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新区、南长区、滨湖区的交界之处,在落霞苑、尚锦城、南湖家园小区的环抱之中,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学校——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它于 2002年组建,2006年异地新建,现有学生1185名,教职工78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30人(小中高1人),占教师总数的50%;大专以上学历55人(本科学历29人),占教师总数的91.7%;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1人。学校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绿化率达 35%,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艺体馆,3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1000多个餐位的两层食堂以及48个标准教室,30多个各类专用教室、辅助厅室等,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学校还配置了“一网新三机”、LED显示屏、智能广播系统、电视演播厅以及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等,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 建校8年来,学校传承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以“以正立校,以正育人”为办学理念,坚持“行 知共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正直诚信、好学善思,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江南“至正少年”;努力促教师成长为教学做合一,德高业精、严谨创新,向学生献爱心、向家长献关心、向社会献热心、向事业献忠心的“至正教师”;努力使学校发展为“弘扬正气的沃土,培育生机的绿洲,体验成功的天地”。学校通过立至正之行,启至正之智,育至正之子,塑至正之师,养至正之气,积极打造“至正教育”品牌。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自主创新,努力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通过“五认真”检查督促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通过“六个二工程”实施不断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通过“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制定,指引教师向着发展目标努力奋进;通过“全校聚焦一堂课”,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策略……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学校教师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在区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中,有20多人次脱颖而出;学生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在各类比赛、各项考试中均取得巨大突破,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学校还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在学校“十五”课题获得省、市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的鼓舞下,学校的“十一五”课题又通过了市教科所的中期评估。以教科研为依托,教师的专业水平迅速提升,几年来,学校有400余篇教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发表、获奖,有十几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崭露头角。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江小又一道风景线。独特的陶行知展览馆、行知园和行知培训学院建设,丰富的“学陶师陶”活动,使老师们从思想到行动都充满了浓浓的“陶味”,学校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先进集体”;充满魅力的绿色童谣长廊建设,绿色童谣吟唱,绿色童谣校本教材开发,“绿色童谣节”举办,使学生在“绿色”中茁壮成长,此项活动被评为全国少先队活动“魅力杯”;在金泰国际置业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自主成立了“JNBA”小篮球俱乐部,他们举办年级联赛,多次勇夺区小篮球赛冠军,此项运动也成为了江小学生的最爱,该俱乐部因此被评为全国红领巾优秀小社团。 国家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陶研实验基地……在纷至沓来的荣誉激励下,学校将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走校本提升之路,铸“至正教育”品牌。
马山中心小学创办于1922年。1921年,武进潘家桥人曹振之从师范毕业以后被分配到马山,在同窗丁稚圭的支持下创办学校。先后办起公立柴泉小学、古竹小学等。次年,古竹、柴泉两校合并,在水平王庙创办"公立水平小学校"。当时有学生100余人,5班6级。1935年前后,学生增加到300余人,10名教职工。1966年,各大队开办"五·学校",在群丰村东岗门前山新建校舍28间,原水平中心小学校舍转让给马山茶果场。1979年,群丰"五·学校"改称马山中心小学,当时有学生225名,教师14名,6班6级,1个幼儿班。1984年,政府筹资30万元,征土23亩,在冠嶂峰西麓新建教学楼2幢计22间,以及一些辅助用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为学校题校名"马山中心小学校",并题词:"从小树立雄心壮志,自幼培育四化尖兵"。1992年开始,马山镇实施规模办学8所村校先后撤并。 2000年,在原校舍北面新建一幢四层教学楼,古竹小学、和平小学并入中心小学,至此全镇完成了集中规模办学。期间最多时有学生700多人,18个班级,60余名教职工。以后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至2005年前后,有12个班级,学生500名左右。学校占地面积19856平方米,建筑面积4999.2平方米,活动场地8568平方米,绿化面积6032平方米。2001年6月,学校高质量地通过了无锡市的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设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音乐室、舞蹈室、劳技室、演播室等。全校47名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39名,占83%,大专及本科学历的35名,占74%。学校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宗旨,确立了"竞争、协作、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朴实"的教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内部管理和教育质量,培养了一批批身心健康、举止文明、志向高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后备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无锡市师训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安全文明单位、无锡市爱国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市级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信心教育的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等已经先后结题,多篇论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刊登。近年来,学校推行了教师聘用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一系列制度,实施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陈正丰和钮革华老师先后被授予无锡市劳动模范称号,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先进个人27人次,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学能手1名,滨湖区教学能手1名,教学新秀2名。
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创办于1900年,从南泉地方名人王星陛正式开办“养正学堂”起,至今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是无锡办学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设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分校,现有学生1585人,41个教学班。在无锡市进行特大型城市创建过程中,滨湖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高位均衡发展的战略措施、建设“太湖新城”的区域规划,为滨湖中心小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南泉古镇”的开发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太湖景园”和“方泉苑”住宅小区的建设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着力打造“养正”教育品牌,创建“孝心”特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新的提升,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全体滨小人不断努力,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和实践基地、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一级文书档案室、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平安校园、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现代化”实验学校、滨湖区AA级特色学校等荣誉。我校现占地2980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0404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0135平方米。学校专用教室硬件建设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类有关要求。各室使用面积满足教学的需要,并配备了满足教学需要的必要的设施设备。内部设施基本齐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仪器完好率达95%以上。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100%持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创设量身定做的多途径校本培训模式。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大专及以上学历93人,占86%,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5名,占13.9%。近三年共有56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蠡湖中心小学自1921年创办至今,学校已走过了85年的历程,几易其名,几度辉煌。2005年起,学校进行改建。电脑房、音乐室、围棋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三机一幕”进教室,多媒体、网络实现班班通。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68名在职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64人,其中骨干教师占32%。学校以 “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尚德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以“蠡湖文化教育”研究为特色。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双有”活动先进学校”,江苏省陶研实验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