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第二中学原名为浦庄中学,位于临湖镇育才路,创办于1958年,2007年8月因区域调整更名为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0多亩,建筑面积5991平方米。现有班级10个,学生390名,在编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2%。全校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6名,吴中区学科骨干教师19名,有教育硕士学位教师1名,2007年被评为市教育现代化初中。现任校长秦立民。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开拓进取”的原则,坚持走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全面发展的真才”为学校特色之路,形成了“勤奋、求实、文明、进取”的校风、“严谨、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争先”的学风。在德育建设、管理创新、师资培养、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执行体育卫生两《条例》先进学校、市先进基层工会、区初中综合质量管理先进学校,连续12年获得县区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已连年被评为区一等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吴中区教育局高度赞扬,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苏州立达中学 苏州立达中学是江苏省苏州中学于1996年与社会力量联合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全部由苏州中学教师承担。苏州立达学校校名“立达”,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语。学校是在1996年依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创办的国有民办公助学校。2005年学校进行了国有控股的改制尝试,成为苏州市区首家股份制学校。苏州中学占51%股份,苏州中学校长任董事会董事长。2006年9月学校搬入苏州中学西校区,占地面积近60亩。学校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 立达学校传承苏中传统,以“诚、信、思、勇”为校训,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能力较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强”为培养目标。在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彰显“个人素质优良,群体力量强大”的教师特色。 学校成立以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名教师为主的“学术委员会”,开展“现代化能手评比”活动,启动“新生代名师培训工程”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拥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6名,获得省市各类荣誉称号和表彰的教师33名、56人次。2006-2007年学校教师在市以上各类评比中获奖169项。 卓有成效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德育就是质量,坚持科学育人、全员育人、创新育人,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心理教育,将德育工作融合到学科教学、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中。德育工作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贴近学生思想。以“学做人,会做人、做好人”为核心,以诚信教育为主线,“自信、自尊、自律”为具体内涵,思想道德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 传承苏中学习模式,开发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学习途径和方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先后成立了“立达管弦乐团”、“达人文学社”、“春雨昆曲社”、“紫阳史学社”、全国中学唯一的“半音阶口琴队”等学生社团,尊重学生爱好,鼓励特长发展。学校积极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成立“立达父母讲师团”,聘请父母教师为学校举办各类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学生为根本,发展为中心,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健康向上”的立达学生特色。2000—2007年,学生获得省一等奖以上奖项就有730多人次。学生发展后劲足,立达毕业生有3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人获省高考状元,2人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坚持教育国际化视野,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学校长期实施双语教学。05—07年我校连续3次参加第澳大利亚韦斯帕克国际数学竞赛(英语卷),均获得大面积丰收。学校长期与国外友好学校建立交流合作项目,派出教师、学生赴国外学习。学校每年要向江苏省苏州中学等重点高中及国外知名学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并已选送72人赴新加坡立化中学学习。到目前为止,已有160多人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 苏州立达学校将一如既往,秉承苏中传统,走特色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中专部)成立于1986年9月,学制三年;苏州市振吴中学(初中部)成立于1984年5月,学制三年;苏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小学部)成立于1956年7月,目前开设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校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内设"一室六处":办公室、训练处、教导处、学生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开设各类课程21门。训练项目有田径、举重、击剑、赛艇、拳击、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柔道、射击、摔跤、散打和跆拳道等14个。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6人,其中:高级教练、高级教师46人;教练、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32人。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经验不断丰富、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全校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特别是2010年初搬迁进入新校区,各方面的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校区占地312亩,一期建设投资2.6亿元,综合馆、田径馆、球类馆、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体科所、餐厅、学生宿舍等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二期建设投资1.3亿元,射击馆、游泳跳水馆、运动员公寓等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继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文化产业研究院落户高铁新城后,高铁新城与南京师范大学推进的又一个战略合作项目,既是南京师范大学"走出去"发展的第一个品牌学校,也是苏州高铁新城首所民办高端品牌寄宿制学校。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与其他“附属”学校不同的是,这所由南师大控股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校长及学校主要管理者由南京师大直接派遣或聘请专家担任,学校最终将建成K-12年一贯制学校,即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全学段的基础教育学校。