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景德镇市第六中学在改革的大潮中,由普通中学转办陶瓷职业中学。并由市政府出面牵头,促成景德镇教育局(现市教委)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实行联办,“景德镇市陶瓷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于1987年7月正式宣告成立。14年来,学校连上三个台阶:1998年,我校被江西省教委认定为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1991年又经教育部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1994年,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景德镇陶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3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重点职校”的评估抽查,同年7月获得“国家级重点职校”的殊荣。学校还先后荣获市“四星级学校”,区级、市级“文明单位”、“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和中国教育工会江西省委员会颁发的“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社会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和荣誉。 我校坐落在景德镇市区朝阳路繁华地段,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在面积(含分部、校办工厂)达7.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面积达3.5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一幢图书楼(6层)、5层教学楼以及一条25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相映成趣。整个校园教学环境幽雅恬静,配上草坪、花圃、常青树,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已初露端倪。 二、专业设置和设施 为突出办学特色,我校坚持以适应瓷都经济建设的需求为目的,以陶瓷美术专业为龙头,以经贸英语和计算机及应用等骨干专业;还设有:美术装璜、电脑绘画与设计、陶瓷工程、陶瓷雕塑、陶瓷特艺相关专业。所开专业课诸如素描、图案、国画、水粉、计算机基础、英语会话、企业管理等30多个门类。 学校现有教师170人,其中高级教师50人,中级教师90人,专业教师达30%。现有在校生1350人,办学18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300余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达90%,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从1995年以来,学校每年均有40—50名应届毕业生考取高等院校,2000年有118名学生考取了全国各级类高等院校,录取率占高考班的80%。在省市计算机竞赛中我校荣获集体第一名,个人一、二、三等奖数名。在省市美术书法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更是大获丰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两座校办工厂,具有从拉坯成型到上釉绘画最后烧炼成型的一条龙作业线能力,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我校还到沿海发达地区寻求合作伙伴,每年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那里去实习,实习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就留下来就业了。同时,我校还与景德镇市电脑公司合作,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并且不少学生毕业后就留在电脑公司工作。 近几年来,我校每年招生人数仍在400—500名之间,有时还超过500名。学校现有总资产为534万元。 三、办学特色及改革与发展思想 (一)办学特色: 1、坚持与企业联办不动摇。陶瓷工业乃瓷都景德镇的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与一百万瓷都儿女息息相关。学校由景德镇市教委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联办,使学校许多实际问题迎刃而解。企业为学校委派教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有了企业的支持,才能使职业教育不但摆脱困境,越办越红火。 2、为瓷都经济建设服务。瓷都陶瓷生产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专业技术差等问题,瓷都众多的企业和十大瓷厂、集体、私营的中小瓷厂需要大批的初、中初技术人才。为适应市场的需求,18年来,我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共计3300多人,这3300多名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成为受业主欢迎的技术人员,有的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的到沿海发达城市去发展。 3、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趋于中、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态势,我校决心大胆改革,构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一方面继续培养初、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在高二进行分流,将一批批品学兼优,尤其是专业和文化水平有潜力的学生组成高考班,为他们提供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1997年,我校65名学生参加高考,49名被录取,升学率达75%,其中本科6名。1998年,我校又有39名学生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14名。1999年我校被高校录取50名,其中本科6名。2000年,我校被高校录取118名,录取率占高考班的80%。今年,我校高考班学生取得专业合格通行证的高达90%以上。 (二)改革与发展思路 在“十五”期间,我校发展规划: 1、扩大校园面积,力争2005年之前购买学校周边地区的土地20余亩,逐步建成艺术大楼,室内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等。 2、扩大招生范围,不仅向本市的周边地区(乐平、浮梁)延伸,而且还要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力争到2005年每年招生数达700人,全校开办40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达2000人。并架设一条直通大专线路,学制为5年,初设美术、计算机两个系,各招收学员50名。 3、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尽早开通校园网络,并搭上国际信息高速公路,还要建一座多媒体大课教学厅,使学校教育教学更趋现代化。 4、进一步完善科学管理,要按照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德治校,全面启动师德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我校成为一所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具有陶瓷艺术特色的新型职校。
景德镇第十五中学座落在市西郊昌江河西畔,是一所初级中学,始建于六十年代末。学校占地总面积461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近几年来,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近80万元,兴建了一栋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办公综合楼,配有设备齐全的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陶艺美术室和音乐室。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共有80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共正式党员18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72人,高、中级教师52人。 我校有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积极倡导“勤奋、求实、文明、进取”的八字校风。竭力优化师生的心理环境,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优化学校的舆论环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适应”。 学校现已开设陶艺、美术、电脑、语音、音乐、体育等多个兴趣小组。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项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他们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要求进步,勤奋学习,关心集体,团结友爱蔚蓝成风。学校教育教学井然有序。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一方面注重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向教学研究要质量。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纯正、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教师中,逐步形成了比干劲、比贡献、比教育教学效果的热烈气氛,大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初中升学率达100%,1998年考取市重点中学的学生达20%以上,2000年中考成绩平均分居市直中学(含热点学校)第五位。2001年中考毕业班成绩,经市教研所测算,离均差(毕业班平均成绩与市总平均成绩和九八年初一入学我校平均分与市总平均分之间正分值差)列全市(含热点学校)第三名。我校连续两年获教育管理评估一、二等奖。2001年,在第十届《瓷都家教杯》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我校成绩斐然,获优秀组织奖、展室布展创作奖、优秀展牌创作奖,学生小制作、小发明获四个一等奖,十六个二等奖。学校党支部连续2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理论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学生歌咏比赛一等奖,市中学生运动会获市直团体总分第二名,建校以来,学校师生均无违法乱纪现象,连续八年获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各项成绩在一般初级中学中,始终名列前茅。原市委书记等领导及教委领导经常亲临视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决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充分挖掘现代教育的潜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前进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昌江一中创建于1998年,地处瓷都南大门206国道旁,是景德镇市西市区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上解决了我市西市区和昌江区的学生就读高中困难的问题。 