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一九五七年。现有十二个教学班,其中初一四个班,初二四个班,初三四个班,在校学生660名,教职工46人,其中教师44人。 学校占地面积56.6亩,学校在2001年新征土地23.5亩,实施老校改造工程,2002年拆除教学楼宿舍危房3600平方米。当年建教学楼、科研搂各一幢,计7100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10534平方米,生均达百分之35.6。理、化、生学生实验室达到省定标准。 学校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六中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改变作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中,学校继续保持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进区教育系统文明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常州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区红旗团总支,创建成行风建设先进学校,武进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常州市贯彻“两条一规”先进集体,05-06学年区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创建成区“绿色”学校并被局推荐为市“绿色”学校,05年底高标准通过省示范初中的验收,06年底在第二轮教育督促评估中获优秀级。学校图书馆还创建成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实验室被评为常州市先进实验室,校园网被评为常州市一级校园网。04、05、06年连续评为镇先进党支部。
武进区南宅初级中学创办于1937年,是常州市百所“世纪老校”之一,于1993年易地新建,现在学校占地面积34774平方米,建筑面积6841平方米。教学班9个,在籍学生390人,教职工35人。七十多年呕心沥血,南宅初级中学人才辈出,培养了工程院院士丁伯南教授、数学家曹怀东教授、医学专家岳茂兴教授和钱南忠将军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七十年薪火传承,南宅初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做人、求知、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来抓,突出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关注教师的成长发展,引领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教师以“人人是本科”为基本要求,以“早日成为中学高级教师”为奋斗目标。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关怀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倡导尊重历史、发扬传统、直面现实、负重奋进的精神。学校先后获得了常州市绿色达标单位、常州市首批A级食堂、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一级校园网、常州市武进区规范收费学校、武进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武进区绿色学校、武进区学校主动发展优秀学校、常州市生态园林单位、江苏省优质学校等荣誉称号。
无锡市南长区培智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一所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多年来,在市、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将九年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开办了学前教育班,为学龄前智障儿童提供了融学习、康复、医疗为一体的服务。同时创办的无锡市第一家“智残学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近年来为50多名职业培训班学员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稳定,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注重教学科研,无锡市教育学会课题 “智障学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开发”、市教研课题“低幼智障儿童早期干预案例的研究”,生活化课程、综合主题活动、“走班制”教学等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关注每个智障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补偿学生缺陷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自立服务社会的能力,近六年来,学校有10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学校三度成功承办了无锡市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场会,在2007年、2009年市特殊教育青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校参赛教师分获2个一等奖,推动了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2007年起,在市区教育局关心帮助下,我校积极争创江苏省特殊教育合格校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一切为智残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倡导"五心"服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细心。教师做到教学“五认真”,服务“五满意”,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待人、学会生存、学会写字、学会劳动”。学校先后共有12位教师分别获得江苏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师德高尚好园丁,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学校教师为智障学生的康复和心理矫正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在补偿学生缺陷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设了英语、绘画、书法、器乐、律动等兴趣班,为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奠定了基础。器乐合奏《小海军》在江苏省特殊学校学生会演中获优秀奖;学生绘画作品《外国人唱京戏》、《年年有余》等在省级评比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市运会上我校学生获得残疾组“三金二银”的好成绩;2006年,在中国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无锡市中小学设计创意成果展活动中,学生作品《绿茵草地》、《面具》获一等奖,《拖鞋》、《喜鹊登梅》、《团团》、《圆圆》获二等奖。2007年10月我校学生薛雅兰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了网球女子单打和双打两枚金牌。实现了无锡市特奥金牌零的突破。同时“薛雅兰自强不息、勤学苦练、勇夺特奥冠军”的先进事迹获市200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原市委杨卫泽书记亲自为薛雅兰颁奖,个人事迹也同时被收入“无锡市荣誉馆”。薛雅兰个人也荣获2007年度“奠基未来、感动无锡”十大年度教育人物之一,区“2007年度共建和谐文化,共创和谐南长”好典型称号。南长培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提内涵、抓品牌、促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评为“无锡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南长区文明单位”, “南长区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南长区德育特色学校”等光荣称号。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南培人的共同努力下,南长培智学校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坐落于古城常州的东南郊,由邑人戴目于1944年创办,前身为武进县聋哑教育班,1949年更名为常州市聋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8亩,学校环境优雅,设施日趋现代化,为耳聋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活动场所。 学校坚持以“培养自尊、自强、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祖国,残而有为,一技多能的劳动者”为宗旨,从全面提高耳聋学生素质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自强、勤奋、团结、创新”的校风;“爱校、爱生、以身立教”的教风;“尊师、守纪、诚实、好学”的学风。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迎接新的挑战,1990年开始,我校率先开办了双元制职业高中,1995年学校又开设了服装、电脑、点心等专业的综合高中班。首届服装专业学生均获国家三级劳动技术等级证书,100%毕业生上岗就业。工艺美术和电脑专业也有多位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面向未来,学校将抓住给予,加快发展,朝着创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更高目标迈进!