实验学校以"高起点的办学定位、高品位的学校环境、高水平的团队管理"为要求,充分发挥南京师范大学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资源、人才、学科、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行小班化、寄宿制教育模式,既面向全市、全省范围,又面向全国招生。一、地理位置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相城大道西、青龙港路南,交通便利。距离高铁苏州北站1公里,苏州北站到无锡东站10分钟,到常州北站22分钟,到南京南站1小时,到上海30分钟,区域辐射优势明显。学校毗邻地铁2号线大湾站,学校旁边就有公交站台,多条线路直达市区及苏州各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学校能够吸纳苏州各区及周边城市的优秀学习来校就读。二、办学目标学校以“追寻教育真谛、造就完全人格”为使命,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胸怀、素养全面的现代中国公民"为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办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一体化的高品质、有特色、国际化、苏州一流、江苏著名学校。三、课程设置学校确立以生活教育为起点、以生命价值为追求,以生命成长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全程关照成长,为学生发展注入动力。每天24小时,全时空提供保护。课程无处不在,教育形成体系。学校改变过去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的知识割裂状态,强调课程的相通与整合体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智慧生活、快乐学习、和谐发展”。学校强调健体、启智、立德、集美。实现涵养德性、增进知识、发展能力、强健体魄的统一。教育学生努力完善自我:发现自我、激发潜能、追慕美好、绽放精彩。学会对话世界:对话自然、对话社会、对话他人、对话自我。学校以南京师范大学丰厚的研究资源为依托,开设科技创新类课程(DIY创意课程),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劳动与技术”“信息与技术”三大类课程,内容涵盖数字实验、电工、电子、航模、舰模、机器人、手工陶艺、食品加工、金工、木工、缝纫等等。教科院顾建军教授独特的教材设计将帮助学校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科技与劳技课程的一体化,也必将使实验学校的科技创新课程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一大亮点。学校将通过选修课与学生社团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课程,促进科学、技术、艺术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审美的能力。四、师资情况1、创造性地成立学术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成立了由国内外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都有为教授将为学校开展科学技术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学术委员会成员克里斯蒂(Donald Christie)教授担任学校外教指导。专家团是学校的特色,也是确保科学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力量,更是学校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重要保障。专家团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师资培训、管理提升、教学指导、科研引领等方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高起点的办学品位、高标准的设施配备、高质量的办学追求吸引了全省一大批优秀教师加盟。到2015年2月,首批招聘教师已经全部到位。其中,特级教师人数超全校教师总人数的18%,学科带头人超25%,市级以上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超60%,研究生以上学历超35%。五、基础设施2013年12月,南师大与高铁新城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11月前期小学初中项目开工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规划用地133亩,规划一期建设面积7.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亿元,先期投入2.8亿。规划在校师生规模约3500人。到目前为止,一期主体建设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打造“科技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整个校园设计吸收了 南京师范大学与苏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又蕴含现代意蕴,竭力打造运行高效、共融共享、环境优美的现代学校综合体,是莘莘学子读书修业、发展自我、追求梦想的理想空间。学校在小学初中部投资84万元建设了6口科技与劳技实践室,投资40万元建设科技馆、投资50万元建设综合探究实验室、投资10万元建设了机器人制作室,还有其他各类实验室近300万元。这些都为科技创新课程的开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方面实行高标准配置。普通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智能教学一体机,教学不用黑板,不用粉笔,实现教室全无尘,全面保护孩子健康。另外,学校还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听力教室、未来教室、远程智能会议系统、智能自动录播系统、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安保系统和智能广播电视系统等多种高端智慧教学与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六、管理服务针对苏州市实际情况,学校采用寄宿制管理。小学1-3年级可以选择走读,其余年级采用统一住宿。学校为学生24小时全方位设计课程,将生活技能、适应训练、心里疏导等纳入课程体系。保证孩子们学业上、生活上、心理上都有教师指导,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乐园、家园。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化全寄宿制私立学校,他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中西融合的、适合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的国际化教育新品牌,也是其自身教育理念和文化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延伸。学校以铸造中国基础教育私立学校第一品牌为目标,努力培养阳光健美有教养的未来领导者。学校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国际教育园,地处苏州太湖之滨,占地248亩,拥有华东地区最大、最贴近自然的生态校园。目前主要由五个学部校组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高中,共55个班级,师生近1600人。
