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处昆山市东北郊。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学校面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保持一流水平。学校创办于一九七七年,是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初中三个年级,二十个班,在校学生近千名,任课老师57人。学校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生均占地近30平方米。校绿化达省标,覆盖率约30%。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了“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自94年来,多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多年来连续被评为“昆山市文明单位”;95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现为昆山市科技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连续多年获优秀。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办学根本,德育领先,全面发展。教师恪守师德规范,自觉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些年来,涌现出一批先进教师。其中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名,全国模范班主任一名,江苏省劳模一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二名,省优秀班主任一名,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九名,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团干部、班主任八个人次,昆山市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三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一名,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六名。有这么一群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所以带来了一届又一届教育教学质量丰收的硕果。学校以各种活动为抓手,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教育、优良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卫生习惯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等。同时学校注重把教育贯穿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分析,规范教学“六认真”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气氛,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竞争,实施“青蓝工程”,同时加强第二课堂的组织与领导,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占比高的实际情况,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摸索出一条“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的工作思路。大胆选苗子,压担子。每年举办一次评优争先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评优课活动,既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又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创名学科,当名教师。由于培养得当,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育骨干。青年教师成长快,也成为学校办学的另一特色。多年来,学校办学方向明确,领导作风踏实,校风建设优良,校园环境整洁,师生精神面貌振奋,教学质量领先,逐渐成为昆山市窗口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园区直属公办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学校。苏州工业园区九华路,现代大道北、星湖街东,园区行政中心核心区域。占地面积90亩(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72班,其中小学6轨36班、中学12轨36班。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园区直属公办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源:园区施教区(由园区教育局届时划分)内的适龄中小学生座落位置:苏州工业园区九华路,现代大道北、星湖街东,园区行政中心核心区域建设规模:占地面积90亩(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72班,其中小学6轨36班、中学12轨36班办学理念: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To create a better future for all students.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Better education, better development.办学理想:更积极,更智慧More positive, more intelligent.求知若渴,虚怀若谷Stay hungry, Open-minded.办学愿景:培养健康 开放 积极 智慧 个性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学生To educate healthy, open, positive, sapiential, individual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students.宣传口号:我们已经看见世界;世界也将看见我们。We’ve seen the world, and she’ll see us as well.智慧学校,魅力景城。Wise school, charming Jingcheng.关键词:健康 智慧 积极 开放 个性 魅力 坚持 国际 活泼 发展 主动 合作 沟通……Healthy, wise, positive, open-minded, personalized, charming, unremitting, international, lively, developing, active, cooperative, reflective……
东渚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近50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7542M2,建筑面积7063.8M2,绿化面积6854.2M2。我校基本按教育现代化的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建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网络教室 2个,舞蹈房、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苏绣房、心理咨询室各1个,教工活动中心1个。我校图书室拥有2.86万余册图书,设有师生阅览室1个,师生电子阅览室各1个。学校配有156台电脑,多媒体教室3个。设有校园电视演播中心和闭路电视传输系统,每个教室都配上电视机,建立了校园网,接口连到每个教室和办公室。建有2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校园建筑错落有致,教学、运动、生活区域分布合理。随着苏州高新区“北扩西进,二次创业”步伐的加快,今年,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办学水平,总投资8000余万元,将易地新建我校。新校占地6万M2,总建筑面积为2.5万M2,行政楼、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艺体馆、食堂、图书馆、报告厅、田径场等一应俱全。新校建设着眼长远,按12轨36班设计,将按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或以上标准进行配置,校园绿化率为45以上。新校的设计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现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秋季开学时交付使用。
根据区委区政府教育区划调整的精神,原湘城中学和阳澄湖中学于2008年7月合并,合并后定名为“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原湘城中学和阳澄湖中学是二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湘城中学创建于1956年,1968年起开设高中班,1996年开设高中重点班,2002年初被评为苏州市重点中学,2003年底转星为江苏省二星级学校。学校以“崇实、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不断实践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示范功能得到发挥,形成了“和谐、严谨、崇实、开拓”的校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中学实验室合格学校”、“吴县市劳动技术评估先进学校”、“吴县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吴县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达标家长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化先进单位”、“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原阳澄湖中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沺泾初级中学”,是一所规模较小的纯初中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4亩,校舍建筑面积为5861平方米。“让每一位教师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促学生的成长。