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第一中学是一所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创建于2002年7月,其前身是1924年建立的常熟县立初级中学和常熟市中学。 学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城区的西隅,北对虞山,西邻尚湖,占地近8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有“苏南校园一绝”之美誉。 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关注人的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声誉不断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2600多人。专任教师177名,其中常熟市名校长1名,学科带头人31名,学术带头人5人,德育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34名,德育能手3名,教育硕士(含在读)19名,具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近百人。骨干教师的比例已经高于同类学校的水平。 学校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微机室、图书馆、艺术楼、体育馆、塑胶田径场、学生公寓楼、礼堂、餐厅及古色古香的园林,为学生全面成才和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积极倡导“三味”理念(品味、韵味、滋味),坚持“三讲”原则(讲规律、讲规矩、讲规范),践行“三化”管理(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落实“三重”要求(重基础、重内涵、重质量),推进“三树”工程(树正气、树形象、树品牌)。以巩固、稳定为基调,以发展、提升为目标,扎实抓好常规管理,探索推进课程改革,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精心构筑学校特色,培育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常熟市初中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A等学校。办学九年来,取得了全国科教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江苏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体育教学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常熟市文明单位、常熟市综合治理安全单位等60多个荣誉称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三风”建设:校风:博爱、自强;教风:求真、创新;学风:明志、好学。 办学理念:教师要讲究品味、教育要追求韵味、学习才会有滋味 校 训:做最好的自己 办学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为 “现代化、高水平;科学化、高质量;人文化、高品位”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品牌学校。 作为区域龙头学校,在未来五年内,建设成为 "现代化、高水平;科学化、高质量;人文化、高品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品牌学校是我校对常熟建设现代教育名城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一定会抓住机遇,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团结奋斗,创新业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常熟教育打造出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社头中学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临湖第一中学位于临湖镇莲湖路·学校原名为渡村中学,开办于1958年9月。2005年易地新建,2007年9月启用,同时改为现校名。 临湖第一中学位于临湖镇莲湖路,学校原名为渡村中学,开办于1958年9月。2005年易地新建,2007年9月启用,同时改为现校名。学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500平方米。现有班级17个,学生640名,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本科学历教师有60人,本科率超过88%,在职中共党员20名,16位中学高级教师,4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校有区级学术学科带头人2名,区学科骨干教师16人,苏州市“教坛新苗”1人,2007年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评估验收。现任校长李福明。 多年来,临湖第一中学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为校训;逐步确立“学会做人为先,掌握学法为本”的治学理念;发扬了“成绩面前不骄傲,暂时落后不气馁”的创业精神;并形成了“崇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严教、善导”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学风。通过狠抓“三风”建设,以“勤、恒、搏”为警言,学校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临湖第一中学加强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注重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全校68位教师学历达标率超过98.5%,其中本科学历教师有53人,本科率超过77%,今年底将拥有5位教育硕士研究生,其中一人已取得学位证书,目前,学校有区级学术学科带头人2名,区学科骨干教师11人,校骨干教师15人。
东渡实验学校于2011年9月正式启用,为张家港市2010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唐朝鉴真大师六渡起航之地,坐落在杨舍镇暨阳东路483号,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6亿元,建设规模为小学4轨24班、初中6轨18班, 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学校现有小学部16个班,初中部8个班,共计941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师本科占比98.6%,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3%,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32.4%。东渡实验学校以“坚毅、包容、协作”为校训,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学校将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力争一年夯实基础,二年创出特色,三年形成品牌,并最终用东渡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把“坚毅、包容、协作”的“东渡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全过程中,把“东渡文化”外化在学校形象上,着力打造出“协作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六渡”少年宫和“扬帆”社团两大学生活动品牌,为我市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标杆,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坐落于杨舍镇沙洲中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是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现有31个教学班、1294名学生、教职员工120名、专任教师108名、高一级学历比例100%、硕士研究生7名,含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17名。 学校以“为人生幸福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以“让每一张笑脸拥抱阳光,让每一颗心灵浸润智慧,让每一个梦想绽放精彩”为办学理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致力于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大力开展“弘扬老梁丰精神,争做市一中新人”系列活动,形成了“勤业慎行”的校训、“以德为本,进而成才”的校风、“务本融通,潜心渺虑”的教风和“广甄严采,馨香笃行”的学风。学校积极倡导“共享阳光,分担风雨,健康成长,德润一生”的育人理念,大力实施“阳光”德育和“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比赛、童心向党大合唱、大课间活动获苏州市一等奖。作为市“生态课堂实践共同体”首席学校,我们与常熟一中、太仓一中结成“一中发展联盟”,以“聚焦课堂、同题异构、共放精彩”为主题,常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我校将“先学后教”作为立足点,将“以学定教”作为着眼点,把“全息性生态课堂教学路径”确定为今后的课堂特色发展方向。学校建有各类省标实验室,在全市率先进行“云上班班通”网络教学实验,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市行风建设示范学校等20多项荣誉,连续20年获得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