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地处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前身是菉葭公社合心工农学校,创建于1969年7月。2011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按教育现代化标准易地新建, 2012年9月1日正式使用。新校设小学6轨36班,中学12轨36班,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60854.2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一流,拥有符合省一类标准的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馆、艺体室、室内篮球场、400米跑道运动场等设施及场地,以及星空地理教室、机器人科技展示厅等特色教育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实践保驾护航。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庄严典雅、博大厚重。走进校园,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触摸到她砰砰跳动的脉搏,嗅到她扑鼻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包容与和谐。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幽雅的校园环境令人沉醉流连,如穿行在书林画卷之中。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一流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一支教艺精湛、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全校专任教师8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57人。昆山市名校长1人,昆山市名教师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昆山市学科带头人2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人。昆山市教学能手17人,昆山市教坛新秀20人,昆山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2人。学校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学校在努力引进地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名教师、省特级教师的同时,加大学校自身培养的力度。坚信未来的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在拥有这样一大批优秀教师和一流教育设施之下,教学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成为开发区真正的龙头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管理理念,以“尚德、笃志、乐学、勤行”为校训;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校风;以“好学、知行、健康、向上”为学风;以“博学、敬业、爱生、奉献”为教风,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以青少年经典诵读及科技教育为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初中部连续多年跨入昆山市综合考评优秀行列。学校先后荣获“昆山市文明单位”、“昆山市德育先进单位”、“苏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等称号。追风赶月向未来,春华秋实在青阳。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青阳港实验学校的每天都是崭新的。站在新起点上的青阳港实验学校,必将承载着四十余载的深厚文化与历代青阳人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临湖第二中学原名为浦庄中学,位于临湖镇育才路,创办于1958年,2007年8月因区域调整更名为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0多亩,建筑面积5991平方米。现有班级10个,学生390名,在编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2%。全校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6名,吴中区学科骨干教师19名,有教育硕士学位教师1名,2007年被评为市教育现代化初中。现任校长秦立民。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开拓进取”的原则,坚持走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全面发展的真才”为学校特色之路,形成了“勤奋、求实、文明、进取”的校风、“严谨、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争先”的学风。在德育建设、管理创新、师资培养、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执行体育卫生两《条例》先进学校、市先进基层工会、区初中综合质量管理先进学校,连续12年获得县区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已连年被评为区一等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吴中区教育局高度赞扬,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1]位于苏州高新区中心区域-苏州乐园南侧,是一所具有现代化教育设施、高素质师资队伍、规范化学校管理和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江苏省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占地138亩(91990m2),建筑面积62040多m2,拥有综合教学楼、科技图书楼、体育馆、自行车运动场、400米塑胶跑道体育场、学生公寓和餐厅等现代化设施设备。花园式的校园里,绿草四季如茵,鲜花争艳吐芳,景点雅致美观。全校现有72个班级,学生3000多人(其中新疆班学生500名),教职工292人。 学校坚持"超越自我,崇尚一流"的追求,以创建市内一流强校、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以"严管理、好校风、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策略,深入实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名师荟萃、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群体。目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40人(含在读);中高级职称教师达80%以上,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大市和县、区级学科带头人50多人;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 学校认真践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贯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范办学的法律法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近年来,不仅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高考也连创佳绩,一大批同学被录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的新疆班民族教育和科技教育两大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一是新疆班民族教育特色令人瞩目。自承担开办内地新疆班的政治任务以来,学校已培养出8届共850多名优秀毕业生。目前在校有四个年级十二个班、计500名来自全疆各地州和兵团系统的学生,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土家族、土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满族、壮族、东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藏族、撒拉族、汉族等近二十个民族。办班十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新疆班民族教育的辉煌业绩。历年高考成绩名列全国内地新疆班之首,一大批同学被国内名牌大学录取。特别是2006年高考中,陈凤同学以苏州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李政道奖学金一等奖,被清华大学录取。学生的思想道德、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歌善舞的潜能特长得到全面发展。有20多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大批新疆班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艺术竞赛中获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2010年11月到苏州视察工作时特别称赞:"苏州的新疆班办得好"。