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原名太仓市新区高级中学。2002年,中共太仓市委、太仓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决定以江苏省重点中学--太仓市一中的高中部为基础,投资1.8亿元,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建设的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级中学。学校地处太仓市城厢镇东仓南路与郑和路交叉路口,学校由太仓市教育发展公司投资建设,按民办机制运作,校园占地面积104562平方米,合157亩,校舍建筑面积44828平方米,绿化面积43916平方米。学校由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服务区三大部分组成,整体布局合理,安排井然有序。教学行政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等;体育运动区有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排球场等,田径运动场32000平方米,配有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运动场1个,篮排球场12个。生活服务区建有大型师生餐厅和学生公寓,宿舍配有空调和淋浴房,保证学生24小时使用热水。校园建设突出“教育性、观赏性和休憩性的有机整合”,既有现代化建筑风格,又有江南水乡特色,环境整洁优美,建筑美观大方,集生态、景观、文化三位于一体,逐步成为了一所花园式学校。
苏州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在苏州市区学校中办学史最长的普通中等学校。学校创立于一八九二年,初办时定名为萃英书院。一九一一年改名为萃英中学。学校校训为“诚仁勤朴”。学校前身之一的圣光中学是由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创办于一九四三年。一九五二年圣光中学并入萃英中学。一九五二年秋,学校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苏州市第五中学。学校地理位置东起义慈巷,西接枫桥路,南临三乐湾,北靠山塘街,毗邻石路闹市,倚望江枫幽景。占地面积五十三亩,建筑面积一万九千二百三十余平方米,在职教职员工一百七十余人,初高中共四十三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二千多人。校园内绿树参天,鸟语花香,幢幢欧式小楼与现代楼宇、古典廊亭在绿荫青蔓掩映下,构画出别具韵味的校园风光。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位于苏州古城东隅,毗邻风光旖旎、碧波荡漾的金鸡湖风景区,为园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全日制完全中学。其前身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创办于2000年9月,是园区管委会直属的、按现代化标准兴建的区内第一所九年制公立学校。2005年9月依托星海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办学经验,创办星海实验学校。2010年2月,星海学校初中部与星海实验学校合并组建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学校占地6.6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4.12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精良,现有3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412人,教职员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本科以上学历134名(含硕士研究生18名),占99.26%;中、高级教师99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7名),占73.33%;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秀骨干教师48名,占35.56%。 学校以“人人成功、人人成星”为教育理想,以“关注主体、科学创新”为价值定位,以“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为教育理念,以双语和国际理解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追求。学校的办学愿景是“重思考的学校、能创新的教师、会学习的学生”,学校近期目标是建成具有鲜明实验性、示范性、先导性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名牌学校,建立优质的现代学校制度,全力打造双语乐园、科技学园、数码校园和质量名园。中、远期目标是建成全国知名学校、国际名校。 学校注重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创办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一流学校。目前已与加拿大维多利亚中学校、渥汰华Henry Larsen公立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韩国华山中学校、丹麦埃斯比约市蓝山学校、美国Stephen Mack Middle School以及加拿大维多利亚教育署等缔结了友好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师生互派中短期修学、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研讨及文化融合、国际交流活动。自2007年起,每年选派优秀初中毕业生赴新加坡深造。 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科研体系,形成了以研究型学校为主课题的国家、省、市三级科研框架,学校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构建短时高效课堂;大力丰富校园生活,严格执行“三项规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至今,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获奖1863人次,其中国家级195人次、省级312人次;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2269人次,其中国家级167人次、省级299人次。 学校坚持品牌强校和特色亮校发展战略,办学质量连年名列苏州市前茅,已迅速成长为知名学校,双语及国际理解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实验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学校先后获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国语实验学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天文科普示范单位、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创建平安单位先进集体、苏州市安全文明学校等110多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还成为了《中国教师报》战略合作伙伴单位、《中国教育学刊》理事单位、《中国教师》理事单位、“中国教研网”会员单位、《江苏教育》理事单位。 为了世界的美好未来,星海将继续不断地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梦想。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是在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在市、区政府的批准和直接关怀下,通过市、区教育局的全力指导,于一九九八年由近百年校龄的原平江区实验小学和有近五十年建校历史的原苏州市第十一中学合并创办而成的一所新型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对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师资队伍合理调整。如今严格而规范的学校管理、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尽心尽责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先进的教育设施为全体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把学校办成一所“面向国际的,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以双语和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区域资源共享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奠定了扎实基础。学校座落在美丽通畅的干将东路北侧,占地40000多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25000平方米,十五幢教育教学大楼。艺体大楼、科技信息教育大楼、体育馆、图书楼等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整个校园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花廊、假山、池塘点缀其间,错落有致,学习环境宜人,是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学校立足于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确立了“真、善、美、能”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子,高起点、全方位地追求现代化教育品位。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和计算机、双语、艺术教育方面努力办出特色,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文明单位”、被苏州市命名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双语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绿色学校”等。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电子阅览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音、体、美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六个设施完善的电脑教室可以满足全校师生上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全校师资队伍的质量迅速得到改善与提高。