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滔滔向北流,城墙高高颂古今。美丽的山水洲城之北,泱泱古北津城遗址内,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岳麓区三汊矶小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变迁,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以及周边单位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一、 美丽的校园 快乐的源泉 银光闪闪的校名、方便快捷的拉伸式电动门和孩子们彬彬有礼的问候,带你走进美丽的校园。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平坦的操场,操场南侧是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校园文化墙,这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伊甸园。操场西侧暗红色的50米直行跑道和生机盎然的年级种植区,是美丽校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文化墙互相辉映的是雄伟的三层教学楼。教学楼内窗明几净,间间教室实现了班班通,装上了直饮式饮水机,配备了升降式课桌椅。各功能室使用分明,整洁有序,孩子们或在电脑室用芯架起学习的桥梁;或在美术室里,描绘美好的明天;或在音乐的殿堂里歌唱快乐的童年;或在科学的海洋里幸福的遨游;或在知识的乐园里不断汲取;或在自己的阵地里尽情发挥、用心耕耘。二、 先进的理念 鲜明的特色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为己任,遵循“全员育人,发展特长 加强素质 强化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近年来,学校狠抓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同时,学校特别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活动作用,才能使德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学校成立了德育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机构,由年轻、实干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刘艳娜老师担任大队辅导员,还有一支爱生敬业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经常组织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和培训,建立健全各项少先队工作制度,有力地提升了辅导员队伍和素质,并保障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阵地建设是少先队的又一块沃土。大队室里,摆放整齐有序的号鼓,生动活泼的队报,面面鲜艳的队旗……是队员们温暖的家;新颖美观的中队队报、童趣盎然的中队队角,主题鲜明的宣传橱窗是队员们发挥才智的窗口;红领巾广播站、绿色风校园电视台,是队员们自主采编、自主耕耘的领地;号鼓队铿锵有力的鼓点、嘹亮的小号吹响队员前进的号角。三、丰富的活动 腾飞的翅膀 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为队员们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精彩而又生动的国旗下讲话是队员们每周的第一道精神大餐。每天的课间,操场上、走廊里、教室里,都有飘动的红领巾在执勤,身旁是快乐锻炼的身影,耳畔是文明动听的欢声笑语。 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日,队员们总会走上街头,义务清除白色垃圾,为净化我们身边的环境出一份力。植树节的日子,队员们总会用心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并一起种下希望的种子。每年的“六一”、“十一三”,是队员们自己的节日,队员们总会自编自演,为自己献上节日的欢歌。假日里,雏鹰小队总会来到社区, 在社区的广场上,花坛边,孤寡老人家,留下他们的身影。 常规活动坚持不懈,学校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学校经常鼓励队员走入社区,走进商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小调查,环保日记、环保小报评比、环保论文比赛、环保小标语征集、环保主题队会等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师生环保意识,同时也广泛地影响了周边社区居民,使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学校开展的“生物百项”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二等奖,学校被评为长沙市绿色学校和岳麓区绿色学校,师生的环保论文多次获各级奖励。阳光校园,快乐成长。学校紧扣岳麓区健康生活守则和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系列活动。“童心迎奥运 星光耀五环”系列活动便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开学典礼上的师生同印“奥运五环”,
株洲新桥小学在2009——2010年株洲市首届校园“书香建设”检查活动中,荣获“株洲市书香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新桥小学虽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但自08年书香建设活动启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坚定农村学校也能溢满书香的信念,扎实开展书香建设工作。先从转变观念开始着手,让老师积极行动,让学生快乐参与,让家长大力支持,三力合一,创造读书契机。 新桥小学校园处处浸润着朴素、实在、实用、浓郁的书香气息。在教学楼的楼道、走廊制作了20多块书香板报,每班承包了3——4块;每班教室里也有2块读书园地,张贴本班师生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好书推荐等等,让师生随时随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为了确保学生读书有时间、有指导、有交流,学校开设了“亲近母语、诵读经典”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针对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小主题。每天20分钟的午读课纳入学校课表。2009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研究》。
上升学校位于大瑶镇西北,距大瑶镇10多公里,由原阿铺、藕塘、梁祠三所学校合并而成。现有常规教学班5个,学前、幼儿班各一个,学生200多人。教职工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人。 学校占地面积600平米,有教学楼一栋,简易食堂、厕所各一栋。学校以“读书、明理、做人、成材”为宗旨,以“民主、合作、开放、科学”为校训。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走“办特色学校”之路,教学质量和各项指标不断稳步提升。
