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三中心小学始创于一九五八年,当时为八经民办小学,时属民办小学,一九六五年合并前进小学,一九七二年更名为和平大街第三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和平三校”),学校性质为公立学校。 和平三校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76号,东为和平区八经街,西临和平北大街83巷4号楼,,南为和平北大街83巷,北与沈阳市通用公司宿舍相邻。校园占地面积254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99平方米。
沈阳市大东区东盛小学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凯翔社区,凯翔二街24号。学校占地面积8667 平方米,操场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61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教职工57人。东盛小学1991年建校至今,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开齐开足所有课程,配足专任教师,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身素质,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我校毗邻辽中、新民,建校于1911年3月(清宣统三年),当时的名字是辽中县大高花堡小学,有教员3名,学生124名,经费10000元,1957年划归沈阳县。经过高花人民祖祖辈辈的努力,高花小学的规模逐渐扩大,特别是1996年,高花村投资220万元建起了四层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16900平方米,先后又投资百万余元对学校室内外进行建设,使我校成为于洪区一所名校。先后代表于洪区接受沈阳市普九检查、普实检查、五法一例检查、常规管理示范校检查。均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为于洪区争了光。 从2006年9月起,随着沈阳市西部建设号角的吹响,细河经济区成立,我们成了细河经济区的一所学校。2007年6月,为了更好的建设新铁西,我校又成为铁西开发区的一所学校,归开发区管理。 我校有教师25名,学生272人,学校建筑面积3061平方米,7个教学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我校各室齐全,有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语音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会议室、德育展室等。为学生学习、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沈河区文艺一校位于沈城南部,北临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五爱市场,西临美丽如画的青年公园,南倚彩虹般贯穿沈城的南运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近几年来,这所始建于1937年、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深资老校,在魏传民校长卓越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在他精诚敬业、广收博取的率先垂范中,全校师生团结进取、厚积薄发,于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不断迈向新高,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40个教学班、107余名教职工和1676余名学生的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现代化学校。 魏传民校长在工作中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断追求卓越,确立了“构建服务型管理模式,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实现名校目标”的办学理念及“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高攀的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办学宗旨,明确了 “着眼素质创特色,全面育人建名校” 的办学方向,使学校“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以师生的双向发展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文艺一校倡导教育要“赞赏个性发展,为鲜活的生命奠基”的思想,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高贵而有价值的个体,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从根本上摒弃一切教育短视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使受教育者围绕独立、独特、独创的主线,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 文艺一校作为沈阳市的一所花园式学校,在构建人文化育人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校园绿化覆盖率,现有近800平方米的绿地和各种树木百余棵,立体绿化面积达1300平方米,欧式长廊、各种运动器械为学生提供了彰显活力的场所,楼内的图书长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艺术品味,在优美的环境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学校还拥有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等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功能教室,并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络和校园局域网,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学校硬件设施跃进居市区一流。而“人和兴校”“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释放人的潜能”“树立团队精神,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创设友爱、互容的工作学习空间”这样的教育氛围也构成了和谐育人的软环境。 文艺一校现有一支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团结进取,堪为全校师生榜样的领导集体,在学校管理中能够多谋善断、知人善任、从善如流、自我完善,并有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反思、长于发现、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这样的领导与教师共同形成了一个教育研究的群体,发展的群体,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释放着巨大的潜能。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的7项国家级课题,都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并涌现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4人,市优秀教师2人,区骨干教师20余人,推出国家级优秀课2节,省级优秀课3节,市级优秀课近20节,区级优秀课50余节,撰写了各级论文300余篇。 在全校教职工的协同努力下,文艺一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中有四十余人次获国家发明创造专利,有120余人次在国际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放飞》《奖杯》在沈阳市小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有韦文祺、李睿、曲伯雯等人成长为声扬省市的艺术新秀,并且学校在创新教育频频获奖的同时,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是节节高攀、捷报飞传,文艺一校逐步确立了在沈河区内教学质量领先的地位。学校一跃成长为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省中小学课间操活动优秀单位、省小作家基地重点学校、省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示范校,荣获了市先进职工之家、市花园式学校、市文明学校、市优秀少先大队、市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分会、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区德育示范校、区艺术教育示范校、区科普示范校、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校本研训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辽宁职工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多次报道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综合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新的历史契机下,善于下马观花、洞察一切、深入挖潜、大胆创新的魏传民校长带领承载着诸多荣誉的文艺一人,将以 “为孩子的梦想而创新”作为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滋生老校办学思路新的生长点,在寻求教育的遗憾中不断前行!
