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师二附小坐落在繁华的闹市区--长沙市蔡锷路。迈进校园,便可见一个宽阔的塑胶运动场,红色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球场;四周是绿荫的草地,青翠的树木,形状各异的花坛;操场两边高大的教学楼和逸夫科技楼遥遥相对;操场东头,少年山上绿树丛丛,亭阁耸峙,使校园更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湖南一师二附小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到1923年,毛泽东、何叔衡相继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他们赴上海参加全国第一次党代会就是从该校出发的。谢觉哉、李维汉、肖三等同志也曾在这里任教,任弼时、毛泽民、毛泽覃等同志是该校的校友。 学校共有17个教学班,近1000多名学生,有教师44人多。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建树文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朴实的学风,以较高的教育质量而享誉社会。先后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长沙市示范性学校,长沙市城区规范化学校,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长沙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等。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学校的领导班子,均源于教学第一线,集语、数、美学科之精华,既是学校工作的策划者,又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造就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系列工程之一。近年来,我们采取加强职业道德,强化奉献意识,加强进修培训,夯实知识基础,加强技能指导,培养实践能力,加强个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等措施,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现在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教师中有中共党员20人,有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大学本科17人,占教师人数的38.6%,大学专科22人,占50%。近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52人次,省级一等奖63人次,市级一等奖32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文24篇。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不但教学楼、科技楼、运动场、图书馆、计算机房、多媒体室一应俱全,而且内部装修精良,设施先进,还建成了校园网,开通了因特网,实现了班班通。 1999年顺利建成并交付使用的逸夫科技楼为该校的主体建筑,面积约为3369平方米。外观造型典雅、大方、美观。内设多媒体、舞蹈、图书、计算机、围棋、音乐、美术、乒乓球等活动室17间。 与之遥遥相对的教学楼共有18间教室,每室均设29寸数码电视机和15英寸电脑各一台。各办公室均有电脑,且全部接通互联网,用于网上教学。 学校占地面积10300平方米,整个校园各具特色的教学楼、科技楼、生活楼、少年山形成环绕操场的建筑群,辅之以与INTERNET相连的1000M校园网和校园智能数字广播系统、校园门口显示屏,与四周的绿化景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学校采取改革课程计划,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课外活动,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兴趣特长的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近三年来,学生获奖4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226人次,省级39人次,市级47人次。篮球、乒乓球、田径、围棋是学校体育运动的重点项目,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更展示了体育健儿的风采。 学校舞蹈队、合唱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 湖南一师二附小人杰地灵,前程无限。我们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新世纪,开创新未来。
我校地处长沙县跳马乡关刀村,洞株公路旁,有关刀村和双溪村的大部分和三仙岭村的小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学校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39人,平均每班有学生约40人;教职员工11人,所有的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其中大专学历的有9人,本科学历的有2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狠抓素质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参加各级和学校组织的调研、艺术展演、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好评。⊙
1983年12月2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长政字[1983]74号文件通告,收回原东区顺星桥小学作为长沙市教育局直接领导的实验学校。1984年6月23日,长沙市教育局长教字[1984]91号文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长政办[1983]74号文件的决定,将东区顺星桥小学收归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作为全市小学教育的实验基地,并决定自1984年7月1日起,更名为长沙市实验小学。 1989年5月16日,市编字[1989]第81号文件明确长沙市实验小学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6年5月30日,长编办发[1996]30号文件明确长沙市实验小学为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 2006年8月,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在长沙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学校从芙蓉区蔡锷路顺星桥38号整体搬迁至岳麓区含光路八方小区D区,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钟灵毓秀的麓山湘水之间。 学校新校区占地 2.1万平方米,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和生活楼六栋建筑与200米的环型跑道、35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合理布局,植物花木50余种绿化覆盖,园林式亭廊点缀其间。办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可以容纳约1200人就读。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948人,教职员工44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33人。 学校以“敦品砺学,立志成才”为校训;以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力求通过打造团队的管理目标:规范+特色,教师发展目标:敬业+专业,学生发展目标:全面+特长,以达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 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中科院现代小学数学实验基地和示范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湖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长沙市示范性学校”、“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我校创办于1969年,至今已有三十七年历史。学校占地面积498万八千多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美。今年我校共有11个教学班,498名学生,教职工25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1人,中师学历2人。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和自筹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好了实验室、卫生室、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少先队室等一系列的功能室。学校体育、音乐、卫生器材已达一类标准,仪器室、实验室、队室达省二类标准。2000年县人民政府认定为规范化中心完全小学。2003年下半年通过督导复查。在本校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不少成绩,先后授予“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县德育活动先进集体”、“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县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县级文明单位”、“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县实验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市体育达标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优秀中心小学”等光荣称号。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全县团体第二名。在艺术、科技等竞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获市“三独”比赛器乐组一等奖江英同学,车模比赛市一等奖的潘东、袁达等同学,市级“三好学生”谢欢等同学、“学雷锋先进个人”陈笑同学等。