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中前身为新余中学,现已立校65年,历经两次迁址。1943年,新余县立中学在新余老城东南、袁河北岸虎瞰山的魁星阁旁、瀛州书院旧址成立,由前清举人、候补知县张峄先生任校长。1973年,高中部迁至城区东隅原新城中学办学,定名“新余县第一中学”(初中部留原址,为“新余县第二中学”);1983年,新余复市,更名“新余市第一中学”。2004年2月,根据省政府优质高中工程建设规划,在城北孔目江畔贯早启动新校建设;2005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新校开始使用;2007年8月,政府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老校整体划拨给市三中,新余一中完全迁入新校,开始了新的发展征程。一中新校占地约3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教学班,预算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投资累计约1.69亿元;尚有体育馆等项目未开工建设。整个校园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区巧妙,布局科学,主体建筑全由连廊衔接,欧式风格,充分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一中新校的建成,改善了市内中小学的布局,广泛地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新余一中现有教工409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26人),学生70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1983年,在全市首先确立以教代会为主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1985年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在人事管理上实行聘用制,并率先设立专门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的政教处;1993年,经过长期酝酿并经教代会反复讨论,通过了《校内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迄今,已制订138项制度和条例,管理工作走上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学校坚持“校风优良、学风浓厚、教育质量一流”的目标,恪守“向45分钟要质量”的理念,在教师中大力推行“文明修身工程”“奋进工程”“名师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积极推进“品行建设工程”“飞升工程”“优生工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倡导“科研强师、科研兴校”,出台了《新余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及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条例,致力培育一支专家型的师资队伍,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卓有成效,《红色井冈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等约40项课题获省级以上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大部分已经结题;大量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稳固的科研骨干队伍。新余一中的创业者和历届继任者,数十年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因此成为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重点中学、新余基础教育的一面红旗。——恢复高考以来,曾出过2位省状元,每年升学人数都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迄今累计向高校输送新生1. 6万余人,仅2003-2007五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3973人,其中23位学子考入清华和北大。——近5年参加全国数、理、化、生、信息技术奥赛成果辉煌,有34位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居全省前列。——音体美等学科成果丰硕:连续5年蝉联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近5年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8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新余一中目前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百强中学、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新余市先进学校、新余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 从立校之初到如今,新余一中秉承着近千年的文化底蕴,走过了六十五载风雨历程。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党和政府悉心关怀,无微不至;代代师生闻鸡起舞,奋勇拼搏:是他们,书写了新余一中的历史,铸就了新余一中的辉煌。新余一中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石岗中学是新建县最大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68年,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教职员工近百人,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仅占学校面积的1/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学校拥有一个勤政廉洁、高效务实、团结协作、锐意开拓的领导班子。他们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系统、科学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培养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同时造就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探索、勤奋进取的中青年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全校形成了一种“不居人后,争创第一”的优良教风和文明学风、校风。
枧头中学建立于1958年,坐落于江西省万安县风景娟秀的枧头镇,距万安县城6.5千米,交通便利,目前黉舍占地25680m2,有讲授班级16个,在校门生1004人。教职工57人,此中中学初级西席7人;中学一级23人;大学本科16人;大专30人,师资力量强大。讲授设施装备齐备。 比来几年来,黉舍在各级当局及县教诲体育局的精确带领下,黉舍重视以报酬本的教诲讲授理念,对峙“求真务虚,松散治校”的事情风格,教诲讲授获得了可喜成绩。曾多次获得下级的表扬,是吉安市信息技术教诲树模地,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在积年的中考中名列县初中前茅,社会影响遍及。 现在,走进枧头中学已经是旧貌换新颜,绿阴丛中的讲授楼层次清楚,文明走廊无处不折射出人文气味。