东陵区前进街道中心小学坐落于沈阳城的东北部的前进街榆林村,始建于1964年。学校占地面积7861平方米,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美别致。教学楼内格言警句,文化艺术,俯首皆是,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质朴典雅的人文内涵。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成为教师工作的家园、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900名学生,42名教师。 以新一届校长崔佩永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形成了“身正、业精、学高,和谐、奋进、发展”的校风;以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明星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中,形成了“崇德尽职、严谨精业、教书育人忠事业”的教风;以优秀示范生为榜样的学生中形成了“和谐、奋进、创新、发展”的学风。 几年来,学校始终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抓课堂教学改革。在和谐团队建设、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特色篮球运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在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学校提出了“不让一个外来农民工子女掉队、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宏伟目标。为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付出了艰辛的代价:班额大,一位教师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差异大 ,教师们加班加点保证教学质量;素质低,每一位教师千方百计改变着学生的状况。这里成为了农民工子女成长的快乐天堂! 学校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师们向着“人人有课题、个个善钻研”的学者型方向迈进。同时学校还加强了“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教育质量,开辟了崭新的育人空间。 一块块奖牌记录着前进中心校过去的风采: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省“优等实验学校”、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区“市民满意的学校”、区“综治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区“十五”教师培训先进单位、区红十字和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前进人正以创新式的学习、创造性的工作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一所“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正在东陵大地兴起。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王滨中心校位于王滨乡王滨村东,始建于1995年9月, 是环境优美的山村小学,是该乡村的知识的摇篮。它经历过三次的搬迁和扩建,在各级政府及家乡的企业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号召全区四十五万人民共同捐款建成的一幢四层教学楼,共投资220万元,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24平方米,命名为王滨希望学校。 王滨中心小学(含分校)有18个教学班,两个学前班。学生419人,教师39人。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团结、勤奋、开拓”的校训为导向,以培养综合型、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精神人才为目标。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辽宁省实验学校的前身为辽宁省实验小学,创办于1957年,是一所实验性、示范性“窗口”学校,1999年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是辽宁省内第一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隶属于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验创新”的办学宗旨,倡导尊重理念,加强内涵建设,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以教育思想超前、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形成了以实施素质教育和实行现代学校管理为核心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以教育思想超前、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跻身于全国基础教育名校之列。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创造教育、体验教育、艺术教育、个性发展教育、体育活动、教育评价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工作典型经验在省内推广,示范一方,成为辽宁省实验性、示范性重点“窗口”学校。
铁西区勋望小学始建于1946年,它的前身是私立中山小学,后改为辽东师管附属子弟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丶辉煌业绩和优良传统的学校。位于铁西区南九中路1号,占地990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172平方米。校园花团似锦,绿草如茵,达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最佳育人环境。 早在60年代,勋望小学就是全国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曾被评为全国儿童教育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6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并荣获周总理亲笔题书的奖状。1978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重点小学。学校确定了"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勋望小学拥有一个"团结、求实、创新、进取"的领导班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坚持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启动了内部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在教学中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健康、活泼的发展。
雏鹰小学始建于1996年,2002年9月独立为一所民办公助学校,2006年9月转制为公立小学。我校现有教职员工66人,专职教师57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0人(其中学士2人)、专科学历3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 市、区骨干教师38人。全校共有27个教学班,1085名学生。 十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为素质教育谱写了一篇篇新的华章,探索了一条适合教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十年来,我们赢得了全区文化素质测试的“七连冠”,荣获了沈阳市体育示范校,铁西区精粹学校,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2006年被沈阳市教育局命名为沈阳市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2007年被沈阳市教育研究室评为教学常规管理示范校。 十年的办学历程让我们真正感到欣慰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又为新区的孩子,提供了一所可以让他们成就希望和梦想的摇篮,一个人生出发的起点。
白塔小学坐落在北顺城路138号,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校园占地面积6240㎡、有29个教学班级、82名教职工。建筑面积5280㎡、楼内教学设施先进,专用教室齐全,装备了校园网络,电视监控系统,电教演播大厅,班班有闭路电视并都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有多功能大厅、计算机教室、语音室、舞蹈室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科学实验室、劳动教室、图书馆、教师阅览室、仪器室、培养室及电子备课室。经过几年来的政府教育投资,学校建设逐年再上台阶,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标准化、现代化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承担的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也成效显著,果实累累。 白塔小学在校长李波的带领下,学校有一支“廉洁、高效、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严谨、进取”的教师队伍,创建了一个“整洁、优美、和谐、宜人”的育人环境。在“质量求声誉,以改革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以“办名校、创名师、争一流”为工作目标。目前,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白塔小学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快速前进。 主要业绩有:“国家二级档案先进管理单位”、“全国优秀雏鹰大队先进单位”、“全国铜管乐竞赛优胜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电化教育示范校”、“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辽宁省健康教育先进学校”、“辽宁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沈阳市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沈阳市贯彻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沈阳市少先队基础建设示范校”、“沈阳市劳动教育先进单位”“沈阳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沈阳市尊来敬老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花园式学校”、“沈阳市现代化教研示范校”,沈阳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