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上成果也颇丰,小学校里走出了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相城区中考状元。“让美丽的环境时时相伴,让文明的气息处处洋溢。”学校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里绿树成荫,芳草鲜美,绿化面积5898平方米,占学校总面积的38.55%。走进校园,迎面可见“勤读、俭朴、韧性”六字校风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2004年被确定为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2005年,获相城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并通过了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的验收;2006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7年被评为相城区优秀家长学校、相城区先进教工之家和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二校合并后,办学地点设在原湘城中学(阳澄湖镇湘城三马桥一号),学校占地百亩,建筑面积2421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0个(其中高中13个,初中27个),学生1474名,教职工202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名、中学一级教师54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教学能手4名,教坛新秀 6名);离退休教职工75名。“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近几年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建有设施齐全的实验楼(48座的标准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AB大餐厅、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校园闭路电视网、音响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等一应俱全,校园网正在建设之中。全校共有电脑295台,生机比已达到7.5:1,师机比为1.8:1,为学校的现代化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校合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我们将在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将办学质量作为生命线,以创新求实的态度进行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过去,追求卓越,把阳澄湖中学办成在教育质量、校风学风和师资水平诸方面都使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不断开创阳澄湖中学新的局面。
【基本概况】学校地处有“吴歌之乡”美誉的凤凰镇,成立于2006年7月,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占地面积40468㎡,建筑面积15014㎡。学校环境优雅,办学条件先进,达到了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Ⅱ类标准。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240名,专任教师95人,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内涵特色】学校秉承“尚礼笃学,止于至善”的校训,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载体,开展“三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建设“至善”文化为突破口,培养“淳朴、尚礼、进取”的学生文化,打造“勤勉、坚毅、和谐”的教师文化;以培养有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出发点,开展“河阳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传承地方悠久的古河阳文化,扎实推进苏州市吴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三三三”生态课堂模式;切实做好新市民子女的入学工作,实行均衡分班,在各年级、班级和学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实施均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教育公平。多年来,学校教育质量优异,社会声誉巩固提升,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和谐教育名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等荣誉。
我校座落于虞山镇小东门外,紧靠南三环路,交通便捷。学校创建于1967年,1993年整体搬迁至现校址。校园占地面积 24313 平方米,建筑面积867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合格学历达95.16%,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苏州市、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9人,市级教学能手、德育能手11人,市级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2.26%。有多人次被评为苏州市或常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名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全校教职员工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原则,精心耕耘在教育第一线,教学质量始终稳定在全市上游水平。近几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常熟市初中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A”等奖励。2010年1月更是获得了“常熟市初中办学水平AAA级学校”的光荣称号。学校现有学生702人,标准教室18只及11只专用教室。标准教室均配备电子白板。各专用教室包括物理实验室2只、化学实验室1只、生物实验室1只,计算机教室 2 只、多媒体教室1只、音乐教室1只、美术教室1只、史地专用教室1只,劳技室1只。学校图书馆总面积388平方米,现有图书23103册,生均32.91册。学校有可容纳800多人就餐的学生专用食堂和250米环型塑胶跑道、2块篮球场(其中一块塑胶)。学校于95 、96 、97 年先后获得常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校园管理先进学校”、“教育管理先进学校”,99年顺利创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同年获得“常熟市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通过“常熟市艺术教育工作合格学校”、“苏州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的验收。2005年顺利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常熟市绿色学校”。2006年又顺利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依法办学先进学校”、“常熟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2007年顺利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语文文字规范学校”,2008年创建“常熟市一星级教科研先进学校”,2009年创建“常熟市平安学校”,今年顺利通过“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和“苏州市装备管理先进学校”验收。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址几经迁徙,校名数度更改,最前身是吴县县立补习学校。1952年10月,校址再迁南显子巷内的安徽会馆,是年东吴附中二个班并入该校。1953年1月,改名为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月,苏南幼师夜中班、伯乐夜中班相继并入;9月,取消夜中班,成为全日制初级中学。1857年时,学生增加到1202人,分编24个班。自此至1966年,学生一直稳定在30个班,1500人左右,校舍几经扩充,设备日趋完善,成为全市最大的初级中学。在这期间,由张秀峰任校长,学校工作进展较著。团队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团委表扬。自1958年至1962年间,该校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学校的录取比例一直居初中学校首位。1962年10月,列为市重点初中。1970年9月,校名改称苏州市第十五中学。1972年秋,增设高中4个班,1975年10月,肖家巷原三十七中并入该校,班级总数多达46班。 十年动乱结束后,学校停办高中,缩小规模,集中力量抓了校风校规建设,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1985年,该校分别获得全国和省的“创造杯”优秀奖和省最佳奖。近年来为了激发进取精神,培养多种爱好,每年举办各种展览、比赛、汇演及夏令营活动;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举办知识讲座,丰富了课余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 在教学上,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要求教师在“懂、会、熟、巧、活”上下功夫。与此同时,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1980年起,学校并对起始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观察、统计,从学生的发展变化寻求教学规律。又本着立足本校自力更生的精神,普遍在各班增设劳技课,自订教学大纲和计划,自编教材,1984年和1985年度,在市劳技教学评比中,两次荣获一等奖。学校又十分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体育达标率逐年上升,1985年为89.1%,曾连续3年取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第2名,连续5年被评为市卫生文明单位。 