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花园小学创建于1981年,是常州市第一所新村配套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1473多名学生,79名教师。30多年来,在“快乐生活每一天”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经历任校长和教师的不断努力,学校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成绩的背后凝聚着许多人的努力、创造、支持与追求。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校的家校社相结合的“协同教育”,整合了多方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近几年,学校的科技教育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并荣获了江苏省首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光荣称号。为了更好地提高办学水平服务于社区的老百姓,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也为了让每一个花园小学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对我校的校舍进行改造,并已全面开工。新规划的学校建筑占地面积为7775平米,保留综合楼建筑面积约1586平方米,新建地上建筑面积55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85平米,合计8366平米。新学校按六轨制建设,共有标准普通教室36个,专用教室18个(图书馆、阅览室各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房1个、美术室3个、机器人工作室1个、微机房2个、多媒体教室2个、科学实验室2个、体育器材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和工会活动室1个)。新建成后的操场及运动场地,将拥有140米5道塑胶环形跑道一面和100米6道直道跑道一条及标准篮球场一面,可容纳1500个学生学习生活和100名教师工作,布局也更为合理,条件将更为现代。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我们全体花小人的共同努力下,花园小学一定会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精神家园。
常州市西横街小学是一所具有55年光荣历史的老校,在这里曾经诞生了张玉萍、王湘奇、丁燕、黄强等四位世界冠军。学校于九七年首批跨入教育现代化行列,向后获得市“德育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示范图书馆”、市“电教实验学校”、市“红旗大队”、市“先进队室”、钟楼区“教科研先进单位”、“珠心算实验学校”、区“三五普法”先进集体。学校教学设备先进、齐全,设有十五个专用厅室。演播大厅通过闭路电视连通各个教室,晴雨操场上铺设塑胶跑道和活动场地。各办公室均有办公电脑,并建有局域网络,电脑室还担负着钟楼区全体教师电脑培训任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创一流的办学条件,育高素质建设人才。学校本着让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宗旨,近年来在市、区的比赛活动中获得好名次。99年获江苏省中小学生计算机操作(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珠心算在市比赛多次获奖;在钟楼区95、97、99三年的小学生文娱汇演中均获得一等奖、团体操一等奖;市体操比赛一等奖;学校近几年来在市运会游泳比赛项目上均获一等奖;在钟楼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屡次获B组团体第一名;小合唱比赛获省、市、区一等奖;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写字比赛获二等奖;教师健身操场比赛获区一等奖;学校合唱队参加区、市、省比赛均获一等奖,每年学校都要举行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素质全面的人才。学校有一支师德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80%、大专学历达79%、小学高级教师占53%。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扎实搞好教科研工作;抓课题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研究》被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获97——99常州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现在学校又在进行新一轮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建立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两个课题为市级课题。通过搞课题研究,以此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教师能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学校已在全市有了较高的声誉,慕名而来的学生络绎不绝,学校正在向新的目标奋进。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三年的小学生文娱汇演中均获得一等奖、团体操一等奖;市体操比赛一等奖;学校近几年来在市运会游泳比赛项目上均获一等奖;在钟楼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屡次获B组团体第一名;小合唱比赛获省、市、区一等奖;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写字比赛获二等奖;教师健身操场比赛获区一等奖;学校合唱队参加区、市、省比赛均获一等奖,每年学校都要举行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素质全面的人才。学校有一支师德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80%、大专学历达79%、小学高级教师占53%
大运河畔,新市路旁,红星新村中央矗立着一所崭新的学校——常州市盛毓度小学,它的前身卧龙桥小学,创立于1956年。一九九四年,旅日华侨盛彭菊影女士遵照其丈夫——盛宣怀嫡孙盛毓度先生的遗愿,怀着极大的爱国热忱,造福家乡学莘,为我校捐资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90万元)。为了纪念盛毓度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1995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将“常州市卧龙桥小学”更名为“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标志着我校的校史开始书写新的一页。学校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建成了明亮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教楼,有20个教学班,15个专用教室,各室内部设施齐全,有完善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脑网络系统。学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72%,骨干教师占30%,小学高级教师占50%。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常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先后被评为省、市“群体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市“卫生模范单位”、市“校产管理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1997年,被市教委确认为“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1999年6月被省教委确认为“省电教实验小学”,2001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这标志着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到了一个新的层次。2001年12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并有特长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艺术训练。1998年11月参加了市整台文娱汇演,获得市区领导的较高评价,有三位学生输送到上海王昆艺术学校深造。现学校的艺术、乒乓、电教、图书馆工作已成为学校的四大特色。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全校师生要弘扬“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爱学、好问、善思、乐创”的学风;“严谨、负责、团结、热情”的教风,将常州市盛毓度小学办成具有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实验小学,迎接新世纪,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团结实干,再创辉煌。
常州市勤业小学创办于1983年9月,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26年来学校紧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52名教职员工中中学高级教师5名,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5名,研究生在读教师1名。学校秉承“勤奋敬业,止于至善”的校训,着力打造以 “勤” 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搞好“艺术节” “读书节” “写字节”“勤文化德育周”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以“文学社”“小记者苑”“鼓号队”“书画社”等社团为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学校注重课程建设与实施,创新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学科,努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写字特色,扎实搞好写字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写字节活动,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了写字整体水平。创新了校本课程,将具有鲜明乡土气息的内容引进课堂,自编了《走进常州》系列教材,引导学生探寻家乡历史,品味深厚文化,获得人文滋养。此外,力求通过教科研活动来持续提升教育水平。近年来学校积极通过参与勤业地区“教师发展学校”项目,在南师大教授的引领下,在习作教学、数学生活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阳光中幸福成长”,学校将不断开拓进取,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力争以一流的办学业绩为勤业、钟楼的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