楼霞希望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学生两百多人,一到四年级五年常规班,一个学前班。10多年来保持宁乡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是贫困山区教育教学的形象工程,县级重点课题实验小学、长沙市“五好红旗大队”、县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合格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山村规范化完全小学。连续十多年是乡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始终以教研教改为红线,贯穿教学全过程,由40分钟授课改为30分钟授课,课改尝试由《现代教育报》推介到全国。以全面发展加特长启迪培养学生,成立了中乐、书画、体育、写作、号鼓、文娱、奥数等激趣活动小组。近几年来学校圆满结束了《活动教育课题研究》和《贫困山区小学活动开展》两个课题研究,树起了宁乡县小学素质教育的第一面红旗,目前正在进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第三个市级课题研究。 近几年来,有百多名学生在县、市、省、国家级的各项竞赛中获奖。教师的论文有50多篇次县、市、省、国家获奖,有10篇次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楼霞希望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争创一流校,奠基栋梁村办学目标:三全——教师全面育人,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全面提高;三特——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办学宗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策略: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队伍强校办学措施:名师带动,特色提高,教研普及校训:诚实文明,勤奋创新教风:诚心研究,诚心育人学风:勤奋好学,实践创新学校定值:小巧灵活,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的山村实验学校。⊙
中山完小创建于1954年,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改办中学,小学部曾两度迁址。2004年,中学部全部集中到文光中学,几度变迁的中山小学有回到祖住。 2006年12月,市教育局调整布局,确立中山完小为沙市镇高华片完全小学,附设秧田完小和中洲完小两个教学点。 现在本部有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一栋,建筑面积为700平方米;食堂楼一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浴室、厕所一应俱齐。校园占地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且60%面积全部水泥硬化,其余均为绿化带,学校实现了全封闭式教学。 本部现有常规教学班1-6年级六个教学班,学生170人;附设幼儿园一个,幼儿60人;并加所辖秧田、中洲两个教学点,共有常规教学班18个,学生500余人;附设幼儿园三所,教学班9个,幼儿近300人。在职在编教师24人,幼师、保育员、工友共15人。 中山完小校址前身为初级中学,所以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占地面积宽,活动场地大,绿化比较好,又地处永社公路旁,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办学之所。⊙
云坪学校创办于70年代。学校属于国家公办性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全小学。历年来,学校取得了“广播体操竞赛”、“县眼保健操比赛”、“优秀家长学校”、“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中小学文艺汇演”、“学年度教育教学”、“县号鼓队通讯赛”、“学生综艺素质展示”、“第七界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各级各类荣誉。 学校地处莲花镇东北角,在五峰的北大门,雷锋和含蒲镇的交界处。这里地里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生源广泛,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我校校园面积5440平方米,校舍面积1915平方米,劳动基地8亩。计算机仪器设备均达市二类标准。电脑室、仪器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已基本合格,使用率高。校门、校牌、围墙俱全。学校现有藏书6500册,生均35册。学校有电脑14台,五、六年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幼儿班、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共有学生230人。我校现有教师10 名,其中具备大专学历者4名,中师学历者6名。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2名,其中青年教师3名,中年教师3名,老年教师4名。 历年来,学校以“团结进取、文明求实”为校风,以“奋发向上、务实创新”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进取”为学风,以一流的管理模式,优良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始终围绕“管严教活、务实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致力于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过硬,常规落实到位,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同时,我校以坚持开展、重点落实素质教育为办学特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丰硕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村民的称赞。 回首过去,我们不骄不躁;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我们全体教师将力争把云坪学校办成莲花镇示范性学校而努力奋斗。
红石学校创办于1956年8月,原名红观小学。一九七六年观音港居委会自办小学一所,学校改名为红石小学,位于红石村红石头组内,一九九四年十月,搬至新校址。学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 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94人,学前儿童32人,在职教师10人,其中男教师1人,女教师9人,中共党员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9人,具有本科学历的1人,专科学历的9人,教师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 由于上级领导的重视,村支两委的支持,学校初具规模。学校环境优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创造了环境育人、知识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推广普通话教学,全面实施电化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身心素质好,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学校恪守宁静活泼的校训,大力倡导文明健美、勤奋好学、博取众长的校风,历年来,入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普及率均为100%。 学校于2002年10月评为“县级示范性学校”,2003年3月县绿委验收为“县级花园式单位”,学校多次荣获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原名府后街小学。1969年更名为向阳小学,学校占地749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校内有宽敞明亮的走廊,典雅的综合大楼,气派的教学楼,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电脑室、多媒体室、舞蹈室、体育室一应俱全,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原名府后街小学。