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是依托著名品牌学校苏州市十中所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2003年暑期开始招收学生。2010年在市教育局调整下成为市教育局直属公立学校。 振华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振华的师资队伍以十中的优质教师资源和优秀外籍教师为基础,以名、特教师为龙头,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同时充分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积极推行兼职教师制度,努力构建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多年来,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将在新一轮发展的契机中得到更好的诠释:l 强化英语:让我们的学生全面掌握英语技能,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常熟市东张中学,始建于1960年。1962年形成单轨制初中。1969年增办高中班,1980年,高中部在调整中停止招生,1985年恢复高中招生。1993年点上初中全部撤并,1995年高中停招,1997年高中恢复招生,1999年全市调整布局,高中停办。现是一所纯初中学校,学校位于常熟市区域的东北面,是常熟教育领域的东方阵地。具体地址是碧溪新区东张南大街14号。现有12个班级,学生567人,在编教职工51人。学校占地20210米2,建筑面积近8185米2,校园小而精致,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氛围和谐。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为本”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精细管理、发展内涵,努力创办农村一流初中”的总目标,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敬业、务实、求真”的教风、“勤学、善思”的学风。学校坚持对教学工作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并细化,提倡高效低耗激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几年来,各年级教学质量均列农村学校前茅。2006年至今,在常熟市初中办学水平综合性评估和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中连续被评为A等学校,2009年度被评为常熟市初中办学水平AAA学校,2010年度被评为常熟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一等奖。成绩的取得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一贯注重立师德强师能,加强教师群体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0人。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40人,教育硕士3人,本科率80%;中高职称的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74%。已逐步形成了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适应课程改革、适应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群体。学校近年来在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正在致力于特色建设,进一步凸现办学特色,阳光体育是我校的一大亮点,我们精心组织,达成共识,扩大宣传力度,制定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做到有组织、有声势、有内容、有影响,让全体师生真正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尽享阳光体育。“温馨教室”是我校正在培育的德育特色,通过构筑温馨教室,营造一个载体,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全校师生不断追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让东张乡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阳光,把东张中学的实力做强、工作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办成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原名“苏州大学附属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中学”,创建于1996年,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苏州大学合作举办。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伴随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加快学校的发展,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批准,2003年9月1日实行初高中分设,收归园区管理,校名更改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005年7月,经江苏省教育厅严格评估,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四星级高中,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教育评估院的复审。经过附中人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规范管理形成合力、领导带头真抓实干、德育工作注重实效,阳光体育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常抓不解、减负增效措施得力”的良好局面。 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区的东部与工业园区交接处,占地106亩,规划为16轨48个班。现有36个教学班, 学生1226人,教职工149人。办学理念。实践“爱与智慧”的教育。坚持“良好习惯,人文情怀,科学态度,世界眼光”的全人教育,以“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为育人目标,培养“ 智、仁、勇 ”兼具的现代中学生。以智立身,智以利群;以仁处世,仁以乐群;以勇创新,勇以超群。管理精致。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并与地方、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建立了学科类和活动类两大课程体系。以“智慧课堂”为推行课改的抓手,以“人文德育”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以“五严”“三会”为教育教学的准则,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取小班化教学形式,晚自修教师进教室辅导,既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的时空。以“德、能、勤、绩”为标准全面考核与评价教师,人文关怀与科学管理相融合。 师资精良:现有专任教师139人,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81.95%;硕士研究生人数占教师比例为12. 9%。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大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园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占教师比例为54%。师资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优势互补,形成推进优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吴江,建校于1998年,2000年4月创建为 “江苏省重点高中”,2005年1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约16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条件一流。学校现有48个班级,学生2053人,教职工196人,专任教师187人,高级教师58人,中级职称教师99人,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80%。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51名。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8名,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7名,吴江市教学能手和新秀82名。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名师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策略,通过精致化管理和优质化教学,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研究型学校”的特色。目前,学校正以“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新的征程,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理念。