目前,学校有国家级培训对象1名,省级培训对象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40名,一大批事业心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成绩骄人。数名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正在国家级、省级名师、名校长培训班进行深造。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迅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学校建立奖学金制度,每年对一批学有特长、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优良的育人条件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积极作用。高级部(即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竞赛得奖众多,获奖类目遍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科技等学科,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一批又一批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银杏校园文化特色。“银杏娃”卡通美育形象荣获苏州市2004年度社会文明建设“十大新人新事”称号。全校成立的银杏艺术团,阵容庞大、成绩斐然,成员遍及一至九年级,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器乐、美术、摄影、工艺等诸多类目。银杏文学院等课余文学社团学生的作品被各级各类报刊频繁录用。银杏双语沙龙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空间和环境。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加强国内外的校际教育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十一所学校建立了教育联系。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教育、学生代表团不时来校访问、交流,学校也屡派师生代表团出访,获得高度评价。教育发展、科研先行。学校成立以来,大胆实践,积极开展九年一贯制全程综合衔接的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衔接为突破口,从德育教育、艺体教育等方面全面展开衔接实践研究。学校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课题研究,以教育部专家组钟启泉教授为首的一批教育专家多次来校展开讲座、听课、论文评析等活动,对学校教学与科研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学校被苏州市教育局命名为双语实验学校,学校以此为契机,以创建“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为目标,努力构建双语氛围,强化英语,探索双语,先后编辑出版校本双语教材《校园英语900句》、《英语情境活动教程》、《希望英语日记》、《小学英语听读说》、《课堂教学实用英语用语》、《教师口语培训365句》和《英语课堂教学游戏100例》等,其中《校园英语900句》在《姑苏晚报》上已连续刊登3年。经过学校与苏州电教馆近一年的努力,这套文本教材已搬上荧屏,以动画节目的形式呈现在苏州观众面前,更好地推进了学校双语教育进程。学校教科研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和双语教育为龙头,带动各个学科和层面教科研的开展,为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摸索一条成功之路。几年来,学校接待国际、国内教育代表团130多批次,被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导近200次。教师获市区以上各类荣誉称号15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奖1000人次以上,多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并载誉归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崭新的办学体制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坚信平江实验学校将以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一流、特色显著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平江实验学校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硕果累累的明天。
新港中学地处常熟沿江经济开发区,于2007年7月由原碧溪中学与吴市中学整合而成。2012年度共有21个初中教学班。学校占地总面积38831平方米,其中校舍建设面积22997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目前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只,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2只。师生用计算机共290台,生机比为5.6:1。图书室藏书33993册。学校努力秉持“诚信、博爱、励志、自强”的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追求“办学设施高规格,师资队伍高水平,教育教学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评为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收费规范学校、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现有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7名,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各2名,13名市级学科教学能手。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坚持常规教学“七认真”。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学校现有省、市级立项课题4个,上百篇教改论文获奖或发表。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形成特色。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名震东南大地的“振华女中”,由王谢长达女士创办于1906年。校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在苏州均驻跸于此。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瑞云峰和织造署旧址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振华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楼、振华堂、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等业经修饰,旧貌换新颜。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绿荫廊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浓郁的学校文化弥散在校园里,“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学校文化精神物化在一草一木上,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令人羡慕的育人环境。办学百年来,学校承名人名园名校传统,办质朴大气精品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振华女中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过问校政。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著名农业科学家沈骊英、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王淑贞、著名作家杨绛、著名记者彭子冈、“长江学者”物理学家佘振苏、中国联想集团副总裁朱立南等都从这里走出,卓然成为大家。现任校长柳袁照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苏州中小学教育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6年,被推荐进入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31期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习。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旨在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首届全国中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28名学员之一。2010年,入选“《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和谐中有点儿不和谐,是最大的和谐。”“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本色人生。”“让老师诗性地做老师,让学生诗意地成长。”这些富有个性的话语,都是柳袁照校长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学校现有师生员工近3000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06人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江苏省特级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苏州市名校长1人,苏州市名教师5人,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苏州市区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6人。