徐州电子技术学校是一所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合格的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江苏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成教院徐州分院,江苏省计算机、外语定点培训考核点,徐州市国防教育基地(预备役学校),徐州市教育局职业中专学校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学校多次受市委市政府表彰。学校位于徐州市东部科教文化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徐州医学院相毗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生活设施齐全。现有中级以上教师45人,图书资料5万余册,拥有可容纳400名学生同时上机学习或操作的多媒体机房、网络组建及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焊接技术实验室及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另有可容纳100人同时实习的机电实习工厂及校外实习基地。所有计算机全部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所有教室全部装有闭路电视监控教学系统。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有专职老师负责生活、卫生、安全管理,室内设有衣柜、电风扇并全部装有直拨电话。食堂餐厅宽敞明亮,主副食品花色繁多。校内有医务室、商店、浴室,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主要开设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学校提倡一专多能、积极推行双学历证书及多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参加计算机应用、CAD、电子电工、焊接中级工、会计电算化证、珠算证、助理物流师、助理营销员、PHOTOSHOP、网页制作、英语等多种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对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学校专门组织辅导,毕业当年可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入普通高校学习获取大专、本科学历,也可在实习期直接升入我校的江苏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成教院学习,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常州铁道分院)由始办于1958年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常州铁路机械学校组建而成。学校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认定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教育部等六部委认定的“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内燃机技术培训中心”。 学校地处常州市戚墅堰区,校区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各项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余人,在职教职工228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宽带接入Internet的千兆校园网、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系统、交互式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等一大批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校内建有焊接技术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内燃机车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室30余个和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实习工厂校内实训基地,校企结合的职教特色鲜明。 学校设有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机与电器、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等十多个专业,分别招收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 学校与多所高校合作办学,设有工程硕士、MBA、本(专科)层次的函授站、教学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坚持面向企业,服务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近年来年培训量稳定6000人次左右,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格局。 建校近办个世纪来,学校立足铁路,面向社会、为地方及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型、应用型、学校就业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并获得了江苏省“文明校园”、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常州市“德育先进单位”常州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常州市“社区共建共驻先进单位”“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市“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时期,学校将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做优、做强、做精”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道路,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向着建设一所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迈进。
务本高中创办于1998年 8月,是徐州市建国以来第一所全日制民办高中。办学十二年来,已培养了2441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向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名校输送了1400多名优秀新生,受到了省、市表扬,社会赞誉。 务本高中是市教委直管学校,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市教委朱浩熙主任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并担任学校顾问,要求学校开拓创新,把务本办成民办窗口学校。 务本定位是公益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现在务本已经发展到18个班,在校师生1000余人,并已办出自己的特色。 徐州市教委主任朱浩熙题写的校牌 1.培养目标超前。以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为指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理想远大、品德高尚、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新世纪人才,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教学设备高档次。现有计算机200余台,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等设备齐全,教学手段高新。3.教师高水平。从省内外招聘具有“敬业、爱生、奉献”精神的名、特、高、优教师任教,各科教师配套。4.教学高质量。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坚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均高于同类学校。5.管理高效率。务本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势,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考核制,奖惩制,全员实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敬业,个个爱生,奋发向上,积极奉献的良好风气。
无锡市扬名实验学校创办于2001年,原来是一所公有民办学校,2006年12月,通过是一所被省教育厅首批确认的民办学校。学校建筑面积3665.7㎡,占地面积1975.5㎡,教学设备总资产212.34万。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 建校6年来,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办学宗旨,树立了“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博爱、博学的校训管理学校、培养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6名教师获得“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班主任”称号;有7名教师在省、市举行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仅2006—2007年度,学校共有59篇教育论文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学校专门成立教育专家指导小组,聘请了省、市内著名的特级教师、专家教授来校辅导青年教师。学校教育设施堪称一流。教室里安装上了“新三机”,即42英寸大屏幕等离子彩电、视频展示台、电脑,各个班级可以直接上网;多功能报告厅、红领巾电视台、现代化网络教室、自然实验室、学生阅览室、音乐舞蹈房等一应俱全。学校坚持“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主线”。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章兼中教授主编的英语教材——《直接拼音英语入门》,并渗透《少儿剑桥英语》,是“上海市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的实验基地。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低年级开设了电脑、围棋、书法、轮滑等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合唱团连续两届荣获市、区百灵鸟合唱比赛特等奖。学校的“太湖少儿轮滑队”多次代表区、市在各类群体活动中展示,获得了群众的好评,推动了全市少儿轮滑运动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注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教学起点高,数学主要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的目标是“写好字,读好书,乐表达”,主张打好基础,多读书,养成良好习惯;英语的目标是让学生“敢说英语,会说英语”,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快乐。学校教学质量高。五年中共有毕业生297名,其中98%被各类优质中学录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