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第三中学位于文登市泽头镇,是一所传统优良、底蕴深厚、办学条件优越、内部管理规范的高级中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园林式学校、威海市工会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威海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文登三中始建于1948年11月,自1950年学校先后多次更名,至1986年更名为“山东省文登第三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8627平方米,绿化面积28688平方米,硬化面积16288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12名学生;教职工14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71人,达到本科学历117人。自1985年以来,学校共涌现出大批先进个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地市级优秀教师6人,县市级优秀教师82人。 学校现有综合办公楼、总务办公楼、男女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学生餐厅、家属楼2幢,标准教室30个以及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中心、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史地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配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 文登三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为办学宗旨,把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作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和推行素质教育。“勤奋、文明、团结、创新”的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全面发展,立志、拼搏、成才;面向未来,自学、自爱、自强”的校训,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争创佳绩,谱写辉煌。 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强化“问题就是课题”意识,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三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6篇,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16节,市级以上获奖论文57人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2人次。 学校自建校至今,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923名,其中参政133人,参军218人,升入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的2010人。培养高中毕业生10732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6586人,输送飞行员7人。1994年高考全省的理科状元、威海市的文科状元皆出自三中。2000年高考数学、化学两个单科的全省第一名又出自三中。2002年,许伟鹏同学以全市理科应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213人,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总之,文登三中建校至今的五十余年,是蓬勃发展、不断扩大的五十余年,是硕果累累、战绩辉煌的五十余年,是名震胶东、引人瞩目的五十余年。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得人心,文登三中必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校成立于1999年,是经青岛市教委批准的规范化学校。我校自成立以来,确定了明确的办学方针和宗旨,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了特色专业,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正是由于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严谨求实的作风、教学的高质量,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各类专业性人才,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学校分别于2002年、2003年被教育局授予规范化学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目前配有标准网络微机室,机房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现有12台主机服务器,180多台PC机、苹果机,确保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实际操作性学习。学校还首批成为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定点培训和考试中心,在推广和普及高新技术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员在我校经过各种模块的培训后,直接参加高新技术考试,并且都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率为百分之百,优秀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2003年我校被批准为国家信息产业部技术资格鉴定中心,负责整个青岛地区的考试认证业务。并可提供各专业的国内和国际认证。为了进一步拓宽我校的办学思路,特与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莱阳农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青岛教学点。开设了中专、大专、本科各学科专业。联系电话:0532-82828978 0532-85754678
烟台手机维修培训学校(烟台市芝罘区第二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是烟台市起步较早,专业从事手机维修培训的政府正规学校。专业开办五年来,历经风风雨雨,由最初3个学生到如今每期30多个学员,规模在一天天壮大。五年来,陆续毕业的400余名学员在各自领域发挥出色,其中更不乏维修界的佼佼者。近年来,为了让学员学成后有更好的出路,学校同中国联通公司各大营业厅、摩托罗拉、联想、TCL、天时达、波导等各大品牌售后服务中心及开发区浪潮LG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为企业输送优秀维修工程师,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2003年,我校被山东省通信管理局指定为“通讯终端设备维修培训基地”,“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基地”也是省通信管理局在烟威地区指定的唯一一家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已连续两次配合烟台市工商局成功举办“移动电话维修员”、“移动电话销售员”两个项目的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培训及考试,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目前,学校拥有教学面积500余平方米,各种维修工具、仪器完善。热风枪、焊台、电源、示波器、频率计、频谱仪、软件维修仪等可供30多人同时上课使用。另备有图书室及互联网等,可供学员随时查阅资料。本校除了设置有手机维修专业还另设有电工、建筑预算、造价师培训、成人高考培训等专业,本校长期开办白班夜班,欢迎广大学生及家长朋友前来试听、指导!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 1934年2月,改校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1938年春,我党决定在黄县中学校址上建立“胶东公学”。从1940年冬开始,胶东公学举办过短期师范班,后来先后设有师范科、师范班及师范部。1946年9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老根据地建立“胶东师范学校”。1947年秋,因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于1948年1月停办。1948年11月,省教育厅在益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后,决定胶东师范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学校占地面积仅为18.5亩,有校舍104间,另外租用民房20余间。学生宿舍无床铺,全部打草铺。教学设备仅有图书2042册,少量简单仪器和挂图。 1950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胶东师范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是年3月,在莱阳城西关建立了附属小学。至1957年学校规模发展到在校生22个班,923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56人。附小规模发展到20多个班。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8月,地委将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原莱阳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划归莱阳师专,成立函授部。 1960年8月,专科班迁到烟台,成立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和函授部留驻莱阳,恢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名称。1966年,学校共13个班,学生550人,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42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6年未招收中师班。附属小学于1968年下放大队,成为民办小学。1972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培养初中教师,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于彬。1975年,学校下放莱阳县教育局领导,学校将地面20亩、房屋110间移交给莱阳县教育局办招待所和教师进修学校。1976年,在校学生343人,另有中学教师短训班3个,112人,教职工63人,其中教师27人。 “文革”结束后,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和初步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开始走上正规。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学校同全国其它各条战线一样,教育教学工作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1979年学校重归烟台地区教育局领导。1980年开始,学校根据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几点意见》的要求,就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治理和规范,1981年,根据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学校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山东省教育厅把莱阳师范学校列为省重点师范学校,在山东省第一次中师结构布局调整中被保留下来。1986年,学校成为正县级单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教委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及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在全省师范教育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师范教育“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省级规范化——中师教师现代化”。在“三步走”战略思想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199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00年4月,学校在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由53所调减为29所规模较大的布局结构调整中保留下来。从2000年开始,改为五年制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大专学历的小学师资。
