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崇仁县秋溪中学,校址设在秋溪镇宜惠渠畔,其前身为崇仁县秋溪小学附设初中班。1957年,初中部与小学脱钩,更名崇仁县秋溪初级中学。1960年,招收高中新生,1962年,又撤销高中部。“文化大革命”期间,易名崇仁县秋溪红卫中学,并恢复招收高中新生。1977年至1979年,招收了一届师范班。1996年更名临川市秋溪中学。1999年,更名临川市第十二中学。2000年,又改名临川区第十二中学。 该校占地面积51亩,校舍建筑2万平方米,另有耕地83亩,山林100多亩,校办印刷厂1个。2003年,有教学班40个(高中18个,初中22个),学生2658人(高中1202人,初中1456人);教职工102人,其中高级教师的有22人次,获市区优质课一、二等奖38人次。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交流教学论文120多篇。 该校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校,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形成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协作、求精、拼搏、争行的教风,守纪、刻苦、多思、创新的学风,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轨道,教育教学成绩喜人。47年来,培养了2万多名社会主义建设者。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2000多人。 该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管理,依法治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推行聘任制。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员,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二)实行考勤制。学校设立考勤奖,行政人员值日考勤,每天公布考勤情况,奖勤罚懒。(三)建立工作考评制。对班级、年级及处室工作分别制订考核评估方案,将各项工作 一一量化,每学期考核评估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工评优、晋级、提升、福利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四)健全奖励制。学校设立常规教学奖,文明班级奖,学科竞赛奖等,公开竞争,严格兑现,促使教师自我加压,争先创优。(五)实行年级管理制。选派行政人员担任年级主任,行政工作通过“三处室”分解到年级,落实到班级。(六)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对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该校始终坚持德育置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不同年级的德育工作计划,由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各科教师共同组织实施。另外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不定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从多方面构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该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变单纯传授课本知识为既讲知识,又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开辟第二课堂,成立“秋苑”文学社、鼓乐队、文艺宣传队、体训队和各种兴趣小组。每学年都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能力。故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了不少的体育、艺术等专业的特殊人才,决非偶然。 1990年旅台秋溪籍人士王兹华先生为学生兴建了一栋“桢华”实验楼,1995年又设立了“王兹华奖学金”,重奖家乡中学培育出的莘莘才俊,至2003年止,共发放奖学金近40万元。1999年该校又引进外资2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后勤社会化,大大减缓学校生源多而住宿难的矛盾。 该校创办以来,根据所处地段偏僻,环境较差的校情,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校的精神,年年栽花、种草、植树,绿化美化香化校园,如今校园宛若花园。 该校准备置田20亩,用于兴建标准的运动场和多功能的综合大楼,完善各项教学设施。
临川一中创建于1955年,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惟一的中学教学实践基地,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重点院校的生源基地之一。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恢复高考至2004年,已向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7万人,其中录取清华北大66人,其它重点院校5000余人,少年大学生44人,高中直接录取莫斯科大学、德国康坦茨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5人。现在国内外攻读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校友500余人。 在1990年至2001年的抚州市(地区)高中办学效益综合评估中(2002年起未评估),我校九年获第一名。我校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科竞赛,在全省更是独领风骚,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八次(12项)在我校举行。学校先后获国家殊荣12项,获省级荣誉称号近20项。主要有: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电教示范学校、全国电教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中课改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果突出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施行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省电教示范学校、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省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运用实验基地。 临川一中现有98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人。在职教师384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6人,一级教师120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市学科带头人19人,10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6名教师获省级荣誉称号。每年都有2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学校现校区内,主要的教学设施齐全,所有班级均装配了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2005年新年伊始,我们以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建设临川一中新校区。新校座落在临川新城内,占地760亩,投资1.5亿元。目前新校建设工程业已启动,三年后可如期竣工,学生分期分批进入新校学习深造。不久,临川一中将以极其优美、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笑迎全省、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2004年高考,临川一中创造了江西省高考奇迹:摘取了理科桂冠,700分以上人数、600分以上人数、录取一本和二本人数,均遥居江西省榜首,12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占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在社会上和全国各知名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2004年创江西省高考奇迹的基础上,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绩,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在江西省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文科:全省前50名中,我校占9人,居江西省第一名。全省600分以上者306人,我校22人,占全省1/14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理科:全省前100名中,我校占17人,居江西省第一名;600分以上全省共1973人,我校有136人,占全省1/15,遥居江西省第一名。660分以上6人,居江西省第一名。 上一本线(重点)的考生,文科120人,理科564人,保送生5人,合计689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上二本线(本科)以上的考生,文科298人,理科1188人,保送5人,共1491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14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占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总数的十分之一。
坐落在抚州市市区中心的抚州一中(原临川中学)创办于公元1901年,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抚州市唯一一所由市政府直管的、面向全市招生的中学;素有“赣东教育明珠”、“少年大学生摇篮”、“才子摇篮”之誉。校园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建有全省一流的校园网。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4个院士,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教授,300余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博士后。1978年以来,学校仅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就有5000余人;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大奖300余人次,其中先后获江西赛区个人总分第一名7次,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在学校举办2次,有7人次先后进入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1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始于1985年的“超常教育实验”,培养少年大学生近1000人,少年班大学生61人。目前,学校有50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2人,一级教师76人。1978年以来,先后有11名教师分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0名教师分别当选抚州市和临川区中学学科带头人,3名教师担任抚州市学科学会理事长。 学校曾获得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学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还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新课改实验先进学校”、“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科技兴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东乡一中位于县城西门外汝河之畔,龙山之首,浙赣铁路线毗邻而过,龙山脚下一眼清泉自古至今从未断流,名曰“师水”。老校友舒同先生题词:“龙山师水总难忘”,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校友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东乡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清道光6年(1826年),在龙山建起“汝东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汝东书院改名为东乡县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创办“东乡县立初级中学”;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增办高中部;1949年5月东乡解放后,改名为“东乡中学”;1976年,更名为“东乡县第一中学”。1980年,东乡一中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图书大楼、实验大楼、信息技术楼等现代化教学用房,学生公寓安全舒适。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现有教职工230名,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108人。在读研究生5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8人,全国优秀教育4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全国骨干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10人。获江西省社会进步优秀成果奖1人。 龙山绣华章,师水更长流。恢复高考以来,东乡一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人才8000余名,有300多人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有100余名留学海外;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老革命家、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著名心理学家乐国安,著名画家吴光华等一大批知名人士,都曾是东乡一中的学子。“龙山”之首,“师水”长流,灵魂工程,人才辈出。东乡一中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师生牢记“严谨求实,勤奋进取”八字校训,秉承“为了母亲的微笑”新理念,东乡一中必将成为江西教育之林一棵参天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