2001年,在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恢复校名,建立新时代崭新的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苏州科技学院附中)是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她位于苏州高新区华山路128号,西部有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区和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区公交车333、442、302、44、304、301、325路直达学校,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大方,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和人文内涵。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创建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学校占地面积48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4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6%。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楼、行政楼、体育馆和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双层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视转播中心、校园电视台、千兆校园网等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学校师资除了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原班人马外,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整体势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硕士研究生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兼职教研员3名,数学奥林匹克国家级一级教练14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获得国家级评优课一等奖1人,省级评优课一等奖2人,市级评优课一等奖8人。 秉承高新区"争创一流"的发展特点,新区二中以"人人求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以"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学校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强化教育质量,坚持"自主管理"的特色管理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新区二中"已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7年10月,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挂牌为"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开创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在社会上和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发展和提升,"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已对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起了强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得一波灵水之厚泽,蕴一方圆融之精气,他日必将雄鸣于长空。为适应园区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完善园区教育体系,凸现园区教育优势,促进园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园区政府在园区地标金鸡湖畔投资1.8亿人民币新建了金鸡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属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为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设计规模为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与一流师资队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与鲜明教育特色。占地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000多平方米,其中有设施一流的体育中心、艺术舞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以及拥有各类创新实验室和科学探究室的科技楼。学校还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队伍。2011年9月1日,金鸡湖学校正式开学。目前,学校已招收900余名中小学生,其中一年级7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四、五年级各1个班,七年级(初一)4个班、八年级(初二)3个班。与园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学校建设以高标准、高起点为要求,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接,人文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既秉承"东林书院"的设计理念,环境建设格致典雅,又融汇城市建设的现代元素,"哈佛红"式的墙面、五彩玻璃,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谐共生。学校以儒家文化为学校文化底色,将"乐己乐人乐天下"作为校训。" 乐己",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乐人 ",就是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快乐,让自我存在有利于他人乃至把助人作为快乐之本。"乐天下"则是更高的境界,承继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的民族传统。学校还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将秉承学生第一的核心理念,以成为质量著称、特色鲜明的区域名校为目标,努力培养高分高能高素质,多才多艺多视角的学生,鼓励老师走专业成长之路,课堂竞风采,文章显风流。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将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除了课程学习,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开朗个性和才艺特长。声乐将成为金鸡湖学校的艺术特色。学校将开展每天艺术活动一小时,每周一歌等活动,并成立金鸡湖少儿艺术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与精细化管理为支撑,以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为依托,用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为学校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毗邻风光旖旎、碧波荡漾的阳澄湖,创办于1999年9月,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精良,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为36个教学班,现有在籍学生近1300人,教职员工1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蹲下看学生,站着评老师。""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进步"的办学理念,秉承"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校训,形成了踏实进取、教学相长的教育风格,并确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的教育教学格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进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将艺术教育与学校的教学、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整体教育教学氛围。凭借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和底蕴,在与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交流中,学校学子和谐发展、创新实践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形成了以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科研课题为总体框架,各级子课题为研究网络的校园科研体系,努力通过科研兴校,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名校。多年来,学校靠着全校师生的共同拼搏,逐步成长为区域知名学校,办学质量在区域内名列市、区前茅,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先后被命名为 "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苏州市现代化先进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发展A等学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娄葑学校全体师生将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斗志,顽强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争取学校的更大发展而努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