学校校址原为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学校历史悠久,如追溯到文正书院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则距今已600余年。学校几经易名。1989年十月,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季,为弘扬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学校复名为景范中学。 学校现有28个班级,1200余名学生。年龄为12-14周岁。 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学科带头人5人,中学高级教师30名。 苏州市景范中学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级中学,已有七十二年新学历史。学校位于市中心人民路范庄前32号,占地二十亩,现有28个班级1150名学生,112位教工。学校所在地为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建"义庄"、"义学"旧址。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灵芝坊祖宅(今景范中学所在地)设立义庄周济族人,同时开办义学以教族人子弟。范仲淹以后范氏后人以义学为本创办书院并以范公谥号命名,称为"文正书院"。宋元明清四代,义庄之地屡遭战火,但范氏子孙遵从祖训,益公之心不变,竭力维持义庄、义学生计,使义庄、义学"虽中更散乱而遗泽依然"。1938年,唐言借范义庄创办新式学校--私立崇范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范氏后人收回义庄,创办私立景范中学。范君博任校长,范亚侃、范烟桥为董事。1956年,人民政府接管办学,校名先后为"五爱中学"、第八初级中学、第二十二中学。1989年,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学校改名为苏州市景范中学,表达景仰范仲淹之情。学校秉承先贤遗风,以"先忧后乐"为校训,以"继承先忧后乐精神,培育既文且正学子"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小规模、精品化、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创建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进程中,学校更以"生态景观园林化、环境氛围人文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教学素质化、内部管理人本化"显示了独特的办学个性。学校珍视校本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确立了以"景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策略。成立"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 以景范文化引领教师发展;营造景范文化场,打造"文化涵养,实践磨砺"德育特色。本着"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宗旨,学校不断研究"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三宝"。 为更好地体现教学公平,遵循"因材施教"原则,2009年,学校尝试在起始年级实施数学、英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业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8、2009年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9、2010年,学校连续荣获"苏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奖"。2010年,苏州市本着将优质教育辐射到新城的理念,决定兴办景范中学金阊新城分校。分校位于金阊新城区中心地块,地处虎新路以北、新莲路以西、中轴北路以东、规划占地面积为48653平方米(约73亩),建筑面积为39856平方米,计划建制为16轨48班。建成后的金阊新城分校将在依托景范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凸显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今天,景范全体师生正以建设"市内一流、省内著名、国内先进"的"精品、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树‘公平、优质"之典范,为‘示范、先行"之楷模"为追求,以"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涵、凸显教育个性"为工作准则,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奋进。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苏州科技学院附中)是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她位于苏州高新区华山路128号,西部有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区和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区公交车333、442、302、44、304、301、325路直达学校,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大方,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和人文内涵。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创建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学校占地面积48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4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6%。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楼、行政楼、体育馆和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双层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视转播中心、校园电视台、千兆校园网等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学校师资除了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原班人马外,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整体势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硕士研究生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兼职教研员3名,数学奥林匹克国家级一级教练14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获得国家级评优课一等奖1人,省级评优课一等奖2人,市级评优课一等奖8人。秉承高新区"争创一流"的发展特点,新区二中以"人人求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以"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学校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强化教育质量,坚持"自主管理"的特色管理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新区二中"已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7年10月,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挂牌为"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开创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在社会上和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发展和提升,"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已对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起了强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昆山市葛江中学创办于1987年,是一所由旅日爱国华侨葛江氏捐资、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拨款建造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昆山火车站附近,占地面积34395平方米,建筑面积19151平方米。古典园林式的校园,琉檐绿瓦,花树掩映,回廊庭院,曲径幽深,环境洁净,古朴美观。现有14轨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70人,教职员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平均年龄约37岁,是一支师德规范严、业务能力强、科研潜力足、发展后劲实的年轻队伍。2011年度取得本科学历教师118人,占比91.7%,另有3人本科在读;取得硕士学历(学位)6人,占比4.5%,另有7人研究生在读;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64人,占比74.4%。;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昆山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昆山市教学能手18人以及昆山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18人,骨干教师比例达36.8% ;加上昆山市教坛新秀20人,骨干教师比例达51.1%。至今,学校始终坚持诸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端正办学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科研;以“葛江精神”凝聚人、教育人、培养人,形成了“团结、求实、勤业、创新”的校风,“崇德、精业、严教、善导”的教风和“明理、勤学、广思、好问”的学风;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新、实、精、活、趣”的新课程改革之路,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市初中教育领先地位。多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昆山市首批教育现代化星级学校”“昆山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昆山市文明单位”“昆山市平安学校”“昆山市和谐校园”“昆山市先进职工之家”“昆山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昆山市家校联系先进集体”“昆山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昆山市远程非学历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青蓝文明岗”“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三会’活动先进学校”“苏州市禁毒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等诸多荣誉称号,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的历史时期,葛江中学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这一工作主线,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实施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快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受益、教师舒心”的昆山市一流、苏州市有名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初中。葛江人正以崭新的风貌、百倍的热情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努力开创更加煌灿烂的明天!
