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中学前身为建瓯五中创办于1959年10月,校址设在玉山长布村,招收全县范围学生两个教学班约100人,1961年7月停办,学生并入建瓯一中。1964年9月,改办建瓯农中,招收玉山地区小学毕业生,实行半耕半读,1966年文革开始再次停办,校地址在玉山村下尾林,1969年12月在原玉山中学的旧址上创办的,始为完全中学,81年秋调整为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9.2亩,总建筑面积7445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952名学生,47位教职工,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任职合格率均为100%。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初具规模,图书及教学实验仪器配备均为二类达标。建校40多年来共培养了高中毕业生548人,初中毕业生8731人。92年9月,学校开始实施初二后分流教育改革实验,开办初三技术班,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初级技术人才,2001年4月,全省初二后分流教育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现场会在本校召开 ,并荣获福建省王丹萍奖。玉山中学以"志存高远,笃行勤学"为校训,素有"团结、苦干、向上"的校风。近年来,玉中又在初中课程改革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小组合作教学为策略、以学分制管理为保障,建立起一整套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规校训尊师、守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办学宗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苏州市阳山实验学校,是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推进“北扩西进,二次创业”,促进高新区教育均衡化、可持续化发展,于2004年7月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批准设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现代化实验学校。学校位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内,苏州市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兴贤路与建林路交叉路口。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公交85、301、302、303、310、316、321、441、442、443均可直达我校。学校总投资8000余万元,整个校园占地面积90余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分设小学、初中两个学部,小学部现有45个班级,初中部拥有21个班。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约200余人。学校坚持“面向平民办教育,服务社会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发扬“永不畏难,永不满足”的校园精神,确立了“求真、创新、奉献”的校风、“博学、善教、敬业”的教风和“明礼、乐学、力行”的学风,依靠全校教职工,坚持科学化管理与人文化管理相结合、民主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实施三名工程(读名著,唱名曲,学名人),建设书香校园,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依托浒墅关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积极开设“吴文化研究”的校本教研;开展竞技体育兴趣活动,初步形成了以无线电测向为代表的体育学科特色;开展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应用研究;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模式,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范式化研究课题,取得了良好成效。办学八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 “江苏省无线电测向培训基地”、“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十佳书香校园”、“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中华诵·经典诵读”基地学校、“苏州市节水学校”、“苏州市健康促进学校”、 “苏州市科技体育先进学校”等,并且已连续七年获得了苏州高新区“基础教育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办学七年整,年年获表彰的愿景。学校办学水平多次被《人民网》《苏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等四套班子领导均曾先后视察我校。秀美的阳山,地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在优美整洁、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里的师生将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幸福的阳山人!
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座落于拥有天然水良的张家港金港镇,学校前身为香山中学.2002年8月港区初级中学与香山中学合并,组建新的港剧初中。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自1986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年轻的港区初中一只在市教育局、金港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成长,经过广大师生共同女里,在校园环境、教学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4100.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32.65平方米,计算机房4个,多媒体教室4个,移动多媒体6套,理、化、生实验室及音、美、劳语音室等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图书室藏书45000册。现有教学班31个,教职员工142人,学生1450名。教师中有2名研究生,2名在读研究生,124名本科生,其中高级教师8名,一级教师56名,市教学能手2名,教坛新秀1名。学校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围绕“争优创先,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之路”的办学总目标,坚持:常规管理是基础,人力管理是关键,提高效率是根本,更新手段是保证”的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诚信为基、特侧为翼、生活为源”的办学理念,大力勾践独具特侧的校园文化。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创建成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张家港市绿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苏州市级、张家港市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完成了苏州艺术创建、张家港市交通安全学校创建、张家港市德育先进学校创建、张家港市名占据管理学校创建、张家港市二级图书管创建工作,综合质量评估活的三等奖,并评为张家港市双文明单位。目前,团结务实、与时俱进的港区初中全体师生,不断探索新思路、学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创造新辉煌。时常听到某某演员因为排戏中入戏太深,一部戏拍完了还不能完全从戏中走出来。这说明演员倾情投入,已经和戏中人物融为一体,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同样,语文诵读也需要“入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她的散文《往事依依》中特别提到了她在中学时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可见,语文教师诵读课文时,有意识地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意境中去,对于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无疑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生命力、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诵读是否具有震撼力、感染力,教师是否起到了连接作品的作者的心灵与学生心灵的作用,是产生感人魅力的关键。