苏州张家港市凤凰中学系凤凰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5月投资6000万元异地新建,并于2006年8月合并原凤凰中学、西张中学而成,是一所江苏省级的示范初中。凤凰中学地处凤凰山下,近傍苏嘉杭高速与苏虞张一级公路,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校园内建筑整饬有致,建有行政楼、两幢40个班的教学楼、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3只及学生电脑室4只的科技楼、能容纳20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等;建配有塑胶跑道的标准操场及体育大看台。校园内绿地如茵,道路宽敞,长廊蜿蜒,河道明净清澈。另有图书大楼、体艺中心、学生公寓等正在建设及筹划之中。凤凰中学现有班级29个,学生数1346人。教师1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占18%,中学一级教师占48.2%,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人,本科学历达65%。凤凰中学坚持“打好人生底色,育就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弘扬“严谨勤奋,和谐求真”的校风,秉持“以德立教,爱生敬业”教风,恪守“立志、刻苦、多思、进取”的学风,遵循“夯实基础—提升发展—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在规模型学校这样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以更宽的视野、更准的坐标来审视并定位学校,不断丰富办学内涵、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我校始建于1942年,1994年异地新建,2000年更名为张家港市第五中学。2012年12月17日,学校再次乔迁,易名为塘市初级中学。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内,南倚沿江高速,北接市区,地理位置优越。目前,校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28㎡,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1名学生。学校秉承“和”的校风,依托科学发展观的现代理念,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育思想,全力推行人本化管理,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积极构建信息化校园,努力创建文化型学校。学校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积极做好困难学生群体和流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学生的档案。历年来,学校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为100%、毕业生升学率达98.54%。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开齐上足并努力教好各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作息制度,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不断健全全面、科学、发展地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智慧办学,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规定,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不断加强校园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创设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的校内外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始终坚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7人,师生比为1:9.12。学校始终坚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51人,占92.73%,另外,我校有硕士研究生4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6.36%;学校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2人,张家港市教坛新秀3人,目前另有14名教师参评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治校,确立了“尊重个性 发展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发展第一,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正在向理念进步、师生行为规范、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具有艺术和科技鲜明特色和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初中迈进。2011年我校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结对,成为后“茶馆式”教学实验学校。“爱满校园”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我校教职员工爱生如子,时时处处用爱心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与贫困学生手拉手,与民工子弟学校手拉手。学校每年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捐款、“人道一元捐”、过年过节慰问贫困生等活动,通过减免贫困学生午餐费、爱心捐款捐书等,减少其学习上的后顾之忧。几年来,学校先后创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张家港市一级图书馆”、“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学校”、“苏州市艺术教育合格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合格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省二级档案室”;荣获“张家港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 张家港市规范教育收费先进学校”、“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团结、朴实、顽强、乐观”的紫藤萝精神是引领我校前进和发展的力量,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正在向多元文化背景下优质同城化教育示范学校迈进。
概况——铜山镇中心中学占地132.6亩,现有教职工296名,其中专任教师255人,本科毕业229人,专科毕业26人,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本科率89.8%,县市级骨干教师86人,占教师总数的33.7%。在校学生3843人,教学班80个。校园环境——清溪映柳,紫藤绕竹,樟桂飘香,松槐劲拔;泠泠溪流奏清乐,朗朗书声传心曲,片片竹简呈国粹,字字珠玑育新苗。以静园、九思园、馨园、和园及省园为主的园林景观使校园成为一个冬青夏绿、春华秋实的幽雅的读书场所,百米文化大道、标准的实验室和微机室、现代化的艺术楼又使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成绩——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奋斗,我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德育先进校、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园、徐州市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徐州市花园式学校、铜山县先进文明集体、铜山县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创造了连续15年中考综合评估第一名的佳绩,并且自县教育局2003年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以来,我校始终处在全县第一位。办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办学目标——近期目标:确保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铜山县第一名,创建徐州市一流名校远期目标:争创苏北一流、省内知名的初级中学教育策略——1.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以探究高校课堂教学为主旋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开设旨在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活动课,活动课内容有运动类、艺术类、学科兴趣小组类等十余种,为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显身手搭建舞台。2.创设阅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学校自编阅读校本教材七册,校报《远帆报》为“厚积”之后“薄发”的孩子们提供耕耘的园地;每周的自主阅读课给孩子们送去最安静最快乐的时光;诗文创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朗诵比赛等活动,则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收获的愉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铜山镇中心中学正如一艘披波踏浪的航船,载着孩子们驶向理想的彼岸。