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面对时代要求,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尊重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规律,崇尚“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文化精神,倾力打造具有“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的文化氛围,立足于学校的小天地,以大境界、大胸怀,为国家、民族、为学生的未来办学,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管理体制、学科建设、名师培养以及数码校园建设、教育国际融合等方面日益凸现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2001年6月,学校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2004年3月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功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推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讯报道。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2010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为题,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进行了整版报道。学校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始终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最前沿,本着多元化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完美结合”的学校课程文化理念,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自己的课堂美学和好课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置了以人文和科学为主的校本选修课程、双语实验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逾50本,其中许多被兄弟学校直接选用。2000年与原苏州市第八中学合并,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和延伸。2002年又创办了“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迅速发展成为苏州市最优质的初中优质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坚持教育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积极构建多元的学生求学发展通道,与美、加、澳、日、英、新加坡等国的13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双语师资培训和双语教育合作。每年都有近百名师生赴国外友好学校修学访问,并有多名学生通过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世界联合书院项目、新加坡立化中学奖学金项目等获得国外高校全额奖学金留学的机会。学校还开设美国大学预科班项目,开设美国高中课程、AP课程,整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知名院校共建教学平台,为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国际教育。作为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实践基地、江苏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苏州市高中语文研究中心,学校每年都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中学校长、骨干教师及各兄弟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莅校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就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等交流探讨。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十中人都谨怀感恩之心,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传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努力使教育在苏州十中的校园里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
苏州市第一中学校是百年老校,位于古城苏州主要干道干将路草桥侧。前倚碧水潺潺的干将河,后枕绿树婆娑的苏州公园。学校创办于1907年(其前身之一的长元吴高等小学创办于1906年)。初称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史称“草桥中学"。1912年,学校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校。1913年,又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校。1927年改称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1952年始称苏州第一中学校,现为为江苏省四星级重点中学。 曾在该校任教的先后有著名诗人柳亚子、画家颜文墚、作家程小青、语言学家吕叔湘等名人名家,从该校毕业的先后有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吴湖帆、胡绳、陆文夫、袁伟民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和16位国家两院院士。影视明星韩雪也毕业于该校。 学校现有规模:本部及草桥实验中学占地面积4.3万余平方米,分校占地面积3.5万余平方米。全校在籍学生5千余人。校园内,绿荫掩映,整洁恬静,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与典雅优美的休憩景点 “个性飞扬,英才辈出”的百年名校--苏州第一中学始创于1805年的苏州正谊书院,习称草桥中学,现为国家级示范中学、省四星级学校,是一个拥有四个校区、五所学校,精品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优质教育集团。学校曾培养出叶圣陶、顾颉刚、胡绳、顾延龙、郑逸梅、吴湖帆、颜文梁、王柏祥、范烟桥、叶至善、叶至诚、陆文夫、袁伟民等文化英杰,钱令希、刘建康、谈镐生、钱人元、吴中伟、冯康、冯瑞、谢敏元、陆熙炎、赵铠、蔡吉人、周邦新、殷瑞钰、张钟华、张组勋、钱逸泰等两院院士。交相辉映,呈现现代化学校的风貌。 苏州一中教育集团下设苏州市第一中学、苏州草桥实验中学、一中分校、苏州新草桥中学、苏州国际预科学校。
甪直中学创办于1942年,1958年增设高中,1998年扩建,占地160亩,目前为苏州市吴中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1999年四月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学校有一流的设施,建筑气势宏伟,布局新颖合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广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装备先进的图书馆、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劳技专用教室等一应俱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资源。学校有一流的教育。学校一贯重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严格常规管理,狠抓三风建设,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初高中毕业生。 学校有一流的师资。学校有一支职务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育业务水平较高、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242人,其中专职教师231人,高级教师36人,中级职称95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吴县市学科带头人4人。被确认为省重点中学后,学校领导明确地意识到,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必须实施注重自我形象设计的品牌战略、坚持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特色战略,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科研兴校战略。学校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好势头。甪直中学坐落在苏州市东郊“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费孝通语),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环境典雅优美,水陆交通便利。
