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二中座落于万安县芙蓉镇赣江之滨的崇文西路,创办于1969年元月,校园占地面积26869.5平方米,建筑面积17802.4平方米。现有学生2440人,教职员工136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6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中心学科教研组成员9人建校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德才兼备,协调发展、健康文明”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切入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突破口,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为着眼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庭院”、“江西省普法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吉安市星级学校”、“吉安市德育示范学校”、“吉安市文明单位”和“吉安市实验教学先进学校”等等,学校还连续三年获万安县教体局学校年度工作评估第一名。学校现有29个国家、省级教研课题,其中已有19个国家、省级教研课题已结题,5个课题被评为省、市优秀课题,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用。
吉水二中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80年,坐落在吉水县城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继古圣先贤遗风,文风浓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基础设施良好。校园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内林木葱秀,楼馆耸立,清静优美,宜教宜学。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等设施齐备。2003年暑假,学校实现了初中部剥离。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千余人。这些学生,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养成了遵纪守法、爱国爱校、勤奋进取、意志坚强的高尚情操。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99人,其中已获或正在进修研究生学历者28人,本科学历163人;高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9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9人。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在各级各类说课、上课、论文评比中屡屡获奖。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校近3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历年高考成绩辉煌,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汇演中,也是捷报频传。学校工作多次受到各级组织表彰和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化教育系统治安保卫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全民健身运动优秀组织奖、省园林单位、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中学、省绿色学校、吉安市文明单位、吉安市青年文明号、吉安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吉水县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吉水二中将站在新的起点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吉安市第二中学,简称吉安二中,创办于1951年,校庆日4月16日,是江西省吉安市一所全日制(早上7点半上课 中午12点放学 冬天下午1点50,下午5点30放学或者夏天2点20上课 晚上6点半放学)老牌名校。 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已发展成为吉安市一所设施完备的初级中学。学校教职工共133人。其中教师119人,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46人。本科学历55人,专科学历57人。在职共产党员33人。吉安二中教师素有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学习标兵4人;市十佳、优秀教师、先进个人8人;国家级裁判1人,还有吉安市百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教师。近三年来,该校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含辅导学生获奖)达400余人次。在国家级、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文艺作品及新闻报道200多篇。。 该校持“以人为本,学习第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谐荣校”的办学方针,确定“汇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创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强制要求初三年级每个星期六上8小时课,早上8点钟开始,以及寒暑假补课),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原则。形成了“以德育为先导,因人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泰和四中是三都中学、沙村中学撤并的一所学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内, 泰和四中被省教育厅评为2007年“人民群众满意学校”。近年来,泰和四中坚持“养成习惯、学会做人、发挥个性、展示自我”的办学特色,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个性突出、素质较高”的人才,根据学生来自全县各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该校因校制宜,坚持特色育人。一是编写《学生读本》,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收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编写了《泰和四中学生读本》,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二是采用“J+1”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至少发挥一个方面的个性。去年该校参加泰和县第六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该校音乐舞蹈作品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书画(摄影)作品,获得两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2008年4月15日,泰和四中操场上喜气洋洋、欢声雷动,师生一道同庆祝省政府传来的喜讯:泰和四中高一(2)班学生陈璇当选江西省奥运火炬手。 此次由省政府选拔确定的火炬手有377名,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4岁,选拔火炬手工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历时大半年,火炬手经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公安部门审查、北京奥组委审批确认等层层筛选产生。他们将负责奥运火炬5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的传递活动。陈璇1991年出生,2006年参加在新余举行的江西省第12届全运会上获得女子乙组五项全能金牌,跳高银牌。
枧头中学建立于1958年,坐落于江西省万安县风景娟秀的枧头镇,距万安县城6.5千米,交通便利,目前黉舍占地25680m2,有讲授班级16个,在校门生1004人。教职工57人,此中中学初级西席7人;中学一级23人;大学本科16人;大专30人,师资力量强大。讲授设施装备齐备。 比来几年来,黉舍在各级当局及县教诲体育局的精确带领下,黉舍重视以报酬本的教诲讲授理念,对峙“求真务虚,松散治校”的事情风格,教诲讲授获得了可喜成绩。曾多次获得下级的表扬,是吉安市信息技术教诲树模地,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在积年的中考中名列县初中前茅,社会影响遍及。 现在,走进枧头中学已经是旧貌换新颜,绿阴丛中的讲授楼层次清楚,文明走廊无处不折射出人文气味。
江西省安福县洲湖中学位于安福县洲湖镇文化路东端(田家村侧),这里青山环抱,碧水缠绕,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校园内树木参天、芳草如茵、优雅宁静、人文景点两处,古今建筑掩映在翠绿丛中,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学校前身为著名理学家邹守益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倡立的复真书院,为当时著名的讲会式书院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名为“复真学堂”。民国初年(1911年)改为“复真学校”。1922年又改称为“复真小学校”。1936年校名改为“安福县洲湖区立复真小学”。1938年因日寇侵略,省立南昌实验小学迁入复真书院办学直至解放前夕(其间几易校名:1939年为“省立南昌实验小学安福分校”,1942为“江西省立第四临时小学”,1944年为“江西省立第四示范国民学校”,1946年为“复真小学”,1949年为“洲湖中心完小”)。1957年8 月,创办“安福县洲湖初级中学”。1959年改为“江西省安福县洲湖中学”。“文革”期间的1968-1974校名曾改为“洲湖五七中学”。洲湖中学是江西省乃至全国连续办学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崇真求实,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11人,75%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37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生为本、依法治校、科技强校”的治校方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恢复高考以来,为高校输送优秀新生500多人,培养出处级以上干部40人,博士27人,教授17人,以及一大批副教授、硕士、企业家(如身价400亿跻身2007年《福布斯》 “中国富豪榜”第六名的彭小峰)等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达130余篇。在县级以上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先后共有316多人次获奖。 在新世纪里,学校不断提升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水平,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宽带上网,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己任,向着“扬历史名校、展现代风采、创鲜明特色” 的目标迈进,为办“温暖如家,美如花园,人才辈出”的人民满意学校而努力奋斗。
芦溪中学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的中部,地处石崖头的山坡上, 依山傍水,山净水秀,校园内繁花似锦,绿茎如茵,树木成荫,环境 美好。 芦溪中学始建于1967年,刚建校时独一二个讲授班,门生一百余名 ,教职工不到十人,校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校舍是乡畜牧厂的工人 宿舍。现在黉舍初具范围,门生已生长到1200多人,教职工60名,十 八个讲授班,初1、初2、初三三个年级,有三层讲授楼两栋,教工 宿舍三栋,三层门生公寓一栋,有图书室、阅览室、理化尝试室、理 化仪器室、化学药品室、音体美东西室、微机室,两个水泥球场,一 个200米跑道的田径活动场,校园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其范围位居 全县乡村中学之首。几十年来,芦溪中学为故国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扶植人才,他们工 作或战役在故国各地的各个范畴,芦溪中学有过光辉的汗青,驰名全 县,现在颠末鼎新海潮的浸礼,更向人们揭示出极新的面孔。目睹芦中的庞大窜改,瞻望将来,难怪芦中西席常不由自主的呤 道: 芦 水 清 清 润 桃 李, 溪 涓 绵 延 千 古 流。 中 麓 繁 荣 育 英 才,学 林 茂 盛 万 木 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