牟平区第六中学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德于心灵交融,育人于个性张扬,育师于科研反思创新,育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办学思路。坚持百学德为先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苦与乐、美与丑、是与非。德育工作经常化、细致化。在学校管理上,追求严、实、细、精、新、快的工作效率。使得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稳定有序,从而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全面丰收。
济南辅仁学校是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历下区龙泉山庄片区配套学校。总投资约4亿元,位于历下区旅游路南侧牧牛山北坡,占地102亩,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规划5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36个教学班,初中部18个教学班。 历下区政府以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区属济南辅仁学校委托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管理,合作期内学校为“一校两牌”即:济南辅仁学校、山东大学辅仁学校。辅仁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方式。一方面,辅仁学校直接引进山大附中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具体运作程序,课程安排、各种活动与附中完全一致,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进行自然融合;另一方面,优质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山大附中每年每学科要选派骨干教师,到辅仁学校任教,两所学校将在教学资源和师资方面统一调配,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烟台培英学校创立于一九九七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2003年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烟台培英外语专修学院。几年来,培英人求实勤奋,超越创新,拼搏进取,敢为人先,为烟台打造出了民办教育的品牌学校。我校连续八年被评为一类学校。 2002年6月,培英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政府外事办评为“第二届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成为当时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私立学校。 2004年7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全国各大网站先后发表消息,7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培英学校董事长兼校长全怀凡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名民办学校校长,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全怀凡董事长近半个小时的经验交流博得了阵阵掌声。她带领全体培英人在创建培英品牌的同时,打造出一个培英精神,几年来,培英人硬是以自己的真诚朴实、勤奋执着的公众形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培英是公众最信任最放心的学校。 培英学校办学以来,一直得到区、市、省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翟延东司长、山东教育厅吕可英厅长、烟台市副市长张心骥、烟台市教育局刘连基局长多次听取全校长汇报并多次亲临培英学校视察。 培英学校狠抓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重视素质教育。培英以超前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温馨的情感管理以及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被公认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先后报道了培英学校的素质教育。
临淄英才中学创建于1999年6月, 是经市、区同意,教育局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完全民办中学。 学校租用原二处技校校舍,位于管仲路27号,占地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学校的创始由企业投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管理体制。 学校发展迅速, 现有23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8个班,学生1071人,初中5个班,学生235人,共计学生1306人。 学校面向全省择优选聘任课教师,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24人, 省级以上优秀教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17人,区级优秀教师19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教师工资实行“工作量工资+教学成果奖”,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学校坚持以教养教,滚动发展,做大做强的发展策略,狠抓教学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计算机教室,配备微机60多台,建起了25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及理、化、 生实验室3个,实验开出率达到98%以上;音乐教室一个,配钢琴2架;美术教室3个。教室内安装了电视机、微机、投影仪,建起了校园网,总投资3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校坚持严格管理,从严治校。管理上实行“爱心育人工程”,力争学生人人进步,个个成才,教学上做到“低起点、严要求、狠抓三年不放松”,让一大批高考无望的学生升入高等学校深造。 学校突出外语教学,课程设置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聘请了外教和水平较高的外语教师,确保外语教学质量,学校实行了重奖优秀学生的奖励政策,对学习成绩优秀或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学费全免,甚至免缴一切费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成绩突出,已有三级初中8个班,400多人毕业,全部升入高中学校,已有三级高中学生12个班600多人毕业,80%升入高校深造,学校2000年开始连续被评为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2002年开始连续被评为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济南古城中学位于槐荫区西部,京福高速公路以西,美丽的玉符河畔。它由原来段店镇所属三处初级中学优化整合而成,于2004年9月1日正式成立招生。 济南古城中学学校环境 现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可容纳24个教学班。学校现有学生886人,教职工1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图书藏量15386册。物理、化学、生物仪器配备达省一类标准。多媒体室、语音室、微机室、音体美、劳技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用房及设施均达省一类标准,市区一流。 济南古城中学办学理念 学校以“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宗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教学,想方设法促教师发展,确立了“五每”的办学理念,即“每个学生都是好的,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关爱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做实、做细、做精每天的事情”。制定了“半年稳定、一年规范、二至三年发展、三到五年打造济南西部名校”的近中期办学目标。通过半年的努力,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一各科的低分率跃居全区第二名,涌现了宋立红、李成宝、郭鹏、李明新、李志明、何斌、秦建玺、邓君红、陈媛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学生纪律良好,实现了“半年稳定”的目标。 学校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教师观,通过各种途径、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名师,推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竞聘和培养工程”,为教师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以此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优化。 济南古城中学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心血,肩负着发展西部教育的重任,承载着周边百姓的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学校必将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办成济南西部地区有一定声望的高质量学校。
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全年组织472人参加省年度锦标赛,共获得金牌26枚和篮球两个第一名;在省冠军赛上,获得21枚金牌和一个篮球第三名;篮球项目在全国少年篮球赛上获得第三名;在2011年巴黎举重世锦赛上,我校输送的运动员周璐璐在女子75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夺得挺举和总成绩两枚金牌,抓举获得一枚银牌,同时总成绩328公斤打破世界纪录;3月份,学校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分别于5月份在招远承办了省女子拳击锦标赛、6月份在龙口承办了省跆拳道锦标赛;10月份,在“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篮球单项重点检查和学校综合水平评估检查中都获得免检资格;12月份,学校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