新区一中的新疆班民族教育成了苏州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二是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也硕果累累。学校以科技校本教材为支撑,大力开展机器人、发明创造、电子技师等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先后获奖200多项,并在机器人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得冠、亚军。学校还通过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为推动苏州市的科技教育做出了贡献。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贯彻体卫两个《条例》优秀学校、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先进单位、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先进单位、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中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等一百多个荣誉称号。
常熟市兴隆中学创办于1968年,2000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学校成为常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位于常熟新城文化片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学校原是一所完全中学,分设初中部和中专部。服从于常熟教育布局调整,中专部已停止招生,学校将建设成为一所服务新城区的纯初中。学校初中部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全部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含在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8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3人,常熟市教学能手11人,校级教学能手6人,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奖励的教师有18人。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近500人。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按照《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编排课程表,保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初一年级新生全部采用按施教区免试入学;学校免费吸纳在常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常熟籍学生一样享受免费入学的权利。同时,学校将入学的在常务工人员子女兼顾男女比例平衡、综合素质平衡,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班级,与常熟籍学生一样接收义务教育,获得全面发展。如今,我校新市民子女有224人,占了全部学生总数的45.4﹪以上,他们在学校真正享受到了公平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他们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学校之星、班级之星,成为引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近年来,学校翻建操场,新建食堂,改建艺术教室及文科专用教室,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校园绿化进行提高性改造,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走素质教育之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城区学校学区调整,学区变小的情况下,初一新生招生人数不降反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常熟市校园管理先进学校、常熟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常熟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常熟市绿色学校、常熟市艺术教育合格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苏州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苏州市合格实验室、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2008年,学校成功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为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的空间在蓝缨,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尊贵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我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需要。在蓝缨,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应获得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可能成为的人才。在蓝缨,我们坚信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渴望、追求知识的勇气和方法,比单纯的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在蓝缨,我们坚信孩子的发展是孩子自身力量增长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援助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在蓝缨,我们坚信,我们的孩子迟早有一天会想到要学习。我们坚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我们的孩子早日想到要学习。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孩子想到要学习的时候,我们无条件的帮助、主动的关心和一对一的辅导,一定会创造出教育的奇迹。在蓝缨,我们关注孩子个体生命的真实成长。我们视教育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化成现存知识的直接传递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在蓝缨,我们视教育为一种孩子发展为本的服务,是一种为孩子、家长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蓝缨,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指导。班级工作协作组的所有教师与每个孩子一起制定既有利于平衡成长又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最佳学习方案、特长发展计划。在蓝缨,我们关注、激励、帮助每个孩子,我们强调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的指导、心与心的沟通。在蓝缨,我们致力于把学校营造成全新的学习化社区。在这个社区中,目的明确、使命崇高、乐观向上;在这个社区中,纪律严明、礼仪规范、谦诚平等;在这个社区中,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学习者;在这个社区中,倡导的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关注的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追求的是人一生的成功;在这个社区中,既能上下求索,展露才华,又能互相激励,欢庆聚会。在蓝缨,无论是莫扎特的音乐还是塞尚的油画,无论是五十一公里的远足还是弧线球的矫健扔出,无论是双语的交融还是数字化的无处不在......,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同学们带来生命整体的充实、最从容的微笑,这一切的一切又都让同学们能以最现代的情怀去追逐那些最宽广的国际化的"视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