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朗读有功底,朗读处理有技巧,可更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髓,传达作品的美妙之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作者内心,进入感性和理性的深切体验,与作品产生同振共鸣,为之动心,为之动情。如教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如能用沉静的语音、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那思念亲人、眷念祖国的无限愁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学生能不感动?范读激起的情感将会引导学走入文章深处,让学生在无穷的兴味中学到知识、受到感染。再如《幼时记趣》,由于作品反映的是作者幼时的童心童趣,文章语言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因此,在诵读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使自己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情境、画境当中,同时,也配合了面部的表情及手上的动作,如癞蛤蟆吃虫的动作,学生在发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堂就把整篇课文记诵下来了。又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诵读时我尽量把自己朗读的语气语调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低沉舒缓的语气将这种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大受感染,深深地陶醉在作品的意境当中。正像学生李盈在日记中所说的那样:“还记得《幼时记趣》中吐着舌头的‘蟾蜍’,那是和同学其乐融融的你,让人感觉你是集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开心密码。还记得《水调歌头》中的你,活像苏轼高歌一曲,把听者立刻引进了‘千里共婵娟’的意境,我们入神了。”还有一位学生写道:“您那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课,神态与动作结合,抑扬顿挫,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可见,教师入境的充满激情的诵读,能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能够架起作品与读者心灵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由于教师诵读时注意了对作品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处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诵读教学所吟诵的千古美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杰出的文化。吟诵鉴赏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会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净化,道德得以规范,品质得以提高。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的作者也都是学生做人的典范,都值得我们教师去深入品味,去入境地诵读。语文教学的诵读需要“入境”,即进入作品的情境意境画境中去,达到人“文”合一,意与境“浑”(即浑然一体的境界),情与境通的境界,超越时空的界限,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对话,营造出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学生听了教师入境的诵读,就会心往神驰,兴趣盎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何乐而不为?
苏州市吴中区镇湖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阳澄湖畔,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有二幢三层教育、教师办公大楼,标准操场,球场等。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学校注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近几年来,学校启动教育质量落实任务,明确到人机制,全面提高了质量,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学校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打基础。办学特色近几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宗旨,发扬“团结拼搏,放胆实干,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镇中精神,瞄准办学目标,立足校情,扬长避短,学校办出了活力,办出了声誉,办出了特色。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办学成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素质教育与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有专长的学生,99年以来,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获奖甚丰,计有:全国外语能力竞赛一等奖1人次,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3人次,苏州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2人次。同时为各类高中输送了200多名优秀人才。劳技校本教材的编写,有目的、有系统的支撑着学校的劳技课教学科学的向前发展,在所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年教育实践,劳技教育提高了学生们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激发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健康活泼的情感、情操,端正了劳动态度,转变了劳动习惯,提高了劳动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刺绣艺术创作的兴趣。多年来有超过7人次(——有集体获奖的)获市级以上奖项。镇湖中学体育教研组成绩斐然。组内全体教师一贯都能坚持认真钻研教材,对所教项目、中考项目进行共同研究,集体备课。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强度,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认真备课。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研讨,曾有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全国级刊物。校训:公、勇、勤、朴校风:勤奋、进取、文明、活泼学风:尊师、守纪、勤学、多思。学生自觉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不违反课堂常规。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潜心钻研,健康向上。思想活泼,自尊自强,注重学习能力的发展教风:爱生、尽职、严谨、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学习。
大义中学创建于1957年,1969年起增设高中,2010年因市高中教育布局调整,重新成为纯初中学校。学校目前有班级18个,学生738人;教工100人,专任教师70人,市级教学能手及以上教师14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64人,我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弘扬“大德正义”(光大美德,匡正道义)的校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基础,不断总结、借鉴先进经验,追求精细化管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升办学质量为目标,不断优化办学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首,通过集体班会、知识讲座、主题签名、拓展训练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诚信、法制、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三心”(孝敬父母的感恩心、回报社会的责任心、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教育提炼为学校办学特色。学校认真落实“五三一”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年举行校园文艺术节和冬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和体质健康。学校组建“硬笔书法”、“希望课堂”、“英语沙龙”、“文学赏析”、“电子小报”、“网页制作”等十多个学生社团和学生兴趣小组,学生参与面广,通过各项活动,为学生的兴趣培育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积极加快硬件建设,2012年起,虞山镇政府将我校综合改造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学校将新建实验楼、体育馆、食堂、运动场,改造行政楼、教学楼等,同时将添置、更新教学设备设施,美化、绿化、优化校园环境,2014年9月充满现代教育气息的大义中学将成为常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一亮点。
