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优秀的民办中学。董事长顾蕴玉女士,校长张嘉彤。大桥中学历年来的中考、高考成绩均在无锡市保持领先水平。该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千二百多名学生的学校。在建校以来的短短19年间,已经先后向国外名校输送近百名优秀学子。 四十五个初、高中班级。二千二百多名学 生。学校主楼为砖红色十二层高建筑,总建筑面积二万八千五百平方米,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零零三年高考总平均分位列苏南地区第一,一本录取率百分之八十点三九;二零零三年中考总平均分继续位列无锡市第一。 有一千六百多人次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奖人次居江苏省同等学校之首。 二零零三年首创中学生参加大学英语等级(四级)考试,通过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四。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原名“苏州大学附属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中学”,创建于1996年,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苏州大学合作举办。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伴随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加快学校的发展,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批准,2003年9月1日实行初高中分设,收归园区管理,校名更改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005年7月,经江苏省教育厅严格评估,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四星级高中,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教育评估院的复审。经过附中人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规范管理形成合力、领导带头真抓实干、德育工作注重实效,阳光体育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常抓不解、减负增效措施得力”的良好局面。 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区的东部与工业园区交接处,占地106亩,规划为16轨48个班。现有36个教学班, 学生1226人,教职工149人。办学理念。实践“爱与智慧”的教育。坚持“良好习惯,人文情怀,科学态度,世界眼光”的全人教育,以“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为育人目标,培养“ 智、仁、勇 ”兼具的现代中学生。以智立身,智以利群;以仁处世,仁以乐群;以勇创新,勇以超群。管理精致。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并与地方、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建立了学科类和活动类两大课程体系。以“智慧课堂”为推行课改的抓手,以“人文德育”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以“五严”“三会”为教育教学的准则,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取小班化教学形式,晚自修教师进教室辅导,既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的时空。以“德、能、勤、绩”为标准全面考核与评价教师,人文关怀与科学管理相融合。 师资精良:现有专任教师139人,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81.95%;硕士研究生人数占教师比例为12. 9%。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大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园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占教师比例为54%。师资结构合理,德艺双馨,优势互补,形成推进优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吴江,建校于1998年,2000年4月创建为 “江苏省重点高中”,2005年1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约16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条件一流。学校现有48个班级,学生2053人,教职工196人,专任教师187人,高级教师58人,中级职称教师99人,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80%。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51名。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8名,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7名,吴江市教学能手和新秀82名。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名师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策略,通过精致化管理和优质化教学,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研究型学校”的特色。目前,学校正以“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新的征程,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理念。
在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江阴的有识之士为唤起民众觉醒,创办了“私立成化中学”。“成化”一词来自《礼记·学记》中的名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为要转化民心、形成良好风俗,必须创办教育。七十多年来,一代代成化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谨记“化民成俗”创校宗旨,秉承“忠、信、勤、毅”校训,确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发扬“谦虚、严谨、探求、热忱”的教风和“勤奋、慎思、求实、向上”的学风,形成了“团结、文明、立志、博学”的校风。自1998年搬入新校后,成化高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勇立潮头,踏浪放歌:1999年1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江阴市重点高中”,2001年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底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7年7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校址原为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学校历史悠久,如追溯到文正书院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则距今已600余年。学校几经易名。1989年十月,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季,为弘扬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学校复名为景范中学。 学校现有28个班级,1200余名学生。年龄为12-14周岁。 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学科带头人5人,中学高级教师30名。 苏州市景范中学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级中学,已有七十二年新学历史。学校位于市中心人民路范庄前32号,占地二十亩,现有28个班级1150名学生,112位教工。学校所在地为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建"义庄"、"义学"旧址。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灵芝坊祖宅(今景范中学所在地)设立义庄周济族人,同时开办义学以教族人子弟。范仲淹以后范氏后人以义学为本创办书院并以范公谥号命名,称为"文正书院"。宋元明清四代,义庄之地屡遭战火,但范氏子孙遵从祖训,益公之心不变,竭力维持义庄、义学生计,使义庄、义学"虽中更散乱而遗泽依然"。1938年,唐言借范义庄创办新式学校--私立崇范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范氏后人收回义庄,创办私立景范中学。范君博任校长,范亚侃、范烟桥为董事。1956年,人民政府接管办学,校名先后为"五爱中学"、第八初级中学、第二十二中学。1989年,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学校改名为苏州市景范中学,表达景仰范仲淹之情。学校秉承先贤遗风,以"先忧后乐"为校训,以"继承先忧后乐精神,培育既文且正学子"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小规模、精品化、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创建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进程中,学校更以"生态景观园林化、环境氛围人文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教学素质化、内部管理人本化"显示了独特的办学个性。学校珍视校本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确立了以"景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策略。