我校一期建设完成后现有占地面积19.6亩,目前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31名,教职工115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31人);建起了全市一流的教学大楼、学生食堂、教师宿舍楼,总建筑面积达10560m2;另外,学校还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学相关设施。二期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将陆续建造教学综合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标准田径场、风雨球场等。届时,学校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20亩。 建校三年来,昌江一中以“团结、勤备、文明、创新”八字校训为办学方针,始终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开展学校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目标,学校中考排名从98年的全区第五,一年一个台阶地跃到了2001年的全区第一、全市第二。特别是2001年高考,我校首届毕业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童晓强同学以681分全市第三名的成绩录取了清华大学。实现了昌江区高考历史性的突破。
九九九厂学校是一所集学前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学校办学四十余年,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摇篮。 学校座落在九九九厂花园西侧,距东二路100米,有1路车、3路车直达,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学知识、长见识的好地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教师队伍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可以令家长满意和放心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学设施完备,现有380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大楼、微机室(40台新型微机工作站)、48座多功能语音教室,300多平方米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专用的音乐教室、藏书数万册的图书馆,60人的鼓号队,电子琴、钢琴等。使学生在吸取知识、健康身心、陶冶情趣、发展个性诸方面广泛收益。1998年学校学生合唱团荣获市第十八届群众歌咏月合唱比赛银奖,1999年学校少先队大队被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称号。1999、2000年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单位”。2001年12月19日景德镇日报教育专版以《闪亮的启明星》为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 教学成果显著。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有1200多人,学校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文明、勤奋、健康”的校风,“开拓、严谨、求实”的教风,“好学、善思、活用”的学风。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1996年,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有24人次获奖。96级初中毕业班有37人,考入市一中8人;被各类中忖录取15人;技校9人。升学率86.4%。其中朱佳同学以621分的成绩获全市第五名。 1997年,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有27人次获奖。97级初中毕业班有40人,考入市一中14人;被各类中专录取9人;技校11人。升学率85%。其中段笑言同学以632分的成绩获厂矿系统第一名。 1998年,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有31人次获奖。98级初中毕业班有40人,考入市一中16人;被各类中专录取20人;技校3人。升学率97%。 1999年,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有38人次获奖。99级初中毕业班有37人,考入市一中15人;被各类中专录取18人;技校3人。升学率97%。其中600分以上考生8人。 2000年,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有33人次获奖。陈菁同学获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铜牌;吴迪同学获2000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市级一等奖;韩国、王萱获2000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市级二等奖。2001年初中毕业班38人,考入省市重点高中13人,被各类中专录取22人,普通高中录取8人。升学率为93.6%。 近年来,学校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稳定在38—40%之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为100%。学生参加省、市学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许多初中生在高中深造后,考进了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测绘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名牌高校。 我校严格按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教委的有关文件规定收费,借读费仅收规定费用的60—70%,升学成绩超过热点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特困生,我校免收借读费,发放奖学金及特困补助。 “创一流成绩、树最佳校风”是我校追求的目标,我校将以良好的师德,认真的教学,优异的质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钟爱我校的家长和学生。
六○二所中学创办于197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现有在校学生近千人,教职工70人。 学校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实施德育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九七年被江西省教委授予首批“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学校办学的保证,“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办学的宗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学校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建立了独特而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健康地发展,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了大批大才。历年的高考、中考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流的教学质量来源于一流的师资。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艺术,重视和参与教学科研。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学一级教师3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90%以上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多人担任省、市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省、市级教改课题;教学科研风气浓厚。这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爱岗,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通过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的教育,在学生现有资质的基础上开发潜在能力和智力,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尽其所有和进步的思想品格,塑造和完善个人的良好资质。学校在把学科教学放在主体地位之外,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校女子排球队在市“三好杯”排球赛中连续六年获得冠军,曾代表景德镇市参加全省中学生女排联赛;校航模兴趣小组参加省级比赛多次获省级一、二等奖;校舞蹈队获景德镇市一等奖并代表景德镇市参加省文艺汇演;鼓号队、腰鼓队、足球队伍在景德镇市小有名气。 学校坐落在景德镇市南山脚下,校园整洁、美丽、安静,是理想的读书场所。原教学大楼已进行装修;今年8月份新教学大楼和实验电化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运动场即将动工;这一切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师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力的提升了学校整体培养学生的实力。使六○二所中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党政领导的关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高科技单位的大力投入,浓郁的知识氛围,将是六○二所中学腾飞的的巨大动力。展望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浮梁县金竹山中学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主要负责实施中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在致力于建立健全多项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的同时,立足于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对教师管理队伍情感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全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一支重责任、讲奉献、有干劲、肯钻研的教师队伍正在我校形成。在学生教育方面,学校一直能自觉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专长。 学校以优美的教育环境、科学的管理、卓有成效教育教学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各界和上级的一致好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