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位于苏州市劳动路1105号,是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中,于2007年7月动土, 2008年月顺利完工,历时一年有余。学校位于古城西南,运河东畔,南临劳动路,东近桐泾路,北接双元路,西靠西环高架,交通十分便捷。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467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首届招生规模为七个班级,共253名学生,学校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学校共分为七大区域:教学楼、实验楼、信息楼、艺体楼、餐饮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和地震勘测中心。各类常用教室、专用教室、合班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学研究室可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活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汽车模拟驾驶室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报告厅、演播室、演艺厅、会议室、展览厅、生物标本馆、地震勘测中心、天文馆、图书馆、涂鸦墙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乒乓馆、篮球馆、溜冰馆、室外篮球场,标准网球场和400米标准塑胶环形跑道可满足学生多种体育运动需要。整体建筑实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学校注重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互通。苏州市语言文字培训中心、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苏州考点和苏州图书馆胥江实验中学分馆等相继落户我校。苏州图书馆胥江实验分馆的建立在国内首创了把中学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并实施紧密型管理的合作模式。在这个合作启动的基础上,学校的天文台、生物标本馆、地震勘测中心、艺体楼、室外运动场等重要教学资源也将逐步探索与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学校首批教职工共54人,其中任课教师48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为100%,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15%,获得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8%,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比例达到70%。首批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有着强劲的发展潜质。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名震东南大地的“振华女中”,由王谢长达女士创办于1906年。校园为清代织造署旧址,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在苏州均驻跸于此。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瑞云峰和织造署旧址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振华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楼、振华堂、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等业经修饰,旧貌换新颜。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绿荫廊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浓郁的学校文化弥散在校园里,“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学校文化精神物化在一草一木上,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令人羡慕的育人环境。 办学百年来,学校承名人名园名校传统,办质朴大气精品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振华女中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过问校政。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著名农业科学家沈骊英、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王淑贞、著名作家杨绛、著名记者彭子冈、“长江学者”物理学家佘振苏、中国联想集团副总裁朱立南等都从这里走出,卓然成为大家。 现任校长柳袁照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苏州中小学教育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6年,被推荐进入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31期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习。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旨在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首届全国中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28名学员之一。2010年,入选“《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和谐中有点儿不和谐,是最大的和谐。”“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本色人生。”“让老师诗性地做老师,让学生诗意地成长。”这些富有个性的话语,都是柳袁照校长对教育的独特理解。 学校现有师生员工近3000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06人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江苏省特级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苏州市名校长1人,苏州市名教师5人,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苏州市区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16人。 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面对时代要求,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尊重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规律,崇尚“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文化精神,倾力打造具有“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的文化氛围,立足于学校的小天地,以大境界、大胸怀,为国家、民族、为学生的未来办学,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管理体制、学科建设、名师培养以及数码校园建设、教育国际融合等方面日益凸现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 2001年6月,学校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2004年3月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功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推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讯报道。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2010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为题,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进行了整版报道。 学校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始终走在新时期教育改革最前沿,本着多元化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完美结合”的学校课程文化理念,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自己的课堂美学和好课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置了以人文和科学为主的校本选修课程、双语实验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逾50本,其中许多被兄弟学校直接选用。2000年与原苏州市第八中学合并,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和延伸。2002年又创办了“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迅速发展成为苏州市最优质的初中优质教育资源之一。 学校坚持教育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积极构建多元的学生求学发展通道,与美、加、澳、日、英、新加坡等国的13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双语师资培训和双语教育合作。每年都有近百名师生赴国外友好学校修学访问,并有多名学生通过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世界联合书院项目、新加坡立化中学奖学金项目等获得国外高校全额奖学金留学的机会。学校还开设美国大学预科班项目,开设美国高中课程、AP课程,整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知名院校共建教学平台,为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国际教育。 作为教育部华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实践基地、江苏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苏州市高中语文研究中心,学校每年都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中学校长、骨干教师及各兄弟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莅校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就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等交流探讨。 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十中人都谨怀感恩之心,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传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努力使教育在苏州十中的校园里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