1969年更名为向阳小学,学校占地749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校内有宽敞明亮的走廊,典雅的综合大楼,气派的教学楼,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电脑室、多媒体室、舞蹈室、体育室一应俱全,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文见长,主动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艺术见长,全面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特色,美术、舞蹈、合唱、弦乐、书法、电脑等十几个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兴趣阵地。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得每位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上,捷报频传,战果辉煌,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小学”、“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三算教学”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湖南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邵阳市芙蓉标兵岗”“邵阳市仪器达标学校”、“区文明学校”、“区窗口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向阳小学,正以蓬勃的生机,崭新的姿态,为教育事业创造着更加卓越的成绩。
宁乡县菁华铺乡中心小学坐落于319国道旁,位于宁乡与益阳交界处,从宁乡出发,坐3、9路公交车均可到达,环境幽静,交通方便。学校现有学生901人,教师40人。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一栋,实验楼一栋,风雨操场一个。学校有电脑室一个,电脑64台;多媒体教室两间;语音教室一间;图书室一间,藏书30000册。学校是湖南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验基地,宁乡县德育示范校,宁乡县校本培训示范校,长沙市五星级红旗大队。学校办学理念: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内涵发展⊙
湖南师大附小始建于1953年,学校原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06年经教学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现有学生1236人,22个教学班级,教职工57人,其中硕士学历5人,大学本科学历34人,湖南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学校占地面积1886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9平方米,设有四栋教学楼,总面积3700平方米。湖南师大附小先后三次获得长沙市标杆红旗大队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首批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其中有两个中队被评为全国特色中队、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先进集体,各类比赛获奖1209人次,学校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73次,队活动向省市开放7次,红领巾艺术团参加省、市级演出13次,少先队员接待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泰国民校教师访问团、美国伊力诺州立大学访华团等外宾来访11次。建于1953年,学校名叫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06年经教学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现有学生1236人,22个教学班级,教职工57人,其中硕士学历5人,大学本科学历34人,湖南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学校占地面积1886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9平方米,设有四栋教学楼,总面积3700平方米。200米6条标准环形跑道的塑胶操场。以长廊为纽带,以花坛为点缀将南北两栋教学楼、旭日楼、逸夫楼、西楼、运动区和绿化区联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自然宁静和秀美的湖南师范大学子校校园与岳麓山的整体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处处体现出以“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精神。 建校55年来,1993年首批进入长沙市规范化学校行列,1994年被市教委和体委授予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8年通过长沙市督导团评估验收,成为长沙市首批师范性完全小学,200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分别授予省现代化教育技术试验学校,湖南省首批红领巾师范学校,2005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7年被评为湖南师范大学安全模范单位和“三育人”先进集体,学校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小学考察基地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子弟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终身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照“人文立校,精细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诚实、守纪、文明、爱校”的优良校风和“勤奋、踏实、博学、探索”的严谨学风,遵循“聚才育人,才从才来”的师资队伍策略,践行“体验实践,自我教育”的德育工作途径,不断创新“以学促教,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理念,从严治校,科学管理,立足湖南,走向全国。2005年~2007年,学生共有1738人次获奖,资中国家级209人次,省级744人次;教师共有238人次获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其中国家级10篇,省级21篇。学校成为三个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的试验学校,被评为小学语文发展和创新课题全国标兵学校。由该校部分教师独立完成的《优化阅读教学》课题获湖南省第六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二等奖。2005年该校“超级伙伴齐步走”,以10秒36的好成绩夺得全省冠军,校田径队获长沙市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06年,由李红颖老师训练的合唱队获得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展演二等奖,应邀赴珠海参加演出。学校三次迎接了全国小学校长来校进行湖南历史名校考察观摩,几次接待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教师研修班学员来校观摩学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