成立"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 以景范文化引领教师发展;营造景范文化场,打造"文化涵养,实践磨砺"德育特色。本着"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宗旨,学校不断研究"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三宝"。 为更好地体现教学公平,遵循"因材施教"原则,2009年,学校尝试在起始年级实施数学、英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业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8、2009年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9、2010年,学校连续荣获"苏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奖"。2010年,苏州市本着将优质教育辐射到新城的理念,决定兴办景范中学金阊新城分校。分校位于金阊新城区中心地块,地处虎新路以北、新莲路以西、中轴北路以东、规划占地面积为48653平方米(约73亩),建筑面积为39856平方米,计划建制为16轨48班。建成后的金阊新城分校将在依托景范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凸显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今天,景范全体师生正以建设"市内一流、省内著名、国内先进"的"精品、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树‘公平、优质"之典范,为‘示范、先行"之楷模"为追求,以"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涵、凸显教育个性"为工作准则,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奋进。
教育感言:教育的权力之大,莫过于可以天经地义地训导人;教育的义务之要,莫过于真心诚意地关爱人;教育的责任之重,莫过于孜孜不倦地培养人;教育的理想之高,莫过于春风催生地感化人 校训:团结 勤奋 务实 创新 创办时间:1965年 地理位置:大福源(大润发)往南 主要成绩:学校前身为“华东煤炭基建公司职工子弟学校”,随着国家经济和煤炭建设的发展,先后8易校名,2008年12月 2日企业办学移交给当地政府管理更名为“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归徐州市教育局直管。1999年4月创建成“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4月顺利地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先后成为“徐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学基地”、“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基地”。2008年学校高考、中考连年翻番地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200余人考入各类本科院校。学校先后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 现学校正依靠自己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学管理、出色的办学质量,朝着“办精初中、办强高中、特色鲜明”的目标努力奋进! 办学特色:经江苏省教育厅确定我校是全国高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考点之一,已成功的组织几十所高校连续九年在我校设点考试,是徐州地区有影响的学、考一体的考试基地。以本校学生为主体的环保小记者团于1995年6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保五百佳”称号。
江苏省宜兴中学创建于1928年,其前身为私立宜兴精一中学。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96年12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宜兴中学”,1999年4月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经批准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弘扬“精”与“和”的学校文化,致力内涵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为重点,凸现主体教育特色,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倾力打造教育品牌。
庙桥初级中学创建于1961年,是一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占地28617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2平方米。绿化面积12250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200米跑道和操场,多功能学生会议中心、学生用餐中心、设施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学生公寓,有网络教室、建有包含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藏书室、共享阅览室在内的图书馆,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齐全的专用教室;安装了宽带校园网,建起了校园广播站;学校图书馆藏书19000册;按标准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器材,美术、体育、音乐器材以及各种电教设备。全校现共有12个教学班,500名在校学生,35名教职工。 学校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中提高认识,在学习创新中开拓进取,在课改浪潮中转变观念,在依法治校中强化管理。学校提出了每一个学生都可教导、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办学理念,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声誉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2010年学校将接受江苏省优质学校验收。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苏州科技学院附中)是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她位于苏州高新区华山路128号,西部有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区和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区公交车333、442、302、44、304、301、325路直达学校,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大方,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和人文内涵。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创建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学校占地面积48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4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6%。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楼、行政楼、体育馆和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双层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视转播中心、校园电视台、千兆校园网等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学校师资除了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原班人马外,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整体势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硕士研究生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兼职教研员3名,数学奥林匹克国家级一级教练14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获得国家级评优课一等奖1人,省级评优课一等奖2人,市级评优课一等奖8人。秉承高新区"争创一流"的发展特点,新区二中以"人人求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以"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学校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强化教育质量,坚持"自主管理"的特色管理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新区二中"已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7年10月,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挂牌为"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开创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在社会上和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发展和提升,"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已对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起了强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