昌河中学(景德镇市第十八中学)坐落于斑斓扛南、天下闻名的瓷都景德镇,是航空产业第二个人公司所属昌河飞机产业个人公司创办的一所集初中任务教诲、高中浅显教诲为一体的职工后辈黉舍。该校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跻身于“景德镇市德育树模黉舍”之列、晋升为景德镇市重点中学,为故国培养了数以干计的高本质人才’。杰出的教诲环境和讲授质量使昌河中学博得了社会各界遍及存眷和广大师长的交口奖饰,成为教诲园地中一株刺眼的奇葩。昌河中学创办于1970年,最初只需两个讲授班,九名西席,校址经历了陶院,路南、路北,再到现在的昌河教诲园区。建校之初,固然糊口前提艰苦,讲授前提粗陋,但是全校师生以激烈的朝长进步心,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终究以令人佩服的事迹站稳了脚根。1978年,市教诲局为了表扬昌河中学高考成绩,嘉奖两台放映机。今后昌河中学逐步建立起本身的名誉,开端引发社会的存眷。但在成绩面前,黉舍全部员工并没有满足,他们乘着鼎新开放的东风,以献身教诲的固执寻求,更加勤奋地耕耘。“苦心人,天不负”,持续不断的文(理)科市状元的出世,不但让教职员工感到无穷名誉与高傲,也为昌河中学锻造晶牌夯实了根本。1995年,昌河中学被景德镇教诲局授予“四星级黉舍”后,又提出了争创市重点中学的目标,现在又提出争夺三到五年时候创省级树模黉舍的目标。他们本着这个目标,内强本质,外塑抽象,使办学程度进一步晋升。 对这类“校风正,环境好,办理严”的氛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门生。2002年被北师大登科的方伟同窗(市理科状元),谈到在昌河中学学习的印象时,非常冲动地说:“我很光荣父母为我挑选了昌河中学,在这里,我不但学习成绩进步了,各方面的才气才气纵横也获得了熬炼,表情非常镇静。”景德镇教诲局一名多年处置根本教诲办理的官员说:在景德镇,昌河中学的西席最年青,学历最高。的确是如许,跟着昌河中学的不竭生长强大,该校充分操纵本身的特性上风,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近三年来,二十余名包含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大学毕业生落户昌河中学。现在昌河中学共有教职员工106名,本迷信历达80%以上,有4名退职研讨生毕业。初级西席32名,35岁以下的青年西席近50名。在昌河中学这块肥饶的地盘上,培养出一名天下优良西席,一名江西省特级西席,多名省级优良西席。现在,黉舍共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比例之高居景德镇之首。别的另有3名公司级休息榜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泉源死水来。昌河中学一直把教诲科研放在优教强校的凸起地位,以教诲科研营建杰出的学术氛围,以教诲科研促进教诲办理的不竭改良,以教诲科研促进教诲质量的全面进步,以教诲科研促进青年西席的疾速生长。教诲科研本着对外“引进”,对内“搞活”的思路,以报酬本,以校为本,张扬本性,阐扬特长。黉舍每学年都要构造有关西席到发财的地区,观光名校,拜访名师,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诲思惟、办理形式。如江苏梁丰中学的文明沉淀,株洲南边教诲个人的鼎新精力,江苏洋思中学“从最后一名抓起”的教诲理念,都是参考之资,使全部西席收获颇丰:吕河中黉舍内教研活动以轨制为包管,以西席的内涵需求为动力,氛围活泼,个人备课是黉舍良好传统,西席之间的相互切磋已经成了风俗,要求每位西席开放本身的讲堂,西席都能自发地研讨停业,尽力把握先进的讲授手腕和体例。黉舍以省市课题研讨为平台,培养了一批有丰富实际经历的学者;以省市优良课比赛为平台,培养了一批讲授成绩凸起的名师;以师德师风扶植为平台,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表率。展开师徒结队活动,带好青年西席步队,黉舍的“传帮带”活动持续几年荣获公司先进单位。近三年,几近统统的学科都有青年西席代表景德镇市插手省级学科比赛并屡获殊荣。一流的办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给昌河中学带来了一流的质量。因为昌河中学是厂办黉舍,畴昔范围比较小,不久才晋升为市重点中学,每一年高一的登科犯颀线比省重点中学低近100分(景德镇有两所省重点,吕河中学是独一一所市重点),拔尖的门生更是百里挑一,但吕河中学的全部教职员工凭着不怕困难,勇于朝长进步的一腔热血,颠末三年的“精耕细作”,在高考中理科二本上线率稳居全市第一,理科二本上线率多次获全市第二,2001年获全市第一。前后培养了7名省市文理科状元。
新余市第五中学(原长林子第学校),现今名为新余市外国语学校。位于工业大道东侧,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市直属中学。属国家兵器工业部高考定向招生单位。 新余市第五中学占地1万4千多平方米,校园硬件不断完善,综合教学楼、标准篮球、足球场、微机电脑房、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一应俱全。历经多年积累与发展,学校目前拥有在校学生1千余人,教职工95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35人,师资力量雄厚,生活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创新。学校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严格校风校纪,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创新发展。全校上下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行机制。现今全市唯一第一所以英语为主的带外教学校。 "成功的花儿只会在汗水中盛开"。有五中全校师生的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新余市五中的整体面貌不断改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步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展望未来,五中的发展蓝图就在眼前:新建一幢4千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一幢学生实验楼、一座学生公寓...... 新余市第五中学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市内外莘莘学子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教育设施日臻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新教学楼--励志苑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迈上新台阶。该楼集教学、实验、办公等于一体,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有标准教室64个,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上课。学校现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师87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占75%,省骨干教师1人,市教学能手2人,市骨干教师16人,研究生学历2人,在刚刚过去的07年中考中,在校考生129名,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有17人,其中重点中学(一中、四中)的上线人数达50人,录取率为40%,位居市直学校前茅。