24个班,初中36个班,共2880名学生。截止2014年下学期,学校共有323名教职员工,2724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部25个班1225人,中学部28个班1499人。 学校的规划设计历时3年,经过多次邀标,最终由加拿大雅高设计机构及澳大利亚博克景观设计机构共同完成。学校整体风格以世界顶级名校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为蓝本,按照“学寝相依,功能分区”的设计理念,建造经典传世的欧式建筑校园、使之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格。学校环境优美,愉悦怡人,是学生学做人、长知识、健体魄、练特长的理想园地。
长沙市第七中学创办于是1916年,是一所全省屈指可数的历史名校。学校占地48000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在职教18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8人,中学一级教师110人,省、市骨干教师16人,2005年学校经省教育厅特批创办综合高中,学校为园林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可在全省范围内招收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特长生。学校为园林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设施先进,环境地优雅,新落成的科学馆功能齐全,新建成的塑胶运动场开阔敞亮。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的崭新校园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大庆。长沙市第七中学办学历史悠久,1916年,雅礼大学同学会的一批有志之士,为振兴国运,振兴教育,在长沙市创立广雅中学。1938年,一代宗师邬干于先生从美国、日本留学回国创办行素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广雅中学经文教厅考察由市文教局接收,更名为长沙市第七中学。1953年10月行素中学并入,从此,原两校教育先辈的办学初衷,进入了更高、更广阔的境界;由于两校的优质资源互补,雄厚的师资力量集中,成功的办学经验优势。更由于党的基层组织的组建,政府办学经费的投入,新鲜血液陆续补充,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60年高考成绩跃居全省第三。 1992年9月,长沙市委决定七中为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率先在全市普通中学中按教育学实际能力试引聘任制,由于学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全校师生团结勤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创大力历史最好水平,学校按市督导评估检查验收,综合总分居全市普通中学首位,学校党委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党委”,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1997年,学校各项工作在稳定中求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均获重大突破,同年,获市教育系统以上集体荣誉称号达13项。创年度集体获奖之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