苏苑高级中学创办于1991年7月,1998年5月确定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5年7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坐落于苏州市宝带东路,建筑面积28314.9平方米,绿化面积25221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学校现有教学班37个,在读学生1679名;专任教师164名,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76名,市、区两级名教师8名,市、区两级学科和学术带头人38名,区级骨干教师45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教师23名。办学二十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最高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科研强师,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实施“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促教、强师兴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彰显艺术教育特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以“培养健全、高雅、能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为目标,致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影响力和舆论美誉度与日俱增,先后获得“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和谐校园”“苏州市文明单位”和“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学校”等70多项荣誉称号。
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位于园区金鸡湖东岸、CBD核心区域,是园区管委会直属全日制公办初中学校。校园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校舍充足,设施齐备。学校占地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14轨共计42班,2009年8月投入使用。学校全力打造开放性、示范性、先导性的现代化和谐校园。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的创造力,不断形成学校新的生命力与持续发展力。学校以“孩子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创造”为核心理念,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姿态、全方位的视角关注每位学生,为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条件,培养自信心强、视野开阔、个性充分、人格健全的现代人。园区十中的全体教职员工身膺教育重任,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短短一年的发展过程中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光荣的足迹。学校以省规划课题《创设“真实而浪漫”的学校文化的时间与研究》为引领,在环境建设、制度管理、师资培养、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多面进行学校“真实而浪漫”的特色文化建设,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洒满七彩阳光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一年的办学实践中,园区十中已初步形成了“和谐 卓越 ”的校训,“进取 拓新”的校风,“博学 慎思 善导”的优良教风,“诚信 合作 敏学”的优良学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见成效。学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了一支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教学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学校倡导全体教师积极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初步形成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与创新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学校的教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学校不断创新拓展德育途径,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系统开展德育活动,逐步完善优化德育模式,渐渐凸显出鲜明的德育特色。学校确立了“初一年级以规范养成教育为主、初二年级以创新发展教育为主、初三年级以励志理想教育为主”三个德育内容和目标系列,使学生在经历三年的初中校园生活后,“有志向、长知识、增智慧”,成为“四学会”(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校立足课堂教学这个德育阵地,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整合初中学生德育内容,分层设计德育目标,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课外活动生成德育,社团活动融合德育,社会实践拓展德育”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随着园区教育环境的改善,园区十中将进一步追求高品位、精致化的管理,在保持学校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内涵。
【基本概况】学校地处金港镇后塍街道南郊,创办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27454㎡,校舍建筑面积10164㎡。学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完备。目前,学校有20个教学班,学生751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一级学历比例为94.9%,硕士研究生5人,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3人。【内涵特色】学校以“创新”为校训,秉承了“人本和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阳光、儒雅、创新品质的社会公民。学校在全市率先提出“广义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明晰了“阅读”可以是“悦读”, 让学生读赏心悦目的书;“阅读”可以是“月读” ,让学生因为读书而心地澄澈 ;“阅读”可以是“约读”,让学生明白阅读可以成为人生最大的慰藉、灵魂最高的祈求。“阅读”的内涵得以丰富,“阅读”的外延得以延伸,“阅读”赋予了学校文化的意义:“阅读”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生态文明的核心抓手。学校科技活动推陈出新,努力让学生从科技创新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学校航模代表队在江苏省、苏州市航模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