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助残先进单位,江西省"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新余市文明单位,新余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成绩催人奋进。我校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确定了"初中做强,高中做精"的办学方向,率先实施初中小班化教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优做强,努力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上栗中学创立于1939年,位于上栗县金山镇境内,是一所有着70多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20亩。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在校学生3900多人,教职工近300人,其中高级教师74人,省特级教师3人。学校固定资产总计5000多万元,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设备齐全,教育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教学成绩优秀。 1960年被评为“江西省红旗学校”,1962年被评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由“应试教育向升学预备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受到省教委高度评价与赞扬,并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学校”,1996年《江西教育》以“独木桥下广开路”为题对我校实施分流教育进行了全面报道,1998年《人民教育》以“面向全体天地宽”为题对我校分流教育进行了写真报道。2000年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400佳单位”,2002年被授予省“卫生庭院”,2004年被授予省“文明单位”,同时还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5年获省“卫生庭院”、省“先进工会”称号, 2007年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先进工会”、“卫生庭院”、“省德育示范学校”、“省级人民群众最满意学校”等称号。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学,教学成绩连年攀升。2001年高考,我校学生夺得全市文科状元。2002年高考一同学考入北京大学,高考升学率达97%。2003年,学校本科上线总人数、上线率、万人比例三项全市第一。2004年高考,学校有3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学习,实现了“排队进清华、北大”的梦想。2005年一同学以669分夺得全市理科状元,进入全省前十名,录取在清华大学。2006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全市第一,二本以上人数全市第一, 2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居全市第一。2007年高考,二本、一本上线以及高分人数均列全市前列。2005年校园电视节目《永不陨落的思念》荣获国家级银奖,2006年我校同学荣获全国艺术人才选拔音乐类声乐(通俗)专业金奖,2007年一同学获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一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绘画比赛二等奖,学生男子篮球队2007年荣获全省中小学生男篮比赛第三名、全市高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冠军。2009年生物学科竞赛荣获全省团体三等奖。 办学理念:“人本、责任、秩序、品位、实绩、境界”
九江实验中学前身是九江八中,创建于1976年。2001年5月经过我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积极运作,全校老师的戮力同心,终于绘出了我校今后发展的蓝图,定位并挂牌九江实验中学。 九江实验中学占地11.3亩,校园内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教师宿舍一栋。现有教学班三十五个,学生1900余人,教职工120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42人,师资力量在市直普通中学里占有明显优势。 九江实验中学,近年来注重特色办学,注重教学设施的更新,先后筹建并投付使用的有多媒体投影教室一间,多媒体电子教室三间,电子备课系统一间,语音室一间,电视闭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使我校的办学条件迅速跻身于市直中学先进的行列。随着教学设施的更新,教学水平也有明显的提升,初二实验班在2002年省实验教材统考中荣获市第一名,市联考联改语、数、英单科第一名。高考、中考也较以往有了根本的改进,近两年来,高考上线率都在86%以上,中考优分率也较往年翻了几番,2004年中考总成绩在市直中学位居第三,在社会上的声誉有了明显的提高,去年和今年我校小升初及初升高的招生都出现了爆满现象,创历史新高。 九江实验中学,有如展翅待飞的大鹏,其前景一派光明。
莲塘三中座落在南昌县莲塘镇风景秀丽的澄碧湖畔,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1984年创办以来,莲塘三中的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占地33660平方米,环境优雅,引人深思的“知识就是力量”塑像矗立校门口,花园百花争艳,路面笔直平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场规划有序,各项建筑、设施排列整齐,气势雄伟。教学大楼两旁的巨幅标语:“书山有路勤有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光辉夺目,鼓励学子。 学校现有44 个教学班,学生约3518人。教职员工198人,有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94人,全体教师均达到大学本科水平。 自2000到2002年 三年来,中考个人总分第1名均为我校学生夺得;高考录取人数、录取比率均列全县普通中学第1名,参加各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千方百计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施逐年完备,有微机室、语音教室、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图书馆、现代化的复印设备为师生快速地提供了教学信息。教学仪器不断齐全,电教手段不断更新。学校藏书逐年增加,订阅报刊98种,为学生博览群书、教师查阅资料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莲塘三中,将与时俱进,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