在大力实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校仍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三项发展举措,实行科学管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向前发展宁乡县坝塘镇中心小学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69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年历史。学校占地面积1338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美。今年我校共有10个教学班,512名学生,教职工26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5人。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和自筹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好了实验室、卫生室、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少先队室等一系列的功能室。学校体育、音乐、卫生器材已达一类标准,仪器室、实验室、队室达省二类标准。2000年县人民政府认定为规范化中心完全小学。2003年下半年通过督导复查。在本校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不少成绩,先后授予“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县德育活动先进集体”、“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县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安全文明校园”“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县实验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市体育达标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优秀中心小学”等光荣称号。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全县团体第二名。在艺术、科技等竞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获市“三独”比赛器乐组一等奖江英同学,车模比赛市一等奖的潘东、袁达等同学,市级“三好学生”谢欢等同学、“学雷锋先进个人”陈笑同学等。在大力实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校仍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三项发展举措,实行科学管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沱市学校地处望城县新康乡长联村,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在走过的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为祖国的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沱市学校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来的的沱川养中完小。当时的办学规模和格局非常狭小,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学生主要寄居在当时的老辖庙就读。一九五八年,拆庙建校,在现址上建起了一座三合为一的土木砖结构的校舍,解决了当时农村广大农民子女就读难的问题。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格局独特,设立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班,是当时老靖港区的一所著名的红旗学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九九六年,以村支书黄德山同志为首的沱市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拆旧换新,建起了一栋三层九间带教师住宿的新教学楼,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现在,以村支书肖长庚同志为首的村支两委,同样重视教育,非常关心学校的基本建设,改建了厕所,修建了水泥球场。学校也从有限的开办经费中挤出资金绿化校园,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学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校园占地面积7273.7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812.1平方米,学校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教学仪器达省二类标准,配置了一间电脑室,图书室藏书达4900册,并陆续添置了彩电、功放、音响设备、乒乓球台和篮球架等设施。全校设一至六年级六个教学班。目前,在校生240人,专任教师12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有林雪波、陈刚辉老师辅导的学生陈玲、熊云凤在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市一等奖,龙翠老师辅导的肖宁彤同学在数学竞赛中获市二等奖,李群星、高风尚老师辅导的学生丁聪、钟行在县数学竞赛中获县一等奖。另外,老师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县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学校先后有杨国基、徐翠英、刘鼎九、周长林、刘正武、周质斌、陈刚辉担任过学校校长,是他们带领学校一班人,走过了六十年的沟沟坎坎,创造了学校的辉煌,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春天。目前,新任校长李群星同志又带领全校师生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开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云盘小学始建于1929年,为刘姓族学堂,1952年为公立学校,取名为云盘小学。学校新建于1991年底,地处望城县含浦镇芝字港村金猫塘组,与湘潭县、宁乡县交界,地处偏远,是一所公办村小。学校占地5000平方米,校园操场宽阔,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雅。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为816平方米,办学设施基本达到村级小学要求。 学校现有教学班4个,学生70人。专任教师6人,其中45岁以上3人,30岁以上1人,30岁以下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3人。学校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3人,初级职称的教师3人。 学校秉着“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办学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课堂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年来,各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在90%以上,小学毕业率100%,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素质评价合格率95%以上。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今年来参加县、市田竞运动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相对地处偏僻,村级经济比较薄弱,因此学校硬件的建设还有待改进。我们深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学校各项工作一定会有较大改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南中小学位于乌山镇西北部的沩水河畔,西邻宁乡,北面与新康照江隔河相望,交通便利,长西班车每日8趟,是一所公办小学。校园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运动场1100平方米,生产基地400平方米,绿化区2500平方米。有教学班7个,学生近200名,教职员工16名,其中高级教师7人,本科教师1人,大专教师3人。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老,平均年龄达46岁。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丹桂飘香,四季鲜花盛开,教学楼全部装修,办公室舒适,食堂、厨房装修一新,门楼宽敞、漂亮,有标准的图书室,美中不足的只是教学设施设备简陋了些。 南中小学办学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历史变革和洪水灾害先后四次搬迁,但学校始终以“教书育人,质量一流”为目标,以“勤学、守纪、向上”为校训,以“热爱学生、团结向上、为人师表”为校风,以“勤学好问、发展能力”为学风,向祖国输送了一批批健壮的幼苗,近几年所录取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 南中小学70年风雨兼程,象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越办越红,学校现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今后着力作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当地领导支持增地3亩,为学生营造好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二是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培训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风尚。 四是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力争得到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知名人士的支持,把南中小学办成本镇西大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