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新一中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创建于2002年, 位于当年秦始皇召集天下文人登山赋诗的召文台之东,抱龙河之北,文山路、初张路交汇处,学校占地428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62个教学班,在校生3500多名,教职工300多人。 全新的理念 文登新一中以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亲笔题写的“崇尚创新、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为办学宗旨,以“建一流校舍、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为办学 目标,确立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订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自控能力”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拓展教育空间,与名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成为全国第二所清华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山东大学省内十所共建高中之一。 优美的环境 校园布局合理,办公大楼、教学楼、科技艺术楼、图书馆、实验楼、天文台、学生公寓等错落有致,各显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相互辉映,典雅的雕塑,如茵的绿草,似锦的繁花,参天的大树,校园常年有绿色,四季有花香,山魂海韵,弦歌不辍。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到位,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先进的设施 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内首家因特无线网络系统,覆盖全校;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安装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闭路双控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现场直播、异地现场观摩、校园广播电视、教学现场评估、远程教学等在内的一切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拥有高标准的六个物理实验室、六个化学实验室、五个网络自修室、六个生物实验室、三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微机室、篮球馆、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自修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天文观测台由计算机控制,可以连接校园局域网,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观测神奇美丽的星空。 雄厚的师资 学校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全校300多名教职工中,有8人是省级各种学会会员,10多人是威海市教育学会会员;有文登市特级教师16名,文登市骨干教师30多名;有10多人获得过国家级各种荣誉称号,30多人获得过省级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过县市级和地市级各种荣誉称号的达到150多人次。 规范的管理 几年来,学校逐步建立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反馈及时,健康和谐的学校现代管理模式。提出了“创造性抓好常规性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策略。学校建立健全了系列化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文登新一中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后勤管理制度汇编》、《教职工考核评估细则》、《例会制度》、《学生手册》等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了行政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后勤管理网络、自我管理网络。完善的制度保障,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 丰硕的成果 建校五年来,共向高校输送2100名纯文化本科人才,共有11人考入清华,北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新一中办学声誉不断提高,相继被上级授予“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新世纪优秀高中”、“省级绿色学校”、 “山东省第七届执行国家价格政策法规最佳单位”、 “威海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威海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威海市交通安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多年被文登市委、市府评选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文登新一中的高定位、高起点和高速度发展,吸引了《山东工人报》、《新世纪、新高中》丛书、《现代教育导报》等新闻媒体,以《打造教育新品牌,开创教育新局面》《召文台旁一明珠》等为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社会知名度不断攀升!同时吸引了国家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曹志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处处长乔玉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省基教处处长杜希福等领导前来参观;原上海建平集团总校校长、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也亲临新一中作学术报告。他们对文登新一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设施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赞叹不已,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在的新一中正发展成为学生向往、家长信任、社会赞誉的现代化普通高中!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位于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驻地,学校占地面积22726.64平方米,拥有两幢教学楼建筑面积4810.7平方米,多功能厅一座,建筑面积约243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69人,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7人。 泊于中学是一所拥有46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1960年4月始建于泊于人民公社驻地,因隶属县级威海市管理,学校冠名山东省威海第五中学,1960年8月,招收第一届初中生。1965年7月泊于人民公社划归荣成县管理,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荣成县第十七中学。1969年8月,荣成县第十七中学由初中建制升格为高中建制,取名荣成县泊于中学。1975年3月,荣成县泊于中学改建并更名为泊于公社五七学校,校址迁至岛邓家村东。1977年7月,撤消泊于公社五七学校,复名荣成县第十七中学。1978年8月,校址回迁至泊于人民公社驻地,学校恢复初中招生。1979年11月,撤消高中,恢复初中建制。1988年11月,荣成撤县改市,荣成县第十七中学改名为荣成市第十七中学。 1994年7月,泊于镇划归环翠区管理,学校定名为威海市第十二中学。2003年7月,泊于镇归划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学校命名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至今。 建校47年来,学校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建设人才,而且在特色教育方面探索出适合地域特点的个性化育人模式,享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几代泊于人,在这块神圣的沃土上,勤奋探索、无私耕耘,创建起“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知识品牌。“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是学校的办学理想,“家庭式校园管理模式”是总结、继承、借鉴、吸收、创新、发展的结晶。学校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亲密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学校永恒的主旋律。 几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观海”校刊、“自在啼”手抄报、“听潮”校园之声广播站和“星星”记者团。2002年6 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电教示范学校”、“威海市文明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2002年4月又被省教科所确定为“省级研究性学习实验基地”。2002年4月又获得了国家级“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 近年来,我校逐年增加对软硬件的投资,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今年学校更新了所有的学生桌凳,全校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电脑,改善了教师的备课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我们的办学条件,全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有利于多样性教学的开展,有效的缩小了同城市学校差距,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现在我们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种类齐全,教学资料丰富。 学校将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规范涵特色,超前蕴创新”为办学思路,以“科研先导、素质为本、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办学思想,以“创办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为追求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科研兴校,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学水准。在现有基础上,我校将不断强化创新教育,突出特色教育,积极同省内外名校沟通,打造在威海叫得响的品牌学校。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中学始建于一九七○年。二○○○年,书院人民集资近四百万元,在现址创建了新的书院中学,从而掀开了书院中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书院中学位于曲阜市开发区,南依327国道,东临京福高速公路,占地38.4亩,建筑面积5836m2。