金家坝中学创办于1970年,初名为吴江县金家坝五七农高中,校址在金家坝双甲亩荡田边,仅设两个高一班,学生90多名,教师10多名,占地3.75亩,建筑面积为200多平米,配备80多亩荡田,实行半耕半读的教学方式,校舍是泥墙草顶结构,配泥桌子泥凳子,条件十分艰苦,设施十简陋,学校建成后写成报告,发表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三十多年来,在历届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经过金家坝教职员工艰苦创业,拼搏奋斗,学校三易其地,现坐落于汾湖镇金家坝社区金鼎东路91号。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办学效益日趋提高。1979年,金家坝乡征地 9 亩,异地新教学楼两幢,平房30间,建筑面积700多平米,同年学校更名为吴江县金家坝中学。1992年,学校征地27亩,再异地新,建有三层教学楼两幢、实验楼、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自行车棚,250米运动场一片,顺利通过“普九”达标验收。2001年政府投入改建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2002年政府投入新建一幢集艺术、多媒体、微机房于一体的综合楼,建筑面积1000平米。新增微机50台,学生机房增至两只,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学校逐步迈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2007年,为了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政府又一次加大投入,翻新道路及下水道;重建篮球场两片;改造校园绿化面积7096平米;水电改造;改建图书楼;新增图书7000余册;更换铁窗800多平米,安装防盗窗300平米,;新增教师电脑25台,更换学生电脑10台;新增多媒体8套;校园中心机房升级;更换化学实验桌、柜;新增舞蹈房和美术室各一个;更换教师办公桌椅和文件柜30套,教室讲台25张;按创建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配齐理化生音体美劳仪器;油漆、粉刷;新征地20亩,新建4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运动场一片(中小学共用)。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为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环境全面刷新,这是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直接关心和全力支持的结果,。学校坚持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以“实施公平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办学理念,以“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对得起每一个学生家庭”作为学校对社会的承诺,以“求真、和谐、进取”为办学目标,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坚决执行省“十条”和苏州市“三项”的规定,积极实施“精致化”管理,形成了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质量优的稳定局面,教学质量10多年来一直名列市上游,办学水平受到市教育局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吴江市A级特色学校”、“吴江市绿化达标学校”、“吴江市绿色学校”、“吴江市合格实验室”、“吴江市合格图书室”、“吴江市AAAAA级青蓝文明岗”、“吴江市文明单位”、“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初中”、“吴江市教育成果显著学校” “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在汾湖区镇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对照“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标准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通过教职工会议、学生会议、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创建宣传,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了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大好契机,是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要求全体教职工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教、育方法等各方面入手,按照“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的标准,加以认真研究,着力把各项工作提升到现代化的新高度、新水平。三是苦练内功,注重管理。学校把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校特色建设作为常规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四是把这次创建也作为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大好时机。在2007年,学校全面开展创建活动,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评估验收。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是园区管委会直属学校,是目前园区政府投资最大,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之一。地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内,位于园区现代大道与钟南街交界处,拥有优越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办学背景,有着“精良的教育现代化设施”及“卓越的建校品质”。学校南临轻轨一号线钟南街站,交通出行方便;北临东沙湖邻里中心,生活方便;处于两湖之间(白塘生态植物园与沙湖生态园),生态环境优越。学校承一方水土之灵气,得二湖润水之厚泽,享丰厚历史人文之渊源。学校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原则建设,总投资1.77亿(不含设备和土地投入等),学校占地面积为8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895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初中8轨24班,小学8轨48班,共72班,可容纳在校学生约3312人,核定教职工编制216名。 校园建筑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彰书院雅韵,显欧式气派,有独特的文化格调和人文气质。学校于2012年9月1日正式开学。办学思想:学校向每一位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使具有不同禀赋、潜能、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有爱心的校园中灿烂成长,在有兴趣的学习中拓展能力,在有激情的教育中赢得未来,在有创新的精神中走向世界。办学宗旨:文化建校品质立校 ,走国际化融合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理念:成就优雅与智慧的人生校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教风:教育至爱,教学至精学风:学以致用,行以至诚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