岳王中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教职员工5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1名,太仓市教改带头人1名,一九九四年被省教委定点为常熟高专教育实习基地。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苏州张家港市晨阳学校前身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创办于1959年6月,后来随教育体制的改革,规模的调整,2002年8月高中部撤并。又于2005年8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将中小学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隶属杨舍镇管辖。学校占地总面积68575平方米(中学部46690平方米,小学部21885平方米),其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中学部23692平方米,小学部13288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学部14507平方米,小学部776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中学部16372平方米,小学部7811平方米。中学部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只,师生微机房3只,共有电脑180台,多媒体有9套,小学部有多媒体11套,电脑196台。中小学部都有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科技室等专用教室,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图书馆面积中学部550平方米,小学部252平方米,藏书共6万余册,电子图书1400册。校园广播电视网及局域网得以开通。目前,晨阳学校有初中教学班15个、小学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827名,教职员工121名,其中专任教师116名,具有本科学历51名(含在读),专科学历53名,并有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有中学高级教师7名,中学一级教师33名,小学高级46名,有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称号的骨干教师10名。晨阳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切实端正办学思想,努力实现教育创新,构建现代教育发展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创建成了省现代教育工程示范初中,2004年小学部也通过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
孝友中学创办于1905年,是常熟最早的中学。 1975年由椐树弄口迁址南门红旗南路15号, 2004年6月再迁现址。校名由中科院院士张青莲先生题写。 新孝友中学位于虞山镇琴湖路151号,占地面积64亩,工程投资人民币8500万元,设计规模为16轨48班,可容纳学生2500人。现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食堂等主体建筑30000平米,运动场8032平米,篮球场等活动区2952平米绿化面积18710平米(达到44%的比例)。学校从校舍及设施、设备等硬件指标看,已达到江苏省示范初中标准,在常熟市堪称一流。 孝友中学历任学校领导更是一如既往,把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根本,领导集体严于自律、以身垂范、磊落奉公,深得全体师生的信赖;广大教职工崇尚师德、恪尽操守、教务严精、育人有方,博得家长和社会的尊敬。98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教育、依法治校、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在常熟市初中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连续六年荣获市局嘉奖;“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也渐成现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三结合”的德育教育实现网络化等方面更是特色明显、省内领先。 现在的孝友中学领导班子具有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一流。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占76.2%,常熟市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占32%,一流的师资队伍令人称羡。 琴湖之滨,孝友中学卓然挺立。“天时、地利、人和” 的绝佳条件,如同阳光雨露,催引今日孝友老树新花,分外娇娆。并将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常熟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常熟教育的又一张名片。 校友中学创始于1905年,建校百年,曾三迁校址,八易校名。 百年孝友,人才辈出,培养学生近3万人。历届校友中有部级干部张涛、王殊;两院院士张青莲、时均、钱人元;曾任重点大学校长的张江树、潘季、归鸿、谢立;我军高级将领仲剑平、吴家祥;以及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教授。 跨入新世纪,孝友以诚信、务实、创新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精细管理蔚然成风,名师队伍日益壮大,数字化校园已趋成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发展中的孝友,以百年积淀为基础,以爱生诚信为动力,以教育现代化为旗帜,以打造江苏省一流的示范初中为目标,使学校办学水平跃上更新的平台。 2005年,孝友中学百年校庆。发行纪念封5000枚。 2009年更换校长,平江任新校长 校训 孝贯人伦,友睦天下 校风 诚信 严谨 务实 创新 教风 敬业 求真 启迪 爱生 学风 立志 守纪 博学 奋进
学校拥有苏州市合格实验室,有微机房,语音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娱乐活动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由美国欧文斯公司捐助,镇政府投资150多万元,能容纳600多人,集餐饮会议,影视于一体的多功能礼堂已启用,新千年镇政府又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近3000M2的新综合楼将于年底竣工。继97年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后,学校正向江苏省示范初中迈步。
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7年8月撤并高中部,为张家港市规模较大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占地面积77312㎡,校舍建筑面积25626㎡。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教育技术装备达省Ⅰ类标准。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916名,教职工104人,高一级学历比例为96.1%,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2人,中高级职称比例为85.6%,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人。学校秉承“坚忍笃学”的校训,坚守“让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信念,以培养学生“做人有格、做事有恒、学习有方、生活有趣”为育人目标,实施德育生活化策略,将“八大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学习生活始终;实施“自主学习,少讲多练”课改策略,积极践行生态课堂;实施同城化教育策略,保障新市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实施学生活动社团化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实施“三名”(挂钩名校、结对名师、聘请名家)策略,专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坚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阅读一课时”、“每周社团活动2课时”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张家港市同城化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