绿化面积850m2,运动场地1149.8m2,教学用房3655m2,教学器材按省定一类标准设置,总资产达370多万元,2000年晋升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332名在校学生。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教职工63人。 近年来,学校秉承“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优良传统,逐渐明确了以人文管理为特色、以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为己任,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校委会一班人教育经验丰富,宽厚亲和、公正无私,民主高效、敢于创新,努力开拓出一条人性化教育的发展办学之路。一、全面培养、造就骨干,形成了“核心主导,能上能下”的团结拼搏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身先士卒,分工合作,各尽专长。各部门负责人作风硬朗,独当一面。对年轻教师实施鼓励性评价,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形成了“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良好教风。2006年度,我校孔燕、张爱梅两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一人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二、健全“三位一体”、“兼职协管”、“分层负责”的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管理;教导处集政教、教导、体卫艺于一室,通力合作,快速高效;学校运作的各环节实行负责制,建立一整套以“奖励方案”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决策科学、民主,狠抓落实。三、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工作。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战略,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济宁市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了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山东省潍坊第五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潍坊名校。现拥有38个教学班,166名教职工,学生2200多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67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围绕“感知博大”的校训文化,坚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成功的发展,重思考、会学习、能创新,关爱每一个人”等现代教育理念,以“规范+和谐、全面+个性”为办学方略,积极探索以“人本主义开放式教育”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追求“高、特、谐、美、行”的办学模式,努力实现“走向自然、关注他人、适应社会、自我发展”的开放教育目标,呈现管理细、制度严、校风正、学风浓、干劲大、成绩优的可喜局面,学校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合作教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突破,被教育专家誉为全国城市初中教学改革的典范。去年以来,“全国中小学合作学习经验交流研讨会”、“全国初中教育改革经验现场会”、“全国深具影响力初中经验交流会”、“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五中经验现场会”等先后在五中召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数十家媒体推广了我校的教改经验,该校校长、教师应邀赴北京、长春、山西、江苏做教学改革报告和讲课达20多次。截止目前,来校参观者超过两万多人次,涉及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重庆等26个省、市、自治区,每天前来学习的络绎不绝。该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指定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电化教育科研学校、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百佳创新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市初中示范学校、市初级中学个性发展50强学校等,连续1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体育中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中心中学始建于1985年,坐落在镇政府驻地。占地面积3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建有标准的300米环道运动场。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档案室、音乐教室、劳技教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设施齐全。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889人。一线教职工68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39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环境优美,校风校纪良好,内部管理科学、规范。一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勤学、严谨、自律、谦逊”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好学、勤思、求实、严谨”的良好学风。 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采取有效措施,力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老师刻苦钻研、勤奋执教,工作态度好,教育质量高。学校先后评为市、县级遵纪守法光荣校、县文明单位、县教学管理示范校、县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县督导评估先进单位、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县规范化学校、县电化教学示范校,被省厅确定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平度艺术中学(现一更名为平度国开中学),是2002年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的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88人(高中部12个班,学生661人;初中部12个班527人)。另外大专学生1159人,累计在校学生2347人。自2002年至2005年,学校连年荣获“青岛市先进集体”称号。 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校现占地208亩,建筑面积41777平方米 。新建教学综合大楼一栋,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3栋,教工家属楼4栋,餐厅、体育场、浴池等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和完善。现有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教室2个(电脑118台),物理实验室3个(含准备室),生化实验室4个(含准备室),理化实验仪器配备基本达到《教育部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二类标准;语音室1个,电化教室1个;图书室1个,藏书3万余册,阅览室1个,各种报刊28份;音乐教室2个,形体训练室1个,画室1个;劳技教室1个;德育教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体育场2个,体育器械比较齐全。 高中教学部设美术、音乐、文理三大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和“文为主导,艺为特色” 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基础不同、性格各异、智力有别的学生都得到关爱,逐步成为合格生、优秀生。高中部高考连年本科达线率85%以上,在2006年山东教育品牌评鉴活动中获得“品牌教育最佳成就奖(升学率)”。有努力,就有收获。洒下汗水,就有花香。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校美术培训基地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美术类考点。 初中部实行“封闭式人文化管理,家庭式全方位服务”的办学模式,学校为初中部单设教学楼层,每个教室都有“三机一幕”和升降课桌。单设公寓楼(冬季供暖,夏季有空调,每间均设有卫生间);单设餐厅,聘请营养指导师,实施营养配餐,每50名学生配备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实行“三全”—全面、全天和全程(“全面”:吃、住、室内外卫生、安全等;“全天”: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全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教育管理、教学成绩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口碑。
青岛二十八中创建于1963年,近年来,经过28中人的辛勤努力和不懈拼搏,学校素质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被评为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教育局文明单位、青岛市“巾帼文明岗”、青岛市新课程改革成果展示优秀组织奖,青岛市青年教师培训优秀组织单位、市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学校围绕“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区”的理念,全校教职工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家长的充分肯定。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优秀教师队伍,有12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37人次获得区级教育教学荣誉称号,28位教师开设过省市级公开课,7位老师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我校的数学组教学成绩突出,列市北区前茅,被评为青岛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多名教师辅导的1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数学、物理、英语、生物等竞赛中获奖。2008年学校开始数学特色和艺术特色的创建,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打造,校园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努力创办一流初中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